配方肥原料配伍中应注意哪些问题?
答:在配方肥的生产中,一定要注意粉粒掺混肥和颗粒掺混肥生产中的原料配伍问题。基础原料肥选用不当,在配伍中出现吸潮、盐分解析、结块、养分损失转化等,不仅影响商品效果,而且会使有效性降低。配方肥生产、配料应注意的问题如下:尿素—磷铵—氯化钾配伍是目前的最佳配伍选择,惟一缺点是养分浓度太高,微肥无法加入。尿素—过磷酸钙(或重钙)—氯化钾配伍带来的问题是:过磷酸钙(或重钙)的主要成分磷酸一钙水合物与尿素反应生成化合物,释放出水,使肥料变湿结块。解决办法:一是要严格控制过磷酸钙(或重钙)的含水量,含水量必须控制在3.4%以内;二是要进行氨化处理,处理后的含水量必须小于4%,可用碳酸氢铵对过磷酸钙进行氨化处理。碳酸氢铵的加入量要根据工艺要求严加控制。氨化处理完毕可同氮肥粒、钾肥粒掺混、装袋。另外,配方肥配伍时,硝酸铵和尿素不能同时作为氮源掺混;过磷酸钙和磷酸二铵同时使用,会发生肥料变湿结块。
什么叫配方肥?肥料混配需要解决哪两个问题?
所种作物的土壤情况,所种作物的生长周期中分别在某个阶段需要多少的大中微量元素,这两是前提,然后就是用纯无机肥还是用有机无机做掺混肥或者纯有机肥 生物有机肥,用量需要多少。其实有机质也是相当重要的一个条件。
什么是配方施肥?有什么作用?
配方施肥指综合运用现代农业科技成果,根据作物需肥规律、土壤供肥性能与肥料效应,在施用有机肥为基础的条件下,通过分析树体试验和土壤的营养状况,提出氮、磷、钾和微肥等元素适宜的用量和比例,以及相应的施肥技术。配方施肥有以下作用。
减肥增产。通过对各种肥料的合理调配,减少了单一肥料的施用量,既经济实惠,又能有效提高产量。
改善品质。长期单一施用某种肥料,果树易发生缺素症或元素过量,降低了对病虫害的抗性。配方施肥供肥平衡,能够调节土壤中养分状况,提高树体抗性,改善果品品质。
培肥地力。合理的配方施肥可消除某种养分不足的状态而培肥地力。同时,土壤中化肥残留量还不会太多,避免了土壤板结和肥料污染现象。
配方施肥的意义是什么?
配方施肥是一个比较大的技术概念。如何得到科学合理的配方,有多种具体方法。配方施肥也叫测土配方施肥,具有施肥定量化和养分平衡的特点,是以土壤测试和肥料田间试验为基础,根据作物需肥规律、土壤供肥性能和肥料效应,在合理施用有机肥料的基础上,确定氮、磷、钾及中、微量元素及有益元素等肥料的施用数量、施用时期和施用方法。测土配方施肥技术的重点是解决作物需肥与土壤供肥之间的矛盾,有针对性地补充作物所需的营养元素,实现各种养分平衡供应,满足作物丰产的需要。配方施肥技术包括确定施肥量与养分配比,选择适宜的施肥时期、施肥方法和施肥位置等。配方施肥技术的核心是确定肥料用量及养分配方。配方施肥技术不但要重视测土、配方、施肥技术指导等环节的公益性,还应考虑配方生产、供应等环节的经营性,建立以政府为主导的科研、推广、生产、使用的科学施肥体系。确定经济施肥量是当前施肥技术的中心问题,也是配方施肥决策的一项重要内容。如果施肥量确定不合理,浪费肥料或减产将是不可避免的。
基于田块的肥料配方设计,首先要确定氮、磷、钾养分的用量,然后确定相应的肥料组合。肥料用量的确定方法,主要包括土壤与植株测试推荐施肥方法、肥料效应函数法、土壤养分丰缺指标法和养分平衡法。可以一种方法为主,参考其他方法,配合起来运用,这样可以吸收各种方法的优点,在生产前能确定更符合实际的肥料用量。基于田块的专用肥料配方设计,是农民针对各自田块特点施肥的基础,也是各级农业技术推广单位及肥料生产及经销单位对农户施肥具体指导的基础。有关部门及生产者可结合具体条件灵活选择应用。
在土壤采样与土壤测试的基础上,综合考虑行政区划、土壤类型、土壤质地、气象资料、种植结构、作物需肥规律等因素,借助信息技术生成区域性土壤养分空间变异图和区域施肥分区,优化设计不同区域的肥料配方,由肥料生产企业进行生产,有了“配方肥”需将其付诸于实施。再由农业技术人员和肥料经销人员根据区域内不同田块的养分状况和目标产量依据“大配方、小调整”的原则进行具体的施肥推荐,从而获得最大的经济效益。
什么是配方施肥?
配方施肥是综合运用现代农业科技成果,根据作物需肥规律、土壤养分状况和供肥性能与肥料效应,在施用有机肥为基础的条件下,产前提出氮、磷、钾和微量元素的适宜用量和比例,以及相应的施用方法。
主题测试文章,只做测试使用。发布者:氨基酸肥料,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s://www.028aohe.com/5350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