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虫脲在什么季节使用最好
除虫脲胶悬剂由于有硅胶,粘着性强,雾滴分布均匀,因而能抗雨水冲刷,特别适合在多雨季节中使用。我国大部分是季风气候,属于夏季多雨,冬季少雨型。因此可选择在夏季使用。
除虫脲又名灭幼脲,是国际上新开发的一种新型杀虫剂。目前投入市场使用的有灭幼脲1号、灭幼脲3号等,它们是能破坏植物害虫正常生长发育的药剂。对光、热比较稳定,遇碱易分解、在酸性和中性介质中稳定,对甲壳类和家蚕有较大的毒性,对人畜和环境中其他生物安全,属低毒无公害农药。
除虫脲杀虫剂对人及家畜、鸟类较为安全,同时对天敌昆虫也很安全,对农作物、林木、果树、蔬菜等也无药害,是当前防治园林害虫药剂中能保护环境,无污染的安全杀虫剂。
目前,投入使用的有20%灭幼脲胶悬剂,25%灭幼脲3号可湿性粉剂等剂型。前者每亩用药量仅为7。5至10克,即可达到防治害虫的效果。后者每亩用药量为100克,兑水50公斤,采用地面常量、中量、低量、超低量喷雾均可,若进行飞机常量、低量喷雾,则应添加尿素作为抑制蒸发剂,即可达到很好的防治效果。
苯甲酰苯脲类和嗪类杀虫杀螨剂重要品种与应用是怎样的?
1.除虫脲(diflubenzuron,灭幼脲I号)。
化学名称:1-(4-氯苯基)-3-(2,6-二氟苯甲酰基)脲
主要理化性质:无色晶体,熔点230~232℃(分解),蒸气压1.20-7Pa(25℃),溶解度:水0.08mg/L(pH5.5,20℃),丙酮6.5g/L(20℃),二甲基甲酰胺104(g/L,25℃)。中度溶于极性有机溶剂,微溶于非极性有机溶剂(<10g/L),溶液中对光敏感,以固体存在时对光稳定。大鼠急性经口LD50>4640mg/kg,经皮LD50>2000mg/kg(兔),为低毒品种。具胃毒和触杀作用。对鳞翅目、鞘翅目、双翅目多种害虫有效。在有效用量下对植物无药害;对有益生物如鸟、鱼、青蛙、蜜蜂、瓢虫、步甲、蜘蛛、草蛉、蚂蚁、寄生蜂等无不良影响。
2.氟啶脲(chlorfluazuron,定虫隆,抑太保)。
化学名称:1-[3,5-二氯-4-(3-氯-5-三氟甲基-2-吡啶氧基)苯基]-3-(2,6-二氟苯甲酰基)脲
主要理化性质:白色结晶,熔点226.5℃(分解),蒸气压<10-8Pa(20℃),20℃时溶解度:水<0.01mg/L、丙酮55、环己酮110(g/L,20℃)。在光和热下稳定。大鼠急性经口LD50>8500mg/kg,经皮LD50>1000mg/kg。具胃毒和触杀作用。作用速度较慢,对多种鳞翅目害虫以及直翅目、鞘翅目、膜翅目、双翅目等活性高,但对蚜虫、叶蝉、飞虱无效。
3.氟铃脲(hexaflumuron,盖虫散)。
化学名称:1-[3,5-二氯-4-(1,1,2,2-四氟乙氧基)苯基]-3-(2,6-二氟苯甲酰基)脲
主要理化性质:无色固体,熔点202~205℃,蒸气压5.90-5Pa(25℃),溶解度:水0.027mg/L(18℃),甲醇11.3,二甲苯5.2(g/L,20℃),35d内(pH9)60%发生水解。大鼠急性经口LD50>5000mg/kg,经皮LD50>5000mg/kg,为低毒品种。具胃毒和触杀作用。具有很高的杀虫和杀卵活性,而且速效,尤其对棉铃虫,是苯甲酰苯脲类最速效的品种。但对十字花科蔬菜易产生药害。
4.氟虫脲(flufenoxuron,卡死克)。
