柑橘凤蝶发生规律是什么?
柑橘凤蝶在四川、浙江和湖北每年发生3~4代,在重庆和江西为4~5代,在广东、福建与台湾为5~6代。各地均以蛹在枝干上、柑橘叶背及其他比较隐蔽的场所越冬。蛹于4~5月份羽化,第二代成虫7~8月份出现,第三代成虫9~10月份出现。成虫白天活动,喜在花间采蜜、交尾。交尾后的当日或翌日,开始产卵。卵多散产于嫩芽上和叶背面。卵期约7天。孵出的幼虫先食卵壳,尔后食芽和嫩叶,随着虫龄增大,逐渐向下取食成长叶。受惊扰后伸出翻缩腺,放出特殊气味。幼虫共5龄,老熟后多在隐蔽处吐丝作垫,以臀足趾钩抓住丝垫,然后再吐丝在胸腹间环绕成带,缠于枝干等物体上。该虫通常以柑橘苗圃、幼龄果园或山区果园发生较多。已发现天敌有卵期有螟黄赤眼蜂、松毛虫赤眼蜂、北方封底卵跳小蜂和广赤眼蜂;幼虫期有青虫菌寄生;蛹期有凤蝶金小蜂、广大腿小蜂、野蚕黑瘤姬蜂和寄生蝇。以螟黄赤眼蜂和凤蝶金小蜂寄生率最高,抑制作用最大。
柑橘凤蝶是种怎样的害虫?
柑橘凤蝶又名春凤蝶、花椒凤蝶、橘黑凤蝶、橘狗、燕尾蝶、凤子蝶、金凤蝶、橘凤蝶等。属鳞翅目凤蝶科。在我国柑橘产区均有分布,华北、东北地区也有发生。寄主有柑橘、菠萝、花椒、山椒等。
幼虫危害植物嫩叶、新梢,初龄幼虫咬食嫩叶,将叶片食成缺刻,中龄以后则将叶片食光或仅存叶柄和主脉,严重发生时,可将幼年树新梢叶片全部食光,影响树冠的形成。
如何识别柑橘凤蝶?
柑橘凤蝶,又叫黄菠萝凤蝶、黄檗凤蝶、花椒凤蝶、春凤蝶和橘黑黄凤蝶,属鳞翅目,凤蝶科。在全国各地均有分布。其主要识别特征为:
成虫有春型和夏型两种。春型体长21~24毫米;夏型体长27~30毫米。两型雌虫均较雄虫略大。雌虫色彩不如雄虫浓艳,两型体色与翅上斑纹相似。虫体淡黄绿色至暗黄色,体背中央有黑色纵带,两侧黄白色。头大,复眼球形,为褐色至暗紫色。触角棒状,黑褐色,近棒端背面黄色。翅黑色。前翅近三角形,近外缘有8个月牙形黄斑;中室外各翅室基部各有1个近梯形黄斑;后缘大,向前渐小;中室基半部有4条黄色辐射状纵纹,端半部有两个黄色横斑,略呈弧形相对。后翅略呈长圆形,近外缘有6个月牙形黄斑;中室黄色,中室外各翅室基部各有1黄斑;臀角处有1橙黄色圆斑,中心为1黑点;外缘黄斑与各翅室基部黄斑之间的黑色区内,有蓝色条纹。卵球形,略扁,初为黄色,后变为深黄色,孵化前为紫灰色至黑色。幼虫老熟时体长40~48毫米,黄绿色至绿色,体表光滑;头小,黄绿色;前胸有橙黄色翻缩腺1对,受惊扰时伸出;后胸两侧各有1个眼状斑,中心为黑色,周围为黄色,两斑间有细纹相连;体两侧有白色至黄白色斜纹,下衬黑线。三龄以前幼虫头部黑色,体暗褐色,有肉状突起和淡色斑纹,形似鸟粪。蛹体长25~30毫米,多为淡绿色略带暗褐色,常随化蛹的环境不同而变化。头顶两侧和胸背各有1个突起。
柑橘凤蝶吃什么
喜食柑橘、花椒树叶。
柑橘凤蝶(学名:Papilioxuthus)是凤蝶科,凤蝶属的蝴蝶。体、翅的颜色随季节不同而变化,翅上的花纹黄绿色或黄白色。前翅中室基半部有放射状斑纹4-5条,到端部断开几乎相连,端半部有2个横斑;外缘排列十分整齐而规则。
成虫有访花习惯,经常在湿地吸水或花间采蜜。一生经过卵、幼虫、蛹、成虫4个阶段,是完全变态的昆虫。
主要分布于缅甸、中国、韩国、日本、菲律宾等亚洲的国家地区,栖息于空旷地带、林地、花园、公园和柑橘种植园。
主题测试文章,只做测试使用。发布者:氨基酸肥料,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s://www.028aohe.com/6064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