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时候宗人府是干什么的?是从哪个朝代设立的呢?
“宗人府”始于明朝。
以清朝为例。
清朝“宗人府”就是专门用来管理皇族的机构,也就是“觉罗”和“宗室”。其中“宗室”就是我们熟知的“黄带子”,清朝努尔哈赤的父亲塔克世的儿子们所生的子嗣皆为“宗室”。“觉罗”就是我们熟知的“红带子”,清朝塔克世的五个兄弟,他们的子孙皆为“觉罗”。
当时,身为皇族,他们的事情自然是不能给底下的臣子处理的,这样实在是有失体统,而且也有失威信。所以就这样“宗人府”这个替皇帝管理皇族的机构就应运而生了。
清时,宗人府的主要职责有以下几点:
一、“掌皇族属籍”。也就是负责管理皇族族谱,当时上至皇帝,下至旗人,只要是觉罗或宗室一脉的,都能在宗人府所管理的族谱中找到相应的信息,如生父是谁,生母是谁,爵位是什么、生卒时间、子嗣姓名等等。
二、“编撰玉牒”。“玉牒”就是皇族族谱,当时清朝每十年就会编修皇族族谱,而宗人府就负责此事,它需负责将在这十年内的皇族每个人的事情都简洁的记录下来,包括子女嫡庶、生卒、婚嫁,官爵、名谥等。
三、“覈承袭次序”。清时,在爵位的继承上,清朝采取的是“爵位降袭”制,就是如果不是皇帝亲下允其“世袭罔替”的爵位,每次继承都要降一级,即本是亲王,但轮到他儿子继承时,就降为郡王,以此类推,直到降至辅国将军,就无需再降。
而清时,随着清朝皇室人口的越来越多,爵位也随之越来越多,显然这等承袭次序也就越来越复杂,所以此时的宗人府就负责帮助皇帝理清这等继承爵位的次序,来方便皇帝的封爵或降爵。
四、“秩俸等差,及养给优恤诸事”。宗人府首等大事就是负责皇族俸禄的发放,及其他皇帝恩赏、朝廷在节庆日所赏的物品的发放。同时负责对落魄皇族的抚恤一事。
五、“申教诫,议赏罚”。当时皇族犯事,如果没有皇帝特别下令,刑部、都察院等司法机构是没有资格处置的,只有宗人府才有权处置,而即使皇帝下令,也必须由宗人府派人加入,才可对皇族行判决之事。
同时即使皇族被判刑,刑部也无权关押他。宗人府有单独关押皇族的地方,名曰“空房”。此外,宗人府还会负责记录该名皇族所犯的罪行,及如何惩罚。
当然有罚就有赏,而在当时如果皇帝没有亲自决定对那些用功的皇族如何赏的,那么就由宗人府自行决定该如何奖赏,是该升爵,还是该加俸禄,之后上报给皇帝,由皇帝决定是否如此。当然,对于奖赏一事,宗人府也会记录在案。
六、向皇帝陈述宗室的请求。清时,不是所有的皇族都有权力直接面见皇帝的,只有少数的皇族也见京面圣的权力。那么如果皇族有什么意见,亦或者什么要求要向皇帝陈述的,那就需要通过宗人府了。
那时,一般的皇族要先向宗人府提出想要询问皇帝的问题,然后由宗人府向皇帝转述,之后宗人府再将皇帝的意见转达给那位皇族。当然,宗人府也并不是什么要求都会转述给皇帝,如果没有建设性的,或者不是很重要的,他不会转达的。
以上就是宗人府大概的职责。简而易概的说宗人府就是替皇族负责的机构,皇族一生的生老病死,宗人府都要管,无论是皇族犯错,还是皇族受封,也无论是俸禄的发放,还是爵位的升降,都需经过宗人府,总得说就是只要是皇族的事情,宗人府都有权插一脚。
清朝“宗人府”是干什么的?
相信在我们喜欢看电视剧的人眼中,最经常听到的就是,皇上将自己的妃子打入了宗人府,而后就能够听见,妃子要死要活地为自己求饶。正是因为这样,许多不了解宗人府作用的人,只是认为宗人府是一个妃子的集中地,并不了解这里的真实分布,以及清朝的政政府到底是拿来干什么用的。
为什么妃子只要听见宗人府的名称,就会吓得屁滚尿流,甚至宁愿当场死去,也不愿意进入宗人府呢,这到底又是为什么呢?
