碎米莎草用什么除草剂?
碎米莎草,可用苄嘧磺隆除草剂。
莎草防治方法:
⑴农艺措施主要有:一是建立地平沟畅、保水性好、灌溉自如的水稻生产环境;二是结合种子处理清除杂草的种子,并结合耕翻、整地,消灭土表的杂草种子;三是实行定期的水旱轮作,减少杂草的发生;四是提高播种的质量,一播全苗,以苗压草。
⑵化学除草,目前多数地方采用一次性封杀,就是在播种(催芽)后1至3天内,亩用40%“直播青”可湿性粉剂60克,兑水40至50公斤,均匀喷雾,施药时田板保持湿润。3天后恢复正常灌水和田间管理。通过化除后,如果后期仍有一定量的杂草,可采取对法进行补除。
①如以稗草为主的田块,在杂草3至5叶期,可用10%千金乳剂50毫升加水30公斤,用针对法进行茎叶喷雾。用药前一天田间必须放干水,药后2天再恢复正常管理。
水莎草是田间常见的杂草,水莎草对水稻生长危害严重,需要及时控制。
水莎草为害作物:
在老稻田发生与危害较重。
水莎草分布区域:
分布在东北、华北、西北、华东、华中及广东、贵州、云南、四川等地。生于湿地和浅水中。
栽培:
宜温和潮湿环境,适应性强,一般壤土均能生长。分株繁殖,于4至5月间将植株挖出,分成单株,按行距24cm,株距16cm穴栽,每穴栽2至4株。也可在4月间用种子播种繁殖,苗高6至10cm移植。定植后进行粗放管理。
农田常见的杂草有哪些
杂草是农林生产三害之一,对生态环境,生物多样性,农业生产等造成严重危害。广义层面上的杂草是指长错地方的作物。很多人对于农田里的杂草不认识,下面就来说说农田常见杂草图谱。
一.农田常见杂草图谱
1.稻稗草:叶片为线形,比较粗糙,边缘有微小的刺毛,叶枕处有髯毛,叶鞘上方边缘有疣基毛。
2.扁秆藨草:外表平滑,靠近花序的部分比较粗糙,茎秆较细,为扁三棱形,基茎部膨大,具秆生叶。
3.千金子:叶鞘大多短于节间,茎秆上光滑无毛,茎秆上部直立,基部膝曲或倾斜,叶舌为膜质。
4.异形莎草:叶为线形,短于秆,叶状,长于花序。
5.水莎草:茎秆粗壮,一般呈扁三稜形,较为平滑。叶片较少,一般短于秆,有时长于秆。
6.鸭舌草:整个植株光滑无毛,叶基生和茎生,由心状宽卵形、长卵形至披针形
7.眼子菜:根茎较为发达,一般为白色,茎圆柱形,基部钝圆或有时近楔形。
水莎草的类属、形态、习性、分布及为害情况如何?
水莎草(图29)。
图29 水莎草学名Juncellus serotinus(Rottb.)C.B.Clarke.科属分类莎草科,水莎草属。形态特征根状茎细长。秆散生,高35~100厘米,粗壮,扁三棱形,平滑。叶片少,基生,线形,宽0.3~1.0厘米,背面中肋呈龙骨状突起,叶状苞片3~5枚,长于花序1倍。长侧枝聚伞花序复出,具4~7个第一次辐射枝,最长者可达16厘米。每辐射枝上具1~3个穗状花序,每一穗状花序具5~17个小穗,花序轴被稀疏短硬毛。小穗条状披针形,长0.8~2.0厘米,宽约0.3厘米,小穗轴具白色透明的翅。鳞片两列,舟状,中肋绿色,两侧红褐色。雄蕊3。柱头2,具暗红色斑。小坚果椭圆形或倒卵形,平凸状,背腹压扁,面向小穗轴,长约为鳞片的4/5,棕色,表面具细小突起。生物学特性1)休眠与萌发种子种子具休眠期,种皮坚硬,休眠不易打破,田间实生苗极少见。地下块茎地下块茎无休眠期,在生长季节将新形成的块茎切断,条件适宜,即可萌发。但由于顶端生长优势以及在开花结实期间对地下块茎的萌发均有抑制作用。
块茎萌发温度较宽,起点温度为10℃左右,3月中下旬即开始萌发,最适温度20~30℃之间,5~6月是其发生高峰,35~40℃仍可出芽,但受到抑制。块茎的出土深度与土壤湿度有关,在低湿的旱田中,10~15厘米土层下均可出苗,而在土壤水分饱和或超饱和的稻田中,5厘米以下则未见出苗,这是因为块茎的萌发需要充足的氧气供应,而矮慈姑、野荸荠及其他多年生杂草在淹水的条件下却易于萌发,这说明水莎草是典型的湿生杂草。块茎萌发的适宜湿度为土壤含水量30%~40%,在有水层及土壤含水量低于10%的条件下均不能萌发。
2)营养生长水莎草地下茎在植株出芽后3~4叶开始伸长,5~6叶第1分株出芽,8~9叶第2分株出芽,如条件适宜,在水稻收割前每株可发生分株5~6次,当然,第1、第2分株也在发生新的分株,因此蔓延很快。在休耕地,地下茎的蔓延向四周发展,可伸展至1米以上的直径范围,但在稻田中因受多种条件的限制,地下茎往往呈双向型或单向型蔓延,在水稻株间和行间发展。
分株的生长与水层关系很大,据试验,土壤保湿处理分株增加至21株、水分饱和条件下为15株,而淹水处理植株未有增加。与温度的关系也密切,据定点观察,3月下旬开始萌发,4月,平均气温达15~20℃分株增殖显著,可达1∶3~4,5~6月,平均高温达25~30℃,分株增殖最快,达1∶7~8,7月以后,平均气温28~30℃以上,分株增殖减慢。水莎草是阳生杂草,在单一群落中,分株增殖很快。在稻田中,如在水稻封行前不能高出水稻,生长则受到明显抑制,分株萎缩、停止生长,如封行前高于水稻,则株高始终超过水稻。3)开花结实8月下旬以后,从叶柄中央抽出花穗,这时地下部分生长减慢,明显受到抑制。种子多数、较小,千粒重仅为0.3克。
分布与为害水莎草分布较为广泛,全国各地均有分布。旱栽、迟栽稻田及旱、水直播稻田、抛栽稻田均可造成为害。其中以土质疏松、持水量中等、渗透性较好的沙土、砂壤土分布较多,又以连作稻田为害较重。在耕作水平较高的稻区往往与矮慈姑构成群落,为害水稻。
水莎草的形态是怎样的?
