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天碰到婆婆针别手软,营养特丰富,2元1斤吃得起,简单一拌特鲜
导语:春天碰到这菜别手软,营养非常丰富,2元1斤吃得起,简单一拌就特鲜!
“人间烟火气,最抚凡人心”,柴米油盐酱醋茶,一日三餐四季,承载着烟火气的 美食 是最能抚慰人心的。大家好,我是晓峰,是一位喜欢 美食 分享的70后大叔,如果你也喜欢 美食 ,记得关注我哦~
“一年之计在于春”,阳春三月,春回大地,万物复苏,莺飞草青,正是踏春的好时节。此时邀上三五好友一起踏春,不但可以放松心情,呼吸新鲜空气,还可以遇到很多新鲜的春季野菜,像荠菜、苦菜、面条菜、马齿苋等,随手挖上一袋子,回家或做汤或凉拌都鲜得不得了。
其实,春天的山野菜有很多,只是我们认识的比较少,有一些山野菜很多人都不认识,往往把它当成了野草,就像这种野菜~婆婆针。婆婆针也叫鬼针草、山东老鸦草、鬼骨针、盲肠草、粘人草等,是一种很普通的野菜,也是很有价值的药草,它性温、味微苦、无毒,全草都可以入药,有清热降火、消瘀散肿、消炎解毒、健脾养胃等功效。
婆婆针在农村随处可见,它结出的果子成熟后会带着一些小刺,从它身边经过,不小心就会挂到衣服上,而且很难清除。再加上婆婆针的生命力很强,一般的田间地头都能顽强地生长,但它长在地里就会很影响其它农作物的生长,所以人们一般会将它当野草锄掉。不过,近些年随着人们对纯天然野菜的热衷,婆婆针成了上好的野菜,很多城里人都爱买来拌着吃、包饺子或者加肉做汤吃,成了餐桌上一道很抢手的美味!所以就有一些农村的大爷大妈便会摘了到集市上卖,一般只要2元一斤。
婆婆针在春天开始发芽生长,刚开始的时候它的株型清新小巧,不太惹人注意,但是随着春雨的到来,它立马就会迅速地生长,很快就能长成一大片。春天的婆婆针最为鲜嫩,营养也非常的丰富,含有丰富的氨基酸、维生素、有机化合物等,凉拌吃特别美味,春天遇到了可别手软。下面我就分享一个婆婆针的好吃做法~凉拌婆婆针:
1.先将婆婆针摘一下,摘去老叶和枯叶,然后清洗干净。再起锅加水,烧开后先加入一勺盐和几滴食用油,搅拌均匀后放入婆婆针焯水。
2.大约一分钟后,捞出婆婆针放到清水中浸泡3~4个小时,目的是为了去除它的青涩味和减轻苦味,使其吃起来口感更好。
3.浸泡好的婆婆针挤干水分后抖散,切成方便入口的段后放入盘中,然后加入适量的蒜末,一匙食盐、一匙白糖、适量的米醋、味极鲜和少许香油调味,搅拌均匀即可,如果喜欢吃辣,还可以再加一点辣椒油,香辣下饭,特别鲜美解馋!
在农村野外有一种叫“婆婆针”的野草,有什么用处吗?
