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脉七轮
三脉七轮和中医的经络学说有很多类似的地方,现代科学已经证实它与医学上人体神经系统密切相联,所有三脉七轮的问题都会反映在人的身体上变成疾病和一些生理现象,也会反应在人的情绪和心理方面,造成某些心理和情绪问题。如果要改善某种身心健康问题,进行相应脉轮训练即可。
中脉 (Central channel ,即 Sushumna Nadi) 在人体中央 ( 一说在脊柱中 ) ,下起会阴,闭口,上达头顶 ( 相当中医百会穴 ) 开口,会阴为脉源,全身三脉皆由此发出,三脉在此交汇。
《无上瑜伽成就法》中描述中脉:“在人体中央有一条中脉,从会阴直达梵穴,可以观想它有五个特征:甲.像虫胶溶液那样红;乙.像麻油灯那样亮;丙.像芭蕉心那样直;丁.像纸卷的筒那样空;戊.像箭杆那样粗细。”中脉为人性命中枢,在印度瑜伽中被誉为“宇宙持载者,解脱之路。”亦是瑜伽行者修持得大成就的依凭。
瑜伽理论认为,中脉相对于现在此刻、进化、和灵性升进,掌管持续与进化。乃人类与宇宙灵力合一的唯一通道,喜乐之源。
但普通人的中脉未完全觉醒。它只是我们中枢神经系统中的一个潜伏的通道,所以不会在平常的知觉状态下感到它的存在。这个潜伏的通道只有在得到“自觉”之后才被发动——即在灵量被唤醒之后我们才可以通过中枢神经系统,知觉到它的存在。
打开中脉的人能自由使用左脉与右脉的长处,却不会有二者的短处。也就是说打开中脉的人心智卓越、情商很高、能积极有效的处理各种复杂人际关系,并且保持自己内心的平和喜悦。
左脉 ( Left channel 或 Ida Nadi) 在 中脉旁,从左鼻孔上行入脑,循中脉左侧下行,至脐下四指处以与中脉会合。左脉为灰白色,性凉,又名月脉。会阴为脉源,全身三脉皆由此发出,三脉在此交汇。
瑜伽理论认为,左脉即阴脉或月脉,相对应过去、昏沉、感性和超我 ( 社会制约 ) ,亦掌管愿望的力量。 左脉助人们做出判断与行动的参考。当左脉保持活跃时,人便会有生存的欲望;当左脉枯萎时,人便会死亡;当左脉疲弱时,会造成极端的情绪化,并且会喜怒无常。
倾向左脉的人比较内向,他们感情丰富,却怯于表达出来,往往多愁善感。他们的好处是较有艺术气质,比较容易相处,不曾去主宰别人,不会无事生非。缺点是性格较怠惰,做事优柔寡断,缺乏系统,很容易受别人的支配,在现今竞争剧烈的社会,他们的成就往往有限。
右脉 ( Right channel 或 Pingala Nadi) 在中脉侧,从右两鼻孔上行入脑,分循中脉右侧下行,至脐下四指处以与中脉会合。右脉红色,性热,又名日脉。会阴为脉源,全身三脉皆由此发出,三脉在此交汇。
瑜伽理论认为,右脉即阳脉或日脉,相对于将来、理性逻辑、宰制和自我,也掌管了行动的力量。
右脉主要供应身体行动与思考的能量。当右脉充满能量时,人们的行动力就会积极,思考及注意力都能够集中。当右脉缺乏能量时,人们就会缺乏行动力,思考与注意力都会降低。
倾向右脉的人性格外向好动,好作思考计划,勇于表现自己、却缺乏情感及艺术方面的发展。他们的好处是办事能干,井井有条,懂得组织他人为自己做事,由于他们能量较多,做起事来像有用不完的精力,所以能够有魄力做大事,在现代的社会,这类人往往成为政客、官员等等,有一定的成就和地位。
但他们的缺点是往往自我过大,以为一切都在他们掌握之中,他们只看见自己,却看不见他人,于是不惜牺牲他人为自己服务。在小的层面是去指挥及利用他人、剥削他人,在大的层面是去侵略和掠夺其它国家。 过度右脉的人肝脏往往过热,于是脾气暴躁,对他人呼呼喝喝,令别人感到痛苦。
脉轮,又译作轮穴、气轮,脉丛结等,这词来自梵文 (Chakra) ,是一个平常感受不到的微妙能量中心,对应现代医学里的自主神经丛(节)。
