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肥料(菌肥)如何使用?
生物菌肥
生物菌肥是近几年出现的一种新型的生物“肥料”,虽然叫作菌肥,但是其本质不是肥,只是通过一些工厂的手段培养的一些在土壤中有利于土壤和作物的有益菌类。
生物菌肥施肥量
根据施肥的时机不同,底肥和追肥使用量为每亩5公斤,可以和有机肥料混合后使用;
对于果树之类的农产品,每颗幼苗使用量为200克左右,成年后的果树可以放射状沟施,每颗0.5-1公斤即可。
除此之外,微生物菌肥还可以用作蘸苗灌根、拌苗床土、盆栽以及冲施等,各种施肥方法都有所不同,用量也要把握好,否则就事倍功半了。
使用方法:
1、 用得早,用得足,次数多。微生物菌剂到根际需要与其它的微生物竞争营养和位置等,因此,要做到先声夺人,才能取得更好的效果。 建议从底肥(生长早期)就开始施用,不要随意减量,并在一个生长季至少施用2-3次。
2、 采用正确的使用方式:可采用拌种、浸种、蘸根、灌根、穴施、沟施、喷施、滴灌、撒施等方式。浸拌种、蘸根等方式早期效果突出,要达到更好的效果,还需要结合土施的方式,尤其结合灌根、穴施、滴灌等方式效果更好。
1) 撒施在表面后,一定要覆土,促进微生物在土壤中的定殖,避免紫外线的伤害。
2)喷施和滴灌对微生物菌剂的要求较高,大多数微生物菌剂由于载体和生产工艺的限制,是不能溶解的。
注意事项:
1、氮、磷、钾总含量超过8%时与菌剂混合施肥,会一直菌的活性。
2、不要将菌肥与杀菌剂、杀虫剂、除草剂和含硫化肥(如:硫酸钾等)以及草木灰混合使用。
3、建议采用沟施、窝施的方式,一定要将菌肥盖在土壤里,避免阳光直射,紫外线会杀死细菌;此外,不建议冲施微生物菌肥,因为加速吸收后菌群会被冲散,影响施用后的效果。
4、气温过高、过低、干旱条件下的农作物田块不建议使用微生物菌肥。
菌肥分类
1、有固氮作用的菌肥:包括根瘤菌、固氮菌、固氮蓝藻等;
2、分解土壤有机物的菌肥:包括有机磷细菌和复合细菌等;
3、分解土壤中难溶性矿物的菌肥:包括硅酸盐细菌、无机磷细菌等;
4、促进作物对土壤养分利用的菌肥:包括菌根菌等;
5、抗病及刺激作物生长的菌肥:包括抗生菌、增产菌等。
菌肥优势
三种以上多种复合菌相互促进、相互补充,抗土传病害效果远远大于单一菌种。有益菌群相互协同,共同作用,能使作物达到高产丰产的效果。
1、提高作物产量
2、改善作物品质
3、增强作物抗逆性
4、提高化肥利用率
5、改善土壤环境
生物肥料指的是什么?
生物有机肥,执行标准:NY884-2012,主要技术指标:菌0.2亿以上,有机质40%以上,对氮磷钾没有要求。
生物有机肥在有机肥的基础上加入功能微生物,如放线菌,芽孢杆菌,光合细菌,解磷解钾细菌等。
生物有机肥,是有机肥的一类,有机肥在商品化生产过程中利用微生物的发酵和分解,可以是自然发酵也可以是添加人工菌种干预发酵,达到充分分解充分杀菌的目的。
根据原料的不同,微生物菌肥多数不溶于水,都是做底肥使用,可以配合有机肥混合使用,效果特别好。有益菌在土壤中存活,要有大量的有机质配合作为有益菌的食物。
目前这类肥料在市场上的交易量也是比较大的。这类肥料的有机肥载体比较多,这类肥料的质量差别比较大,主要还在于微生物菌类的有效微生物活性数量方面的差异。这类肥料也存在着添加的微生物菌类的活性不足的情况,大家在选择这类肥料的时候一定要仔细的鉴别。
我国生物肥料主要有什么种类及其作用是哪些?
生物菌肥料/微生物肥料/菌肥
生物肥料(菌肥)需要区别于生物有机肥料。
微生物肥料也就是生物菌肥,但是其本质不是肥,只是通过一些工厂的手段培养的一些在土壤中有利于土壤和作物的有益菌类。
分类
1、有固氮作用的菌肥:包括根瘤菌、固氮菌、固氮蓝藻等;
2、分解土壤有机物的菌肥:包括有机磷细菌和复合细菌等;
3、分解土壤中难溶性矿物的菌肥:包括硅酸盐细菌、无机磷细菌等;
4、促进作物对土壤养分利用的菌肥:包括菌根菌等;
5、抗病及刺激作物生长的菌肥:包括抗生菌、增产菌等。
优势
三种以上多种复合菌相互促进、相互补充,抗土传病害效果远远大于单一菌种。有益菌群相互协同,共同作用,能使作物达到高产丰产的效果。
1、提高作物产量
2、改善作物品质
3、增强作物抗逆性
4、提高化肥利用率
5、改善土壤环境
什么叫生物肥料(菌肥)?