在农村野外有一种叫“婆婆针”的野草,是民间常用草药,有清热解毒、散瘀活血的功效。
我们在野外游玩,经常会看到一种植物,开着白色的野花,一阵风吹过,小花摇曳,非常好看。这些花,远看好看,走近了,却让人有点烦恼,因为它们的种子形状奇特,种子上部具稀疏瘤状突起,有刚毛,顶端芒刺具倒刺毛,会粘附在衣服上,如果被它们粘到衣服上,并不容易清除,只能耐心地一根根的摘下来才行。
可是,这些种子却是小孩子最爱的玩具,孩子们会把它们的种子摘下来,相互间逗着玩,把它们沾到小伙伴的头发上、衣服上、书包上等等。
这种植物,有一个让人不怎么爱听的名字,叫“婆婆针”,又叫“鬼针草”,是菊科鬼针草属植物,广泛分布在亚洲和美洲的热带和亚热带地区,喜欢生长在温暖湿润气候区,以疏松肥沃、富含腐殖质砂质壤土及粘壤土为宜,一般生长在村旁、路边及荒地中。
鬼针草性温,味苦,无毒,全草均可入药,具有清热、解毒、散瘀、消肿等功效。
中国民间常用它治疗肠炎、痢疾等疾病。可用于阑尾炎、肾炎、胆囊炎、肠炎、细菌性痢疾、肝炎、腹膜炎、上呼吸道感染、扁桃体炎、喉炎、闭经、烫伤、毒蛇咬伤、跌打损伤、皮肤感染、小儿惊风、疳积等症。
鬼针草孕妇忌服。
根据近来科学研究,鬼针草具体作用概括如下:
1、抗炎作用:鬼针草中的聚乙炔类化合物、黄酮结晶也有较好抗炎作用。
2、镇静镇痛:小花鬼针草注射液经扭体法及热板法实验,表明有一定镇痛作用。
3、抗癌作用:鬼针草的多种提取物白血病细胞有不同程度抑制作用。
4、降血脂及抗血栓:鬼针草对血压具有良好调节作用,高血压病人服了鬼针草制取药剂可使血压降低,血压偏低者用药后可使血压升至正常。用鬼针草降血压安全可靠,还可以避免某些降压药性功能障碍的副作用。
在农村野外有一种叫“婆婆针”的野草,是民间常用草药,常规作用是清热解毒、散瘀活血等,近来研究,发现还有抗炎、镇痛、降压等作用。
鬼针草的介绍 鬼针草的功效作用
鬼针草(学名:Bidens pilosa L.),一年生草本,茎直立,钝四棱形。茎下部叶较小,很少为具小叶的羽状复叶,两侧小叶椭圆形或卵状椭圆形。什么是鬼针草?鬼针草的 功效作用 有哪些呢?下面是我整理鬼针草的资料,欢迎阅读。
鬼针草的介绍
鬼针草, 中药 名。为菊科 植物 鬼针草Bidens bipinnata L.的全草。全国广布。具有 清热 解毒 ,祛风除湿,活血消肿之功效。用于咽喉肿痛,泄泻,痢疾,黄疸,肠痈,疔疮肿毒,蛇虫咬伤, 风湿 痹痛,跌打损伤。
别名
鬼钗草、鬼黄花、山东老鸦草、婆婆针、鬼骨针、盲肠草、跳虱草、豆渣菜、叉婆子、引线包、针包草、一把针、刺儿鬼、鬼蒺藜、乌藤菜、清胃草、跟人走、粘花衣、鬼菊、擂钻草、山虱母、粘身草、咸丰草、脱力草。
入药部位
全草。
性味
味苦,性微寒。
归经
归肝、肾、脾经。
功效
清热解毒,祛风除湿,活血消肿。
主治
用于咽喉肿痛,泄泻,痢疾,黄疸,肠痈,疔疮肿毒,蛇虫咬伤,风湿痹痛,跌打损伤。
相关配伍
1、治急性胃肠炎:刺针草15-30g,车前草9g。水煎服。呕吐加生姜5片, 腹痛 加酒曲2个。
2、治小儿单纯性 消化 不良:刺针草鲜草3-5株。水煎浓汁,连渣放在桶内,趁热熏洗患儿双脚,一般熏洗3-4次,每次熏洗约5min。1-5岁熏洗脚心,6-15岁熏洗到脚面, 腹泻 严重者,熏洗部位可适当上升至腿。
