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皇宫的金疮药有什么成分?真的用完就有效吗?
古代皇宫的金疮药的成分有雪莲、白芷、甘草、水龙骨、地锦草、三七、血竭、南星、冰,用完之后就会有效果的。
在古代,虽然皇宫的产权拥有者有着全天下最豪华的住宅,金银财宝最多的国库,拥有世间最漂亮的女人来改善自己下一代的基因,但是这个职业同时也是高危职业。早上要早早起床整理仪容仪表准备上朝,而且连迟到的想法都不敢有,万一迟到了就会有史官把这件事情记录在小本本上,皇后也会琢磨到底昨晚伺候自己丈夫的那个女人有什么本事,看来要好好敲打敲打了,严重影响到了家庭和谐。在吃饭的时候要拿银针先试毒然后再吃,晚上睡觉的时候还要担心被刺杀,否则会直接在梦里就退位了。
为了防止被暗杀,大BOSS的周围会聚集天下最厉害的杀手,同时也会准备天下最好的金疮药。万一碰到不要命的死士,虽然不会伤及到性命,但肯定会留下血流不止的伤口的,这个时候金疮药就起到了大用场。根据史书记载,金疮药的成分为雪莲、白芷、甘草、水龙骨,将这些药材研磨成粉末状之后在用先大火再小火的方法炒成红色,再加入三七、血竭、南星、冰片,这样一瓶举世无双、居家必备的救命药就做好了。金疮药最初只在皇宫中使用,后来随着战争的频繁它也被广泛用于战场。
按照我们现代人的想法应该把金疮药的配方做保密处理才对,但这就是我们古人伟大的地方,他们觉得医学就应该是服务于人类的,有了好的发明就是要大家一起共享,古代人研究出来的医药配方都被记载到了医学书籍上供大家查阅,而我们现在市面上售卖的很多中成药用的都是古人的配方。
金疮药在古代极为珍贵,它是治什么的药?
金疮药作为一种药品,它主要治疗刀剑和斧头砍伤或者划伤等造成的损伤,还有跌倒或者被击打身体部位由此造成的损伤。
一、金疮药主要功效及古籍配方。
如果以现代耳熟能详的药品来做比较,那么金疮药的疗效很明显跟云南白药一类的药类似。
在现代的认知中,金疮药是一类药品的统称,这些药品的主要作用是外伤止血、消炎,同时防止破伤风。
在古籍中显示:“上药研极细末,先将猪油、松香、黄蜡三味熬化,滤去滓,待将冷,再入药末搅匀,瓷器收贮,凡刀斧损伤,跌仆打碎,敷上即时止痛、止血,更不作脓。”
二、金疮药的意义深化。
对于金疮药有以下扩展,在古代,金指的是武器,而金疮药指的是被刀斧等武器伤到后进行治疗的一种药品,在相关典籍当中,也被称为“刀尖药”。
而金疮药的配方已经失传,民间对此有各式各样的配料表,比如芙蓉叶捣烂然后加上冰片,然后将冰片捣碎成粉末状,在搅拌之后,加上酒水,便有了跟金疮药差不多的治疗效果。
所以在某种意义上来说,金疮药已然不是单一物品的代表,但凡能止血能治疗跌打损伤的药品,都可以统称为金疮药。
三、珍贵金疮药的价值所在。
比如在某种配方中,雄性猪油、面粉、松香、黄蜡、麝香等也时常出现,加以调制,形成了一瓶疗效甚好的金疮药。尤其是在一些高等级的金疮药中,配料里面甚至出现了龙骨。
而古人对物体的描述大都是模糊的,经过后世研究,得出了龙骨的具体含义便是古代的哺乳动物的化石,研磨成粉状物。毕竟这属于稀有资源,很难循环利用并且再生,也就造成了高级金疮药的价值所在。
随着现代社会的高速发展,大多数在古代平民都望不可及的昂贵药物前,也能在国家的帮助下,经济的发展下,走入了寻常百姓家。
古代一敷就能止血的金创药,为何突然销声匿迹了?
古代一敷就能止血的金疮药,为何突然销声匿迹了?
