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见的氮肥有哪些?
一、铵态氮肥:肥料中的氮素主要以铵的形态存在,氨态氮肥主要有硫酸铵、氯化铵、碳酸氢铵、氨水和液氨。氨态氮肥的特点是:
1、氨态氮肥易溶于水,溶解后均形成铵离子,铵离子能被作物根部直接吸收利用;
2、铵离子能被带负电荷的土壤胶体吸附,因而不容易随水流失,适宜用在水田;
3、氨态氮肥在土壤中,可在微生物的作用下转化为硝态氮,同样能被作物吸收利用;
4、氨态氮肥遇到石灰、草木灰或其他碱性肥料时,铵会变成氨气挥发损失。所以,不能与碱性物质混用;
5、高浓度铵离子对作物,尤其是对幼苗产生毒害;
6、对钙、镁、钾等吸收具有拮抗作用。
二、硝态氮肥:硝态氮肥中的氮素,以硝酸根离子的形态存在,氨态氮肥主要有硝酸钾、硝酸钙、硝酸铵、硝酸钠。硝态氮肥的特点是:
1、硝态氮肥易溶于水,溶解后形成硝酸根离子,能被作物根系吸收利用;
2、硝酸根离子不能被带负电荷的土壤胶体吸附,易随水流失,所以不宜用在水田,一般用在旱地;
3、硝态氮肥在土壤缺氧的条件下,会产生反硝化作用,使硝态氮转化成氧化亚氮或氮气损失;
4、硝态氮肥有较强的吸湿性和助燃性,易燃易爆,在运输中要注意防潮防火;
5、硝态氮肥含氮量较低;
6、硝态氮肥能促进钙镁钾等的吸收。
三、酰胺态氮肥:氮素以酰胺基形态存在,常见的酰胺态氮肥是尿素。尿素特点是:
1、含氮量高,含氮量46%。
2、易溶于水,呈中性,与绝大部分肥料可以混用;
3、在土壤中溶解后,大部分不能被作物直接吸收,需要转化为铵态氮后才能被作物吸收,因此在温度低的季节使用,其肥效较铵态氮和硝态氮迟缓,应适当提前使用。
扩展资料
氮肥的主要作用是:提高生物总量和经济产量;改善农产品的营养价值,特别能增加种子中蛋白质含量,提高食品的营养价值。
氮是农作物体内蛋白质的主要成份,没有氮,就不能形成氮白质,没有蛋白质也就不可能有各种各样的生命现象。在作物体内,凡含蛋白质多的部分(如种子)含氮也多;含蛋白质少的部分(如衰老的茎杆)含氮也少。
不仅如此,氮还是叶绿素和许多酶的成份。叶绿素是作物进行光合作用必须的物质,而酶是作物体内各种物质转化的催化剂。核蛋白、植物碱也都含氮。从而可以看出,氮在作物营养上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作物从第一片真叶出现后就开始吸收氮素。
氮肥施用不足时农作物一般表现出:植株矮小,细弱;叶呈黄绿、黄橙等非正常绿色,基部叶片逐渐干燥枯萎;根系分枝少;禾谷类作物的分蘖显著减少,甚至不分蘖,幼穗分化差,分枝少,穗形小,作物显著早衰并早熟,产量降低。
氮肥施用过量时农作物一般表现在:生长过于繁茂,腋芽不断出生,分蘖往往过多,妨碍生殖器官的正常发育,以至推迟成熟,叶呈浓绿色,茎叶柔嫩多汁,体内可溶性非蛋白态氮含量过高,易遭病虫为害,容易倒伏,禾谷类作物的谷粒不饱满(千粒重低),秕粒多,作物产量降低。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氮肥
氮肥包括哪些肥料?