3、治急性黄疸型 传染 性肝炎:鬼针草100g,连钱草60g。水煎服。
4、治疖肿:刺针草全草剪碎,加75%乙醇或白酒浸泡约2-3天后,外搽局部。(1—4方出自《全草中草药汇编》)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15-30g,鲜品倍量;或捣汁。外用:适量,捣敷或取汁涂;或煎水熏洗。
炮制
一、采集加工
在夏、秋季开花盛期,收割地上部分,拣去杂草,鲜用或晒干。
二、炮制方法
取原药材,除去杂质及残根,抢水洗净,稍晾,切段,晾干。
形态特性
鬼针草又名:鬼骨针,婆婆针。一年生草本,高50-100cm,茎中部叶和下部叶对生;柄长2-6cm;叶片长5-14cm,二回羽状深裂,裂片再次羽状分裂,小裂片三角状或鞭状披针形,先端尖或渐尖,边缘具不规则细齿或钝齿,两面略有短毛;上部叶互生,羽状分裂。头状花序直径5-10cm;总花梗长2-10cm;总苞片条状椭圆形,先端尖或钝,被细短毛;舌状花黄色,通常有1-3朵不发育;筒状花黄色,发育,长约5mm,裂片5。瘦果条形,长1-2cm,宽约1mm,具3-4棱,有短毛;先端冠毛芒状,3-4枚,长2-5mm。花期8-9月,果期9-11月。
生长环境
生于路边、荒野或住宅附近。全国广布。
鉴别
一、药材性状
茎略呈方形,幼茎有短柔毛。叶纸质而脆,多皱缩、破碎,常脱落。茎顶常有扁平盘状花托,着生10余个呈条形、有3-4棱的瘦果,冠毛3-4枚,有时带有头状花序。气微,味淡。以色绿、叶多者为佳。
二、饮片性状
为不规则的小段,茎、叶、花混合。
药理作用
1、对中枢 神经 系统的作用,鬼针草注射液有一定是镇痛作用,但其强度不及吗啡。
2、抗高 血脂 及血栓形成作用,抑制动脉血栓形成有明显的作用。
3、抗 胃溃疡 作用,对利血平溃疡有显著的保护作用,但对组胺溃疡、可的松溃疡无效。
4、对胃液分泌量与酸度的作用,能减少胃液的分泌,也能使胃液PH、游离酸显著降低。
5、对胃肠道平滑肌作用。
6、毒性,无毒。
现代应用
1、预防 感冒 、 流感 。
2、治疗 小儿腹泻 。
3、治疗急性黄疸型肝炎。
4、治疗慢性 前列腺炎 。
相关论述
《中国药物植物图鉴》:“治痢疾,咽喉肿痛,噎膈反胃,贲门痉挛及食道扩张等症,有解毒,止泻,解热功效。近用治盲肠炎。”
鬼针草的功效作用
鬼针草(婆婆针)【菊科】
【中药概述】
鬼针草为菊科植物鬼针草的全草。苦、微寒。归肺、脾、胃、大肠经。
1.清热解毒:用于感冒发热,咽痛,肠痈,黄疸,疟疾,毒蛇咬伤,痒疹等。
2.活血止痛:用于跌打损伤,腰痛,关节疼痛, 胃痛 ,噎膈等。
3.清热止痢:用于腹泻,痢疾等。
【药效鉴别】
鬼针草兼有益气健脾作用,可用于体虚无力,脾虚泄泻。
【临证应用】
治急性单纯性 阑尾炎 。本品与败酱各30g,水煎服,日2次。
【药理作用】
1.水煎剂有抗炎作用,治阑尾炎、前列腺炎;
2.小儿腹泻。
3.钩虫性 贫血 。
【 化学 成分】
含 生物 碱、鞣质、皂甙、黄酮甙、挥发油等。
【用量用法】
婆婆针的用法与功效?
