竹叶草的功效和禁忌 竹叶草的简介
1、竹叶草的功效:具有凉血止血的作用,适宜呼吸道出血、咯血、消化道出血、吐血、便血以及鼻衄等出血患者食用。竹叶草味甘、性寒,具有清心利尿的作用,故水肿患者可适量食用。
2、竹叶草禁忌:肾亏尿频、肠胃功能较弱的患者慎用。竹叶草内含皂苷、糖、维生素A、维生素C,有清热、消炎、利尿通便之功效。肾亏尿频的患者若过量食用会加重病情,故应谨慎食用;竹叶草性寒,过量食用后会刺激胃肠道,故肠胃功能较弱的患者应谨慎食用;孕妇应谨慎食用,孕妇过量食用可能引起腹泻或者流产,故应谨慎食用;婴幼儿肾脏发育还不完全,故应谨慎食用。
竹叶草的药用价值
竹叶草的功效与作用: 清肺止咳;凉血止血;解毒利咽。性味甘、淡、平,无毒。
主治肺热咳嗽;咯血;吐血;衄血;便血;咽喉肿痛;目赤翳障;痈肿疮疖。用量:1~5钱。民间作草药用,有清热利湿功效。
扩展资料:
竹叶草秆较纤细,基部平卧地面,节着地生根,上升部分高20-80厘米。叶鞘短于或上部者长于节间,近无毛或疏生毛;叶片披针形至卵状披针形,基部多少包茎而不对称,长3-8厘米,宽5-20毫米,近无毛或边缘疏生纤毛,具横脉。
圆锥花序长5-15厘米,主轴无毛或疏生毛;分枝互生而疏离,长2-6厘米;小穗孪生(有时其中1个小穗退化)稀上部者单生,长约3毫米;颖草质,近等长,长约为小穗的1/2-2/3,边缘常被纤毛,第一颖先端芒长0.7-2厘米;第二颖顶端的芒长1-2毫米。
第一小花中性,外稃革质,与小穗等长,先端具芒尖,具7-9脉,内稃膜质,狭小或缺;第二外稃革质,平滑,光亮,长约2.5毫米,边缘内卷,包着同质的内稃;鳞片2,薄膜质,折叠;花柱基部分离。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竹叶草
竹叶草作用
1、清热泻火。竹叶草能清热泻火。有较强的退热作用。外感发热或热病高热,均可应用,可配金银花、薄荷等同用,以加强疏散风热之功或配石膏、知母、芦根等,以加强清热泻火作用。
2、解毒消肿。竹叶草有清热解毒之效。用于咽痛,疮疡,毒蛇咬伤。治咽喉肿痛,配大叶靑,蒲公英等同用;治疮疡肿毒,常以紫花地丁,野菊花等配伍煎服或以鲜品捣烂外敷;治毒蛇咬伤,常以半边莲等配伍,捣烂外敷或煎水内服。
3、凉血止血。竹叶草含有大量胶质,生成血小板,有止血功效,可用于鼻衄、尿血、血崩等症。
4
竹叶草的物种分类
竹叶草(原变种)Oplismenus compositus (L.) P. Beauv. var. compositus
台湾竹叶草(变种)Oplismenus compositus (L.) P. Beauv. var. formosanus (Honda) S.L. Chen Y.X. Jin
中间型竹叶草(变种)Oplismenus compositus (L.) P. Beauv. var. intermedius (Honda) Ohwi
大叶竹叶草(变种)Oplismenus compositus (L.) P. Beauv. var. owatarii (Honda) Ohwi
无芒竹叶草(变种)Oplismenus compositus (L.) P. Beauv. var. submuticus S.L. Chen Y.X. Jin
竹叶草的习性是什么?拜托各位大神
竹叶草(学名:Oplismenus compositus (Linn.) Beauv. )秆较纤细,基部平卧地面,节着地生根,上升部分高20-80厘米。叶鞘短于或上部者长于节间,近无毛或疏生毛;叶片披针形至卵状披针形,基部多少包茎而不对称,长3-8厘米,宽5-20毫米,近无毛或边缘疏生纤毛,具横脉。圆锥花序长5-15厘米,主轴无毛或疏生毛;分枝互生而疏离,长2-6厘米;小穗孪生(有时其中1个小穗退化)稀上部者单生,长约3毫米;颖草质,近等长,长约为小穗的1/2-2/3,边缘常被纤毛,第一颖先端芒长0.7-2厘米;第二颖顶端的芒长1-2毫 竹叶草(图2)米;第一小花中性,外稃革质,与小穗等长,先端具芒尖,具7-9脉,内稃膜质,狭小或缺;第二外稃革质,平滑,光亮,长约2.5毫米,边缘内卷,包着同质的内稃;鳞片2,薄膜质,折叠;花柱基部分离。染色体2n=72 。花果期9-11月。 多年生草本。小穗有时带点紫色,由两朵花所构成;芒具有黏性小穗有时带点紫色,由两朵花所构成;芒具有黏性。果实:颖果椭圆形。 花序排列呈总状,每个小枝再由许多小穗所构成,小穗有时带点紫色,由2朵花构成,两片颖均具有芒;雄蕊3枚,花柱2枚且短小
主题测试文章,只做测试使用。发布者:氨基酸肥料,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s://www.028aohe.com/5607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