化学名称:1-[4-(2-氯-α,α,α-三氟-对甲苯氧基)-2-氟苯基]-3-(2,6-二氟苯甲酰)脲
主要理化性质:工业品为白色晶状固体,熔点169~172℃(分解),蒸气压6.520-12Pa(20℃),密度1.57kg/L(20℃),溶解度:水4μg/L(25℃)。190℃以下稳定,自然光照下稳定。模拟光照下稳定半衰期>100h。大鼠急性经口LD50>3000mg/kg,经皮LD50>2000mg/kg。具胃毒和触杀作用。氟虫脲兼具杀虫和杀螨作用,尤其对幼螨和若螨具有高活性。广泛用于柑橘、棉花和其他多种大田和园艺作物上防治植食性害螨。
5.丁醚脲(diafenthiuron,宝路,杀螨隆)。
化学名称:1-特丁基-3-(2,6-二异丙基-4-苯氧基苯基)硫脲
主要理化性质:纯品为无色粉末,熔点144.6~147.7℃,蒸气压<20-6Pa(25℃),相对密度1.09(20℃),溶解度:水0.06mg/L(25℃),丙酮320,乙醇43,正己烷9.6,甲苯330,正辛醇26(g/L,25℃)。光、空气中和水中稳定。大鼠急性经口LD502068mg/kg,经皮LD50>2000mg/kg,为低毒品种。既具胃毒和触杀作用,也具有内吸和熏蒸作用,是一种新型杀虫、杀螨剂。广泛用于棉花、水果、蔬菜和茶叶上。丁醚脲可以控制蚜虫的敏感品系及对氨基甲酸酯、有机磷和拟除虫菊酯类杀虫剂产生抗性的蚜虫、大叶蝉和烟粉虱等,还可以控制小菜蛾、菜粉蝶和多种夜蛾科害虫的为害。该品种可以和大多数杀虫剂和杀菌剂混用。该药剂为前体农药,光降解的产物才有杀虫活性。
6.噻嗪酮(buprofezin,优乐得,扑虱灵)。
化学名称:2-叔丁亚氨基-3-异丙基-5-苯基-3,4,5,6-四氢-2H-1,3,5-噻二嗪-4-酮
主要理化性质:纯品为无色晶体,熔点为104.5~105.5℃,蒸气压1.250-3Pa(25℃),微溶于水,易溶于丙酮、三氯甲烷、甲苯等有机溶剂。在酸与碱性介质中稳定。大鼠急性经口LD50>2198mg/kg,经皮LD50>5000mg/kg。具触杀和胃毒作用。对幼虫和若虫有效,对成虫没有直接杀伤力,但可缩短其寿命,减少产卵量,并且产出的多是不育卵,幼虫即使孵化也很快死亡。对半翅目的飞虱、叶蝉、粉虱及介壳虫类害虫有良好防治效果,持效期长达30d以上。
7.灭蝇胺(cyromazine,斑蝇敌)。
化学名称:2-环丙氨基-4,6-二氨基-S-三嗪
主要理化性质:纯品为无色结晶。熔点220~222℃。20℃蒸气压<1.30-4Pa,密度1.35g/cm3。溶解度(20℃,pH7.5):水中为11g/L;稍溶于甲醇,在pH5~9时水解不明显,310℃以下稳定。大鼠急性经口LD503387mg/kg,经皮LD50>3100mg/kg。具内吸、触杀和胃毒作用。本化合物的主要特点为有强内吸传导作用,使双翅目幼虫和蛹在形态上发生畸变,成虫羽化受抑制。
8.虱螨脲。
化学名称:(RS)-1-[2,5-二氯-4-(1,1,2,3,3,3-六氟丙氧基)苯基]-3-(2,6-二氟苯甲酰基)脲
主要理化性质:白色结晶体。熔点164.7~167.7℃,蒸气压<1.20-9Pa(25℃)。水中溶解度(20℃)<0.006mg/L。其他溶剂(20℃)中溶解度:甲醇41,丙酮460,甲苯72。在空气、光照下稳定。主要用于防治棉花、玉米、蔬菜、果树上的鳞翅目幼虫;也可以作为卫生用药;还可用于防治动物如牛等的寄生虫。
除虫脲与灭幼脲一号是否为同一种药剂?