(1)提高土壤肥力。
这是生物肥料的主要功效,例如各种自生、联合或共生的固氮生物肥料,可以固定空气中的氮素,增加土壤中的含氮量;多种分解磷、钾矿物的微生物,如硅酸盐细菌能分解土壤中的钾长石、云母及磷矿石,使其中难溶的磷、钾有效化。
(2)制造和协助农作物吸收营养。
有些菌肥如“5406”抗生菌肥施用后,由于微生物的活动,不仅能增加土壤有效养分,还能产生多种激素类物质和各种维生素,从而促进作物的生长;根瘤菌肥中的根瘤菌向豆科植物一生提供的氮素,占其一生需要量的30%~80%;VA菌根是一种土壤真菌,它可以与多种植物根共生,其菌丝伸出根部很远,可以吸收更多的营养供各种植物利用,其中以对磷的吸收最为明显。
(3)增强植物的抗逆性。
有些生物肥料的菌种接种后,由于在作物根部大量生长繁殖,成为作物根际的优势菌,它们可分泌抗真菌和细菌的抗生素,从而抑制多种病菌的生长。VA菌根的菌丝就是由于在作物根部的大量生长,除了可以吸收有益于作物生长的营养元素外,还可以增加作物对水分的吸收,提高作物的抗旱能力。
生物肥料的现状
我国生物肥料处于创新发展阶段
我国生物肥料行业发展大体经历了四个阶段:1940年代起,我国开启了对生物肥料的研究;1980年代至1990年代初期,行业标准尚未出台;1996年农业部将生物肥料纳入生产资料登记管理,2000年《肥料登记管理办法》进一步规范了肥料登记管理,随着行业规范有序地发展,生物肥料应用效果逐步得到认可。2006年至今,行业进入创新发展阶段,研究中心为开发具有“营养、调理、植保”三效合一的“肥药兼效型”复合微生物肥料。
政策推动助力生物肥料行业发展态势
随着《2020年化肥使用量继续负增长行动方案》、《2020年农药使用量负增长行动方案》、《2020年扩大有机肥替代化肥应用面积由果菜茶向粮油作物扩展》等政策的实施,预计我国生物肥料研发进程、登记量、推广率将进一步提升。据预计,未来微生物肥料应用推广面积在4亿亩以上。
预计行业呈现稳定发展态势
——产量呈上升趋势
生物肥料能实现减少化肥用量、粮食增产的直观效果,同时能够减少农民投入、减少环境污染等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目前,生物肥料用量占化肥的比例较少,近几年,在政策等多重利好下,我国生物肥料产业持续快速稳定发展。
根据农村农业部微生物肥料与食用菌菌种质量监督检验测试中心披露的数据,2012年,全国微生物肥料企业年产量超过900万吨;2017年,根力多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于年度报告披露,全国微生物肥料生产企业年产量为1200万吨;同时根据农业农村局于2020年3月披露的数据,我国微生物肥料企业年产量为2000万吨。按历史产量增速初步估算,2020年,全国微生物肥料企业年产量为2400万吨。
——2018年新增登记数量井喷式增长
对农业农村部微生物肥料和食用菌菌种质量监督检验测试披露的我国微生物肥料登记情况数据进行汇总,2001-2018年,我国微生物肥料登记数量呈上升趋势,之后数量有所下降,2018年登记数据量井喷式增长,达到3486个。2020年,中国微生物肥料新增登记数量达到1591个。截至2021年8月,我国微生物肥料新增登记数量达1108个。
注:数据截止至2021年8月。
——销量呈上升趋势
微生物菌可以活化土壤有机和无机养分,提供肥料利用率,改善土壤团粒结构,降解重金属残留,抑制土传病害的发生,微生物的代谢物中含有多种天然的植物激素和氨基酸等有益物质可促进植物健康生长。生物肥料的有效性从生物肥料的销售情况中也可以得到验证。
根据上述我国生物肥料的产量以及海关总署生物肥料的进出口数据,2017-2020年,我国生物肥料销量呈上升趋势:
注:销量根据产量+进口-出口估算得出。
——规模以上企业销售收入呈波动趋势
据《工业统计年鉴》与农村农业部数据估算,我国规模以上企业中,微生物肥料占有机肥料及微生物肥料制造行业营收比例的64%。根据该比例计算,2018-2019年,我国规模以上有机肥料及微生物肥料制造行业销售收入下滑,与参与统计的规模以上企业数量下降有关。根据销量增速测算,2020年,我国规模以上微生物肥料销售收入达325亿元。
注:《工业统计年鉴》尚未发布2020年数据。
在行业进入创新发展阶段、政策加持、产品登记量正增长的情形下,预计生物肥料的成本将进一步降低,生物肥料行业呈现稳定发展态势。
—— 以上数据参考前瞻产业研究院《中国生物肥料行业发展前景预测与投资战略规划分析报告》
什么是生物肥料?
