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面施肥有什么注意事项
叶面施肥的注意事项:
1.选择适当的喷施浓度。叶面施肥浓度直接关系到喷施的效果,如果溶液浓度过高,则喷洒后易灼伤作物叶片;溶液浓度过低,既增加了工作量,又达不到补充作物营养的要求。所以在应用中要因肥、因作物不同,因地制宜对症配制。
2.选择适当的喷施方法。配制溶液要均匀,喷洒雾点要匀细,喷施次数看需要。
3.掌握好喷施时期。叶面施肥的时期要根据各种作物的不同生长发育阶段对营养元素的需求情况,选择作物营养元素需要量最多也最迫切时进行喷施,才能达到最佳的效果。
4.选择适当的喷施时间。叶面施肥效果的好坏与温度、湿度、风力等均有直接关系,进行叶面喷施最好选择无风阴天或湿度较大、蒸发量小的上午9时以前,最适宜的是在下午4时以后进行,如遇喷后3-4小时下雨,则需进行补喷。
5.选择适当的喷施部位。植株的上、中、下部的叶片、茎秆由于新陈代谢活力不同,对外界吸收营养物质的能力强弱差异较大,要选择适当的喷施部位。
6.增添助剂。在叶面喷施肥液时,适当添加助剂,提高肥液在植物叶片上的粘附力,促进肥料的吸收。
7.与土壤施肥相结合。因为根部比叶部有更大更完善的吸收系统,对量大的营养元素如氮、磷、钾等,据测定要10次以上叶面施肥才能达到根部吸收养分的总量。因此叶面施肥不能完全替代作物的根部施肥,必须与根部施肥相结合。 叶面肥施用量少,效果迅速明显,提高了肥料的利用率。是一种既经济、效果又好的施肥措施,特别是一些微量元素叶面施用更有独到之处。但我们也应当看到,叶面施肥工作比较麻烦,花费劳动力也比较多,同时易受气候条件影响,也因作物种类和生育期不同,叶面施肥效果差异较大。因此,必须在根部施肥的基础上,正确应用叶面施肥技术,才能充分发挥叶面肥的增产、增收作用。
如何施用叶面肥
不同叶面肥有不同的使用浓度,不是浓度越高越好。如含生长调节剂的叶面肥使用浓度适宜,会对作物生长起到促进作用,但浓度过高会抑制作物生长;含有营养成分的叶面肥,使用浓度过高会出现烧苗现象。一方面要根据产品说明书的要求进行浓度配制;另一方面要进行小面积试验,确定有效的施用浓度。另外,在配制叶面肥时应注意将喷雾器清洗干净,有些叶面肥可以与农药混合喷施,而有些则要求单独喷施,因此,要首先看清说明书上的要求。 不同作物、不同生育期,叶面肥的使用效果不一样。有的叶面肥适合于生育前期喷,有的适合于生育后期喷,有的前后期都要喷。从多数试验结果看,前、中期喷施的效果要好于后期。另外,叶面肥的施用时期还与肥料品种有关,如增加植株的细胞分裂数量,从而达到提高作物产量的植物生长调节剂,应在生长前期喷施。而在油菜等作物花蕾期和始花期喷施含硼的微量元素肥料,可防止“花而不实”,提高结荚率。豆科作物在始花期和始荚期喷施钼肥,可增加产量和改善品质。 不同作物对叶面肥的反应不同。一般来说,双子叶植物如棉花、甘薯、马铃薯、油菜等叶面较大,角质层较薄,肥液容易渗透进去,因此,这类作物根外追肥的效果较好。单子叶植物如稻、麦、玉米等,叶面较小,角质层较厚,肥液渗透比较困难,叶面肥的增产效果差一些,尤其是水稻最为明显,大多数叶面肥在水稻上的增产效果都很低。 