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传病害(土传病害怎么造成的)

土传病害有什么特点?

土传病害的病原菌主要是在土壤里越冬(夏),在土壤腐殖质和残枝、败叶残存物质内寄生,在土壤内存活的时间较长,病原物对土壤的适应能力不同,所以存活时期的长短不一。土壤中的微生物,尤其是真菌和细菌。病原物在自然条件下的存活方式分为可以分为土壤寄居菌(soilinvaders)和土壤习居菌(soilinhabitants)两类。

土壤寄居菌在土壤中病株残体上的存活期较长,但是,不能单独在土壤中长期存活,大部分植物病原真菌和细菌都属于这一类。

土壤习居菌对土壤的适应性强,在土壤中可以长期存活,并且能够在土壤有机质上繁殖。腐霉属(Pythium)、丝核菌属(Rhizoctonia)和一些引起萎蔫的镰孢霉属(Fusarium)真菌部是土壤习居菌的代表。一般枯萎病菌在土壤内可存活5~6年之久,故称之为土壤习居菌。土传病害的病原菌一般是通过土壤、肥料(有机肥)、灌溉水或流水进行传播,而不像传染性病害那样通过气流、雨水传播。传染性病害的危害部位是叶、茎、花、果为主;而土传病害的危害部位是植株地下部位的根、茎为主。侵染寄主植物的维管束,逐渐向上延伸,由病原菌在维管束内繁殖,阻塞其输送营养物质,致使植株在短期内枯萎死亡。

感病寄主不存在时,土传病菌在土壤中也能存活下来。除土传病菌具有广泛的寄主范围外,还能在非寄主的根表面或残枝落叶上存活,与其具有腐生竞争能力是分不开的。但不同病菌有差异。像镰刀菌和轮枝菌在土壤中几乎可以无限期生存下去。表5-1列出了主要土传病菌在土壤中的存活年限。

表5-1主要根病菌属在土壤中的繁殖器官及存活年限

从流行学角度,系统侵染或危害地下部分的土传病害为积年流行病害,特点是繁殖率低,繁殖量少;传播较慢,传播距离较近,主要为种子或土壤传播;潜育期较长;多半无再侵染或再侵染次数少。土传的积年流行病害,土壤中初始菌量的高低是病害流行的决定因素。老区发病重于新区;连作年限越长发病越重。

土传病害的危害有多大?

一,什么叫“土传病害”?

土传病害就是指病原菌日常生活在土壤中,标准适合时从作物根处或茎干损害作物而导致的病害。浸染病源包含细菌,病菌,芽孢杆菌,线虫等。

普遍的土传病害有:朝天椒,四季豆,丝瓜黄萎病,青枯病,病疫,褐斑病,枯(黄)萎病,西红柿,朝天椒的角斑病,白菜软腐病,油菜子,莴笋的菌核病,麦子全蚀病,棉絮青枯病,红腐病,立枯病及线虫等。

二,“土传病害”的产生的三大缘故

1,连作

是病土产生的关键人为要素,关键因素因为持续栽种一类作物,使对应的一些病原菌得到年年繁育,在土壤中很多累积,产生病土,每年病发。如茄科蔬菜水果连作,病疫,叶枯病等产生比较严重;甜瓜连作,叶枯病产生比较严重;姜连作,可造成 比较严重的姜瘟;草莓苗连作2年之上则倒苗30%~50%。

2,上肥不合理

很多使用有机肥特别是在基肥可刺激性土传病原菌中的镰刀菌,轮枝菌和丝核菌生长发育,进而加剧了土传病害的产生。自1993年在我国棉絮立枯病大爆发至今,基本上年年大产生,与棉花田很多运用有机肥,土壤中有机化学化学物质很多降低相关。

3,线虫损害

土壤线虫与病害有密切相关。土壤线虫可导致绿色植物根茎的创口,有益病原菌浸染而使病害加剧,通常线虫与细菌病害与此同时产生,如棉絮叶枯病与土壤线虫紧密联系。

三,“土传病害”的危害有多大

土传病害一般伤害植物花和茎,作物生长发育早期一旦产生病害,小苗根烂掉或者茎烂掉猝倒,小苗迅速便会身亡,比较严重危害作物生产制造。作物生长发育中后期产生病害,一般年代限产20%-30%,比较严重年代限产50%-60%,乃至绝产。土传病害病发后,较为无法预防,病原菌在土壤中过冬,难以被杀掉,明年再次损害作物,这般循环系统,病害越来越严重。

土传病害究竟是什么?该如何进行根治?

