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达尔效应”是什么意思?
丁达尔效应(Tyndalleffect),也叫丁达尔现象,或者丁铎尔现象、丁泽尔效应、廷得耳效应。
当一束光线透过胶体,从垂直入射光方向可以观察到胶体里出现的一条光亮的”通路”,丁达尔效应的出现从而也寓意着光可被看见。
摄影界也叫它”耶稣光”,一般出现在清晨、日落时分或者雨后云层较多的时候,大气中有雾气或灰尘,刚好太阳投射在上面,被分割成一条条,有时一大片,显得特别壮观。丁达尔效应是区分胶体与溶液的一种常用物理方法。
丁尔达效应是什么
指当一束光线透过胶体,从垂直入射光方向可以观察到胶体里出现的一条光亮的通路的现象。丁达尔现象也叫丁达尔效应或者丁铎尔现象、丁泽尔效应、廷得耳效应。丁达尔效应是区分胶体和溶液的一种常用物理方法。
丁达尔效应是什么现象 产生原因是什么
丁达尔效应,也叫丁达尔现象,或者丁铎尔现象、丁泽尔效应、廷得耳效应。当一束光线透过胶体,从垂直入射光方向可以观察到胶体里出现的一条光亮的“通路”,丁达尔效应的出现从而也寓意着光可被看见。
丁达尔效应产生原因
在光的传播过程中,光线照射到粒子时,如果粒子大于入射光波长很多倍,则发生光的反射;如果粒子小于入射光波长,则发生光的散射,这时观察到的是光波环绕微粒而向其四周放射的光,称为散射光或乳光。丁达尔效应就是光的散射现象或称乳光现象。由于真溶液粒子半径一般不超过1 nm,胶体粒子介于溶液中溶质粒子和浊液粒子之间,其半径在1~100 nm。
小于可见光波长(400 nm~700 nm),因此,当可见光透过胶体时会产生明显的散射作用。而对于真溶液,虽然分子或离子更小,但因散射光的强度随散射粒子体积的减小而明显减弱,因此,真溶液对光的散射作用很微弱。此外,散射光的强度还随分散体系中粒子浓度增大而增强。
丁达尔现象是什么
1869年,丁达尔发现,若令一束汇聚的光通过溶胶,则从侧面(即与光束垂直的方向)可以看到一个发光的圆锥体,这就是丁达尔效应。
其他分散体系产生的这种现象远不如胶体显著,因此,丁达尔效应实际上成为判别胶体与真溶液的最简便的方法。如图1所示为Fe(OH)3 【氢氧化铁】胶体与CuSO4【硫酸铜溶液】的区别。
可见光的波长约在400~700 nm之间,当光线射入分散体系时,一部分自由地通过,一部分被吸收、反射或散射,可能发生以下三种情况:
(1)当光束通过粗分散体系,由于分散质的粒子大于入射光的波长,主要发生反射或折射现象,使体系呈现混浊。
(2)当光线通过胶体溶液,由于分散质粒子的直径一般在1~100nm之间,小于入射光的波长,主要发生散射,可以看见乳白色的光柱,出现丁达尔现象。
(3)当光束通过分子溶液,由于溶液十分均匀,散射光因相互干涉而完全抵消,看不见散射光。
泰山中天门现丁达尔效应,什么是丁达尔效应?
泰山中天门现丁达尔效应,对丁达尔效应的解释如下。
一、丁达尔效应
丁达尔效应本质上是一种通过胶体而产生光的散射。
由于胶体颗粒直径约为1~100 nm,可见光通过胶体时会有较大的散射,在胶体中存在着大量的丁达尔现象,而在溶液中却很少出现这种情况,所以丁达尔现象也经常用于将胶质与溶液进行分离。
但从严格意义上来说,当分散粒子直径稍微低于或接近可见光波长,即粒子直径范围为40-900 nm时,才是真正的丁达尔现象。
丁达尔效应是英国物理学家约翰·丁达尔于1869年首次发现的,所以以丁达尔的名字来命名了这种现象。
二、暗室中的丁达尔现象
例如,在一间昏暗的房间里,一道平行的光线穿过一种肉眼看不见的胶质,在与光束垂直的方向上,可以看到一道混沌的光柱,光柱中有一些细小的颗粒在闪烁,这就是著名的丁达尔效应。
在胶体中,分散质微粒的直径小于可见光的波长,由于入射光的电磁波会使微粒内的电子以与入射光波相同的频率振动,从而使微粒自身像一种新的光源,向四面八方发射出与入射光同样的光波。
丁达尔效应是由于粒子的散射的结果。
三、树林中的丁达尔现象
清晨,在茂密的森林中,不时有一道道光束从树叶中射出,这其实也是丁达尔现象。因为云雾和烟尘也是胶体,只不过它们的分散剂是空气,分散质是微小的尘埃或液滴而已。
丁达尔现象一般发生在清晨和黄昏,森林中的数量最多,但因为环境的原因,很难被发现。除此之外,如果天气晴朗,云朵多,雾气弥漫,丁达尔现象也极有可能发生在天空中产生。
丁达尔效应 丁达尔效应介绍
1、丁达尔效应:当一束光线透过胶体,从垂直入射光方向可以观察到胶体里出现的一条光亮的“通路”,这种现象叫丁达尔现象,也叫丁达尔效应(Tyndall effect)或者丁铎尔现象、丁泽尔效应、廷得耳效应。
2、产生原因:在光的传播过程中,光线照射到粒子时,如果粒子大于入射光波长很多倍,则发生光的反射;如果粒子小于入射光波长,则发生光的散射,这时观察到的是光波环绕微粒而向其四周放射的光,称为散射光或乳光。丁达尔效应就是光的散射现象或称乳光现象。由于真溶液粒子半径一般不超过1 nm,胶体粒子介于溶液中溶质粒子和浊液粒子之间,其半径在1~100 nm。
丁达尔效应是什么现象?
当一束光线透过胶体,从垂直入射光方向可以观察到胶体里出现的一条光亮的“通路”,这种现象叫丁达尔现象,也叫丁达尔效应或者丁铎尔现象、丁泽尔效应、廷得耳效应。
胶体能有丁达尔现象,而溶液几乎没有,可以采用丁达尔现象来区分胶体和溶液,当有光线通过悬浊液时有时也会出现光路,但是由于悬浊液中的颗粒对光线的阻碍过大,使得产生的光路很短。
扩展资料:
在胶体中分散质粒子直径比可见光波长要短,入射光的电磁波使颗粒中的电子做与入射光波同频率的强迫振动,致使颗粒本身象一个新光源一样,向各方向发出与入射光同频率的光波。
丁达尔效应就是粒子对光散射(光波偏离原来方向而发散传播)作用的结果,如黑夜中看到的探照灯的光束、晴天时天空中的蓝色,都是粒子对光的散射作用。根据散射光强的规律和溶胶粒子的特点,只有溶胶具有较强的光散射现象。
主题测试文章,只做测试使用。发布者:氨基酸肥料,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s://www.028aohe.com/6072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