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oo3叶面肥
植物动力-2003+产品特点
1、植物动力-2003+是一种给植物提供充足均衡营养的高浓虚缩叶面营养液肥。由于其独特配方及尖端科研成果,植物动力-2003+能更快速、更全面、更有效、持续地把养份供应到植物各主要组织,促进植物新陈代谢及成长,提早开花结果,提前成熟。
2、植物动力-2003+完全溶于水,不留残渣,适用于喷雾系统和灌溉系统。使用省时、省力、省料。
3、植物动力-2003+促进植物叶片生长,使植物能充分发挥光合作用,优化植物的整体生长。
4、植物动力-2003+能使植物产生一个强大的根部系统,是农作物更好地利用土壤营养。发挥其强大“根”本优势。
5、植物动力-2003+能使农作物增强抗生理障碍、抗真菌、细菌、病毒的能力。
6、植物动力-2003+能使农作物在冰雹、霜冻、干旱、寒流、水涝等恶劣天气影响后更快速地恢复生长。
7、植物动力-2003+能使农作物品质得到改善,并能增进天然风味。
8、植物动力-2003+能使农作物的产量大幅度提升。
9、植物动力-2003+对人畜完全无害,对土壤、环境有益无损,长期使用可逐步改良土壤,减少大元素化肥的使用量,经济效益十分明显。
植物动力-2003+应用效果明显,主要表现如下:
1、提高作物产量
喷施植物动务-2003+可大幅度提高作物产量,以下是在全国试验的结果:
试验作物试验次数 增产比率
水滔5719.4%
玉米2617.8%
小麦1417.0%
棉花8 17.7%
油料作物1831.8%
果树5 24.3%
蔬菜9365.0%
此外在糖料作物、茶叶、中药材等作物上,也进行了试验,均有明显增产。
2、改善产品品质
喷施植物动力-2003+可使瓜果、菜等着色好,有光泽,果形较整齐。从测定结果看,苹果、西瓜、甜菜的含糖量提高,烟叶的含钾量增加等。
3.增强作物的抗逆能力
几乎所有进行试验的省份,都发现喷施植物动力-2003+后,有增强作物抗寒,抗旱,耐涝的能力,或在遭受自然灾害(如冰雹,淹水等)后,有较快的恢复能力。一些省份发现喷施植物动力-2003+后作物病虫危害减轻,并有促进作物早熟的作用。
4.强壮根系
植物动力-2003+有明显的促进根系发育的作用,即须根多,新根多,对增强作物吸收养分,促进生长有重要作用。
5.促进叶系生长
喷施植物动力-2003+的作物,叶片变厚,叶色变深,经测定叶绿素含量增加。
植物动力-2003+使用说明:
1)将植物动力-2003+原液按1:1000或1209比例用清水稀释。用已洁净喷雾器将植物动力-2003+稀释液以“雾状”均匀喷施在作物叶面上,令叶面布满雾珠最佳。
2)植物生长至两片真叶时,乃喷施植物动力-2003+的最好时机。果树则在孕花蕾前2至3星期施用最佳。用家亦可以视不同作物选择其他成长阶段多作一次喷施。
3)植物动力-2003+以“雾状”喷施为关键性的应用手段,主要是在叶面上形成一层足以保持3星期的网状薄膜,使植物可以持续吸取释放养份,保证营养有效且全面的利用。因此任何不能让雾珠停留在叶面上的喷施方法,都不会产生最佳效果。
4)严禁将檀物动力-2003+与其他农药、农肥混合使用。不要在大风、高温烈日、下雨情况下喷施植物动力-2003+,喷后8小时内遇雨应重喷。
5)植物动力-2003+无毒性于人畜,但作物经喷施后需待3星期才可以收割,以便植物动力-2003+有足够时间发挥其持续的功效。
6)不要直接用手接触植物动力-2003+的原液,若皮肤粘上原液应立刻用水清洗。
7)植物动力-2003+适用于各类作物,包括粮食及经济作物、蔬菜,水果、花卉等等,效果极其卓越。
8) 贮存方法
封闭存放于防冰冻,防高温并远离小孩的地方。
开封后的植物动力-2003+原液再次密封可无限期贮存使 用,但经稀释后必须在当天用完。
用前须摇匀原液
三抗一号小麦品种介绍
;
回答
