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的生物复合肥料,生物菌肥的执行标准用国标是标准的吗?
是的,这些都有国家统一的标准。
复合肥新标准2010年6月1日起正式实施
为规范复合肥市场秩序,促进复合肥行业健康发展,保护农民利益,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于 2009年11月30日批准发布了GB15063-2009《复混肥料(复合肥料)》国家标准,代替GB15063-2001《复混肥料(复合肥料)》标准,新标准于2010年6月1日起正式实施.
新旧标准的差异主要体现在以下五个方面:
一、进一步明确了适用范围.
新标准适用于复混肥料(包括各种专用肥料以及冠以各种名称的以氮、磷、钾为基础养分的三元或二元固体肥料);已有国家标准或行业标准的复合肥料如磷酸一铵、磷酸二铵、硝酸磷肥、硝酸磷钾肥、农用硝酸钾、磷酸二氢钾、钙镁磷钾肥及有机-无机复混肥料、掺混肥料等应执行相应的产品标准,不适用该标准.缓释复混肥料同时执行相应的标准.使标准适用范围更加明确.
二、调整了高浓度产品的水溶性磷占有效磷百分率的指标.
水溶性磷占有效磷百分率%指标原标准为:高浓度70%、中浓度50%、低浓度40%,新标准调整为:60%、50%、40%,高浓度下降了10%.总体看,新标准对水溶性磷的要求有所降低,这更符合现在复合肥生产的实际情况,有利于复合肥企业降低生产成本和原材料的更广泛使用,同时对农民的使用也没有大的影响.
三、增加了氯离子含量指标,这是新标准与旧标准相比改动最大的一个地方.
新标准增加了标明含氯产品的氯离子含量指标,并按低氯、中氯、高氯分别规定为:未标“含氯”的产品,氯离子的质量分数应≤3.0%;标识“含氯(低氯)”的产品,氯离子的质量分数应≤15.0%;标识“含氯(中氯)”的产品,氯离子的质量分数应≤30.0%;氯离子的质量分数大于30.0%的产品,应在包装袋上标明“含氯(高氯)”,标识“含氯(高氯)”的产品氯离子质量分数可不做检验和判定.新标准规定,标明“含氯”的产品,包装容器上不应有忌氯作物的图片,也不应有“硫酸钾(型)”、“硝酸钾(型)”、“硫基”等容易导致用户误认为产品不含氯的标识.
四、增加了部分产品的警示语.
新标准中增加了含尿素态氮的产品和含氯(高氯)产品的警示语的要求.含有尿素态氮的产品应在包装容器上标明以下警示语:“含缩二脲,使用不当会对作物造成伤害”.有“含氯(高氯)”标识的产品应在包装容器上标明产品的适用作物品种和“使用不当会对作物造成伤害”的警示语,同时,所有标明“含氯”的产品,包装容器上不得出现忌氯作物的图片.
五、其他差异.
新标准中将水分含量改为以出厂检验数据为准.过去水分含量往往是容易引起争议的一个指标.因为在储存运输过程中,可能会出现因易潮或防护不善,淋雨浸水导致水分含量超标的现象,导致在中间环节质检部门检测时水分含量有所超标,要进行处罚,而生产厂家则说自己出厂时是合格的,是在流通环节增加了水分才导致超过,容易产生争议.现在明确规定水分含量以出厂检验数据为准,流通环节不需检测,此项改动对生产厂家有利.
另外,新标准中增加了用自动分析仪器测定产品的氮、磷、钾含量,适用于复混肥料的快速检验.同时还增加了缩二脲含量的测定方法和应在产品质量证明书中标注缩二脲含量的要求.使得检测方法与内容更加地科学严谨,更能符合实际工作需求。
生物肥料的应用和发展前景
微生物肥料俗称细菌肥料,简称菌肥。它是从土壤中分离出的有益微生物,经过人工选育与繁殖后制成的菌剂,是一种辅助性肥料,应用于农业生产,统称为农用微生物菌剂。施用后通过菌肥中微生物的生命活动,借助其代谢过程或代谢产物,以改善植物生长条件和农产品品质,尤其是营养环境。如固定空气中的游离氮素,参与土壤中养分的转化,增加有效养分,分泌激素刺激植物根系发育,抑制有害微生物活动等。制品中活微生物起关键作用。
截至2020年5月底,前瞻在农业农村部微生物肥料和食用菌菌种质量监督检验测试中心查询到的微生物微生物肥料产品登记证为7246个。其中微生物菌剂产品登记数量3315个,占比45.75%;生物有机肥产品登记数量2205个,占比30.43%;复合微生物肥料产品登记数量1399个,占比19.31%。
产品登记数量快速上涨 前景可期
根据农村农业部的调查,2015年底,累计批准颁发微生物肥料产品登记证2398个。截至2020年5月底,前瞻在农业农村部微生物肥料和食用菌菌种质量监督检验测试中心查询到的微生物微生物肥料产品登记证为7246个。四年半的时间我国微生物化肥的产品登记数量快速上升,年均复合增长率达到27.8%。
截至2019年底,已有15个省(区、市)宣布辖区实现化肥使用量负增长。与化肥使用零增长、负增长相关的政策接二连三。2019年,《土壤污染防治法》实施,化肥过量和不合理使用导致土壤退化的行为被纳入法律层面受到监管。
我国微生物肥料产业已跨入科技创新最为迫切的时期,选育新功能菌种、研发新产品、拓展新功能是未来产业发展目标。确立以微生物肥料产业发展目标和国家需求为导向,以源头创新与重点新产品创制为核心内容,以重点龙头企业为创新主体、产学研相结合交融为平台的科技创新发展思路。在技术产品的研发上,应集中力量突破微生物和生物功能物质筛选与评价、高密度高含量发酵与智能控制、新材料配套增效应用、功能菌与微生态因子互作机制及其调控、障碍因子生物修复等关键技术,研发应用高效稳定的绿色新产品。预计到2020年,年总产量比现在翻一番,可望达到3000万吨,产业发展前景广阔。
