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肥市场空间还有多大?
今年农业生产资料市场比较稳定,货源充足,其中化肥产品的绝大多数品种呈现买方市场,价格持续下跌,资源供大于求的矛盾突出,农资部门经营难度增大。分品种看,复合肥、二铵由于减少了进口,市场相对平稳;尿素受资源供大于求的影响,销售下降幅度较大。化肥整体形势疲软,主要原因是农业需求不旺,供求关系失衡,预计尿素供大于求500万吨左右,二铵供大于求100万吨左右。
今年化肥销售不旺,其原因是由于农副产品价格持续低迷,
农民收入增长缓慢,购买力下降,需求受到影响;加上气候异常,农业种植结构调整,以及部分地区粮食种植面积减少,相应减少了对化肥的需求;农民用肥结构也发生了变化,从使用单质肥转向更多的使用复合肥,使某些单质肥的用量下降。
今年以来化肥市场销售价格在去年下滑的基础上,仍未见反弹,依然是继续走低的趋势,且已是连续四年下降。往年进入销售旺季,某些品种价格会有所回升,但今年包括进口钾肥在内,出现了用肥旺季不涨反跌的现象,
农资部门有的为此背上了沉重的经济包袱,严重挫伤了供销社农资部门淡季储备和经营的积极性。
化肥目前已进入淡季,下一步工作是做好淡季储备,保证来年春耕供应。受资源、农民购买力和市场竞争加剧等多方面的影响,预计冬季化肥等农资商品的价格走势平稳。
一是流通渠道和市场主体混乱。由于无法科学地界定化肥批发和零售的界限,一些无经营权的单位和个体户非法经销化肥,同时一些有经营权的单位也存在各种不规范的经营行为,使当前全国不少地方的化肥市场渠道重叠、纵横交错,分不清谁是批发、谁是零售?谁为公、谁为私?严重扰乱了正常的市场秩序。
二是市场管理难度大,假冒伪劣现象比较严重。随着化肥经营单位的大量增加,市场管理和监督机制一时难以适应。一些生产、经营企业和个体户乘机造假售假,严重侵害了农民的利益。
三是价格混乱,低价竞争严重。由于资源供大于求和各种不正当竞争程度不同地存在,同一地区同一品种的化肥销售价格参差不齐,有的甚至差距很大。一部分个体经营者利用缺斤短两、以次充好迎合农民追求廉价的心理;一些生产、经营单位为了自身利益,竞相压价抛售,大打价格战。这些行为都在不同程度上导致了化肥市场价格的混乱。
由于困扰今年农业形势和农民收入的因素在明年依然存在,甚至有进一步发展的趋势,预计农业需求依然不旺。
化肥行业的现状及今后的趋势走向如何?
2007年1-11月,全国农用氮、磷、钾化学肥料总计累计产量为53,170,241.96吨,比上年同期增长了13.15%。9月份的农用氮、磷、钾化学肥料总计产量最高,为5,314,355.90吨,同比增长了26.30%;其次是4月份,单月农用氮、磷、钾化学肥料总计产量为5,228,488.68吨,同比增长了15.26%。2008上半年全国化肥累计产量3001.5万吨,同比增长5.9%,
化肥市场全面开放,将使中国企业面临来自国内和国外的双重压力。国内方面,首先是环境压力。目前中国化肥产业存在着十分突出的环保问题:化肥利用率低,不仅浪费了资源,增加了农民投入,而且也造成了环境污染;磷石膏、高磷废水和高含氟气体的排放,也对环境带来了很大压力。其次是资源压力。生产化肥的资源如磷矿、钾盐、煤炭和天然气等都是不可再生资源,如何实现既节约资源又满足日益增长的化肥需求,对中国化肥产业来说是个很大的挑战。再次是农民收入增长的压力。化肥作为资源型产品,所消耗资源的稀缺和有限性,与农民作为化肥消费者的少支出多收入,永远是一对矛盾。此外,农业生产多样化趋势也给化肥生产企业提出了更高要求。
长远来看,中国化肥行业面临需求和成本的双重压力。“十一五”期间,将是化肥行业的整合期和产品结构调整期,富含磷、钾的高浓度肥将成为今后的重点产品。
百度搜“中投网”,再搜“化肥”就可以看到更多相关资讯
化肥降价的背后,厂家和经销商激烈博弈,农民会是最终受益者吗?