该品种的株型较紧凑,株高58厘米左右,两极分化集中,成熟时间早,成穗数为30-36万穗/亩,属于半冬性小麦。幼苗呈匍匐状,叶色深绿,茎秆粗壮,穗呈长方型,穗大粒多,穗粒数为80-100粒,千粒重为55克。经鉴定,高抗小麦黑穗病、赤霉病、条锈病等病害,适合河南、山东等地方种植。
一、特征特性
1、植株
(1)该品种为半冬性小麦,株型为紧凑型,株高为58厘米左右,两极分化集中,麦脚利落,成熟时间早,落黄好,成穗数为30-36万穗/亩。
(2)幼苗呈匍匐状,茎秆粗壮,叶片为深绿色,旗叶较大,光合作用较强,叶片和茎杆布满白粉状的蜡质。
2、籽粒
穗呈长方型,穗层整齐,长相清秀,穗长13厘米左右,穗大粒多,穗粒数为80-100粒(籽粒较多的麦穗可达到120粒),千粒重为55克。
3、抗性
经鉴定,该品种高抗小麦黑穗病、赤霉病、条锈病、叶锈病、白粉病。
二、产量表现
1、该品种经过3年对比试验,比国审西农979增产20%,比国审矮抗58增产23-25%,比国审济麦22增产18-25%。
2、该品种连年高产稳产,在常规种植的情况下,产量一般为1300-1600斤左右/亩,若种植在高肥水地块中,9亩地的平均单产量可超过1800斤。
3、若种植在超高产攻关田中(0.7亩),折合后产量可达到2293斤/亩(亩穗数32万×穗粒数70粒×千粒重55克×85%)。
三、种植要点
1、种植前,亩施3000公斤有机肥,氮肥、磷肥各50公斤,钾肥30公斤,或80公斤三元素复合肥(氮、磷、钾的含量各为15%),2公斤锌肥。
2、深耕细耙,确保田间没有明显的大块土壤,然后整平做畦,确保一播全苗。
3、该品种的适播期为10月10日前后,若延迟播种,则用种量要适当增加。高肥水地块,精播用种量为10公斤/亩;中等肥水地块,用种量为12公斤/亩。为防治地下害虫,可在播种前用药剂拌种。
4、行距需适当压缩(18-20厘米),株距需适当扩大(1-2厘米),以充分利用光照、土地空间和地力,这样才能达到穗大粒多和高产的目的。
5、浇好越冬水、拔节水、灌浆水,拔节期亩施12公斤尿素,扬花灌浆期适当喷施叶面肥。种植过程中,做好粘虫、麦蚜虫、红蜘蛛等害虫的防治工作。
四、适宜种植区域
该品种具有较强的适应性,可种植在河南、山东、山西、河北、安徽、江苏冬麦区(可作早茬、中茬、晚茬),高产、中产、低产地块都能种植。
三抗1号小麦种子怎么样啊?
三抗1号小麦是朝晖种业与中国农科院华农国际农业科技发展研究中心合作,利用国家资源库的矮杆、大穗、抗病等优质材料进行杂交,经过十多年定向、系统选育而成。它有效解决了矮杆抗倒伏小麦品种密码早熟的世界性难题,是世界小麦史上的新突破!其突出特点是抗病、抗倒、高产、稳产、抗冻、抗旱、抗干热风、分蘖力强、成穗率高、穗大、粒多,是小麦低产变高产,高产更稳产的首选珍品。
一、特征特性:三抗1号小麦属半冬性,幼苗匍匐,株高58cm左右,茎秆粗壮,株型紧凑,旗叶大,光合作用极强,穗长方型,穗长13cm,穗大粒多,单穗80-100粒,多者可达120粒,千粒重55g,亩成穗30-36万。两极分化集中,麦脚利落,穗层整齐,叶色深绿,长相清秀,叶片、茎杆布满蜡质(状),高抗小麦叶锈病,条锈病,黒穗病,赤霉病,病。成熟早、落黄好。适应性强(高、中、低产地块,早、中、晚茬,均可种植),种植区域广(河北、河南、山东、山西、安徽、江苏冬麦区均可种植)。
二、栽培要点:
施足底肥:亩施有机肥3方,氮肥50公斤,磷肥50公斤,钾肥30公斤或三元素复合肥(氮15%,磷15%,钾15%)80公斤,锌肥2公斤。耕地时撒施。
精细耕地:深耕细耙,无明暗坷垃,上塇下实,底谪充足,作哇平整,确保一播全苗。
播种时间:一般10月10日前后为宜,晚播适当加大播种量。
播种量:高肥水地块,精播每亩10公斤,中等肥水地块12公斤。注意药剂拌种,防治地下害虫。
合理密植,压缩行距(一般18-20公分),扩大株距(1-2公分),原则上行距要密,株距要稀,充分利用光能、空间和地力,是个体发育良好,个体群体更和谐,从而达到穗大、粒多、高产之目的。
浇好三水:即越冬水、拔节水、灌浆水;巧施三肥:即拔节肥施尿素12公斤,扬花灌浆期喷施叶面肥。
适时防治:麦蚜、红蜘蛛、粘虫等害虫。
常见的叶面肥有哪些?叶面肥都有几大类?