七轮就是中脉上的七个轮穴,是身体上能量的进出口,一般把七个轮穴称为七个能量中心。七个轮穴由下而上分别是:根轮、腹轮、脐轮、心轮、喉轮、额轮和顶轮。印度医学认为,如果某些轮穴堵塞,就会出现相应身心问题和亚健康状况。
现代医学发现,这几个轮的位置其实相应于人体脊柱上的主要神经丛 (Plexus) ,是控制我们身体的枢纽。古代的瑜伽士更确切的描述每个轮的花瓣数,这些数目和该神经丛处的副神经丛 (sub-plexus) 也相应。
1. 根轮(纯真轮 Mooladahra Chakra) :相应于盘骨神经丛 (Pelvic Plexus) ,生殖腺(性腺),照顾着我们的排泄系统和生殖器官、腿部。
2. 腹轮(真知轮 Swadisthana Chakra ):对应于主动脉神经丛 (Aortic Plexus) ,肾上腺,它掌管我们的脾脏、胰脏和肝脏下部和下腹部。
3. 脐轮 ( 正道轮 Nabhi Chakra / Manipura) :对应太阳〔腹腔〕神经丛 (Solar Plexus) ,胰腺、部分肝及脾、胰、肾、胃与部分子宫和中腹部。
4. 心轮 ( 仁爱轮 Heart/ Anahata Chakra) :相应于心脏神经丛 (Cardiac Plexus) ,胸腺,照顾着我们的心脏及呼吸系统,还有胸部。
5. 喉轮 ( 大同轮 Vishuddi Chakra) :对应我们的甲状腺、副甲状腺、颈、耳、鼻、喉、面部、牙齿、舌、口、上下颚、眼前部、手部控制和颈部神经丛 (Cervical Plexus) 。
6. 额轮 ( 宽恕轮 Agyna Chakra) :对应我们的松果腺 (pineal gland) 及下丘脑、视网膜、视神经丛、视叶。
7. 顶轮 ( 自觉轮 Sahasrar a : 对应我们的脑下垂体 (pituitary gland) ,这里是所有能量中心与三条脉络会合的地方。
时光波信息能量应用中心
中药三脉是什么东西
三脉是三条气脉,即中脉、左脉及右脉。
最重要的一条为中脉,是蓝色,似乎是在脊髓的中间,由顶下至海底。海底即肛门前的一片三角形地带;密宗又称之为生法宫,如果是女性的话,海底就是子宫。
在中脉的两边,有左脉及右脉,与中脉平行,距离约牛毛的十分之一。
左脉为红色,右脉为白色。
左脉下通右睾丸,右脉下通左睾丸,女性则通子宫。
因为气脉是交叉的,它的路线与神经有关,所以右边病时左边痛;左边病时右边痛。
不要认为中脉有颜色,有距离,就认为三脉是肉眼可见的具体事物了,那是不正确的。
从生理解剖的观点上来说,三脉是看不见的。只有在作静定的功夫时,气脉通了,自己才会见到它们。
如何安全的打通三脉七轮(有实修经验者回答)佛学
【三脉七轮】
印度瑜伽术与西藏密教用语。指人体内的三条气脉通道与七个气脉中心点。
印度军荼利瑜伽术认为人体中,气所流行的通道称为脉,而诸脉中最重要的是中脉和左脉、右脉,合称三脉。在中脉里又有七个重要的中心点,称为轮,分别为海底轮、生殖轮、脐轮、心轮、喉轮、眉间轮、顶轮。西藏密教撷取军荼利瑜伽术的修练法,并加入佛教内涵,而以之为重要法门之一,称为拙火定(kun!-d!alini,军荼利,意译即拙火),故藏密亦有三脉七轮之说。
三脉是中脉和左、右二脉。军荼利瑜伽认为中脉起自脊尾的海底轮,经过脊髓,上达头顶的顶轮。左右二脉则起自左右二睾丸,分别沿中脉的左右边向上行,至脸部时,分别经过左右鼻孔;其间在海底轮、心轮、眉间轮三度与中脉交会。近人陈健民以为中脉不在脊髓,而在身体的正中,约于前额发际向上四指处,如是笔直而下,直至脐下四指处。左右二脉则分别起自左右鼻孔,直上脑际而下,与中脉平行,至脐下四指处与中脉会合,中间则无交会。
