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正确施用磷肥?
答:(1)根据土壤供磷能力,掌握合理的磷肥用量。土壤有效磷的含量是决定磷肥肥效的主要因素。一般土壤有效磷(P)小于5毫克/千克时,为严重缺磷,氮磷肥施用比例应为1∶1左右;有效磷(P)含量在5~10毫克/千克时,为缺磷,氮磷肥施用比例在1∶0.5左右;有效磷(P)含量在10~15毫克/千克时,为轻度缺磷,可以少施或隔年施用磷肥。当有效磷(P)含量大于15毫克/千克时,视为暂不缺磷,可以暂不施用磷肥。
(2)掌握磷肥在作物轮作中的合理分配。水田轮作时,如稻稻连作,在较缺磷的水田,早、晚稻磷肥的分配比例以2∶1为宜;在不太缺磷的水田,磷肥可全部施在早稻上。在水旱稻轮作时,磷肥应首先施于旱作。在旱地轮作时,由于冬、秋季温度低,土壤磷素释放少,而夏季温度高,土壤磷素释放多,故磷肥应重点用于秋播作物上。如小麦、玉米轮作时,磷肥主要投入在小麦上作基肥,玉米利用其后效。豆科作物与粮食作物轮作时,磷肥重施于豆科作物上,以促进其固氮作用,达到以磷增氮的目的。
(3)注意施用方法。磷肥施入土壤后易被土壤固定,且磷肥在土壤中的移动性差,这些都是导致磷肥当季利用率低的原因。为提高其肥效,旱地可用开沟条施、穴施;水田可用蘸秧根、塞秧蔸等集中施用的方法。同时注意在作基施时上下分层施用,以满足作物苗期和中后期对磷的需求。
(4)配合施用有机肥、氮肥、钾肥等。与有机肥堆沤后再施用,能显著地提高磷肥的肥效。但与氮肥、钾肥等配合施用时,应掌握合理的配比,具体比例要根据对土壤中氮、磷、钾等养分的化验结果及作物的种类确定。
氮肥。磷肥 钾肥的作用
氮肥作用:促使作物的茎,叶生长茂盛,叶色浓绿。
钾肥的作用:促使作物生长健壮,茎秆粗硬,增强病虫害和倒伏的抵抗能力;促进糖分和淀粉的生成。
磷肥的作用:促使作物根系发达,增强抗寒抗旱能力;促进作物提早成熟,穗粒增多,籽粒饱满。
扩展资料:
施肥的注意事项:
夏季高温多雨,阳光充足,有利于叶片的光合作用,是作物快速生长期和作物营养的最大效率期。一些地方的农民喜欢将作物全生育期的氮肥,作为基肥在播种时一次性施用,氮肥在土壤中的停留时间很长,而作物前期生长慢、吸收少,结果造成氮肥的损失。
等到高温多雨季节到来时,作物进入快速生长阶段,需要大量养分,这时早已施入土壤中的氮肥,一部分已经损失,养分供应不足,会造成后期作物生长脱肥现象,降低产量和品质,因此合理追肥对于提高作物产量起着较大作用。
如何科学施用氮磷钾肥
科学施用氮磷钾肥:
1、磷肥在土壤中的水溶性和移动性较差,当季利用率低于氮肥(只有20%~25%),所以,磷肥在土壤中能保存,有后效。为了提高利用率,磷肥做基肥深施,有利于根系吸收。
2、氮肥的性质多是水溶性的,在土壤中移动和转化快,氮是种活泼的元素。这种特点决定了常规氮肥的肥效短,适用于追肥。
3、钾肥的特性既不同于氮肥,又不同于磷肥,几乎界于二者之间。钾肥施入土壤之后,全溶于水,一部分被植物吸收,大部分被土壤吸附保存,暂时储存起来,后期供植物吸收。
土壤中氮磷钾的标准值是多少?
【1】不同的土壤含量标准是不同的,这里列举耕种的土壤一般性标准,氮在140-225,磷57-100,钾106-150.单位是毫克/公斤。具体含量可以用检测仪检测,如下图所示:
【2】土壤,是由一层层厚度各异的矿物质成分所组成大自然主体。土壤和母质层的区别表现在于形态、物理特性、化学特性以及矿物学特性等方面。由于地壳 、水蒸气、 大气和生物圈的相互作用,土层有别于母质层。它是矿物和有机物的混合组成部分,存在着固体,气体和液体状态。疏松的土壤微粒组合起来,形成充满间隙的土壤的形式。这些孔隙中含有溶解溶液(液体)和空气(气体) 。因此,土壤通常被视为有多种状态 。
氮肥、磷肥、钾肥各是适用哪些状况的植物?