【别称】针刺草、一包针、鬼针草。
【形态特征】一年生草本植物,高30~120厘米。茎直立,下部略具四棱,无毛或上部有疏柔毛。叶对生,二回羽状复叶,裂片三角状披针形,先端渐尖,边有粗锯齿。八~十月开花,花小,组成头状花序生于枝顶;总苞外层苞片披针形;边缘为舌状花,黄色。九~十一月结果,果实条形,长约18毫米,有小刚毛和小瘤点,顶端有茎刺,芒刺上有倒刺毛。全草于夏、秋采收为佳,鲜用或晒干备用。
【生长环境】我国大部分省区有产。多生于草丛、荒地、山坡、田问、屋边空地、山地林边等地。
【性味功效】味苦,性寒。清热解毒、散瘀活血,消肿止痛。
【验方精选】第一方:婆婆针10克。
用法:水煎服。呕吐加生姜2片,腹泻加车前草6克。
主治:小儿单纯性消化不良。第二方:婆婆针适量。
用法:切碎,白酒浸泡过药面,浸2~3日可用,搽患处。
主治:疖肿。第三方:婆婆针30克。
用法:水煎服。
主治:风湿关节痛,跌打损伤,咽痛,肠炎,腹泻。第四方:婆婆针30克,大黄10克,薏苡仁30克。
用法:水煎服;另取鲜婆婆针60克,捣烂敷右下腹,严密观察。
主治:阑尾炎。第五方:婆婆针60克,连钱草60克。
用法:水煎服。
主治:急性黄疸型肝炎。第六方:婆婆针30克,车前草10克。
用法:水煎服。呕吐加生姜5片,腹痛加酒曲2只。
主治:急性胃肠炎。第七方:婆婆针30克,大枣3枚。
用法:水煎服。
主治:偏头痛。第八方:婆婆针30克。
用法:水煎服。
主治:咽喉肿痛。第九方:婆婆针15克。
用法:水煎服;另取婆婆针30克,煎汤熏洗患处。
主治:痔疮。
【婆婆针】菊科,鬼针草属
学名:Bidens bipinnata L.;
别名:鬼针草、刺针草。
一年生草本。茎直立,高30-120厘米,下部略具四棱,无毛或上部被稀疏柔毛,基部直径2-7厘米。
叶对生,具柄,柄长2-6厘米,背面微凸或扁平,腹面沟槽,槽内及边缘具疏柔毛,叶片长5-14厘米,二回羽状分裂,第一次分裂深达中肋,裂片再次羽状分裂,小裂片三角状或菱状披针形,具1-2对缺刻或深裂,顶生裂片狭,先端渐尖,边缘有稀疏不规整的粗齿,两面均被疏柔毛。
头状花序直径6-10毫米;花序梗长1-5厘米(果时长2-10厘米)。总苞杯形,基部有柔毛,外层苞片5-7枚,条形,开花时长2.5毫米,果时长达5毫米,草质,先端钝,被稍密的短柔毛,内层苞片膜质,椭圆形,长3.5-4毫米,花后伸长为狭披针形,及果时长6-8毫米,背面褐色,被短柔毛,具黄色边缘;托片狭披针形,长约5毫米,果时长可达12毫米。
舌状花通常1-3朵,不育,舌片黄色,椭圆形或倒卵状披针形,长4-5毫米,宽2.5-3.2毫米,先端全缘或具2-3齿,盘花筒状,黄色,长约4.5毫米,冠檐5齿裂。
瘦果条形,略扁,具3-4棱,长12-18毫米,宽约1毫米,具瘤状突起及小刚毛,顶端芒刺3-4枚,很少2枚的,长3-4毫米,具倒刺毛。
产东北、华北、华中、华东、华南、西南及陕西、甘肃等地。生路边荒地、山坡及田间。广布于美洲、亚洲、欧洲及非洲东部。
全草入药,有清热解毒、散瘀活血的功效,主治上呼吸道感染、咽喉肿痛、急性阑尾炎、急性黄疸型肝炎、胃肠炎、风湿关节疼痛、疟疾,外用治疮疖、毒蛇咬伤、跌打肿痛。(摘自《中国植物志》)
主题测试文章,只做测试使用。发布者:氨基酸肥料,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s://www.028aohe.com/5934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