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时吃的百香果,它的种植技术都有哪些呢?
百香果是一种特别美味的植物。许多花卉爱好者在春末夏初到达时,会去各地收集各种美味的百香果。当他们买回来的时候,直接吃或者做果汁饮料都很好吃。很多人都知道百香果是生长在南方的一种植物。在道路附近,你经常可以看到一些百香果盘踞在树枝上,看起来非常茂盛,尤其让人贪婪。那么它的种植技术都有哪些呢?
一、百香果品种选择
目前国内主要有三种百香果品种:黄色百香果、紫色百香果和杂交百香果,每一种都有自己的独特性。
1.黄色百香果
紫色百香果正好弥补了黄色百香果不能自然授粉的缺陷。此外,它的甜度、产量和维生素含量最高,但也有抗病性差的缺点。紫色百香果成熟时,果皮呈紫色甚至紫黑色,果形呈蛋形,较小,代表品种有紫香、侨香。
2.紫色百香果
杂交百香果是黄色百香果和紫色百香果的杂交种。成熟时果皮紫红色,抗病性在三种中最好。果肉饱满,单果大,产量高。它结合了黄色百香果和紫色百香果的优点,是一个比较完美的种植品种。代表品种为台农1号,这种百香果主要种植在广西博白县崖山镇的栽培基地。
3.杂交百香果
在百香果栽培过程中,要结合环境条件和市场需求,合理选择栽培品种。比如黄色百香果不耐寒,遇到霜冻就会死亡,紫色百香果耐寒耐热,杂交百香果抗寒抗病能力强,不适合冬季寒冷地区种植黄色百香果。
二、百香果对土壤的要求
土壤应排水良好,酸碱度适中,酸碱度在5范围内。5~7.5、最好是砂壤土、壤土或轻砾土,土层应大于50厘米。百香果可种植在平地或东南坡缓坡上。另外,选地原则要遵循三点:背风、向阳、通风。公园应该保证充足的水供应。如果附近没有水,应该安装灌溉设施。
三、百香果的种植方法
百香果一年四季都可以种植,最好在3-4月份种植,雨后应在晴天或阴天进行。株距为2 m× 3 m或3 m× 3 m,每亩可种植100~110株。种植穴长、宽、高为60 cm× 60 cm× 60 cm,每个种植穴施有机肥10~15 kg,钙、镁、磷肥0.5 kg。然后将土、肥混合均匀回填,在地面以上30厘米处做一个桥墩,然后在桥墩上挖一个比营养杯大的种植孔,将幼苗放入种植孔中,压实土壤,灌足定根水。土壤和灌溉条件好的冬暖地区可稀植,土壤差的冬寒地区宜密植早栽。在冬季寒冷,百香果不能越冬的地区,入冬后,气温升至5℃以上,即可播种育苗。紫色百香果种植越早,当年产量越高。
四、百香果搭架方法
百香果的搁架主要有三种形式,分别是卧式、栅栏式和人字式。水平脚手架是在平地上种植百香果最合适的方式。脚手架高度约2.5米,水泥柱长度约3米,每4米立一根水泥柱,水泥柱埋于地下约25厘米。然后用钢丝绳、纤维绳、铅丝等绳索连接水泥柱。,并构建一个30 cm× 30 cm的网格表面。如果当地雨水较多,阴天较长,建议用围栏架种植百香果。栅栏架的采光比棚架好。
五、百香果的整形修剪
百香果种植成活后,将60 cm以上的主蔓腋芽抹去,一般每周一次,以保证主蔓的充分生长。当一级主藤长到50厘米时,立一根柱子把一级主藤引到架子上。一级藤上架时,修剪一级藤的顶芽,引导侧藤螺旋生长,促进果枝发芽。在生长较好的第二、第三藤留头有助于结出更多的果实。结果过程中,要掐紧密集的枝蔓,有利于后期果实的生长和收获。采收后应及时修剪结果枝,秋梢中部以上的次生藤本应作为结果枝留到最后,修剪时间不超过10月上旬。
博白县的经济
民国时期,博白县禾稻面积占农作物总面积的80%。农作物产量主要的就是稻谷产量。稻谷(包括水稻和陆稻)最高产是民国27年(1938年)总产量238万市担(合11.9万吨),最低产是民国34年(1945年)稻谷总产量79.10万市担(合3.95万吨)。主要的经济作物花生产量,最高产是民国27年达5.20万市担(合2600吨),最低产是民国26年仅3.83万市担(合1917.5吨);甘蔗产量最高产是民国22年(1933年)达4.913万市担(合2456.5吨),最低产是民国26年仅1.25万市担(合625吨)。
解放后,主要的农作物仍然是粮食作物。1949年博白县粮食产量8829万公斤,从1950年到1964年共15年粮食产量每年都是在1亿多公斤的范围内浮动。1965年推广矮秆高产良种约占稻田面积的三分之一,博白县种植绿肥超过10万亩,推广磷肥超过1万吨,农田灌溉面积35万多亩,这几个增产因素加在一起,粮食产量才超过2亿公斤,达到20065万公斤,上了一个新台阶。1974年全面普及矮秆高产良种、绿肥面积连年超过30万亩、推广使用化肥(包括氮磷钾)超过4万吨、灌溉面积超过50万亩,这一年总产量才突破3亿公斤达到30218万公斤,此后7年粮食产量都是3亿多公斤。1982年春全面实行了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大面积推广杂交水稻,农民生产积极性空前提高,使多年积累起来的生产条件发挥良好作用,这一年粮食总产量达到4.39亿万公斤。此后几年由于自然灾害和水利投资减少、部分水利失修等因素制约,粮食产量徘徊了几年,1989年粮食总产量4.41亿公斤。
