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甘草与炙甘草的用法与区别
处方中写甘草,一般指生甘草。为原药材除去杂质,洗净,润透切片,生用入药者。炙草又名炙甘草、蜜甘草、蜜炙甘草。为生甘草片用蜂蜜拌匀,再炒至不粘手取出摊晾,然后入药者。 甘草与炙甘草的功效与应用不同,特别是古代方剂中生甘草与炙甘草应用区别明显.不可互相代用: 1、生甘草:补脾益气,清热解毒,祛痰止咳,缓急止痛,调和诸药。主治咽喉肿痛,痛疽疮疡,胃肠道溃疡、食物中毒、四肢挛急疼痛,缓解药物毒性、烈性等。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3~9g(大剂量30~60g)。 2、炙甘草:补脾和胃,益气复脉。主治脾胃功能减退,大便溏薄,乏力发热以及咳嗽、心悸、脉结代,可解附子毒等。用法用量:一般为1.5~9g。
生甘草和熟甘草的药用价值区别
1甘草经过炮制方法是加蜂蜜炮制就变成炙甘草,功效略有不同,生的甘草作用主要是清热解毒,调和百药等,而经炙过以后作用变成益气复脉为主要功效
,所以临床用时有所区别。
生甘草和炙甘草有什么区别?
这是中药的炮制 炙甘草主要是蜜制 生甘草性味甘,平。能补脾益气,清热解毒,祛痰止咳,缓急止痛,调和诸药。药性偏凉,长于泻火解毒,化痰止咳。用于痰热咳嗽,咽喉肿痛,痈阻疮毒,食物中毒及药物中毒。
炙甘草性平偏温,长于补脾合胃,益气复脉。用于脾胃虚弱,倦怠乏力,心动悸,脉结代。
炙甘草和甘草什么区别
炙甘草和生甘草颜色的区别
1、生甘草切面略显纤维性,黄白色,粉性,形成层环明显,射线放射状,有的有裂隙,表面较光滑鲜亮。炙甘草为类圆形或椭圆形切片,表面红棕色或灰棕色,微有光泽,切面黄色至深黄色,形成层环明显,射线放射状。颜色较生甘草深,略呈黑色,有粘稠感。
2、生甘草偏于清热利尿。主要功效是补脾益气,清热解毒,祛痰止咳,缓急止痛,调和诸药。炙甘草偏于润肺和中。补脾和胃,益气复脉。
3、生甘草,一般指生甘草,甘草原药材除去杂质,洗净,润透切片,生用入药便是生甘草。炙甘草又称为炙草、蜜甘草、蜜炙甘草。是生甘草切片后用蜂蜜拌匀,再炒至不粘手取出摊晾,入药。
扩展资料:
甘草,(学名:GlycyrrhizauralensisFisch)别名:国老、甜草、乌拉尔甘草、甜根子。豆科、甘草属多年生草本,根与根状茎粗壮,是一种补益中草药。对人体很好的一种药,药用部位是根及根茎,药材性状根呈圆柱形,长25~100厘米,直径0.6~3.5厘米。外皮松紧不一,表面红棕色或灰棕色。根茎呈圆柱形,表面有芽痕,断面中部有髓。气微,味甜而特殊。
炙甘草(RADIXGLYCYRRHIZAEPREPARATA),系豆科植物,炙甘草是用蜜烘制的甘草,俗称炮制,炙甘草为类圆形或椭圆形切片,表面红棕色或灰棕色,微有光泽,切面黄色至深黄色,形成层环明显,射线放射状。
参考资料:甘草-百度百科 炙甘草-百度百科
中药不效,炮制不到,这4种中药炮制之后才能大补身体,可别选错
炮制,是中药加工中的重要一环,经过炮制之后,中药的药效会发生改变,毒性会降低,甚至生品和炮制后的产品药效几乎相反。如果在使用中药时,中药没有经过正确的炮制,不仅无效,还可能会伤害身体!在临床上,就经常会遇到这样的问题,不少患者说,自己吃了开的汤药效果不好,或者说干脆就没效果,是不是药方开的不对?然后经过深入沟通以后,发现他们购买中药时,买错了药,就是买的药炮制方法不符合要求。
