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杆竹与毛竹的区别
茶杆竹与毛竹的区别在于外形不同。
1、茶竿竹属乔木状竹类植物。高可达13米,竿直立,圆筒形,橄榄绿色,竿壁坚硬较厚,有韧性,箨鞘迟落性,革质坚硬质脆,鞘口于箨片两边有刚毛状毛,箨舌棕色、拱形,边缘不规则,暗棕色,具小横脉,质较箨鞘稍薄。小枝顶端具叶。叶鞘除边缘具纤毛外,叶片厚而坚韧,长披针形,上表面深绿色,下表面灰绿色,花序生于叶枝下部的小枝上,总状花序或圆锥花序。小穗含小花,披针形,第一颖披针形,第二颖长圆状披针形,外稃卵状披针形,先端渐尖,内稃广披针形,子房细长、呈纺锤形,无毛,柱头劲直,疏生羽毛。颖果成熟后呈浅棕色,笋期3月至5月下旬,花期5-11月。
2、毛竹是禾本科、刚竹属单轴散生型常绿乔大状竹类植物,竿高可达20多米,叶耳不明显,叶舌隆起。叶片较小较薄,披针形,花枝穗状,无叶耳,小穗仅有1朵小花,4月笋期,5-8月开花。
什么竹子最适合做鱼竿
适合做鱼竿的竹子品种有淡竹、紫竹、箬竹、厘竹和四季竹。
1、淡竹竿高可达12米,粗可达5厘米,分布于中国黄河流域至长江流域各地,也是常见的栽培竹种之一。
淡竹通直,材质柔软,是竹编的很好用材。竹材篾性好可编织各种竹器,也可整材使用,作农具柄、搭棚架、鱼竿等。
2、紫竹竿高4-8米,直径可达5厘米,幼竿绿色,一年生以后逐渐变为紫黑色。竹材较坚韧,供制作小型家具、手杖、鱼竿、乐器及工艺品。
3、箬竹竿高可达2米,一般为绿色,竿下部者较窄,竿上部者稍宽。箬竹生长快,叶大、产量高,资源丰富,用途广泛。
其秆可用作竹筷、鱼竿、毛笔秆、扫帚柄等,其叶可用作食品包装物,亦可包裹粽子。箬竹还可用来加工制造箬竹酒、饲料、造纸及提取多糖等;
4、厘竹又称为茶杆竹。茶杆竹有竹杆通直、壁厚、枝细、叶疏、节平、环细、光滑、坚韧、弹性强、不易虫蛀、耐腐蚀等特点,有“钢竹”美誊。
由于茶秆竹竹质优良,外形美观,被广泛用于制作台、鸟笼、钓杆、禽舍等家具、用具以及花蓝、竹画、竹帘、花盆等工艺品,同时也是建筑,园艺、造优质纸张的上等材料。
5、四季竹竿高5米,箨鞘绿色,箨耳紫色或淡棕色,卵形或偶为镰形。分布于中国浙江、福建和江西等省。四季竹的特点是细长圆直壁厚,适合做鱼竿。
厘竹是什么?什么用途?
厘竹又称为茶杆竹(pseudosasa amabilis(McGLure) kengf)一般株高10多米,径粗3~5厘米,大的可达8厘米。茶杆竹属多年生禾本科植物,气候适应性较强,在零下低温也能生长,但更适宜于温热湿润、光照多的气候环境。对土壤要求则较高,必须土层深厚、松软,含有机质矿物质丰富的酸性沙壤土,海拔高度150~700米。
按茶秆竹长短、大小以及竹身形状的不同,习惯上径粗杆长的叫茶秆竹,短细的叫厘竹。不同地方、不同品种的茶秆竹的外形和竹质上都有差异,以坳仔区、大坑山农林场在绥江沿岸山岭上生长茶秆竹最优,一般都株高10多米,径粗3—5厘米,大的可达厘米,且不易腐朽的虫蚀。名扬海内外的“中国坳仔茶秆竹”的产地主要在这两区场。
19世纪前,产地农民只用茶秆竹制作竹床、竹椅等家具,或搭棚、围篱笆、当燃料,间或也有木商、竹农砍运一些出县销售。据口碑资料称,清道光年间,发现,坳仔一农民砍野生茶秆竹1捆,随木排放运到至广州摆卖,一个英国商人见此竹色泽鲜黄竹质坚韧,便买了几支带回英国,受到许多人赞赏。后来,该商人便托中国商人大量收购,供应英国市场,并声明非怀集坳仔茶秆竹不买。由此引起中国人有关方面关注,组织了调查队到广东、广西、云南、福建、浙江等省调查茶秆竹,发现质地最好的还数广东怀集县的坳仔茶秆竹,誊为“钢竹”、“竹中之王”。民国14年(1925年),美国植物学家莫古里(MCGLURE)慕名专程到坳仔大同村,住了10多天,对茶秆竹的生态环境、质地和出口情况进行了考察,回去后写成资料,并附有竹林和竹株照片,编入《世界竹子研究》一书。后来美国曾用怀集坳仔茶秆竹塑化作飞机油箱的零部件。50年代。苏联用怀集坳仔茶秆竹制成“古比雪夫”牌滑雪杆,曾风靡一时,乃至国际滑雪比赛也规定用中国怀集坳仔茶秆竹制作的滑雪杆。1974年莫古里的学生、国际地理学家、美国哈佛大学教授、地理学会副主席马丁(MARTIN)遵照老师遗嘱,偕夫人远涉重洋来到怀集坳仔,又一次对杆竹进行考察。回去后,在《世界竹子研究》一书中作出了详尽的介绍。怀集坳仔茶杆竹的名声更噪了。