一、铵态氮肥
铵态氮肥包括碳酸氢铵(NH4HCO3)、硫酸铵{(NH4)2SO4}、氯化铵(NH4Cl)、氨水(NH3.H2O)、液氨(NH3)等。
铵态氮肥的共同特性:
1、铵态氮肥易被土壤胶体吸附,部分进入粘土矿物晶层。
2、铵态氮易氧化变成硝酸盐。
3、在碱性环境中氨易挥发损失。
4、高浓度铵态氮对作物容易产生毒害。
5、作物吸收过量铵态氮对钙、镁、钾的吸收有一定的抑制作用。
二、硝态氮肥
硝态氮肥包括硝酸钠(NaNO3)、硝酸钙{Ca(NO3)2}、硝酸铵(NH4NO3)等。
硝态氮的共同特性:
1、易溶于水,在土壤中移动较快。
2、NO3—吸收为主吸收,作物容易吸收硝酸盐。
3、硝酸盐肥料对作物吸收钙、镁、钾等养分无抑制作用。
4、硝酸盐是带负电荷的阴离子,不能被土壤胶体所吸附。
5、硝酸盐容易通过反硝化作用还原成气体状态(NO、N2O、N2),从土壤中逸失。
三、铵态硝态氮肥
铵态硝态氮肥包括硝酸铵、硝酸铵钙、硫硝酸铵。
四、酰胺态氮肥
酰胺态氮肥——尿素{CO(NH2)2},含N46.7%,是固体氮中含氮最高的肥料。
扩展资料:
储存注意事项:
1、尿素是固体氮肥中含氮量最高的肥料,理化性质较稳定,施后对土壤性质没有影响,可施用于任何土壤和作物,可做根外施肥使用。同时尿素也是树脂、塑料、炸药、医药、食品等工业的重要原料。
2、尿素也可以部分代替蛋白质饲料,例如倒在奶牛青饲料中能代替一部分蛋白质饲料,但尿素的加入量不能超过青饲料的3%和总饲料量的1%,否则牲畜肾脏负担过重,容易引起疾病,大豆饼中含脲酶,不要与尿素混合供给。
3、尿素如果贮存不当,容易吸湿结块,影响尿素的原有质量,给农民带来一定的经济损失,这就要求广大农户要正确贮存尿素。在使用前一定要保持尿素包装袋完好无损,运输过程中要轻拿轻放,防雨淋,贮存在干燥、通风良好、温度在20度以下的地方。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氮肥
常见的氮肥有什么?
1、铵态氮肥
肥料中的氮素主要以铵(NH4+)的形态存在,氨态氮肥主要有硫酸铵、氯化铵、碳酸氢铵、氨水和液氨。
2、硝态氮肥
硝态氮肥中的氮素,以硝酸根离子(NO3-)的形态存在,氨态氮肥主要有硝酸钾、硝酸钙、硝酸铵、硝酸钠。
3、酰胺态氮肥
氮素以酰胺基形态存在,常见的酰胺态氮肥是尿素。
扩展资料
1、氨态氮肥的特点是:
氨态氮肥易溶于水,溶解后均形成铵离子(化学符号为NH4+,右上角加号表示铵离子带一个正电荷),铵离子能被作物根部直接吸收利用;
铵离子能被带负电荷的土壤胶体吸附,因而不容易随水流失,适宜用在水田;
氨态氮肥在土壤中,可在微生物的作用下转化为硝态氮,同样能被作物吸收利用;
氨态氮肥遇到石灰、草木灰或其他碱性肥料时,铵会变成氨气挥发损失。所以,不能与碱性物质混用;
高浓度铵离子对作物,尤其是对幼苗产生毒害;
对钙、镁、钾等吸收具有拮抗作用。
2、硝态氮肥的特点是:
硝态氮肥易溶于水,溶解后形成硝酸根离子(化学符号为NO3-,右上角的减号表示硝酸根离子带一个负电荷),能被作物根系吸收利用;
硝酸根离子不能被带负电荷的土壤胶体吸附,易随水流失,所以不宜用在水田,一般用在旱地;
硝态氮肥在土壤缺氧的条件下,会产生反硝化作用,使硝态氮转化成氧化亚氮或氮气损失;
硝态氮肥有较强的吸湿性和助燃性,易燃易爆,在运输中要注意防潮防火;
硝态氮肥含氮量较低;
硝态氮肥能促进钙镁钾等的吸收。
3、尿素(化学式CO(NH2)2含氮量46%)特点是:
含氮量高,含氮量46%。
易溶于水,呈中性,与绝大部分肥料可以混用;
在土壤中溶解后,大部分不能被作物直接吸收,需要转化为铵态氮后才能被作物吸收,因此在温度低的季节使用,其肥效较铵态氮和硝态氮迟缓,应适当提前使用。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氮肥
氮肥有哪些种类?
常用的氮肥品种可分为以下4种类型:
(1)铵态氮肥
包括硫酸铵、氯化铵、碳酸氢铵、氨水和液氨。
(2)硝态氮肥
包括硝酸钾、硝酸钙。
(3)铵态硝态氮肥
包括硝酸铵、硝酸铵钙和硫硝酸铵。
(4)酰铵态氮肥
包括尿素、氰铵化钙、石灰氮。
主题测试文章,只做测试使用。发布者:氨基酸肥料,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s://www.028aohe.com/5366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