除虫脲是最早发现和形成商品制剂的昆虫生长调节剂(又称昆虫几丁质合成酶抑制剂),国际上首先由荷兰杜发公司生产,商品名称敌灭灵,而后我国唐山化工研究所以自己的工艺流程生产出该药剂,称为灭幼脲一号,后由石家庄农药厂投产,产品正式称为除虫脲,因此,它们实际为同一种药剂,除虫脲属于苯甲酰基脲类,为特异性杀虫剂,以胃毒作用为主,兼有触杀性,幼虫取食后,该药剂可抑制害虫体内几丁质合成酶,致使新表皮形不成,不能完成蜕皮继续发育,导致死亡。由于主要在蜕皮期发生作用,形成死亡高峰,所以此类药剂为缓效型制剂,宜在幼虫孵化高峰期或幼龄虫期施用,以尽快达到生产上抑制虫口的要求。国产除虫脲20%悬浮剂1000~2000倍液,可用于防治菜青虫、小菜蛾、甜菜夜蛾、甘蓝夜蛾、斜纹夜蛾等鳞翅目害虫,持效期较长。该类药剂对人畜安全(高等动物体内无几丁质合成酶),对益虫及天敌无伤害,因此是发展绿色食品无公害蔬菜生产的理想药剂。
灭幼脲可防治哪些害虫?
灭幼脲,如苏脲1号和灭幼脲3号。纯品为白色结晶。对光和热表现较稳定,遇碱和较强的酸易分解。在常温下贮存较稳定。它属无毒农药,对天敌相对安全。但杀虫作用较慢,化学性能不太稳定。制剂为25%灭幼脲悬浮剂。灭幼脲属于昆虫生长调节剂。该剂主要是胃毒作用,会使昆虫幼虫不能正常蜕皮,引起死亡。因成虫不蜕皮,故该剂对成虫无效,但有时有一定的不育作用。灭幼脲悬浮剂有沉淀现象,使用时要摇匀后加水稀释。在幼虫三龄前施药防效高。在幼虫高龄期施药防效低,故应适当增加用药量。另外,应放在阴凉处贮存。
使用方法
①防治松毛虫、舞毒蛾、舟蛾、天幕毛虫、美国白蛾等食叶类害虫,用25%悬浮剂2000~4000倍液均匀喷雾,飞机超低容量喷雾每公顷450~600毫升,在其中加入450毫升的尿素效果会更好。②防治农作物粘虫、螟虫、菜青虫、小菜蛾、甘蓝夜蛾等害虫,用25%悬浮剂2000~2500倍液均匀喷雾。③防治桃小食心虫、茶尺蠖、枣步曲等害虫用25%悬浮剂2000~3000倍液均匀喷雾。
除虫脲的使用方法
主要剂型 20%悬浮剂;5%、25%可湿性粉剂,75%WP;5%乳油
20%除虫脲悬浮剂适合于常规喷雾和低容量喷雾,也可采用飞机作业,使用时将药液摇匀后兑水稀释至使用浓度,配制成乳状悬浮液即可使用。 作物 防治对象 亩用药量(制剂量) 使用浓度 林木 松毛虫、天幕毛虫、尺蠖、美国白蛾、毒蛾 7.5~10克 4000~6000倍液 果树 金纹细蛾、桃小食心虫、潜叶蛾 5~10克 5000~8000倍液 农作物 粘虫、棉铃虫、菜青虫、卷叶螟、夜蛾、巢蛾 5~12.5克 3000~6000倍液
主题测试文章,只做测试使用。发布者:氨基酸肥料,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s://www.028aohe.com/5857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