土传病害是许多病毒在土壤中越冬,种植后侵染作物,侵袭作物的根和茎。尤其是连作,同一种作物种植多年,导致同一种病毒和细菌在土壤中长期积累繁殖,导致每年都有病害发生,而且一次比一次严重。土传疾病通常危害植物的根和茎。作物生长前期一旦发生病害,根腐或茎突然腐烂,幼苗很快就会死亡,严重影响作物生产。

一般发病率为10 ~ 30%,植株常枯死,导致缺苗断垄,严重的可达80 ~ 90%,甚至全园枯死,导致绝收。这是一种毁灭性的疾病。连作病害已成为农业专家和农民研究和关注的焦点,但长期以来一直没有重大突破。我们来看一组土传疾病的图片,看看土传疾病的危害有多大。它是病害土壤形成的主要人为因素。

主要原因是一类作物的连续种植,使得相应的一些病菌年复一年地繁殖,大量积累在土壤中,形成病土,年年发病。如茄科蔬菜连作,病害严重,枯萎病;西瓜连作引起严重枯萎病;生姜连作可导致姜瘟严重;连作2年以上,草莓苗有30% ~ 50%死亡。大量施用化肥,尤其是氮肥,会刺激土传病原菌中的镰刀菌、黄萎病菌和丝核菌的生长,从而加重土传病害的发生。

我国棉花黄萎病自1993年爆发以来,几乎年年发生,这与棉田大量使用化肥,土壤中有机质大量减少有关。多菌灵是用了很久的老药了。但由于多菌灵具有低毒、广谱、安全等特点,仍是杀菌剂的主力,且有多种复配制剂。不仅可以叶面喷施预防各种病害,而且土壤处理对大多数真菌土传病害都有很好的效果。多菌灵是目前防治土传病害最好的专用药剂,杀菌谱广,效果好,还具有刺激作物根系生长的作用。

怎样防治土传病害?

土传病害是指病原体生活在土壤中,条件适宜时从作物根部或茎部侵害作物而引起的病害。常见的土传病害有:猝倒病、立枯病、疫病、根腐病、枯萎病、黄萎病、菌核病、青枯病、根结线虫病等。

土传病害的最终防治目的就是使土壤中没有土传病原,或者把病原菌数量控制在不引起发病或发病轻的范围内。要达到这种防治效果,可以通过更换病土或减少土壤中病原菌数量来实现。把病土更换成无病的新土,是防治土传病害最好的办法,但更换土壤工作量太大,年年换土也不现实,因此只适用于小面积苗床。

减少土壤中病原物数量的途径比较多,比如轮作、土壤消毒、改善土壤微生物环境等。

连作是大棚土传病害形成的主要因素。一方面,作物进行连作后,土壤地力消耗过大,影响作物的健壮生长,降低作物的抗病能力;另一方面,由于连续多年种植同一种作物,使这种作物的病原菌得以在土壤中连年繁殖,逐渐积累,最终形成病土。因此,防治土传病害,轮作是最经济有效的措施。合理的轮作,特别是水旱轮作,对预防土传病害的发生可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轮作时禁止相同科属的蔬菜轮作,例如番茄禁止与辣椒、茄子、马铃薯连作,黄瓜禁止与西葫芦、丝瓜、苦瓜轮作。

土壤消毒是减少土壤病原菌数量较为直接的办法,具体方法参见“大棚土壤怎样消毒”中的介绍。

除了通过减少土壤中病原菌数量来防治土传病害以外,还可以通过提高植株的抗病力来减轻发病。因此,我们可以选择抗病品种或者实行嫁接技术防病。黑籽南瓜对瓜类枯萎病的抗性很高,可以使用黑籽南瓜做砧木嫁接黄瓜,可以防治黄瓜枯萎病;以野生茄子(托鲁巴姆、野茄2号等)做砧木嫁接茄子,可以预防茄子黄萎病。