不管化肥厂家跟经销商怎么搏,只要化肥降价对农民来说都是有益的。2022年上半年时间,全球化肥价格都出现了明显的上涨,包括我国的化肥涨幅也比较明显。比如在2021年末,当时尿素价格还只有2270元左右,然后从2022年1月份开始,尿素价格就一路不断上涨,到了6月初最高峰时期,尿素价格一度达到3000元以上,涨幅超过32%;
钾肥的涨势更猛,在2022年年初的时候,氯化钾的价格还只有3200元左右,但是到6月份最高时期,氯化钾价格已经飙到5300元以上,涨幅超过50%。只不过最近一个月时间,化肥价格突然出现了明显的下降,其中尿素价格已经从最高峰时期的3200元左右每吨,下降到目前的2500元左右每吨,降幅超过21%;而钾肥价格也从6月最高点的5300元左右下降到目前的4870元左右;此外氮肥、磷肥降幅也达到1000元左右,这个降幅还是比较明显的。而这一段时间,化肥价格之所以出现明显下降,主要有两个方面的原因。
第一、生产成本下降。2022年上半年,在原油等一些大宗商品价格大幅上涨的背景之下,国内化肥生产成本也一路水涨船高,化肥进口成本也有了明显的上升。但是最近一个月时间因为受到美联储加息等一些事件的影响,国际原油价格有了明显的下跌,目前原油价格已经从110美元左右下跌到95美元左右,在原油大幅下跌之后,对应的化肥的生产成本也有了明显的下降。
第二、化肥产能增加。前段时间价格快速上涨,但是整体化肥市场需求比较旺盛,所以厂家根本不愁化肥卖不出去。这时候很多厂家就开始扩产,很多化肥厂的产能都有了明显的提升,目前有很多化肥厂的库存都比较高,这段时间有很多厂家都在售卖库存量,而不是新的产能。所以在生产成本下降,而去库存压力比较大的背景之下,很多化肥厂家也开始降低价格,这也是导致过去一段时间化肥价格出现明显下降的重要原因。
在化肥价格纷纷下降的背景之下,厂家和经销商确实会产生很大的博弈。
在这些化肥厂家不断扩展的情况下,为了把产能销售出去,他们都提前售卖秋肥,比如说本来在八九月份才卖的化肥,他们提前到五六月份就卖掉了,而且收的是经销商的预付款。当时很多开发商看到化肥不断涨价,而且农户定秋肥的积极性也比较高,所以他们也支付了预付款。但是这段时间化肥价格下跌非常明显,这对于这些经销商来说是非常被动的。一方面是他们前期高价订购的化肥会亏损。比如前段时间钾肥的价格达到5300元左右,如果这时候经销商支付了预付款,现在钾肥降到4870元左右了,他们每一吨就要亏损400元以上。
另一方面未来化肥还有可能进一步降价的空间。面对亏损,我相信经销商进货的积极性会降低,这又会导致化肥厂家的库存进一步上升,为了去库存,他们有可能进一步降价。除此之外,前段时间,有很多农户出于担心未来化肥价格会上涨,他们提前定了秋肥,这意味着有一部分市场需求已经提前透支,未来市场的需求就不会那么旺盛了。所以从整体来说,未来化肥价格还有可能下降,对那些还没有订购化肥的农户来说,他们采购化肥的成本就会相应地下降,对于对于广大农户来说还是有很多好处的。
目前化肥行业市场的前景如何?
由于我国长期过量使用化肥,农业生产出现一系列问题,在加上中国耕地复种指数高,土壤持续生产能力、肥料利用率下降,土壤质量健康、农产品质量安全问题日益严重。近年来,我国一直在实施“减肥增效”策略,减少化肥使用量。2016年我国已实现了化肥零增长,政府、企业及科研单位以及社会不断形成合力,化肥减量增效的作用不断得以体现。
产量与需求量波动下降
2010-2019年,我国农用氮磷钾化肥产量呈波动下降趋势。2010-2015年,我国农用氮磷钾化肥产量呈波动上升趋势,2015年我国农用氮磷钾化肥产量为7432.0万吨,为近年来最高值。2015-2019年,受我国“减肥增效”政策的影响,农用氮磷钾化肥产量开始呈波动下降趋势。2020年1-11月我国农用氮磷钾化肥产量为5094.7万吨,较2019年同期同比下降0.9%。
2010-2015年,我国农用化肥施用折纯量呈逐年递增。2015年我国农用化肥施用折纯量达到6023万吨,为近年最高水平。2015年,我国农业部印发《〈到2020年化肥使用量零增长行动方案〉推进落实方案》,2015年之后我国化肥施用量开始下降。2015-2019年,我国农用化肥施用折纯量呈逐年递减趋势。2019年我国农用化肥施用折纯量为5404万吨,较2018年同比下降4.42%。
华南及东北地区产量较低
从各区域化肥产量看,2019年,西南、华北、华东、华中化肥产量均在1000万吨以上,占比均超过22%。华南及东北地区化肥产量较低,均在100万吨以上,与西南、华北、华东及华中地区存在较大差距,两个地区占比分别为2.49%、2.44%。
2019年,我国前十的化肥生产省份化肥产量占我国化肥总产量的75.3%。其中湖北省占比最高为9.9%,其次是青海省以9.8%的占比位居第二。
需求分布较为平衡
从我国各区域化肥施用量上看,我国各地区化肥施用量结构较为平衡。2019年,华东地区化肥施用量达1281.4万吨,为全国化肥施用量最高的地区,占比达23.71%。华中地区化肥施用量达1169.6万吨,占比21.64%。
—— 更多本行业研究分析详见前瞻产业研究院《中国化肥行业市场需求预测与投资战略规划分析报告》
主题测试文章,只做测试使用。发布者:氨基酸肥料,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s://www.028aohe.com/5626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