这里举几种滋补类中药生品和炮制后饮片的不同功效:
甘草是临床中应用最广的一味中药,几乎大部分的中医师在开方的时候,都会使用到甘草,用于调和药性,增强滋补的作用。大部分人都会写清楚要使用的甘草的种类。因为甘草一般分为生甘草和炙甘草,二者功效是大不相同的。
1.生甘草——清热解毒
生甘草的作用,主要偏重在解毒方面,同时有清心火,清热的作用。生甘草的解毒,主要是用于各种有毒中药的配伍解毒以及中毒后的解毒。比如说有的人吃了剂量过大的附子,引发了神经麻痹,就可以用大剂量的生甘草煮水后饮用来解毒。
而清热的作用,主要是用于心火过盛,表现为口舌生疮,小便黄,尿频、尿急,小便时有灼热的感觉等,通常与灯芯草、栀子同用。
2.炙甘草——健脾益气,调和药性
炙甘草,就是将甘草和蜂蜜一起放入锅中加热炒炙,炮制而成的。
经过蜂蜜的炮制后,炙甘草的药性转为温性,滋补的作用增强,具有健脾益气的功效,同时还能够缓和其他中药的药性,用于调和其他中药,常与各种药物搭配使用。
地黄,是补肾中药中最常使用的药材,生熟功效甚至可以说是完全相反。
1.生地黄
生地黄,就是地黄采收后,只经过清洁处理,晒干后即成生地黄。生地黄具有清热凉血,滋阴的作用。其中以清热凉血为主,滋阴的效果很弱,通常用于热病后期,余热未清,阴液已亏的调理,表现为发低烧,口干舌燥等症状的调理治疗。
2.熟地黄
熟地黄,就是将生地黄瓜与黄酒,或者与黄酒、黑豆等一起蒸煮,经历黄酒浸泡——蒸煮(同时收集流出的汁液)——晾干——再用黄酒和上次收集的汁液浸泡——再蒸煮——再晾干等的反复加工,经过九炙九蒸九晒之后,才能制成熟地黄。
经过如此加工之后,地黄由性寒,转为性温,滋补的作用大大增强,具有补肾填精,滋补精血的作用,对于肝肾精血亏虚有较好的滋补作用。
1.生何首乌
就是将何首乌根采收,清洁,晾干后切块使用。
生何首乌就有解毒消痈、截疟、润肠通便的作用,药性偏于寒凉,而且有一定的毒性,不能常服。
如果大量、长期服用,就有可能会造成肝肾的损伤!
2.制何首乌
是将生何首乌与黑豆汁一起蒸煮后,反复9次之后制成。
制何首乌,由原来药性偏寒、解毒消痈为主,转变为药性偏温,以滋补为主。具有补肝肾、益精血、乌须发、强筋骨等作用,对于肝肾亏虚导致的面色萎黄、头晕耳鸣、头发早白、腰腿酸软无力等都可进行调理。
薏苡仁,是很多人现在用于“除湿气”的一种药食同源的的东西,但是很多人不知道薏米其实是分生和炒熟的两类的。
1.生薏米
生薏米,药性偏寒,以利水祛湿、清热排脓为主,对于风湿关节痛、肺脓疡、阑尾炎等有较好的调理作用。
.
2.炒薏米
炒薏米经过炒制之后,药性偏温,主要具有健脾益气的作用,滋补的作用较强。对于脾虚腹泻、食欲不振、白带过多等,用炒薏米效果会更好一些。
#哆咖医生超能团## 健康 生活我看行## 健康 科普排位赛##真相来了#
主题测试文章,只做测试使用。发布者:氨基酸肥料,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s://www.028aohe.com/6013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