叶面肥根据其作用和功能等可把叶面肥概括为四大类。
第一类:营养型叶面肥。此类叶面肥中氮、磷、钾及微量元素等养分含量较高,主要功能是为作物提供各种营养元素、改善作物的营养状况,尤其是适宜于作物生长后期各种营养的补充;
第二类:调节型叶面肥。此类叶面肥中含有调节植物生长的物质,如生长素、激素类等成分,主要功能是调控作物的生长发育等。适于植物生长前期、中期使用;
第三类:生物型叶面肥。此类肥料中含微生物及其代谢物,如氨基酸、核苷酸、核酸类物质,主要功能是刺激作物生长,促进作物代谢,减轻和防止病虫害的发生等;
第四类:复合型叶面肥。此类叶面肥种类繁多,复合混合形式多样,其功能有多种,既可提供营养,又可刺激生长调控发育。
扩展资料
注意事项
1、选择适当的喷施浓度。叶面施肥浓度直接关系到喷施的效果,如果溶液浓度过高,则喷洒后易灼伤作物叶片;溶液浓度过低,既增加了工作量,又达不到补充作物营养的要求。所以在应用中要因肥、因作物不同,因地制宜对症配制。
2、选择适当的喷施方法。配制溶液要均匀,喷洒雾点要匀细,喷施次数看需要。
3、掌握好喷施时期。叶面施肥的时期要根据各种作物的不同生长发育阶段对营养元素的需求情况,选择作物营养元素需要量最多也最迫切时进行喷施,才能达到最佳的效果。
4、选择适当的喷施时间。叶面施肥效果的好坏与温度、湿度、风力等均有直接关系,进行叶面喷施最好选择无风阴天或湿度较大、蒸发量小的上午9时以前,最适宜的是在下午4时以后进行,如遇喷后3-4小时下雨,则需进行补喷。
5、选择适当的喷施部位。植株的上、中、下部的叶片、茎秆由于新陈代谢活力不同,对外界吸收营养物质的能力强弱差异较大,要选择适当的喷施部位。
6、增添助剂。在叶面喷施肥液时,适当添加助剂,提高肥液在植物叶片上的粘附力,促进肥料的吸收。
7、与土壤施肥相结合。因为根部比叶部有更大更完善的吸收系统,对量大的营养元素如氮、磷、钾等,据测定要10次以上叶面施肥才能达到根部吸收养分的总量。因此叶面施肥不能完全替代作物的根部施肥,必须与根部施肥相结合。
8、浸泡提取。从农业生产成本上看,使用效果比土壤施肥性价比更高。 [3] 将晾干后的发酵物料移到容器里,用5%红糖水浸泡,即可提取氨基酸水。
浸泡比是1公斤大豆粉加5%红糖水5公斤,浸泡时间为5-15天,浸泡完毕(没臭味,液体呈深棕色),应及时用真空泵提取氨基酸水,做好包装,在阴凉处保管即可。
叶面肥施用量少,效果迅速明显,提高了肥料的利用率。是一种既经济、效果又好的施肥措施,特别是一些微量元素叶面施用更有独到之处。但我们也应当看到,叶面施肥工作比较麻烦,花费劳动力也比较多,同时易受气候条件影响,也因作物种类和生育期不同,叶面施肥效果差异较大。
因此,必须在根部施肥的基础上,正确应用叶面施肥技术,才能充分发挥叶面肥的增产、增收作用。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叶面肥
主题测试文章,只做测试使用。发布者:氨基酸肥料,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s://www.028aohe.com/5804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