叶面肥溶解的好坏和稀释浓度对喷施效果影响很大。叶面肥的剂型有两种:固体和液体。特别是固体粉状的叶面肥溶解的较慢,放入喷雾器中,加水后,要充分搅拌,使它完全溶解后才喷,否则溶解不完全,一会儿喷得浓度低,一会儿喷得浓度高。浓度低了效果差,浓度高了有时会烧苗。液体肥料在稀释时也应严格按照说明书上的要求操作。 喷施叶面肥时要注意天气、温度和湿度,应尽量使肥液有较长的时间附着在叶面上,供作物充分吸收。应选择在不刮风的天气,日照弱、温度较低时喷,一般在上午9时以前,下午4时以后,水分蒸发减弱,有利于作物吸收。空气湿度大的时候,叶面肥喷了以后不容易干,作物吸收得好,但下雨之前不要喷,以免喷后被雨水冲洗掉。 喷施叶面肥时要注意叶片的正反面都要喷到。叶部吸收的养分是从叶片角质层和气孔进入的,最后通过质膜进入细胞内。因此,喷施叶面肥时要注意叶片的正反面都要喷到,喷均匀,因为,叶片的气孔分布在叶片的正反两面,而有的作物背面的气孔数量比正面还多,吸收的更好。植株的上、中、下部叶片、茎秆由于新陈代谢活力不同,吸收外界营养的能力也不同,上、中部叶片生命力最旺盛,吸收营养物质的能力也最强,同时,它们的光合作用能力也最强,通过光合作用制造的养分也最多。 叶面施肥与土壤施用有机肥(底肥)相结合,且注意氮、磷、钾肥配合,将有利于满足作物全生育期多种营养元素的需要,效果会更好。
除草剂打后再打叶面肥有什么危害?
除草剂打后再打叶面肥,只要按说明说兑水比例,一般不会有药害。
常见除草剂有二甲四氯钠等。
二甲四氯钠,又称:二甲四氯。
二甲四氯,为苯氧乙酸类选择性内吸传导激素型除草剂,可以破坏双子叶植物的输导组织,使生长生长受到干扰,茎叶扭曲,茎基部膨大变粗或者开裂。挥发性、作用速度比2,4-D低且慢,二甲四氯对禾本科植物的幼苗期有影响,3至4叶期后抗性逐渐增强,分蘖末期最强,而幼穗分化期影响程度又加大。在气温低于18℃时效果明显变差,对未出土的杂草效果不好。通常用量每亩30至60克(有效成分)。
严禁用于双子叶作物。
常用剂型有13%水剂、40%可湿性粉剂,56%和85%可溶粉剂。
使用方法:
小麦:小麦分蘖期至拔节前,每亩用20%二甲四氯水剂150至200毫升,对水40至50公斤喷雾,可防除大部分一年生阔叶杂草。
水稻:水稻栽插半月后,每亩用20%水剂200至250毫升,对水50公斤喷雾,可防除大部分莎草科杂草及阔叶杂草。
玉米:玉米播后苗前,每亩用20%水剂100毫升进行土壤处理,也可在玉米4至5叶期,每亩用20%水剂200毫升,对水40公斤喷雾,防除玉米田莎草及阔叶杂草。在玉米生长期,每亩用20%水剂300至400毫升定向喷雾,对生长较大的莎草也有很好的防除作用。
河道清障:除灭河道水葫芦宜在防汛前期的5至6月份日最低气温在15℃以上时进行,对株高在30厘米以下的水葫芦,可选晴天每亩用20%二甲四氯水剂750毫升加皂粉100至200克,或用20%二甲四氯水剂500毫升加10%草甘膦水剂1000毫升加皂粉100至200克,兑水75千克喷雾;对株高30厘米以上的水葫芦,采用上述除草剂兑水100千克喷雾。喷施上述除草剂后气温越高水葫芦死越快,死率越高,气温越低效果越差。一般于施药后15至20天即全株死掉。