在我国五千多年的历史上,古代时期的战争频繁,而战争中最为常见的便是伤亡。当将士出征在外,受伤时又是怎样处理呢?在一些影视剧中,士兵会把伤口清洗干净之后敷上一些药。而在这些药里面,最为常见的便是金疮药,一如史料中所提到的“薛仁贵用金疮药涂之”。
而士兵们用了这种金疮药之后,很快就能够让伤口痊愈了。可以说,这种药的药效是非常神奇的,甚至一度受到了古代人的追捧,那么为什么在现代这种药没有了呢?从它的原材料就可以看出一二了。
一、金疮药的由来,神乎其神
实际上,金疮药在历史上是由来已久的,且在清朝时期广为流传,备受人们的追捧。
众所周知,清朝是满族人,他们与汉族人的生活习性有着很大的不同。首先,在发型上就有所不同,汉族人秉承着“身体发肤,受之父母”的传统思想,故而在清朝以前人们通常是将头发挽起,也就是我们所说的数发。
而满族人则是将头发剃掉大半,其余的则是编成一股辫子,这与他们常年生活在关外,过着游牧生活是有着极大关系的。
而清朝入关之后,为了加强自己的统治,与汉族融合,便下令强制命令汉族男子也必须剃头,编成辫子,若是不剃头便是犯了罪要关起来的。
因此,在全国各地就掀起了一股剃头的热潮。正所谓有需求就有供给,剃头的大量需求也就造就了一批剃头匠。
但在当时,给人剃头的手艺精的没几个,加上剃刀过于锋利,所以剃头匠刮伤客人头皮的事情是常有的事情。
剃头匠李成便是这样一个人,他手艺不好常常剃破客人的头,不说让客人责骂,生意也是越来越不好,于是他想出了一个办法,那就是准备一种药给客人。正巧有一次,他从老家的亲戚口中听说有一种止血的特效药——刀尖药。
事实上,这种止血的特效药是由“龙骨”制成的。龙骨是这样定义的:形似兽骨,粗大不一,表面呈灰白色或黄白色;有的较光滑,有的则具纹理与裂隙,有的布满棕色条纹和斑点。关节处膨大且断面有许多蜂窝状小孔,无臭无味。
在听说了这种特效药之后,李成自然是十分心动,于是他顺着线索到老家找到了这些所谓的“龙骨”,将其磨成粉末放在他的剃须镐里。从此以后,他一旦刮掉客人的头皮,他就拿出这些粉末将其往流血的地方一撒,很快就能止住血,他再也很少受到客人的责骂。
而这一“刀尖药”也在剃头业中流行了起来,加之其止血的迅速,后来逐渐发展成了军中的常备药——金疮药。
那么近现代以来为何就没有了这一神奇的金疮药呢?实际上它的配方已经能够说明一切。
二、神奇的金疮药为何没有了
据记载,金创药的配方为:“雄土鳖四钱,胆南星五钱,血竭五钱,螃蟹骨三钱,当归三钱,净乳香一两,口防风五钱,没药八钱,马钱子九个,龙骨三钱,南红花五钱,川羌活三钱,白芷五钱,升麻五钱,菖蒲三钱,川芎四钱。”
可见,金疮药的配方虽然比较复杂,但其中大多数的药物都是比较容易得到的,在山上就都能够找到。不过也有两样药是比较少见的,其一是“雄土鳖”,其二则是“龙骨”。事实上,土鳖虽然比较难得,不过也还算足够,相比之下,龙骨就要难上许多了。
前面已经提到了在中医里面关于龙骨的定义。作为古代遗留下来的各种动物骨骼化石,龙骨化石的形成需要复杂而漫长的过程,时间的推移和复杂的气候条件都是缺一不可的条件。
众所周知,发展到现代,气候和地质条件都发生了变化,如今的环境不再像古代那般容易形成化石。因此,所谓的龙骨化石自然也就面临绝迹的原因,没有了龙骨为原料的金疮药自然也就不是金疮药了,故而金疮药才会失传。
事实上,龙骨的缺失并不仅仅是因为自然条件的限制,早在清朝末期,龙骨还大量存在的时候,人们就无法再用龙骨制成金疮药了,这与龙骨身上所隐藏的秘密是密切相关的。
为什么三国演义中的箭伤叫金疮?
刀剑等金属器械所造成的伤口。唐.贯休〈古塞下曲〉七首之五:「雨曾淋火阵,箭又中金疮。」《三国演义.第五一回》:「周瑜怒气冲发,金疮崩裂,以致口中喷血。」也作「金创」
金疮迸裂是什么意思,箭伤发作血流不止?
金疮——中医指刀箭等金属器械造成的伤口。
金疮迸裂——没缝合的伤口因为剧烈运动引起创口开裂。
主题测试文章,只做测试使用。发布者:氨基酸肥料,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s://www.028aohe.com/6967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