首先我们必须要了解,宗人府到底是干什么的?清朝时期的宗人府,主要就是负责管理皇家事务,也就是说这些人的生老病死,以及婚丧嫁娶都是由宗人府负责的。这就相当于一个家族的组长应该做的事情,而宗人府更是一个编纂家族史,以及管理各种各样纷繁复杂的皇家事务设立的专门机构。
更重要的是政府管的都是皇族的宗族男丁,所以与宗族男丁无关的女性,一般是不会到达政府进行管教的,大多数人会进入内务府,而且犯了错误也由内务府统一惩罚,但是为什么清朝时期,还经常会有将妃子打入宗人府的情况发生呢?
这主要是因为宗人府内部的刑罚相对较为严格,如果皇帝将一个人打入宗人府,那么也就代表着皇帝要进行彻查,甚至还有可能除去他的家族身份。
这对于当时的皇宫贵族来说,就相当于将你变成平民,这种身份落差是他们最为害怕的。一个人在怎样犯错,最终还是皇族身份的话,就会有资格翻身。但是一旦贬为平民,那么就意味着未来的路由此而封死了,只能够变成一个最为贫困潦倒的普通大众。
我们之所以能够经常听到妃子们说自己不愿意去宗人府,其实是一种电视剧的人物设定上的不合理性。因为当时的后宫妃嫔是没有资格进入宗人府的,因此真正让这些妃子们感到害怕的,实际上是慎刑司,而这个慎刑司属于内务府掌管,因此这也成为了后宫妃子的噩梦之一。
其中另外一个噩梦就是打入冷宫,比如我们曾经看的《还珠格格》当中,三位主角就是因为犯了错误被容嬷嬷管教,而当时管教她们的,正是慎刑司锐的各种各样的刑罚工具。对于这些后宫妃嫔来说,她们常年养尊处优,突然一天惹到皇帝以后便会面临残酷的刑罚,这些刑罚往往让人痛不欲生生不如死,所以他们每当听到自己犯了错误以后,自然而然想到的就是求情。
既然是这样,那么为什么宗人府的名声,以及其威慑力要比内务府大得多呢?这主要是因为政府在设立以后,主要就是处理皇帝的子孙问题,这些人如果处理不得,当很有可能会影响到国家未来的继承权。
因此宗人府不仅具有处罚的职责,还必须要负责皇室宗族当中的族谱和祭祀,以及家官晋爵的工作。这些工作都是相对较为繁琐,甚至还有可能会影响到皇子的生死。所以宗人府对于男性来说,更是一种噩梦,而曾经被关入宗人府的八阿哥,最终就是老死在宗人府。由此看来,宗人府的生活,还是相对较为简单的,并没有太多的勾心斗角,而且也具有一定的自由性。
当然宗人府的设立之初就是为了管理宗族事务,所以其权利本身相对较大。因此各位皇子也会极力的避免自己犯错,而在宗人府当中虽然具有较大权力,大多数都是可以通过交钱的方式来赎罪。因此这些人大多数犯错只会被监禁,后来也会刑满释放。
除此之外,在宗人府当中的生活,并不像我们想象的那样简陋和落魄,反而是有随从照顾,只是吃穿用度会由之前的奢侈,变成叫为简单普通的一类。由此看来,打入宗人府的阿哥们,即使被记了过失依旧不会受到太大的影响。当然这类管理皇家档案的重要基地,更是经常会受到皇帝的点名。
清朝“宗人府”是干什么的?为何妃子们闻之色变,宁死不去呢?