二甲四氯钠在土壤中残留期长达数月至一年左右。一般为180天。
缺点:
二甲四氯最怕低温和用药量,因为二甲四氯是激素性除草剂。超量使用,或在水稻4叶期之前以及拔节之后施药,易产生药害,导致禾苗叶片失绿发黄、新叶葱管状、穗卷曲难以抽出、穗畸形等症。
对棉花、瓜类、大豆、果林等阔叶作物使用时,容易产生药害,施过药的喷雾器也要彻底清洗,否则也容易发生药害。
有知道禾百润叶面肥的吗,怎么样
一种碳肥吧,理论上可以的,平时作物需要的碳元素是通过光合作用从空气中吸收二氧化碳。国内同行没遇到这种产品的行业标准,他应该有自己的隐性成份,用了肯定有效果,要不然做这产品也没意思。不用的话也没事,通风好就行,空气中不缺二氧化碳。个人分析仅供参考。
咪鲜胺能和叶面肥混合使用吗,氨基酸叶面肥能控旺吗
; 咪鲜胺能和叶面肥混合使用。在禾谷类作物、大田作物、果树及蔬菜等作物发生病害时,可及时喷洒咪鲜胺,再喷洒适量叶面肥补充养分。配好的药剂必须即配即用,但要注意咪鲜胺不能和碱性农药混用外,也不能和强酸性农药混用。咪鲜胺可以防治禾谷类作物的茎、叶、穗上的许多病害,比如白粉病、叶斑病等。
一、咪鲜胺能和叶面肥混合使用吗
1、咪鲜胺可以和叶面肥混合使用。一般在禾谷类作物、大田作物、果树以及蔬菜等作物发病时,可给其喷洒咪鲜胺,然后再喷洒适量叶面肥补充养分,这样有利于作物恢复生长。咪鲜胺可以和啶酰菌胺、啶菌恶唑、咯菌腈、异菌脲、腐霉利、嘧霉胺、乙霉威等药物混合使用,将药剂混合后可以在里面加入适量叶面肥,然后将其均匀喷雾即可。
2、一般混配好的药剂一定要即配即用,咪鲜胺除了不能和碱性农药混用外,它还不能和强酸性的农药混用。咪鲜胺是一种广谱、低毒型药剂,它具有预防保护等多重作用。咪鲜胺主要是通过抑制甾醇的生物合成而起作用,无内吸性,对于子囊菌和半知菌引起的病害有很大防效。
3、咪鲜胺可以防治禾谷类作物茎、叶、穗上面的病害,比如白粉病、叶斑病等。咪鲜胺不仅能防治禾谷类作物病害,它对果树、蔬菜、蘑菇、草皮和观赏植物的病害也有防治效果。它虽然不具备内吸功效,但它有一定传导性能,所以它对稻谷恶苗病、芒果炭疽病、柑桔翠绿霉病、炭疽病和蒂腐病、香蕉苹果炭疽病、冠腐病等病害有很好的防效。
二、氨基酸叶面肥能控旺吗
1、氨基酸叶面肥不能控制旺,氨基酸叶面肥主要是促进作物对养分吸收,使作物长势变好,它是作物生长过程中不能缺少的一种养分。在喷施时一定要以蔬菜叶背面为主,这样可提高养分吸收率,叶面喷施一定要在早上和午后傍晚进行,这样可以降低中午高温蒸发。
2、叶面肥对于作物的好处很多,它可使作物通过叶部直接得到有效养分,一般在采用根部追肥时,某些养分常因易被土壤固定而降低植株对它们的利用率。叶部养分吸收转化的速度比根部快,以尿素为例,根部追施4-5次才能见效,叶面喷施当天即可。
3、叶面喷施某些营养元素后,可以调节酶的活性,促进叶绿素形成,使光合作用增强,有利于改善品质,提高产量。总之,叶面追肥是一种成本低、效果快、方法简便、易于推广的施肥方法。作物吸收矿质营养主要靠根部,叶面追肥只能作为一种辅助手段,生产上还是要以根部施肥为主
什么是叶面肥?