使用生物菌肥,或增施腐熟有机肥,加强田间管理,可以改良土壤结构,恢复土壤生物活性,从而减轻土壤病原物的影响,达到防病的目的。

在定植时和定植后,科学使用天达2116壮苗灵+3000倍96%恶霉灵,喷洒土壤、植株并浇根,每7~10天1次,连续2~3次,可有效的预防各种土传病害发生。

土传病害防治方法,都有什么?

土传病害防治方法,都有什么?

1.土壤层解决

7月上中旬至8月中旬运用太阳热的持续高温和土壤层本身一定的环境湿度,及其药品蒸熏开展棚里消毒杀菌。具体步骤是,剁碎稻,稻草桔秆1000-2000kg/亩+15kg尿素溶液耕翻,做畦,灌足水,随后遮盖塑料膜,与此同时封闭式温室大棚,解决20天上下。

2.采用抗病品种

采用抗病性或耐病的种类,可大大的地缓解土传病害的伤害水平。

3.推行轮作

这也是预防土传病害最经济发展高效的对策,有效开展作物间的轮作,尤其是水旱轮作,对防止土传病害的出现可接到事倍功半的实际效果。不一样的病害必须轮作的期限不一样,一定要把握好轮作的时间段才合理。

4.改进栽种对策预防疾病

凹沟高畦栽种,小水勤浇,防止大水漫灌。合理密植,改进作物自然通风透光性标准,减少路面环境湿度。清理田园风光,拔掉病株,并在病株穴内追施石灰粉。防止偏施基肥,适度追施磷,钾肥,最好是追施有机肥料,可应用免单产品系列,提升作物抗病力。叶片追施替代根处施肥,如喷乐虹等商品,作物成长期可融合喷药喷施肥料。嫁接法预防疾病,运用抗病性粘木嫁接法换根,可高效防止土传病害的产生。

预防土传病害的错误观念

土壤层是一个比较复杂的生态环境保护,它带有许多病原菌和很多有益微生物,这种有益微生物和病原菌在不一样的自然生态环境前提下互相竞争,互相联络,互相牵制。在一定的自然环境情况下,有益微生物可以抑止有危害病原菌,使病害无法得到产生。

在预防土传病害时,一方面要造就有益于有益微生物的生存环境,另一方面要维护有益微生物。而传统式防止土传病害的方式连着有益微生物也一并杀掉了,在土壤环境中很可能引起更有危害乃至更风险的病原菌,没有有益微生物的存有,就会有也许造成病害越来越比较严重。因而,在具体存活时要尽量减少这类情形的产生,可在作物移栽前使用微生物菌肥(比如总司令君,炭大丰收及其小乌龟等),1亩80~120斤,以维护化感自然环境,提高植物的抵抗疾病工作能力。

土传病害(土传病害怎么造成的)

什么是土传病害?

植物病害可分为两大类:第一类是侵染性病害,即由病原微生物侵染引起的病害;第二类是非侵染性病害,是由于植物自身的原因或由于外界环境条件的恶化所引起的病害,如温度过高或过低、水分过度或干旱、肥料过多或营养不足、大气或土壤污染等引起的病害。这类病害是非传染性的,因此,在植物病理学上称为非传染性病害或非侵染性病害。植物病害的分类方法很多。根据寄生植物受害部位的不同可分为根部病害、叶部病害和果实病害;按传播方式又可分为种传病害、土传病害、气传病害和介体传播病害等。

根据传播来源和方式,土传病害是指由生活在土壤中的病原体从作物根部或茎部侵害作物而引起的病害。也就说那些初次侵染来自土壤,其传播体一般可在土壤中长期存活的病原物所致的病害。土壤里含有大量的有害病原菌,在适宜的条件下就发作,造成作物根腐、枯萎、黄萎、立枯、猝倒、黑根、茎腐等病害,这些病害统称土传病害(Soil-bornedisease)。病原体如真菌、细菌、线虫和病毒随病残体生活在土壤中,条件适宜时从作物根部或茎部侵害作物而引起的病害。