水莎草:水莎草又称水三棱、三棱草。是莎草科多年生草本植物,具有匍匐根状茎,株高30~100厘米,秆散生,直立,扁三棱状。叶片条形,背面中肋呈龙骨状突起;叶状苞片3~5枚,较花序长一倍多。
长侧枝聚伞花序复出,有4~7个长短不等的辐射枝,每枝有1~3个穗状花序,每一穗状花序具4~18个小穗;小穗条状披针形,稍膨胀,小穗轴有白色透明的翅;鳞片二列,宽卵形,顶端钝,背部中肋绿色,两侧红褐色。雄蕊3,柱头2,花柱短。小坚果椭圆形或倒卵形,平凸状,具有突起的细点。根茎和种子繁殖。
水莎草生于浅水或湿地,稻田受害较重。
这个植物叫什么名字?好像是竹类的,如何养殖?
旱伞草:
旱伞草多年生草本,其茎杆挺直细长的叶状总苞片簇生于茎杆,呈辐射状,姿态潇洒飘逸,不乏绿竹之风韵,因此很受人们欢迎,常供盆栽观赏或作插花切叶。根据旱伞草水陆都可生长的特性,如用一长方形不漏水的花盆,配置高低不同数丛伞花,留出水面,点缀几块玩石,可构成一幅自然的水景,但见疏影横斜,景致宜人,别有情趣。
形态特征:
旱伞草旱伞草是多年湿生、挺水植物,高40~160厘米。径秆粗壮,直立生长,径近圆柱形,丛生,上部较为粗糙,下部包于棕色的叶鞘之中。叶状苞片非常显著,约有20枚,近等长,长为花序的两倍以上,宽2~11毫米,叶状苞片呈螺旋状排列在径秆的顶端,向四面辐射开展,扩散呈伞状。聚伞花序,有多数辐射枝,每个辐射枝端常有4~10个第二次分枝;小橞多个,密生于第二次分枝的顶端,小橞椭圆形或长椭圆状披针形,压扁,长3~8毫米,具6朵至多朵小花;花两性,无下位刚毛,鳞片二列排列,卵状披针形,顶端渐尖,长约2毫米,具锈色斑点,花药顶端有刚毛状附属物,花柱3枚。果实为小坚果,椭圆形近三棱形,长约1毫米。果实9~10月份成熟,花果期为夏秋季节。矮旱伞草植株低矮,高20~25厘米,总苞伞状。银旱伞草草径和叶有白色线条,呈现白绿相间。
湿度管理:
喜欢高湿润的气候环境,要求生长环境的空气相对温度在75~85%。当空气相对湿度过低时,下部叶片黄化,上部叶尖干枯。
温度管理:
最适生长温度为18℃~30℃,忌寒冷霜冻,越冬温度需要保持在10℃以上,在冬季气温降到4℃以下进入休眠状态,如果环境温度接近0℃时,会因冻伤而死亡。
在夏季
旱伞草1、加强空气对流,以使其体内的温度能散发出去;
2、放在半荫处,或给它遮荫50%;
3、给它适当喷雾,每天2~4次。
在冬季
1、搬到室内光线明亮的地方养护;
2、在室外,可用薄膜把它包起来越冬,但要每隔两天就要在中午温度较高时把薄膜揭开让它透气;
光照管理:
怕强光直射,需要放在半荫处养护,或者给它遮荫70%。放在室内的养护的,尽量放在光线明亮的地方,并每隔一、二个月移到室外半荫处或遮荫养护一个月,以让其积累养分,恢复长势。
照片参考:;amp;ct=201326592lm=-1cl=2fr=ala0word=%BA%B5%C9%A1%B2%DD
主题测试文章,只做测试使用。发布者:氨基酸肥料,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s://www.028aohe.com/7010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