叶面肥是以叶面吸收为目的,将作物所需养分直接施用叶面的肥料,称为叶面肥。
叶面肥是营养元素施用于农作物叶片表面,通过叶片的吸收而发挥基功能的一种肥料类型,植物的叶片有上下两层表皮,由表皮细胞组成,表上细胞的外侧有角质层和蜡质,可以保护表皮组织下的叶肉细胞行使光合、呼吸等功能,不受外界不利条件变化的影响,叶片表现还有许多微小的气孔,行使气体更换的功能。
根外施肥是根系吸肥的重要补充。叶面施肥是补充和调节作物营养的有效措施,特别是在逆境条件下,根部吸收机能受到障碍,叶面施肥常能发挥特殊的效果。作物对微量营养元素需要的量少,在土壤中微量元素不是严重缺乏的情况下,通过叶面喷施能满足作物的需要。然而,作物对氮、磷、钾等大量元素需要量大,叶面喷施只能提供少量养分,无法满足作物的需求。因此,为了满足作物所需的养分,还应以根部施肥为主,叶面施肥只能作为一种辅助措施。
目前市面上的叶面肥种类
无机营养型叶面肥:此类叶面肥中氮、磷、钾及微量元素等养分含量较高,主要功能是为作物提供各种营养元素,改善作物的营养状况,尤其是适宜于作物生长后期各种营养的补充。其特点是:吸收速度快,属速效肥料。但同化学肥料一样在植株体内残留较多。国家标准:微量元素单质之和≥10%或大量元素之和≥50%,微量元素和≥1%。
调节型叶面肥:此类叶面肥中含有调节植物生长的物质,如生长素、激素类等成分,主要功能是调控作物的生长发育等。适于植物生长前期、中期使用。其特点是:吸收速度快,残留有害物质较少。国家标准:调节剂+微量元素单质之和≥4%。
物型叶面肥:以豆粕、农家肥等提取的有机物为载体加入活性微生物。此类肥料中含微生物体及代谢物,如氨基酸、核苷酸、核酸类物质。主要功能是刺激作物生长等,促进作物代谢,减轻和防止病虫害的发生,其特点是:肥效显著,基本无残留,多属绿色肥料,但吸收速度慢,喷施条件较苛刻且很多稳定性较差。
复合型叶面肥;此类叶面肥种类繁多,复合混合形式多样。其功能有多种,一种叶面肥即可提供营养,又可刺激生长调控发育。
腐殖酸叶面肥:肥效期长,提高保护地地温,有效减少低温高湿常见生理性及病理性病害发生,腐植酸按其在水中溶解的情况和颜色可分为:黄腐植酸、棕腐植酸、黑腐植酸。黑腐植酸基本不溶于水、棕腐植酸微溶于水、黄腐植酸分子量小,易溶于水,可螯合矿质元素,其特点是:效果快,绿色、无公害等,倍受菜农们的亲睐。国家标准:腐殖酸含量≥8%,微量元素单质之和≥6%或腐殖酸含量≥8%,大量元素之和≥17%,微量元素和≥3%。
氨基酸叶面肥:它以氨基酸为主,并络合微肥,含有植物营养型生长调节剂和植物必需的微量元素。氨基酸叶面肥能促进根系生长,壮苗、健株、增强叶片的光合功能及作物的抗逆。抗病虫害能力,对多种作物均有较显著的增产效果。其特点是:氨基酸类肥料无毒、无公害不污染环境。国家标准:氨基酸含量≥8%(发酵法),≥10%(酶解法);微量元素单质之和≥2%。
农民施用叶面肥有哪些好处:
补充根部施肥的不足;当作物出现根部施肥不便时,如在作物生长后期,根系活力衰退,吸肥能力降低;或者当土壤环境对作物生长不利时,如水分过多、干旱、土壤过酸、过碱,造成作物根系吸收受阻,而作物又需要迅速恢复生长,如果以根施方法不能及时满足作物需要时,只有采取叶面喷施,才能迅速补充营养,满足作物生长发育的需要。
迅速补充营养;在作物生长过程中,作物已经表现出某些营养元素缺乏症,由于采用土壤施肥需要一定的时间养分才能被作物吸收,不能及时缓解作物的缺素症状。这时采用叶面施肥,则能使养分迅速通过叶片进入植物体,解决缺素的问题。