狭义的生物肥料,是通过微生物生命活动,使农作物得到特定的肥料效应的制品,也被称之为接种剂或菌肥,它本身不含营养元素,不能代替化肥。广义的生物肥料是既含有作物所需的营养元素,又含有微生物的制品,是生物、有机、无机的结合体它可以代替化肥,提供农作物生长发育所需的各类营养元素。化肥和农药的大量应用对于人类而言利弊并存,为兴利除弊,科学家提出了“生态农业”,逐步实现在农田里少使用或不使用化肥和化学杀虫剂,而使用有机生物肥料和采用微生物方法防治病虫害。
种类
1、生物有机肥料 农业和畜牧业的废弃物或有机垃圾经有益微生物发酵、加工而成的有机肥料称为生物有机肥料。生物有机肥料含大量有机质和大量活的有益微生物及微生物代谢产物,兼有微生物接种剂和有机肥料的作用。由于企业的生产技术、菌种来源各不相同,存在的问题也相应较多。生物有机肥料与其它生物肥料(如微生物接种剂、复合微生物肥料等)在使用的菌种、生产工艺等方面各有不同。 首先,在菌种使用方面,微生物接种剂使用的菌种主要是圆褐固氮菌、巨大芽孢杆菌及根际促生细菌芽孢杆菌和假孢菌。但这类菌种基本上没有发酵的功能。其次,在生产工艺上有所不同。生物有机肥料还没有国家、行业或地方标准,农业部生物肥料质量监督检验测试中心正组织有关专家进行生物有机肥料标准的制定工作。企业要生产,应先制定企业标准作为产品生产和质量检验的依据。建议企业在制定标准时,把活菌数定为≥0.2亿个/克,有机质≥35%。
2、秸秆腐熟剂和畜禽粪便、有机垃圾发酵剂 随着经济的发展,农畜业集约化经营和农业龙头企业的发展,农畜业废弃物和生活垃圾污染环境的现象日益严重,如何处理这些有机废物一直是令环保部门头疼,被农业部关注的问题。一些发达国家开始采用微生物发酵方法处理固体有机废弃物。中国也有一些单位开始对固体有机废物进行试验和应用。
3、微生物接种剂微生物接种剂是指用已知的有益微生物经液体发酵生产而成的液体活菌制品,或菌液经无菌载体吸附而成的固体活菌制品。生物肥料的产品质量不稳定是微生物接种剂生产中存在的最主要问题。其主要原因在于菌种、载体和发酵设备方面。菌种方面主要表现在菌种混杂、菌种退化、菌种组合不合理。微生物生产企业大多规模不大,技术力量和检测能力有限,无法将菌种纯化后再生产,有的企业更是没有发现菌种已污染了杂菌。菌种退化也是企业在生产中经常遇到的难题,一方面是菌种供应方的问题,它希望企业长期购买它的菌种,因此在技术上进行了处理,另一方面是企业购买原种后进行了多次的转接传代,但又没有提纯复壮的技术。解决的方法是提纯复壮和更换菌种。发酵设备不完善,也是微生物接种剂不合格的主要原因,微生物在无杂菌条件下发酵是接种剂生产的必备条件。许多企业采用敞口设备生产,或虽有标准发酵罐但无空气过滤器,都不可能生产合格产品。吸附微生物的载体持水性差、载体偏酸偏碱、载体灭菌不完全和载体中的微量元素过高(主要企业在生产过程中加的)。
4、光合细菌肥料 光合细菌肥料发展很快,主要用于畜禽饲养和水产养殖,也可以用于农作物拌种和叶面喷施。
5、复合微生物肥料 复合微生物肥料是20世纪90年代的新产品。此类产品的种类较多。复合微生物肥料的产品形式主要有三种。第一种是微生物接种剂与有机物料、无机肥料混合后造粒;第二种是微生物接种剂与有机肥料混合造粒然后与化肥复合肥混合包装;第三种是在有机无机复合肥的包装中附加一袋微生物接种剂,在田间施用前,将接种剂与有机无机复合肥混合。
6、“酵素菌”和“EM ” “酵素菌”和“EM ”均是从日本引进的微生物发酵剂产品。真正以“EM”为名获农业部登记的全国还没有一家,事实上“EM”本身在日本就未获日本政府的登记。发展EM和“酵素菌”,首先要清楚“EM”和“酵素菌”所含的确切菌种类型,菌种的来源无论是自制的、还是从境外购买的都要经过鉴定,而且要鉴定到种。在企业无确切的生产标准,产品无量化指标、无检测方法的情况下,不宜组织大的课题进行研究、推广。
7、乳酸菌有机肥。代表是乳酸屎肠球菌“Anp01″。把含氮有机物喷施屎肠球菌,堆积发酵7-28天,含氮有机质会被酵化,发酵分解率高达40%以上,完全满足有机肥的基本要求。乳酸屎肠球菌“Anp01″是为数不多的耐高温乳酸菌,在堆积发酵高温达到50度时,仍然可以有效繁殖发酵,这是乳酸菌发酵有机肥成功的重要因素。
主题测试文章,只做测试使用。发布者:氨基酸肥料,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s://www.028aohe.com/6480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