拾遗是什么意思 拾遗解释
1、拾遗,汉语词语,拼音:shí yí,有捡取他人遗失的财物;比喻轻而易举;补充旁人所遗漏的事物;匡正别人过失或缺点;职官名的意思。语出《战国策·秦策一》。
2、造句:回望过去古人路不拾遗、夜不闭户,才发现现今社会人心不古啊。
拾遗是什么意思?
拾遗,汉语词语,拼音:shí yí,有捡取他人遗失的财物;比喻轻而易举;补充旁人所遗漏的事物;匡正别人过失或缺点;职官名的意思。语出《战国策·秦策一》。
释义
1、捡取他人遗失的财物。
2、比喻轻而易举。
3、采补缺漏遗佚。
4、匡正别人过失或缺点。
5、职官名。唐代谏官,武则天时始置左右拾遗,掌供奉讽谏,以救补人主言行的缺失。
出处
《战国策·秦策一》:“期年之后,道不拾遗,民不妄取,兵革大强,诸侯畏惧。”
《汉书·卷六十七·梅福传》:“合天下之知,并天下之威,是以举秦如鸿毛,取楚若拾遗。”
《文选·干宝·晋纪总论》:“自上逆下,非邻国之势也,然而成败异效,扰天下如驱羊,举二都如拾遗。”
《南齐书·卷九·礼志上》:“吴则太史令丁孚拾遗汉事,蜀则孟光、许慈草建众典。”
《抱朴子·外篇·崇教》:“有师友之名,无拾遗之实。”
拾遗是什么意思
拾遗:
(1) 拾取旁人遗失的东西,据为己有。有成语“路不拾遗”,反其意而用之。例: 涂(途)不拾遗。——《史记·孔子世家》。
(2) 补充他人所遗漏的事物。例: 拾遗补阙
(3) 也用来比喻“补充”,采录遗逸事迹。书名中常见, 一种谦虚的说法,也可以当作“外传、杂谈”的意思,如《本草拾遗》、《西湖拾遗》、《西游拾遗》等,是后人自己的补充,并可以想象发挥。
(4) 补录遗漏,指正疏忽,君臣之间亦作规谏。
(5) 比喻容易办到。例句 “光武皇帝。龙兴凤举,取天下若拾遗,何以不及殷汤周武?”——《论衡·齐世》
主题测试文章,只做测试使用。发布者:氨基酸肥料,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s://www.028aohe.com/6722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