尿素和纯钾肥怎么配比?
尿素和纯钾肥配比方法是13:8。
尿素,又称脲、碳酰胺,是由碳、氮、氧、氢组成的有机化合物,是一种白色晶体。最简单的有机化合物之一,是哺乳动物和某些鱼类体内蛋白质代谢分解的主要含氮终产物。
作为一种中性肥料,尿素适用于各种土壤和植物。它易保存,使用方便,对土壤的破坏作用小,是使用量较大的一种化学氮肥,也是含氮量最高的氮肥。工业上用氨气和二氧化碳在一定条件下合成尿素。
尿素是一种高浓度氮肥,属中性速效肥料,也可用于生产多种复合肥料。在土壤中不残留任何有害物质,长期施用没有不良影响。畜牧业可用作反刍动物的饲料。 但在造粒中温度过高会产生少量缩二脲,又称双缩脲,对作物有抑制作用。我国规定肥料用尿素缩二脲含量应小于0.5%。缩二脲含量超过1%时,不能做种肥,苗肥和叶面肥,其他施用期的尿素含量也不宜过多或过于集中。
尿素是有机态氮肥,经过土壤中的脲酶作用,水解成碳酸铵或碳酸氢铵后,才能被作物吸收利用。因此,尿素要在作物的需肥期前4至8天施用。
尿素适用于作基肥和追肥,有时也用作种肥。尿素在转化前是分子态的,不能被土壤吸附,应防止随水流失;转化后形成的氨也易挥发,所以尿素也要深施覆土。(土壤转化施入土壤中一小部分以分子态溶于土壤溶液中,通过氢键作用被土壤吸附,其他大部分在脲酶的作用下水解成碳酸铵,进而生成碳酸和氢氧化铵。然后铵根离子能被植物吸收和土壤胶体吸附,碳酸氢根离子也能被植物吸收,因此尿素施入土壤后不残留任何有害成分。另外尿素中含有的缩二脲也能在脲酶的作用下分解成氨和碳酸,尿素在土壤中转化受土壤PH值、温度和水分的影响,在土壤呈中性反应,水分适当时土壤温度越高,转化越快;当土壤温度10℃时尿素完全转化成铵态氮需7至10天,当20℃需4至5天,当30℃需2至3天即可。尿素水解后生成铵态氮,表施会引起氨的挥发,尤其是碱性或碱性土壤上更为严重,因此在施用尿素时应深施覆土,水田要深施到还原层。)
尿素适用于一切作物和所有土壤,可用作基肥和追肥,旱水田均能施用。由于尿素在土壤中转化可积累大量的铵离子,会导致pH升高2至3个单位,再加上尿素本身含有一定数量的缩二脲,其浓度在500ppm时,便会对作物幼根和幼芽起抑制作用,因此尿素不宜用作种肥。
尿素能和钾肥一起施用吗?
可以。复合肥能和尿素同时用,很多植物的生长不仅仅是复合肥能满足的,这个时候就需要施一些其他肥料,比如氮肥(尿素),钾肥,磷肥等等。
施用复合肥应注意以下:
一、因土施用,根据土壤供肥水平而选择不同配比与用量,土壤供肥高的少施;沙质土壤保肥性差,要前轻后重,少量多次;粘土应前重后轻,可一次大量施用。
二、因作物施用,不同作物需肥量不同,豆科作物对磷需少,油料、薯类对钾需多。另外,不同生育期所需肥量也不同,一般在作物营养临界期和最大效率期进行施肥。
三、还应注意,复合肥不宜用于追肥,只适做底肥。
四、注意选择合适的浓度,市场上有高、中、低浓度系列复合肥,一般低浓度总养分再25%–30%之间,中浓度总养分在30%–40%之间,高浓度在40%以上。
100斤尿素掺多少斤钾肥合适
20-25斤。100斤尿素掺20-25斤钾肥合适。钾肥的作用是增强光合作用,促进早包心。氮钾配合使用,既能增加叶片数,又能防旺长。
尿素能适合硫酸钾一起混用吗?
在种植过程中,尿素肯定可以和硫酸钾一起混用。这样既可以补充氮肥,还可以补充钾肥。很多的高氮高钾的肥料都是这样做成的,所以两种肥料混用是没有问题的,不用担心。
尿素与硫酸钾混用,一定是可以的。在农业生产中,三元复合肥就是氮磷钾复合而成。复合肥都是高塔造粒,氮素都是优质来源。
尿素与硫酸钾都是庄稼必须的两种元素,它们不但可以混用,还能一起喷施,许多叶面肥里,都有氮与钾,有氮能延缓叶片衰老,有钾能壮杆。
尿素主要是氮肥含氮量46%,ph值属于中性的,可以和多种肥料混合使用。尿素的使用方法很多,既可以融化后叶面喷雾,也可以在用底肥时,直接挖坑施肥。在土壤中达到一定湿度时,尿素就会分解成氮肥,让植物吸收。尿素有一定的挥发性,一般在使用底肥时,要及时浇水,让根系快速吸收防止流失。
硫酸钾主要是纯钾肥,多数是矿物质的元素。硫酸钾的含量多数在50%以上也是易溶于水的肥料,但是硫酸钾属于弱酸性肥料,长期使用会造成土壤酸化。
尿素和硫酸钾混合使用时,一定要注意用量,硫酸钾的由于含量很高,用很少的用量就可以达到效果。过量使用硫酸钾也会造成氮肥吸收困难。同时混合使用时,一定注意ph值的问题。长期大量的使用硫酸钾会造成土壤PH值降低,造成土壤酸化。
钾肥的使用一般在植物生长果实膨大后期。钾肥的主要作用是促进果实增加糖度的转化,增甜上色。在使用时,要尽量在果实成熟期,很多用户为了补充钾肥都喜欢用在底肥上,这样长期使用不但会酸化土壤,而且还会造成元素吸收困难。
主题测试文章,只做测试使用。发布者:氨基酸肥料,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s://www.028aohe.com/5647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