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珠弹雀的意思及故事
【成语】:
随珠弹雀
【拼音】:
[suí zhū tán què]
【解释】:
用夜明珠去弹鸟雀,泛指做事不知道衡量轻重,该做的事情而没有去做,不该做的事情却做了。
【出处】:
战国·宋·庄周《庄子·让王》:“今且有人于此,以随侯之珠,弹千仞之雀,世必笑之。是何也?以其所用者重,而所要者轻也。
【举例造句】:
隋珠弹雀,不知轻重。
【成语典故】:
鲁哀公听说颜阖非常贤明,就派人给他送礼物请他出山。贫穷的.颜阖不受。庄子就此事发表感慨,颜阖无意于富贵,富资送上门,他不欢迎。这样的人难得。而那些不惜牺牲生命去追求富贵就如同“以隋侯之珠,弹千仞之雀”一样不值得。
随珠和壁,明月清风。出自那里?作何解?
随珠和璧是随侯珠与和氏璧的并称。泛指珍宝或珍宝中的上品。事见<<韩非子.和氏>>、<<淮南子.览冥训>>。明月清风源自<<南史.谢惠传>>:入吾室者,但有清风;对吾饮者,惟当明月。一种诗意的感觉。清风吹拂,天空明净,明月当空,心旷神怡。
随珠和璧是什么
随珠和璧_成语解释
【拼音】:suí zhū hé bì
【释义】:随侯珠与和氏璧的并称。泛指珍宝或珍宝中的上品。事见《韩非子·和氏》、《淮南子·览冥训》。
【出处】:传说古代随国姬姓诸侯见一大蛇伤断,以药敷之而愈;后蛇于江中衔明月珠以报德,因曰随侯珠,又称灵蛇珠。楚人卞和于荆山得一璞玉,先后献给武王、文王,均以为石,和以欺君罪被砍断两足;成王登位,使人剖璞,果得夜光宝玉,因命之曰和氏璧。
【例句】:兴造早乙之帐,落以~。 ★《汉书·西域传赞》
随珠弹雀告诉我们什么道理 成语出自哪里呢
1、 “随珠弹雀”这个成语告诉我们:用夜明珠去弹鸟雀,是得不偿失的。也就是说,做事不知道衡量轻重,因而得到的补偿不了失去的。
2、成语出处:战国·宋·庄周《庄子·让王》:“今且有人于此,以随侯之珠,弹千仞之雀,世必笑之。是何也?以其所用者重,而所要者轻也。”
随珠和璧是什么意思
随珠和璧,意思是随侯珠与和氏璧的并称;泛指珍宝或珍宝中的上品。
成语故事:
传说古代随国姬姓诸侯见一大蛇伤断, 以药敷之而愈;后蛇于江中衔明月珠以报德,因曰随侯珠,又称灵蛇珠。楚人卞和于荆山得一璞玉,先后献给武王、文王,均以为石,和以欺君罪被砍断两足;成王登位,使人剖璞,果得夜光宝玉,因命之曰和氏璧。
和氏璧,中国历史上著名的美玉,又称和氏之璧、荆玉、荆虹、荆璧、和璧、和璞,为天下奇宝。和氏璧刚挖出来时的名称叫“玮”,此后将没有经过加工的美玉的原石称作“玮”。
与和氏璧有关的著名典故“完璧归赵”讲述了战国时期赵国名相蔺相如帮助国家夺回和氏璧,完整地送回邯郸的故事。由于和氏璧已经失传,真正的和氏璧究竟如何模样,已经无法得知,只能通过有限的文字记载(包括文学创作)中的描述加以想象。但是,从秦始皇用和氏璧造御玺的故事来看,和氏璧与出土的常规文物相比,至少在外形来看,应有明显的不同。
经初步推算,和氏璧的厚度至少为10厘米,其并非古人儒家学者佩戴的环形佩玉。甚至,很可能和氏璧仅仅是一个经过简单粗加工的璞玉。同时,由于相传和氏璧被秦始皇制作成了传国玉玺,而随着朝代的更迭,该玉玺又相传在后唐失传,和氏璧原有样式究竟如何,基本上已经无法得知了。
主题测试文章,只做测试使用。发布者:氨基酸肥料,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s://www.028aohe.com/6121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