氮肥是大家非常熟悉的肥料,小麦氮肥后移技术什么?
小麦栽培品种的氮肥后移是增产的重要措施。操作技术:将所有的氮肥分成两部分,一半的氮肥作为基肥,一半的氮肥在小麦返青和拔节期作为顶肥。采取这一措施的原因如下:所有的氮肥都施在基肥上。一是容易造成小麦旺长苗期,后期容易脱肥。二是氮肥全部底肥化,如果小麦生长前雨水过多,会造成肥料大量流失,污染环境,后期容易脱肥。但在拔节期施肥可以满足拔节期小麦生长对肥料峰值的要求,有利于小麦长成穗和大穗。
退氮可有效增加穗粒重:如果年底施n次肥,并采用早春施氮的做法,会推高分蘖过多,使群体过大,田间提前封垄,通风透光差,导致小麦生长个体小而流产,穗粒数减少,病虫害多,灌浆多,粒重低,最终难以获得高产。在中段麦田,影响产量的三个因素的平衡,形成产量。除保证足够的圆锥体数量外,还需要更多的每圆锥体粒数和更高的千粒重。因此,在平衡施肥的基础上,应留30%-40%的氮肥,并在起苗前后施用顶肥。
在传统的冬小麦高产栽培中,有的地方是一次性底施氮肥,有的地方是分两次进行。第一次是在小麦播种前将一部分氮肥随耕地犁入地里,称为底肥,第二次是结合春耕浇水施用。在传统的小麦栽培中,底肥一般占60%~70%,顶肥占30%~40%;顶肥时间一般在返青期至立秋期,并在小麦越冬前有一次增水。施肥时间和基肥与顶肥的比例使得在小麦生长初期重施氮肥。在高产田,麦田人口过大,无效分蘖增多。在小麦生长中期,田间杂草丛生,产量和质量受到影响,氮肥的利用效率低。
氮肥后移技术是将底施与顶施相结合,而不是一次性底施氮肥。将底层氮肥的比例降低到50%,而将顶层肥料的比例提高到50%。土壤肥力高的麦田底肥比例为30%~50%,顶肥比例提高到50%~70%。同时,春季底肥施用时间应适当后移,通常从开镰阶段移至合苗阶段。土壤肥力高、分蘖多的地块可以移到接合期中期至旗叶顶端。
什么是氮肥后移技术?
就是推迟春季小麦的追肥时间,小麦拔节了,第一节间已经拔开了2~3厘米,开始追肥最好。就是把氮肥推迟到拔节前期和中期追肥。在山东改3月份追肥为4月上旬追肥,也就是在清明节前后进行追肥浇水,这就是氮肥后移技术。
小麦亩产500千克的地块,每亩按15千克尿素追施,如果亩产达到600千克,每亩按18千克追施,追肥后浇水。
水稻怎样科学施肥?谢谢
1、早、中稻秧田施肥:双季早稻秧龄约为28-30天,中稻秧龄30多天。由于早、中稻秧龄期短,要求秧苗生长快而壮,育秧期间气温又较低,土壤中养分释放和肥料分解都较慢。因此,应重施优质的农家肥(如腐熟的人粪尿、厩肥或幼嫩绿肥等,每公顷15-22.5吨)和适量的化肥作基肥。氮肥可用碳酸氢铵和氨水,深层施。
2、晚稻秧田施肥:
晚稻,无论连作晚稻还是一季晚稻,秧田施肥技术与早、中稻有显着不同。因为它们生育季节的气温和地温都比较高,土壤中养分释放和肥料分解均比较快,秧龄又比较长,一般30-40天,长的达50天。为了达到秧苗粗壮清秀,防止秧苗生长过旺,出现徒长秧和拔节秧,晚稻秧田宜用肥效和缓而持久的农家肥,如塘泥、猪粪尿等15-30吨/公顷作基肥。
3、杂交水稻秧田的施肥:
杂交早、中、晚稻育秧技术一般与常规早、中、晚稻相似。但杂交水稻秧田播种量远较常规稻少,要求秧苗在秧田多分蘖、长壮蘖。所以一般应较常规稻秧田施肥量大,并应注意氮、磷、钾合理配合和分次施用,特别是增施钾肥
“三控”施肥技术的最大特点是“氮肥后移”,即减少前期氮肥的比例,增加穗肥和粒肥中氮肥的比例
氮肥在前期的用量一般占总施氮量的60%左右,
中后期的用量为总施氮量的40%左右。
另外配方施肥是科学地确定有机、无机肥料如氮、磷、钾肥料搭配的最佳经济用量和比例,以最大限度地发挥肥料的增产作用的施肥方法。一个配方只能在一定时期内适用于特定的土壤、品种及耕作条件。
供你参考
谢谢评价
什么是小麦氮肥后移调优技术
传统冬小麦高产栽培中,有的地方施用氮肥一次性底施,有 的地方分为两次,第一次为小麦播种前随耕地将一部分氮肥耕翻 于地下,称为底肥,第二次为结合浇水进行的春季追肥。传统小 麦栽培,底肥一般占60%〜70%,追肥占30%〜40%;追肥时 间一般在返青期至起身期,还有的在小麦越冬前浇冬水时增加一 次追肥。上述施肥时间和底肥与追肥比例使氮素肥料重施在小麦 生育前期,在高产田中,会造成麦田群体过大,无效分蘖增多, 小麦生育中期田间郁蔽,后期易早衰与倒伏,影响产量和品质, 氮肥利用效率低。
氮肥后移技术是将一次性底施氮素化肥改为底施与追施相结 合;将底施氮肥的比例减少为50%,追肥比例增加至50%,土 壤肥力高的麦田底肥比例为30%〜50%,追肥增加比例到 50%〜70%;同时将春季追肥时间后移,一般由返青或起身期后 移至拔节期,土壤肥力高、采用分蘗成穗率高的品种的地块可移 至拔节中期至旗叶露尖时。
这一技术可以有效地控制春季无效分蘖过多增生,塑造旗叶 和倒二叶健挺的株型,单位土地面积容纳较多穗数,开花后光合 产物积累多,向籽粒分配比例大;促进根系下扎,提高土壤深层 根系比重和生育后期的根系活力,延缓哀老,提尚粒重;提尚好 粒蛋白质含量,改善小麦的品质;减少氮素的损失,提高氮肥利用率,减少氮素淋溶。氮肥后移技术适用于高产麦田,尤其是强筋小麦栽培。
主题测试文章,只做测试使用。发布者:氨基酸肥料,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s://www.028aohe.com/5149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