怀集县是广东省重点林产区,其中坳仔镇的厘竹更是名闻中外。在那里,厘竹长满山头,密密麻麻,连绵不绝。厘竹具有杆形通直,材质坚韧,粗度均匀,节长适中,回弹力强,不易虫蛀的特点,故又称“钢竹”。怀集厘竹是制作钓鱼杆、滑雪杆、高档家具和雕刻工艺品的上乘材料,远销欧、美、澳等40多个国家。
一、厘竹的分布
茶杆竹主要生长在怀集县东部,南部的山岭之中,集中产地是东南部绥江沿岸。现在,坳仔区有茶杆竹50000多公顷,共占全县茶杆竹林面积的60%以上。坳仔区的罗大、坳仔、大同、璃玻、仙溪等乡和大坑山农林场的盘布、高龙等乡的茶杆竹,山连山,片连片,正宗的坳仔茶杆竹就出产在这一带。
二、厘竹的性能
茶杆竹有竹杆通直、壁厚、枝细、叶疏、节平、环细、光滑、坚韧、弹性强、不易虫蛀、耐腐蚀等特点,有“钢竹”美誊;沙擦晒干后呈浅黄色。坳仔茶杆竹性能最佳。50年代、苏联以坳仔茶杆笔制成“古比雪夫”牌滑雪杆;国际滑雪比赛曾指定使用中国坳仔茶杆竹制作的滑雪杆,据美国哈佛大学马丁教授(1974年8月曾来坳仔考察茶秆竹)介绍,怀集茶秆竹销往美国后,价值很高,制成的钓鱼杆每支市场售价最低100美元,高的200—300美元。
由于茶秆竹竹质优良,外形美观,被广泛用于制作台、椅、书架、屏凤、鸟笼、钓杆、禽舍等家具、用具以及花蓝、竹画、竹帘、花盆等工艺品,同时也是建筑,园艺、造优质纸张的上等材料。
茶秆竹属多年生禾本科物,气候适应性较强,近年引种到江苏、浙江、山西等地,在零下低温也能生长,但更适宜于温热湿润、光照多的气候环境。对土壤条件要求则较高,必须土层深厚、松软,含有机质矿物质丰富的酸性的沙壤土,海拔高度150—700米。坳仔、大坑山一带的土质和气候最适合茶秆竹的生长,因而竹质最好,单位面积产量也最高。
茶秆竹移植较难成活,种竹挖起后不宜久贮,不宜远途运送。但移植成活后的萌芽衍生长能力却较强,生长快,竹根、竹竿、鞭根均可萌芽出笋,鞭根满山串,“龙(鞭根)生龙,龙出笋,笋成竹,竹又生龙,”是其衍生特点。种后3—5年即郁蔽成林,即可间伐,一年种植,可多年收益。
四大名竹是哪些
金镶玉竹 :
金镶玉竹是禾本科竹族的植物,多年生常绿植物。金镶玉竹发鞭能力强,出笋多,适应性好,种植易成林地,常用母株分株繁殖也能埋竹鞭繁殖,对土壤要求不高,在沙子石头多的土地也能正常生长,能耐严寒,耐水涝,移栽成活率高,在北京、山东、河北、天津、江西等地的园林中都有应用,南方的园林也有使用。
紫竹 :
紫竹(学名:Phyllostachys nigra (Lodd. ex Lindl.)Munro):竿高4-8米,稀可高达10米,直径可达5厘米,幼竿绿色,密被细柔毛及白粉,箨环有毛,一年生以后的竿逐渐先出现紫斑,最后全部变为紫黑色,无毛;箨片三角形至三角状披针形,绿色,但脉为紫色,舟状,直立或以后稍开展,微皱曲或波状。末级小枝具.2或3叶;叶片质薄,长7-10厘米,宽约1.2厘米。花枝呈短穗状,佛焰苞4-6片,除边缘外无毛或被微毛,叶耳不存在,鞘口繸毛少数条或无,缩小叶细小,通常呈锥状或仅为一小尖头,亦可较大而呈卵状披针形。小穗披针形,长1.5-2厘米,具2或3朵小花;花药长约8毫米;柱头3,羽毛状。笋期4月下旬。
佛肚竹:
佛肚竹(学名:Bambusa ventricosa McClure):为禾本科丛生型竹类植物。幼秆深绿色,稍被白粉,老时转榄黄色。秆二型:正常圆筒形,高7-10米,节间30-35厘米;畸形秆通常25-50厘米,节间较正常短。箨叶卵状披针形;箨鞘无毛;箨耳发达,圆形或卵形至镰刀形;箨舌极短。
佛肚竹灌木状丛生,秆短小畸形,状如佛肚,姿态秀丽,四季翠绿。盆栽数株,当年成型,扶疏成丛林式,缀以山石,观赏效果颇佳。室内盆栽。观叶类 ,秆形奇特,古朴典雅,在园林中自成一景。适于庭院、公园、水滨等处种植,与假山、崖石等配置,更显优雅。
佛肚竹是观赏竹类的佼佼者,观赏价值很高,不但宜作露地栽植,亦宜盆栽供陈列。同属栽培较多的还有黄金间碧玉,秆黄色,挂有绿色条纹;佛肚竹,竹型较大,节短,节间膨大显著。
茶竿竹:
别称青篱竹、沙白竹、厘竹(学名:Pseudosasa amabilis)为禾本科茶秆竹属下的一个种。中型竹,地下茎为单轴散生或复轴混生,竿坚硬直立,笋期4月下旬-5月中旬。
主题测试文章,只做测试使用。发布者:氨基酸肥料,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s://www.028aohe.com/6271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