首先明确一点,清朝的“宗人府”跟皇帝的妃嫔没有任何关系。“宗人府”管不到妃嫔,妃嫔也不够格让宗人府管。所以什么妃子们听到宗人府就闻之色变,宁死不去,完全就是子虚乌有之事。
清朝“宗人府”就是专门用来管理皇族的机构,也就是“觉罗”和“宗室”。其中“宗室”就是我们熟知的“黄带子”,清朝努尔哈赤的父亲塔克世的儿子们所生的子嗣皆为“宗室”。“觉罗”就是我们熟知的“红带子”,清朝塔克世的五个兄弟,他们的子孙皆为“觉罗”。
当时,身为皇族,他们的事情自然是不能给底下的臣子处理的,这样实在是有失体统,而且也有失威信。所以就这样“宗人府”这个替皇帝管理皇族的机构就应运而生了。
清时,宗人府的主要职责有以下几点:
一、“掌皇族属籍”。也就是负责管理皇族族谱,当时上至皇帝,下至旗人,只要是觉罗或宗室一脉的,都能在宗人府所管理的族谱中找到相应的信息,如生父是谁,生母是谁,爵位是什么、生卒时间、子嗣姓名等等。
二、“编撰玉牒”。“玉牒”就是皇族族谱,当时清朝每十年就会编修皇族族谱,而宗人府就负责此事,它需负责将在这十年内的皇族每个人的事情都简洁的记录下来,包括子女嫡庶、生卒、婚嫁,官爵、名谥等。
三、“覈承袭次序”。清时,在爵位的继承上,清朝采取的是“爵位降袭”制,就是如果不是皇帝亲下允其“世袭罔替”的爵位,每次继承都要降一级,即本是亲王,但轮到他儿子继承时,就降为郡王,以此类推,直到降至辅国将军,就无需再降。
而清时,随着清朝皇室人口的越来越多,爵位也随之越来越多,显然这等承袭次序也就越来越复杂,所以此时的宗人府就负责帮助皇帝理清这等继承爵位的次序,来方便皇帝的封爵或降爵。
四、“秩俸等差,及养给优恤诸事”。宗人府首等大事就是负责皇族俸禄的发放,及其他皇帝恩赏、朝廷在节庆日所赏的物品的发放。同时负责对落魄皇族的抚恤一事。
五、“申教诫,议赏罚”。当时皇族犯事,如果没有皇帝特别下令,刑部、都察院等司法机构是没有资格处置的,只有宗人府才有权处置,而即使皇帝下令,也必须由宗人府派人加入,才可对皇族行判决之事。
同时即使皇族被判刑,刑部也无权关押他。宗人府有单独关押皇族的地方,名曰“空房”。此外,宗人府还会负责记录该名皇族所犯的罪行,及如何惩罚。
当然有罚就有赏,而在当时如果皇帝没有亲自决定对那些用功的皇族如何赏的,那么就由宗人府自行决定该如何奖赏,是该升爵,还是该加俸禄,之后上报给皇帝,由皇帝决定是否如此。当然,对于奖赏一事,宗人府也会记录在案。
六、向皇帝陈述宗室的请求。清时,不是所有的皇族都有权利直接面见皇帝的,只有少数的皇族也见京面圣的权力。那么如果皇族有什么意见,亦或者什么要求要向皇帝陈述的,那就需要通过宗人府了。
那时,一般的皇族要先向宗人府提出想要询问皇帝的问题,然后由宗人府向皇帝转述,之后宗人府再将皇帝的意见转达给那位皇族。当然,宗人府也并不是什么要求都会转述给皇帝,如果没有建设性的,或者不是很重要的,他不会转达的。
以上就是宗人府大概的职责。简而易概的说宗人府就是替皇族负责的机构,皇族一生的生老病死,宗人府都要管,无论是皇族犯错,还是皇族受封,也无论是俸禄的发放,还是爵位的升降,都需经过宗人府,总得说就是只要是皇族的事情,宗人府都有权插一脚。
满清的“宗人府”是干什么的?
在很多清宫戏中,都会提到一个地方——宗人府。有些皇族一旦犯错,经常就会被送到宗人府圈禁。那么宗人府到底是一个什么地方?
宗人府出现于明朝初期,但是在明成祖后,宗人府的职能移交给礼部办理,它就成了一个名存实亡的部门。清朝顺治九年(1652年)设立宗人府,并且配备了完善的领导班子,包括宗令,左右宗正各,左右宗人等。这些职位都是必须有相配资历之人才能担任的,如宗令就必须是亲王、郡王才能担任,宗正必须是贝勒、贝子兼任。
宗人府其实就是皇家的私人家族管理机构,也就是说宗人府的职能,就是管理皇族宗族事务,宗人府的宗令基本上相当于老百姓家庭的族长。
那么宗人府管理的权限有哪些呢?我们来看一下。
首先,如同每个家族都有族谱一样,宗人府要建立皇族的户口档案。清朝的皇家档案是从努尔哈赤的父亲开始亡录的。努尔哈赤的父亲和他的亲兄弟们是“宗室”,是由黄册登记的,而他的叔伯兄弟关系远了一层,就称作“觉罗”,由红册登记。相对于老百姓来说,皇族发生的事情都是大事,因此记录也比较详细。皇族宗室的婚丧嫁娶生育子女都是要记录在案的,同时对于皇族成员的封爵、受官、升调、降职等事件也都要一一记录。
