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见的莎草科杂草有哪些?
,淡褐色至黑褐色。小坚果倒卵形或椭圆
(1)异型莎草(Cyperus difformis):全国各省区均有分布。一年生莎草。秆直立,扁三棱形,黄绿色,质地柔软。叶条形,叶鞘红褐色。聚伞花序,顶端单生多数小穗组成的头状花序,有的辐射枝短缩,形成状如单生的头状花序,淡褐色至黑褐色。小坚果倒卵形或椭圆形,有三棱,浅黄色,有极小的突起。种子(小坚果)繁殖。发芽的最适温度为30-40℃的变温。幼苗淡绿色至黄绿色,基部略带紫色,全体无毛。种子经2-3个月的休眠后即可萌发,一年可以发生两代。
(2)香附子(Cyperus rotundus):世界恶性杂草。我国分布于华东、华南、西南等热带、亚热带地区;河北、山西、陕西、甘肃等地区也有。多年生莎草,直立草本。根茎横走,先端膨大形成卵形或纺锤形的块茎。块茎坚硬、褐色或黑色,有香味,节上有须根。秆散生、直立,秃净光滑,三棱形。叶基生,狭披针状条形,背部中脉突出,基部叶鞘紫红色。聚伞形花序。小坚果矩圆形或倒卵形,有3棱,暗褐色,有细点。块茎和种子均可繁殖,地下根茎顶端膨大形成块茎,块茎繁殖力极强。发芽温度为13-40℃,新生植株长出的根茎和块茎,蔓延生长很快,如只除去地上茎叶,又能迅速长出新苗,故有“回头青”之名。
(3)萤蔺(Scirpus juncoides):全国南北各省区均有分布。多年生莎草。根状茎短,具许多须根。秆圆柱形,基部有2-3个鞘,无叶。苞片1枚,像秆的延长,直立;小穗3-5个聚成头状,卵形,棕色或浅棕色,含多花;鳞片卵形,背面绿色,有1条中肋,两侧棕色,有条纹;小坚果卵形,平凸状,成熟时黑褐色,有光泽。根茎和种子(小坚果)繁殖。北京地区根茎在3月下旬至4月上旬出苗,种子于5月底起发芽,6月间为出苗高峰。
(4)扁秆藨草(Scirpus planiculmis):全国各地均有分布。多年生莎草。具匍匐根状茎和块茎。杆三棱柱形,光滑。叶条形扁平,基部具长叶鞘。苞片叶状,1-3枚,比花序长;聚伞花序常成头状;鳞长膜质,螺旋状排列,有疏柔毛,有1脉,顶端撕裂状,具芒。块茎和种子繁殖。种子宽倒卵形,扁平,深棕色至褐色,平滑而有小点,最适温度为20-30℃。
禾本科与莎草科的区别是什么
一、两者的特点不同:
1、禾本科的特点:植物体木本(竹类和某些高大禾草亦可呈木本状)或草本,根的类型极大多数为须根。茎多为直立,但亦有匍匐蔓延乃至如藤状,通常在其基部容易生出分蘖条,一般明显地具有节与节两部分,节间中空,常为筒形,或稍扁,髓部贴生于空腔之内壁,但亦有充满空腔而使节间为实心者;节一处之内有有横隔板。
2、莎草科的特点:多年生草本,较少为一年生;多数具根状茎少有兼具块茎。大多数具有三稜形的秆。叶基生和秆生,一般具闭合的叶鞘和狭长的叶片,或有时仅有鞘而无叶片。
二、两者的分布不同:
1、禾本科的分布:地球上禾本科植物分布极广,从热带到寒带乃至极地,从酸性土到碱性土乃至盐碱地,从高山之巓到平原乃至沼择地,从荒漠到森林乃至沿海滩涂,到处都有禾本科植物的分布,它出现于所有植被类型中,适于除海洋之外的各种生态环境。
2、莎草科的分布:广布全世界;中国约有28属 800余种。南北均产。大多生长在潮湿处或沼泽中,也生长在山坡草地或林下。
三、两者的概述不同:
1、禾本科的概述:禾本科别称早熟禾科,分为620多属,10000多种,中国有190余属约1200种。地球陆地大约有20%覆盖着草,禾本科包括多种俗称作“某某草”的植物 。
2、莎草科的概述:莎草科是陆地生态系统的重要构成者, 并发挥固沙护土、 土壤改良、 水源净化、 光合物质的固定与碳循环等重要作用。
该科植物在世界各地广泛存在,并影响着人类的生产、生活,众多种类成为人类发展中重要的生产资料、食物资源、饲用资源、同时也是中国然草地中,饲用价值 高、分布面积广、数量多的一类优良牧草。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禾本科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禾本科植物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莎草科
莎草科杂草有哪些
莎草科杂草是在生活中比较常见的一种植物,那么常见的莎草科杂草有哪几种呢?1、异型莎草,一般分布在全国的各地,质地比较柔软,顶端多头状花序,依靠种子繁殖,发芽的适合温度在三十到四十度之间。2、香附子,蔓延速度比较快,在十三摄氏度到四十摄氏度区间都可以发芽,是一种恶性杂草。3、萤蔺,我国的南北地区都有分布,成熟的时候呈现出黑褐色,具有光泽。4、扁秆藨草,在我国各地都有分布,一般在二十摄氏度到三十摄氏度区间范围内都可以发芽。5、碎米莎草,叶基生,呈三角形排列。叶片狭条形。全国大部分地区都有分布,耐寒、耐湿性较强,为喜湿性杂草,雨季生长迅速。
莎本科杂草、禾本科杂草、阔叶杂草有什么区别?
