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狗仔吃什么,一种虫子
蝼蛄,俗名耕狗、拉拉蛄、扒扒狗、土狗崽(西南地区)、蠹蚍(度比仔),东北称为地蝲蛄;亦称为剪柳仔(扒手的台语)。在四川被称为土狗子。
蝼蛄都在地下生活,吃新播的种子,咬食作物根部,对作物幼苗伤害极大,是重要地下害虫。通常栖息于地下,夜间和清晨在地表下活动。潜行土中,形成隧道,使作物幼根与土壤分离,因失水而枯死。蝼蛄食性复杂,为害谷物、蔬菜及树苗。非洲蝼蛄在南方也为害水稻。台湾蝼蛄在台湾为害甘蔗。据国外记载,某些种类还取食其他土栖动物。如蛴螬、蚯蚓等。谢谢采纳答案。
土狗仔怎样看出是好狗
1、怎么看土狗的好坏,双耳和双眼很重要,应该看是否有毛病,双耳活动灵活,耳道要清洁,没有异味,耳朵内侧以粉红色为健康,耳尖不要有皮屑,以防有寄生虫,经常饶头甩耳,可能耳内有毛病。
2、皮肤要柔软有弹性,不能硬结,肥厚,要注意皮肤是否有寄生虫等其他皮肤病,有皮肤病或寄生虫的土狗,在短期内一定忍耐不住,用爪搔抓病变部位,而且不止一次,会连续多次,要看清楚它搔抓的部位,有无红斑,在细致检查就会发现皮肤有毛病。
蝼蛄有哪几种种类?
蝼蛄又称拉拉蛄、地拉蛄、土狗子、地狗子,是一种杂食害虫。温暖湿润,多腐殖质、低洼盐碱地,施未腐熟粪肥的地块受蝼蛄为害重。常见的有南方蝼蛄、台湾蝼蛄、华北蝼蛄、东方蝼蛄等。蝼蛄食性杂,主要以成虫、若虫危害花卉的根部或靠近地面的幼茎。成虫、若虫常在表土层活动,钻筑坑道,小苗受害严重,蝼蛄在土中咬食萌动的种子,或咬断幼苗的根茎。蝼蛄咬断处往往呈丝麻状,这是与蛴螬为害的最大差别。苗大后,咬食作物根部成乱麻状,致使幼苗萎蔫而死。蝼蛄活动时,在表土层穿行形成很多隧道,使幼苗和土壤分离,失水干枯而死。成虫体型粗壮肥大,呈黑褐或黄褐色。触角比体短,前足为开掘足,前翅短,后翅宽。尾须较长,但不分节。若虫刚孵化出来时全体乳白色,以后变成浅黄以至土黄色。卵椭圆形,初产时乳白色,后变黄褐色,孵化前为黑色。蝼蛄以成虫及若虫越冬。第二年3~4月开始活动,春秋两季为害严重。具趋光性、趋湿性和趋肥性,因此雨后或灌溉后为害严重。土中使用未腐熟的厩肥、堆肥,容易导致蝼蛄发生。蝼蛄昼伏夜出,白天栖息于地下,夜间清晨在地表下钻隧道,咬食作物根部、发芽的种子和幼苗等,尤以夜间9~11时活动最猖獗。早春和晚秋气温低时,在表土层挖隧道、拱土。
怎样防治蝼蛄?
(1)为害特点
蝼蛄又名拉拉蛄、土狗子,为杂食性害虫,喜食各种蔬菜,尤其是保护地蔬菜,由于小气候温暖,蝼蛄活动早,为害较严重。成虫及若虫均可为害,可将韭菜根茎部咬断成乱麻状,造成缺苗断垄。蝼蛄在土表层穿行时,形成许多隧道,使幼苗与土壤分离,干枯死亡。
(2)发生规律
蝼蛄以成虫或若虫在地下越冬,深度在地下水位以上及冻土层以下。每年3月进入表土活动,4月下旬至6月上旬为害最严重。6月下旬至8月潜入深土层越夏,此时为产卵盛期。9月上旬至土壤结冻前又潜到地表为害。气温在12.5~19.8℃,20厘米深地温在15.2~19.9℃,土壤含水量在20%以上的条件下,发生为害最重。潮湿、疏松、沙壤土地块内发生较重。
(3)防治方法
①黑光灯诱杀。蝼蛄具有较强的趋光性,有条件的地方可采用黑光灯诱杀。
②人工防治。夏季在蝼蛄产卵盛期,找到蝼蛄产卵处,先铲去表土,找到产卵洞口,往下挖10~18厘米。就可挖出卵,再往下挖8厘米左右,就可发现雌虫。
③药剂防治。用90%晶体敌百虫50克,加15千克温水,拌入30千克炒香的麦麸或棉籽饼,傍晚撒放在田间诱杀。
主题测试文章,只做测试使用。发布者:氨基酸肥料,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s://www.028aohe.com/5663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