籽粒和子粒的区别? 比如那个更科学严谨 那个更通俗 最好能说一下应用范围。
唉,什么事都怕较真啊!其实不光是这两个词,“籽”和“子”本来现在用的就非常混淆,很多人都混着用,但是两者确实又有些区别。感觉“子”指的概念要远大“籽”,通常来说“籽”就表示种子,但“子”却可以指代“孩子”、“女子”、“银子”、“种子”等,例如“子粒无收”中指的是粮食种子,而“一个子都没有”中指的又是银子。
但“籽粒”和“子粒”意思基本相同,感觉用哪个都一样,不过“子粒”应该更科学严谨一点。建议用它吧。
个人感觉“子”是比较标准的表达,籽、崽等是通俗的叫法,仅供参考。
向日葵的子粒常有空瘪的主要原因是
答案B
分析:玉米的果穗常有缺粒现象,向日葵的子粒常有空瘪的,最大的可能是传粉不足也就是由于植物开花时,由于受外界因素的干扰,柱头没有接受到花粉而导致的.为了弥补传粉不足,人们常采取人工辅助授粉的方法.
解答:异花传粉往往容易受到环境条件的限制,得不到传粉的机会,如风媒传粉没有风,虫媒传粉因风大或气温低,而缺少足够昆虫飞出活动传粉等,从而降低传粉和受精的机会,影响到果实和种子的产量.在农业生产上常采用人工辅助授粉的方法,以克服因条件不足而使传粉得不到保证的缺陷,以达到预期的产量.如玉米的果穗常常有缺粒,向日葵的子粒常有空瘪的,主要是由于传粉不足引起的.
故选:B
点评:人工辅助授粉的最直接的意义就是克服因条件不足而使传粉得不到保证的缺陷,以达到预期的产量.注意人工辅助授粉操作的考量.
纳米子粒的性质是什么?
纳米粒子是指粒度在1—100nm之间的粒子(纳米粒子又称超细微粒)。属于胶体粒子大小的范畴。它们处于原子簇和宏观物体之间的过度区,处于微观体系和宏观体系之间,是由数目不多的原子或分子组成的集团,因此它们既非典型的微观系统亦非典型的宏观系统。可以预见,纳米粒子应具有一些新异的物理化学特性。 纳米粒子区别于宏观物体结构的特点是,它表面积占很大比重,而表面原子既无长程序又无短程序的非晶层。可以认为纳米粒子表面原子的状态更接近气态,而粒子内部的原子可能呈有序的排列。即使如此,由于粒径小,表面曲率大,内部产生很高的Gilibs压力,能导致内部结构的某种变形。纳米粒子的这种结构特征使它具有下列四个方面的效应。 1.体积效应 2.表面效应 3.量子尺寸效应 4.宏观量子隧道效应
小麦什么时候抽穗?子粒发育有几个时期?
一般情况下,小麦挑旗(旗叶展开)后10天左右抽穗,抽穗后3~4天开花,开花受精以后,子房随即膨大,进入子粒形成过程,一般开花后3天开始“坐仁”,也叫“坐脐”,经过10天左右,子粒逐渐形成,长度可达到最大值的3/4,称为多半仁,这期间子粒的含水量急剧增加,含水率可达80%左右,子粒内的物质呈清浆状,干物质增加很少,千粒重只有5克左右。这就是子粒形成阶段。这时期如果遇到严重干旱,或连阴雨或严重锈病感染等不良条件,坐脐后的子粒甚至发育到多半仁时还可能退化,造成粒数减少。
多半仁以后进入子粒灌浆阶段,整个历时大约在15~20天。这时期的胚乳迅速积累淀粉,干物质急剧增加,含水量比较平稳。灌浆阶段包括乳熟期和乳熟末期。乳熟期历时约15天左右,是粒重增长的主要时期。乳熟末期子粒灌浆速度达到高峰,子粒体积达到最大值,称为“顶满仓”,子粒含水率下降到45%左右,胚乳呈炼乳状。这时子粒灌浆速度由快转慢,子粒表皮颜色由灰绿转为绿黄色而有光泽。
成熟阶段,包括糊熟期、蜡熟期和完熟期。糊熟期历时3天左右,子粒含水率下降到40%左右,体积开始缩小,胚乳呈面团状,子粒表皮大部分变黄,只有腹沟和胚周围绿色。蜡熟期历时3~4天,子粒颜色由黄绿色转变为黄色,子粒含水量急剧下降,含水率在35%~25%,体积进一步缩小,胚乳变成蜡质状(故称蜡熟期),麦粒可被指甲掐断。蜡熟期的子粒干重达到最高值,是最适宜的收获期。完熟期是子粒迅速失水的过程,含水率下降到20%以下。这时再收获,常会出现粒重降低,影响产量(图2)。
图2 子粒形成过程示意图
注:引自中国农业科学院主编《小麦栽培理论与技术》第104页
军屯子粒是什么
明朝军士屯田所交纳的租税,叫做“子粒”,也就是“军屯子粒”。
玉米的子粒,属于哪部分
玉米籽粒不是种子而是果实,在果实分类学上,称为颖果。玉米籽粒的外围保护层,并不单纯是种皮,而是果实部分的果皮和种子本身的种皮共同组成的复合层,二者互相愈合,不易分离,因此玉米的籽粒是果实。
主题测试文章,只做测试使用。发布者:氨基酸肥料,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s://www.028aohe.com/5849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