我们知道在杂草化学防除中主要将杂草分为禾本科杂草、莎草科杂草和阔叶杂草,
它们的简单区别在于:
(1)禾本科杂草:
特征:茎圆或略扁,节和节间区别明显,节间中空,中鞘开张、常有叶舌。胚具1子叶,叶片狭窄而长,平行脉,叶无柄,根是须根,如稗草、马唐、牛筋草、旱熟禾等。
(2)莎草科杂草
特征:茎三棱形或扁三棱形,无节和节间的区别,茎常实心。个别为圆柱形,空心。叶鞘不开张,无叶舌。胚具1子叶,叶片狭窄而长,平行脉,叶无柄。如香附子、碎米莎草、水蜈松等。
(3)阔叶杂草主要形态特征是叶片圆形、心形或菱形,叶脉通常为网状,茎圆形或四棱形(方形)。如空心莲子草、一年蓬、掉菜等。
其中禾本科杂草和莎草科杂草又统称为单子叶杂草。阔叶类杂草又称双子叶杂草。
那么单双子叶又是如何区别呢?
我们知道被子植物(多数植物均未被子植物)分为双子叶植物和单子叶植物。它们的根本区别是在种子的胚中发育二片子叶还是发育一片子叶,二片的称为双子叶植物,一片的称为单子叶植物。前者如苹果、大豆;后者如水稻、玉米。这两类植物比较容易区分,因为它们之间在形态上有一些明显的不同。双子叶植物的根系,基本上是直系,主根发达;不少是木本植物,茎干能不断加粗;叶脉为网状脉;花中萼片、花瓣的数目都是5片或4片,如果花瓣是结合的,则有5个或4个裂片。单子叶植物的根系基本上是须根系,主根不发达;主要是草本植物,木本植物很少,茎干通常不能逐年增粗;叶脉为平行脉,花中的萼片、花瓣的数目通常是3片,或者是3片的倍数。利用上述几方面的差异,可以比较容易地区分单子叶植物和双子叶植物。
单子叶植物双子叶植物纲
1.胚具1片子叶1.胚具2片子叶
2.主根不发达,形成系根系2.主根发达,多为直根系
3.维管束散生,无形式层3.维管束环状排列,具形成层
4.叶具平行脉或弧形脉4.叶具网状脉
5.花常3数,少4数,无5数5.花常5数或4数,极少3数
6.花粉具1萌发孔6.花粉具3个萌发孔
在整个被子植物中,双子叶植物的种类占总数的4/5,双子叶植物除了几乎所有的乔木以外,还有许多果类、瓜类、纤维类、油类植物,以及许多蔬菜;而单子叶植物中则有大量的粮食植物,如水稻、玉米、大麦、小麦、高粱等.
莎草科杂草用什么除草剂好
莎草可以用莎草科的除草剂,比如喷杀。因为莎草是莎草科的杂草,所以购买化学药品是最合适的。采用第二种稀释方法,即用少量水溶解药物制成母液,然后向母液中加入足够的水。3-5叶杂草,每660_草坪60g,5-7叶杂草每660_草坪80g。人工喷洒每660平方米加20-25公斤水,喷洒要细致周到,避免重喷漏喷。拖拉机喷洒要求速度6km/h;喷液量为100-130升/公顷,压力为3-5个大气压。不要超过上限使用。高剂量会抑制草坪的生长,甚至导致药害。在高温高湿条件下除草效果好。如果草坪薄,就要减量,干旱时施用效果差。资料提炼:莎草是一种恶性农业害虫,但其地下根茎具有很高的药用价值。香附为莎草科植物的干燥根茎,具有理气解郁、调经止痛的功效。不同加工工艺的香附具有不同的性质和用途。生香附解表止痛,醋炒香附消食止痛,酒炒香附通络止痛,炭炒香附止血。香附是一种珍贵的中草药,很多中草药配方都使用香附。
草坪中莎草科杂草的发生特点及如何防治
在园林草坪中,莎草科杂草主要有:香附子、水蜈蚣、异型莎草、日照飘拂草、水莎草、碎米莎草、红鳞扁莎、牛毛草、萤蔺、扁秆藨草、日本藨草(三江藨草)等,而香附子和水蜈蚣是草坪杂草中非常难防。喜生于疏松性土壤上,于砂土地发生较为严重,生于草坪,农田、田边、路旁、荒地等处。苗期2—4月,花果期5—11月。块茎和种子繁殖。生活力、繁殖力很强;较难铲除。
化学防治主要根据杂草特性,利用化学产品进行防治。化学除草的好处:省工、省力、不伤叶、不损坏草坪和不传病等。目前市面上的化学除草剂种类繁多,但针对性比较强的还是不多的。推荐:如暖季型草坪中防除莎草可以选用暖百清;冷季型草坪防除莎草可以使用附子掘根或者附子净,效果都相当不错。尽管如此但大家在选择草坪除草剂还需要小心谨慎以免伤及草坪,若草坪生长受抑,可施用巴内达碧卡根聪聪+菌肥恢复长势。各地的地域特征,草坪生长情况气候环境等不同,化学除草也表现各异。要认真阅读使用说明书和咨询相关专家。先小范围试用,以免伤及草坪再大范围使用。
主题测试文章,只做测试使用。发布者:氨基酸肥料,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s://www.028aohe.com/5645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