主题测试文章,只做测试使用。发布者:氨基酸肥料,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s://www.028aohe.com/69641.html

(0)
氨基酸肥料氨基酸肥料
上一篇 2023年2月11日 上午2:54
下一篇 2023年2月11日 上午2:55

相关推荐

  • 抓笔姿势 抓笔姿势一定要正确吗

    握笔的正确方法 拇指食指自然捏住笔,中指抵住笔,无名指和小指顺势放在中指下面;笔尖直向前,不要竖着也不要内斜,并且笔尖到手指的距离是一寸;笔杆倾斜靠在食指关节处,不要把笔杆靠在虎口处。 执笔要做到“指实掌虚”,就是手指握笔要实,掌心要空,小指不能碰手心。手腕伸直,不能勾手腕或向上翻手腕。 此外,坐姿实际上也包含在写字姿势里的,也很重要。要求两腿平行,两足分开…

    肥料资讯 2023年2月26日
    00
  • 乳糖与氨基酸(有一种胖叫「营养不良」:这5类食物中国人一直吃得不够)

    乳糖与氨基酸 从补钙效果看,豆浆不能替代牛奶。如果牛奶是100分的话,豆浆连10分都不到。 每100克牛奶的钙含量,为104毫克左右,约是等量豆浆钙含量的21倍。而且,牛奶中的钙磷比例比较合适,还含有维生素D、乳糖、氨基酸等促进钙吸收的因子,所以推荐大家通过饮用牛奶来补钙。 豆浆更重要的作用是可以补充人体所需的其他营养物质,豆浆不仅含有优质蛋白质,其维生素E…

    肥料资讯 2022年9月11日
    00
  • 家中常备珍峰虫草我和老妈都安心

      有些自媒体为了博眼球吸引流量说虫草是智商税,还有不少人没吃过虫草,就觉得吃虫草没用,但我觉得只有亲身体验过才能知道到底有没有用。   随着母亲年纪逐渐增大,不仅免疫力低下,身体比以前虚弱,手脚经常冰凉,消化功能也大不如从前。我看最新的国家卫健委的报告数据,说是我国超过1.8亿老年人都患有慢性病,患有一种以上慢性病的比例更是高达75%,就疫情来说,危重人群…

    肥料资讯 2023年2月28日
    00
  • 冰菜几月种植最好(冰菜种植时间及方法)

    冰菜南方几月种植最好? 冰菜种植一般在8~9月进行。 种植冰菜首先要浸种,将种子放在20~30℃温水中浸泡3小时左右,然后进行播种,播种采用点播的方式,播种后需要保持环境温度在20℃左右。可有利于种子更好发育,等长出4-5片针叶后就进行定植,定植好后要根据土壤情况进行浇水,冰菜生长两个月就可以采摘了。 亲们,冰菜是什么季节播种的呀?冰菜一般在秋季种植 冰菜种…

    肥料资讯 2023年1月20日
    00
  • 银杏果的功效与作用(银杏果的功效与作用及副作用)

    银杏果的功效与作用是什么? 银杏的果子是可以食用的。银杏果又名白果,虽然吃起来有些苦涩,但是确实很有营养价值。一起看看它的功效和作用都有什么吧。你知道的食用方法有哪些呢? 功效与作用 抗衰老的作用,银杏果具有抗氧化的作用,能够帮助人们抵抗时间,起到延缓衰老的作用。银杏中含有很多黄酮,它是能够与阻止色素在皮肤底层沉淀,它还能够清除人体那些多余的自由基,抗氧化,…

    肥料资讯 2022年11月24日
    00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

联系我们

400-800-8888

在线咨询: QQ交谈

邮件:admin@example.com

工作时间:周一至周五,9:30-18:30,节假日休息

关注微信
自6.2开始主题新增页头通知功能,购买用户可免费升级到最新版体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