充分发挥肥效;某些肥料如磷、铁、锰、铜、锌肥等,如果作根施,易被土壤固定,影响施用效果,而采用叶面喷施就不会受土壤条件的限制。又如,一些果树和其他深根系作物某些营养元素吸收量比较少,如果采用传统的施肥方法难以施到根系吸收部位,也不能充分发挥其肥效,而叶面喷施则可取得较好的效果。
经济合算;各种微量元素是作物生长发育过程中必不可少的营养物质,但施用量很少,例如钼肥,每亩施用量仅几十克,如果以根施方法则不易施匀。只有采取叶面喷施,才能达到经济有效。根据研究测算,一般作物在叶面喷施硼肥,对硼的利用率是基施的8.18倍。从经济效益上看,叶面喷施比根施要合算。
减轻对土壤的污染;对土壤大量施用氮肥,容易造成地下水和蔬菜中硝酸盐的积累,对人体健康造成危害。人类吸收的硝酸盐约有75%来自蔬菜,如果采取叶面施肥的方法,适当地减少土壤施肥量,能减少植物体内硝酸盐含量和土壤中残余矿质氮素。在盐渍化土壤上,土壤施肥可能使土壤溶液浓度增加,加重土壤的盐渍化。采取叶面施肥措施,既节省了施肥量,又减轻了土壤和水源的污染,是一举两得的有效施肥技术。
叶面肥使用的正确方法
第一种情况是在施用叶面肥后,就减少了有机肥和化肥的施用,结果影响了农作物产量。一般来说,叶面肥只能在氮磷钾充足的基础上发挥作用,是一种综合效应,只能起“锦上添花”的作用。
第二种情况是对农作物以及蔬菜进行喷肥时,喜欢好几种叶面肥加在一起施用,以为种类越全效果越好,不少农民认为无论什么肥料,只要“化得开”,就都可以作叶面肥喷施,其实不然。如挥发性很强的肥料如氨水、碳铵等,如果作叶面肥喷施,喷施后遇到高温会对作物造成伤害,灼伤叶片,所以不能作叶面肥施用。而且很多微肥不可与农药混合施用,酸性化肥与碱性化肥不能混合喷用,应有针对性地进行肥—肥、肥—药混配混施,起到“一次喷施,多种效果”的作用,否则会适得其反。
第三种情况是认为叶面喷肥溶液浓度越大越好,这是不正确的。如尿素只宜在1%以下,磷酸二氢钾也只宜在1%以下,更多的中量、微量元素肥如氯化钙、硼砂、硫酸锌、硫酸亚铁、硫酸铜等都只宜掌握在0.2%以下。过浓情况下非但起不到喷肥作用,相反会造成作物叶片脱水、枯萎,导致肥害,即类似于药害、毒害。一般以喷至叶片正、反两面散布肥液开始下滴为度。肥液过多会导致成本上升,肥料浪费。
第四种情况是叶面喷肥抓不住关键喷施时期,因而达不到预定的效果。有的农户认为,在植物生长发育的任何时期、任何时间都可以实施叶面喷肥,其实也不对。叶面喷肥最好是在作物的生长转折期进行,每次喷施时间至少间隔20天,一般来说每季作物喷施2~3次。不同植物、不同肥料叶面喷肥,适宜时期也有一定差异。水稻、玉米、小麦等禾谷类作物,宜在孕穗、扬花、灌浆期喷肥。大豆、花生、蚕豆、菜豆等豆类作物,宜在开花、结荚期喷肥。棉花宜在花铃期喷肥。钼肥宜在植物开花前喷施。硼肥和锌肥则在植物初花期喷施效果最好。从喷肥时间上讲,应在无风的阴天或晴天上午,叶面露水干后,避开烈日高温时段,早、晚喷施效果好。
主题测试文章,只做测试使用。发布者:氨基酸肥料,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s://www.028aohe.com/6519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