2011年农田有效灌溉面积3.61万公顷,粮食播种面积8.93万公顷,经济作物种植面积1.65万公顷。林地面积25.18万公顷。社会用电量6.63亿千瓦时。农业机械总动力53.31万千瓦。 解放后,中共博白县委和县人民政府重视发展工业生产。1950年工业总产值为28万元,1952年达69万元。1954年起,对私营工业、手工业实行社会主义改造。1956年完成私营工业、手工业的社会主义改造。1957年,博白县有工业企业84个,工业总产值485万元,占工农业总产值11.12%。1958年在“大跃进”和“大办钢铁”的影响下,县委提出抓“二大元帅”(钢铁生产、机械制造)、“三路先锋”(煤炭工业、电力工业、交通运输业)和“四员大将”(化肥制造、农药生产、自来水生产、农产品加工),成立钢铁指挥部,开展以钢为纲,全民办工业的群众运。1966年,“文化大革命”开始。1967年底至1968年春,两派群众组织在县城搞武斗。农具厂(自行车零件厂前身),处于武斗中心区,房屋被炸毁,门窗全部被毁坏,设备被炸毁、抢走,仓库物资被洗劫一空,整个厂成了一片废圩。农具厂、粉丝厂成为武斗据点。许多厂领导机构瘫痪,工业生产遭受严重损失。1989年,总投资4665万元的博白龙潭糖厂建成投产。
2011年工业经济主导地位凸显城东、旺茂、文地、亚山、龙潭5个工业园区全年完成基础设施建设投资9000万元,建成标准厂房5.3万平方米。与自治区农垦局合作开发建设的旺茂新型建材产业园(规划面积800公顷、投资总额120亿元)年内开发面积85.33公顷,引进投资总额30亿元的2家陶瓷企业签约入园。 民国时期,博白县的山林,多数是天然林,少数是人工林。据估算,民国38年(1949年)博白县有山林203.03万亩。解放后,林业生产的发展几经曲折。解放初期和合作化时期(1950~1-957年)林业生产秩序正常。1958年建立人民公社,全民大办钢铁,砍木烧炭炼铁,一举砍伐了28万多亩山林;“文化大革命”期间,无政府主义思潮泛滥,政策法令和规章制度遭到破坏,山林受到严重滥伐;60、70年代博白县大种烤烟,长期消耗大量木柴;在1979~1981年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时,部分群众乘体制变动之机,大肆滥伐林木。1982年博白县荒山增至171万多亩,林业生产出现严重危机。至此,各级领导和人民群众认识到了问题的严重,遂层层建立严格的林业生产责任制,采取措施,实行人工造林和飞机播种造林相结合,造林、封山、管护同时并举。1971~1987年先后6次使用飞机播种造林,作业面积143.81万亩,其中有效面积104.7万亩。1987年以来营造的工程林,做到了高质量、高效益。1987~1991年人工造林111.27万亩,其中工程林42.9万亩。
1990年,博白县荣获自治区造林绿化一等奖;全国绿化委员会、林业部、人事部授予博白县“全国造林绿化先进单位”称号,授予县林业局主管营林的副局长韦雄英“全国造林绿化劳动模范”称号。1991年博白县总面积575.38万亩,其中宜林面积345.45万亩,占总面积的59.7%。是年12月林业普查统计,博白县有林面积达214.44万亩,比1949年增加11.41万亩。覆盖率37.3%,绿化程度64.00%。林业生产,在解放初期归建设科统管。1954年建设科改为农林水利科,有林业干部3人:1955年7月农林水利科分为农业、林业、水利三个科,林业科有干部7人。1959年始设林业局,1989年县林业局内设秘书股、营林股、林政股、财会股、林业公安股、林业检察室,以及林业开发服务站、飞播管理站,全局有干部、职工59人,其中高级工程师1人、工程师7人、助理工程师7人、技师1人、技术员6人、会计员1人。乡镇一级设林业管理站31个,1989年有职工92人,其中助理工程师8人、技术员6人。
博白县宏宇化工有限公司怎么样?
博白县宏宇化工有限公司是2000-08-11注册成立的有限责任公司(自然人投资或控股),注册地址位于博白县文地镇。
博白县宏宇化工有限公司的统一社会信用代码/注册号是91450923723077028M,企业法人曾强,目前企业处于开业状态。
博白县宏宇化工有限公司的经营范围是:钛白粉、过硫酸钠、过硫酸铵、硫酸、磷肥的生产、销售;钛铁矿、五金交电、机械、电子产品及其配件、建筑材料、日用搪瓷品、陶瓷工艺品的购销。自营和代理各类商品和技术的进出口,但国家限定公司经营或禁止进出口的商品和技术除外。(依法须经批准的项目,经相关部门批准后方可开展经营活动。)。
博白县宏宇化工有限公司对外投资1家公司,具有0处分支机构。
通过爱企查查看博白县宏宇化工有限公司更多信息和资讯。
主题测试文章,只做测试使用。发布者:氨基酸肥料,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s://www.028aohe.com/5855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