——更多数据来请参考前瞻产业研究院《中国化肥行业市场需求预测与投资战略规划分析报告》。
复合生物肥料新标准
2018年10月15日,国家标准计划《复合肥料》(20181868-T-606)下达,项目周期12个月,由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联合会提出,由TC105(全国肥料和土壤调理剂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归口上报,TC105SC3(全国肥料和土壤调理剂标准化技术委员会磷复肥分会)执行,主管部门为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联合会。[2] [3]
请教微生物肥料的最新执行标准
微生物菌剂和生物有机肥从标准含量都不一样,严格说微生物菌剂更加高级一些。
微生物菌剂,用国家标准GB20287-2006的,菌每克大于2亿每克,没有有机质的要求。
生物有机肥,用国家标准NY884-2012,菌每克大于2000万,有机质大于40,就可以了。
菌肥一般配合有机肥,用在底肥上,微生物菌剂,一般可以全部水溶,苗期或者中后期可以冲施。不过这两年,很多企业也做了很多,菌剂用来做底肥。
两者对改良土壤都有作用。
生物肥料的现状
我国生物肥料处于创新发展阶段
我国生物肥料行业发展大体经历了四个阶段:1940年代起,我国开启了对生物肥料的研究;1980年代至1990年代初期,行业标准尚未出台;1996年农业部将生物肥料纳入生产资料登记管理,2000年《肥料登记管理办法》进一步规范了肥料登记管理,随着行业规范有序地发展,生物肥料应用效果逐步得到认可。2006年至今,行业进入创新发展阶段,研究中心为开发具有“营养、调理、植保”三效合一的“肥药兼效型”复合微生物肥料。
政策推动助力生物肥料行业发展态势
随着《2020年化肥使用量继续负增长行动方案》、《2020年农药使用量负增长行动方案》、《2020年扩大有机肥替代化肥应用面积由果菜茶向粮油作物扩展》等政策的实施,预计我国生物肥料研发进程、登记量、推广率将进一步提升。据预计,未来微生物肥料应用推广面积在4亿亩以上。
预计行业呈现稳定发展态势
——产量呈上升趋势
生物肥料能实现减少化肥用量、粮食增产的直观效果,同时能够减少农民投入、减少环境污染等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目前,生物肥料用量占化肥的比例较少,近几年,在政策等多重利好下,我国生物肥料产业持续快速稳定发展。
根据农村农业部微生物肥料与食用菌菌种质量监督检验测试中心披露的数据,2012年,全国微生物肥料企业年产量超过900万吨;2017年,根力多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于年度报告披露,全国微生物肥料生产企业年产量为1200万吨;同时根据农业农村局于2020年3月披露的数据,我国微生物肥料企业年产量为2000万吨。按历史产量增速初步估算,2020年,全国微生物肥料企业年产量为2400万吨。
——2018年新增登记数量井喷式增长
对农业农村部微生物肥料和食用菌菌种质量监督检验测试披露的我国微生物肥料登记情况数据进行汇总,2001-2018年,我国微生物肥料登记数量呈上升趋势,之后数量有所下降,2018年登记数据量井喷式增长,达到3486个。2020年,中国微生物肥料新增登记数量达到1591个。截至2021年8月,我国微生物肥料新增登记数量达1108个。
注:数据截止至2021年8月。
——销量呈上升趋势
微生物菌可以活化土壤有机和无机养分,提供肥料利用率,改善土壤团粒结构,降解重金属残留,抑制土传病害的发生,微生物的代谢物中含有多种天然的植物激素和氨基酸等有益物质可促进植物健康生长。生物肥料的有效性从生物肥料的销售情况中也可以得到验证。
根据上述我国生物肥料的产量以及海关总署生物肥料的进出口数据,2017-2020年,我国生物肥料销量呈上升趋势:
注:销量根据产量+进口-出口估算得出。
——规模以上企业销售收入呈波动趋势
据《工业统计年鉴》与农村农业部数据估算,我国规模以上企业中,微生物肥料占有机肥料及微生物肥料制造行业营收比例的64%。根据该比例计算,2018-2019年,我国规模以上有机肥料及微生物肥料制造行业销售收入下滑,与参与统计的规模以上企业数量下降有关。根据销量增速测算,2020年,我国规模以上微生物肥料销售收入达325亿元。
注:《工业统计年鉴》尚未发布2020年数据。
在行业进入创新发展阶段、政策加持、产品登记量正增长的情形下,预计生物肥料的成本将进一步降低,生物肥料行业呈现稳定发展态势。
—— 以上数据参考前瞻产业研究院《中国生物肥料行业发展前景预测与投资战略规划分析报告》
主题测试文章,只做测试使用。发布者:氨基酸肥料,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s://www.028aohe.com/5649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