一、氮肥适用于缺氮的植物
缺少氮肥的植物表现为植株矮小,叶色发黄,当发现植物有这个状况时,应施加氮肥。
氮肥能够提高作物产量、改善农产品质量,当氮素充足时,植物可合成较多的蛋白质,促进细胞的分裂和增长,因此植物叶面积增长快,能有更多的叶面积用来进行光合作用。
二、磷肥适用于缺磷的植物
作物缺磷时,表现为生长迟缓、产量降低。缺少磷肥的作物叶片呈深绿色或蓝绿色,成熟延迟,叶柄尤其在叶脉两旁可能产生花青素而呈红色或紫色之条纹,同时叶柄、叶片上会发生坏疽斑点。此时可以施加磷肥。
但是需要注意的是氮磷过量也会引起贪青晚熟、结实率下降。磷可以促进作物生长,还可增强作物的抗寒、抗旱能力。
三、钾肥适用于缺钾的植物
缺少钾肥的作物表现为在老叶出现杂色或黄色斑点的病征,接着在叶缘出现坏死。
植物最常见的缺钾症状是沿叶缘的灼伤状,首先从下部的老叶片开始,逐步向上部叶片扩展,并且有斑点产生。缺钾植物生长缓慢,根系发育差。茎杆脆弱,常出现倒伏。种子和果实小且干皱。植株对病害的抗性低。
此时可以施加钾肥,施加钾肥的植物具有明显的抗伏倒性,可以增加果实类、蔬菜类作物口感。
扩展资料
以水稻为例说明氮磷钾的作用
1、氮对水稻的生理作用
在各种营养元素中氮素对水稻生育和产量的影响最大,水稻不同生育期和器官氮素含量不同。一般茎叶中的含量约为1%~4%,穗中含量为1%~2%。蛋白质是生命的基础物质,氮是构成蛋白质的主要成分,占蛋白质含量的16%~18%,所以氮素在维持和调节水稻生理功能上具有多方面的作用。
氮素供应适宜时根部生长快,根数增多,但施用过量反而抑制稻根生长。氮素能明显促进茎叶生长和分蘖原基的发育,所以植株体内含量越高,叶面积增长越快,分蘖数越多。
缺氮症状通常表现为叶色失绿、变黄,一般先从下部叶片开始。缺氮会阻碍叶绿素和蛋白质合成,从而减弱光合作用和影响干物质生产。严重缺氮时细胞分化停止,多表现为叶片短小,植株瘦弱,分蘖能力下降,根系机能减弱。
2.磷对水稻的生理作用
水稻茎叶中磷的含量一般为0.4%~1.0%,穗部含磷量比较高,在0.5%~1.4%之间。磷是细胞质和细胞核的重要成分之一,而且直接或间接参与糖、蛋白质和脂肪的代谢,一些高能磷酸又是能量储存的主要场所。
磷素供应充足,水稻根系生长良好,分蘖增加,代谢作用旺盛,抗逆性增强,并有促进水稻早熟和提高产量的作用。水稻缺磷植株往往呈暗绿色,叶片窄而直立,下部叶片枯死,分蘖减少,根系发育不良,生育停滞,常导致稻缩苗、红苗等现象发生,生育期推迟,严重影响产量。
3.钾对水稻的生理作用
水稻茎叶中钾的含量约为1.5%~3.5%,穗部含量较低,一般在0.5%~1%.钾在植物体内几乎完全以离子状态存在,部分在原生质中处于吸附状态。钾与氮、磷不同,它不是原生质、脂肪、纤维素等的组成成分。
但在一些重要的生理代谢上如碳水化合物的分解和转移等,钾都具有触媒作用,能促进这些过程的顺利进行。钾还有助于氮素代谢和蛋白质的合成,所以施氮越多,钾的需求量也就相应增加。
钾对植物体内多种重要的酶有活化作用。适量施钾能提高光合作用和增加植株碳水化合物含量,并能使细胞壁变厚,从而增强植株抗病抗倒伏的能力。
缺钾时根系发育停滞,容易发生根腐病,叶色浓绿程度与施氮过多时相似,但叶片比较短。钾不足时淀粉、纤维素、碳水化合物减少,水稻处于繁茂遮荫或光照不足的条件下,增施钾肥后大多可以得到改善。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氮磷钾
参考资料来源:临安农林信息网-氮、磷、钾对水稻有什么作用
土壤中氮磷钾的标准值是多少
不同的土壤含量标准是不同的,这里列举耕种的土壤一般性标准,氮在140-225,磷57-100,钾106-150.单位是毫克/公斤。具体含量可以用检测仪检测,如下图所示:
拓展标准
氮磷钾,是在植物需要的各种营养元素(碳氢氧氮磷钾钙镁)之中,氮、磷、钾三种是植物需要量和收获时带走量较多的营养元素,而它们通过残茬和根的形式归还给土壤的数量却不多 。
因此往往需要以施用肥料的方式补充这些养分。中学课本上提到的氮磷钾元素粗略来讲分别对应叶根茎三部分。
氮信息
是植物生长的必需养分,它是每个活细胞的组成部分。植物需要大量氮。
氮素是植物体内蛋白质、核酸和叶绿素的组成成分 ,叶绿素a和叶绿素b;都是含氮化合物。绿色植物进行光合作用,使光能转变为化学能,把无机物(二氧化碳和水)转变为有机物(葡萄糖)和氧气,是借助于叶绿素的作用。葡萄糖是植物体内合成各种有机物的原料,而叶绿素则是植物叶子制造”粮食”的工厂。氮也是植物体内维生素和能量系统的组成部分。
磷信息
磷在植物体中的含量仅次于氮和钾,一般在种子中含量较高。磷对植物营养有重要的作用。植物体内几乎许多重要的有机化合物都含有磷。
钾信息
钾是植物的主要营养元素,同时也是土壤中常因供应不足而影响作物产量的三要素之一。农作物含钾与含氮量相近而比含磷量高。且在许多高产作物中,含钾量超过含氮量。钾与氮、磷不同,它不是植物体内有机化合物的成分。迄今为止,尚未在植物体内发现含钾的有机化合物。钾呈离子状态溶于植物汁液之中,其主要功能与植物的新陈代谢有关。
主题测试文章,只做测试使用。发布者:氨基酸肥料,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s://www.028aohe.com/5504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