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巩固攻坚成果 迈向乡村振兴 重大主题宣传活动采访团第一站走进岳阳湘阴,记者深入田间地头,实地感受美丽乡村的生动图景。
樟树港辣椒种植基地,农业工人们正在忙碌。均为长沙晚报全媒体记者刘树源摄
农业农村现代化加快推进
湘阴位于湘资两水尾闾、南洞庭湖滨,县域面积1541.5平方公里,辖14个乡镇、1个街道,总人口78万。多年来,湘阴县委、县政府切实扛牢脱贫攻坚政治责任,在这片热土上奋力书写出一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优异答卷——11488户36430名贫困人口摘掉了穷帽子,28个建档立卡贫困村整体退出,2022年、2022年获评全省脱贫攻坚先进县
在樟树港镇文谊新村,工人们正在生产车间筛选辣椒,准备打包发往全国各地。国内驰名的樟树港辣椒正是生长于这片土地,为村民们带来了可观的收入。
产业振兴是乡村振兴的重中之重。湘阴县以打造一镇一特一村一品为抓手,全面聚焦特种水产、特色蔬菜、高档优质稻三大主导特色产业,重点扶持发展樟树港辣椒、蟹虾养殖、高档香米等10种特色农产品。大力培育龙头企业,加力推进产业融合,着力打造品质可信、品牌响亮、品味高雅的湘阴农品。
目前,湘阴全县发展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52家,2022年农产品加工总产值达155.03 亿元;共有两品一标农产品100个,樟树港辣椒、鹤龙湖大闸蟹、小龙虾、杨林寨蔬菜、三塘藠头、南湖洲干菜、石塘萝卜、福多多猪肉等优质特色农产品畅销全国各地。
湘阴以农业特色小镇创建为抓手,做足特字文章——鹤龙湖蟹虾小镇、樟树辣椒小镇声名远播。杨林寨乡、三塘镇获评全国一村一品示范乡镇;鹤龙湖镇、樟树镇获评全省农业特色小镇。
在鹤龙湖镇新河村,村民们正在热火朝天地进行捕鱼比赛。
城乡人居环境明显改观
初冬时节,艳阳高照,在金龙镇燎原村,家家户户门庭干净整洁,村民在小院里晒着太阳。道路蜿蜒,池塘清澈,鸡犬相闻,候鸟南飞满眼是美丽乡村的生动图景。
生态宜居,是乡村振兴的内在要求。湘阴以一拆二改三清四化为总抓手推进人居环境整治。投入9.2亿元整治拆除农村四房315万平方米,农村空心房整治新模式被评为全国改革开放40年地方改革创新40案例。强力推进碧水保卫战和厕所革命,新建污水处理厂15个,累计改造无害化厕所5.35万户,有序抓好了重点村和沟渠塘坝、黑臭水体整治,从源头上遏制了农村生活污水乱象。新建乡镇垃圾中转站19座,城乡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体系实现全覆盖。农村道路硬化、绿化、美化率大幅提高,创建省市美丽乡村示范村37个,先后获评洞庭湖区首个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县和全国村庄清洁行动先进县。
湘阴大力探索推进支部建在协会、党小组进屋场、党员联农户的党建+协会制度,全县共组建环卫整治、移风易俗等各类协会1260个,充分调动了无职党员和群众参与村级治理的积极性,扎实推进了乡村治理。
在鹤龙湖镇,渔民正在打捞人工养殖的螃蟹。
迈向乡村振兴新征程
湘阴县委书记李镇江提出,应着眼长远需要,持续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编制务实管用的乡村振兴规划和村庄规划。统筹谋划、全面推进以特色小镇创建工程为龙头的乡村振兴十大引领性工程建设,努力在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产业强镇、优质农产品供应、人居环境、乡村建设、公共服务、乡村治理等方面形成样板,通过3年左右的努力,力争将湘阴打造成为湖南省乡村振兴的样板区。
如今的湘阴,发展更有势头,脚步更加坚定。全县坚持精准发力,突出特色产业、产业规模、龙头企业培育、社会化服务、产业融合等,做强特色小镇,推进乡村产业振兴;实行引育并举,推动干部下乡,培育职业农民,鼓励返乡创业,推进乡村人才振兴。注重思想引领,切实加强道德熏陶,健全完善文化设施,持续深化移风易俗,推进乡村文化振兴。改善人居环境,打好乡村建设升级战、污染防治歼灭战、垃圾处理持久战、试点示范阵地战,推进乡村生态振兴。
本文来自【长沙晚报网】,仅代表作者观点。全国党媒信息公共平台提供信息发布传播服务。
ID:jrtt
主题测试文章,只做测试使用。发布者:氨基酸肥料,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s://www.028aohe.com/6972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