七轮是中脉内七个重要的中心点,军荼利瑜伽认为七轮是连系我识、色界身、欲界身及肉身此四种不同素质的机构。这七轮平日为吾人的习气与烦恼障所遮蔽,若能把蛰藏于海底轮的军荼利鼓起,循中脉上升至顶轮,将七轮的障碍物完全净化,则吾人的知觉能立即伸展至欲界、色界、无色界,以全知全觉往来其间,而不受时空的限制。西藏密教也主张各轮开发皆具有特别的功德。
七轮由下而上,依次为海底轮、生殖轮、脐轮、心轮、喉轮、眉间轮、顶轮。每轮均由中心点伸出支脉,状如莲华。
海底轮在脊柱下之基处,肛门二指之上、生殖器二指之下。此轮为基础轮,军荼利在此睡眠;军荼利在此轮中供给所有余轮的精神与力量。海底轮,其色黄,有四叶瓣。
生殖轮在生殖器官根处,其色血红,有六叶瓣。
脐轮在中脉内的脐处,其色如暗云,伸出十条支脉,现成莲叶形。
心轮在中脉的中心点,位在心脏附近,深红色,有十二叶瓣。
喉轮在中脉内喉根处,蓝色,十六叶。
眉间轮在眉间,白色,二叶。
顶轮,藏密又称之为顶髻轮,在头顶,伸出千条支脉,称千叶莲。军荼利瑜伽认为此轮为大自在天主所住处,拙火上升至此与大自在天会合时,修行者即可享无上大乐,而成为无上智士。
◎附∶陈健民〈中黄督脊辨〉(摘录自《曲肱斋丛书》)
中者,中脉,无为法,表法身。依菩提心、中观见,修二无我空性,及密宗果位方便所开发。由此脉开发,显现法身空性;与大乐相合,则证报身;与大悲相合,则证化身。惟佛家密宗独有。
黄者,黄道,有为法。对前任赤道、后督黑道而言。《参同契》称黄中。其身见执,隐伏于自然见中,依此修先天定功,证天仙身。
督脉,亦有为法。本《庄子》〈养生主〉,具身见执,后升与任脉前降,转河车,行周天,证人仙、地仙身。
脊者,脊柱,有为法。生理学家以为脊柱动物之躯干,人、畜二身并属之。
佛家、道家肤浅行人,以此四者位置接近,故多误会,作证得果身之大障,故当辨一。道家督脉,世皆认为在脊柱中,故当辨二。佛教密典言中脉者,亦多云在脊柱中,故当辨三。道家黄道,在任、督二者之中缝,几乎与中脉位置相同,故当辨四。继婆罗门后起之印度教中之哈札瑜伽派,所言三脉五轮,与密宗几乎全同,亦云在脊柱中;世鲜有知佛祖借用其名,而别具升华要点之所在,故当辨五。首当知者,中脉从何得名?循名责实,理焉庾哉!(中略)
至若舍弃外道黄、督异说,专修中脉者,当本无上瑜伽部规定之要旨以实修之。其前行各种破除身见,及升华作用、防止后有等,皆当一一检讨。如有未如量证得者,当一一补充。正修中脉时,但当直观果位修中之法,不宜再念及黄道、督、脊之位置;观七轮时,不问五脏六腑之位置,但依修中贯穿七轮之观想行之,当知此中脉者,即是法身佛之代表。由此支撑之七轮及二十四大脉等,为报身佛之本体。由此再分出七万二千毛孔,诸脉充满,智体。由此再分出七万二千毛孔,诸脉充满,智慧明点即是化身佛之根源。此三身皆属明行道之果位功德,与凡夫身之黄、督、脊等由无明业力构成者,根本不同。凡身非佛身之模型,亦非佛身之因素,而为修成佛身之助缘耳。如此观念必先具足,方可进修中脉而得相应。
中医三脉指的是哪三脉
三脉是督、任、冲
督脉、任脉、冲脉属奇经八脉 ,督脉有“总督诸阳”和“阳脉之海”之称 ;任脉有“总任诸阴” ,“阴脉之海”的说法 ;冲脉则是“十二经之海”、“血海”、“五脏六腑之海”贯穿全身 ,为总领诸经气血的要冲.
谁知道人有三脉是那三脉
三脉:是Ida Nadi,Pingala Nadi及Shushumna Nadi三条经脉。三脉是我们人体内的生命能量流通而形成的三种主要人格力量。简称:左脉、右脉、中脉。
主题测试文章,只做测试使用。发布者:氨基酸肥料,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s://www.028aohe.com/5664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