对于任何一个家庭来说,祭祀祖先都是家族的一件大事。对于皇族来说,这件事情自然也是由宗人府来承担了。祭祀的时间、地点、礼仪以及所需器物,他们是全程负责的。这些都是一些仪式的程序和礼仪的事情,相似的比如宗室成员的袭爵事宜,爵位、傣禄如何确定,何时册封,这些也都是宗人府的事。除此之外,就是宗室成员的一些杂事,也由宗人府进行管理,包括皇室宗族家人的抚恤,战死皇族后嗣的抚养教育等,所以宗人府也掌管着宗族的银库,负责赡养、抚恤的发放。
宗人府最后一个职能,就是对犯法的皇族进行处置。在清朝,皇族宗室和觉罗都是特权阶级,他们犯罪,是不交到刑部的,以免皇帝老子脸上没光。这些人的处置,由宗人府负责。既然是关起门来自己家处理,那自然比起正常衙门要轻得多了。
而“大清律”中,对宗室和觉罗也都是特别优待的,可以减罪,甚至杀了人都没有死罪,最严重的也就是圈禁。所谓圈禁,就是限制人身自由,相当于有期徒刑或无期徒刑。虽然没了自由,但生活质量还是不错的,吃喝不愁,而且还有专门的医务人员和仆人。甚至还会定期给他们送来秀女,以确保皇族血脉的繁衍。康熙末年九王夺嫡,大阿哥失败后被终身圈禁。他被圈禁后在干什么呢?生孩子玩……
由此可知,所谓“皇子犯法,与民同罪”,那就是哄老百姓的。也正因如此,导致宗室成员有恃无恐的为非作歹,这样的机构,也就自然难免早晚会被历史淘汰了(狼)。
宗人府是干什么的?
清宫戏中偶尔会出现皇族人员触犯国法,皇帝降旨将某某“革出宗人府”的桥段。
所谓的“革出宗人府”,是剥夺某人宗族的身份和地位的意思,清廷将清太祖努尔哈赤的子孙称为“宗族”,宗族之人会被编写进类似于大清皇室族谱的“玉牒”当中.
凡入“宗族”之人,皆为“爱新觉罗氏”的后裔,永享皇家特权,一生不愁俸禄。
“宗族”是皇帝的本家亲戚,除皇帝之外,没有任何一个文武官职有权管理宗族人的日常事物,而且处理宗族内部的“家长里短”又十分麻烦。
例如封爵、侍班、赡养、废除,这类的特殊事物纷繁复杂,即便是皇帝亲自执行起来也不太容易,于是便催生了一个专门负责管理“宗族事物”的机构,这个机构便是“宗人府”。
宗人府所负责的主要事物:
①纂写、修订、更新、保管记录着宗族人员基本资料的“玉牒”等特殊的档案,记录宗族人口、人员官职、待遇、梳理宗族各大支系的传承情况。
比如“某王爷”肾虚,去世前未能留下子孙,即将面临绝后的情况下,宗人府便会写折子上奏给皇帝,再由皇帝挑选合适的宗族子嗣,过继给即将绝后的宗族支系。
②发放福利、办理户口。 凡宗族之人,成年后皆有权享受宗人府发放的银两、禄米,除此之外宗人府还负责为宗族人员办理户口、登记婚姻、记录宗族人员生育情况等事物。 ③管理皇家宴会、遴选陪伴皇帝祭祀、出游、狩猎等大型活动的参与人员。
比如,康熙皇帝准备到热河狩猎之前,会通知宗人府拟一份参与狩猎的人员名单。
宗人府会小心翼翼的依照康熙皇帝平日里对每一个宗室人员的态度和喜好来确定人员名单。
有罪在身、圈禁、或者平日里不受待见的宗族人员,宗人府拟名单时必须将其排出在外。
④管理皇室子弟。
清朝皇帝大力推行“中央集权制”,所以不像明朝一般赐给皇子们封地。 在没有皇帝同意的情况下,所有阿哥们都必须老老实实的“蹲”在紫禁城,宗人府则负责监视、管理这些位高权重的阿哥们。
雍正皇帝的傻儿子弘时被革除宗籍,就是由宗人府一手审理的。 因为宗人府的管辖范围极其广泛,大到皇室宗亲的身家性命,小到俸银禄米等鸡毛蒜皮,所以无法简单的介绍出宗人府的全部职能。
粗略而言,可以将宗人府看做为一把“双刃剑”,皇帝即可以通过宗人府保护皇室宗亲的权力,又可以利用宗人府铲除看不顺眼的皇室宗亲。
权力的核心永远在皇帝的手中,宗人府只不过是猎人身边的狗,咬人,还是摇尾巴,决定权永远在皇帝手中。
主题测试文章,只做测试使用。发布者:氨基酸肥料,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s://www.028aohe.com/6692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