刺蛾幼虫为什么可以产生硬壳
您好,刺蛾幼虫为可以产生硬壳是因为那是刺蛾幼虫做的茧,茧量多冷却后发硬。刺蛾幼虫做的茧。茧椭圆形坚硬,颜色多与寄主树皮色,一般从灰褐色至暗褐色。幼虫一般叫洋辣子。
刺蛾幼虫的毒性怎么解
用酒精消毒,然后涂上消炎药。
刺蛾幼虫体毛有毒,劳作时避免与虫体接触。如果不慎被刺蛾蛰伤,建议用医用橡皮膏粘住拔出或用经过消毒的针先将毒刺拨出,再用酒精清洁伤口,最后涂上消炎类和激素类软膏即可,如有红肿发炎应去医院就诊。
刺蛾的危害
(1)低龄刺蛾幼虫啃食植株的下表皮和叶肉,导致叶片呈不规则黄色斑块,被啃食的叶子成网状。
(2)刺蛾幼虫长大后把叶子啃食成缺刻,严重的时候把叶片吃光,在秋季2次发芽,影响树木生长和发育。
(3)刺蛾常常吃树叶,会减少树木的光合作用,增加水分蒸腾,严重的时候会使枝条或整株枯死。
(4)要注意褐边绿刺蛾幼虫有毒毛,人体接触后会引起皮肤肿痒,危害人体健康。
当人被刺蛾幼虫(俗称洋辣子)蛰过后,它的体液为什么能止痛?
因为它的体液有麻醉作用
1. 蛰后用胶带粘受伤部位,可以把刺入皮肤的细毛给清理掉,这是最直接的方法。
2. 洋辣子的毒是酸性的。可以用浓肥皂水涂患处。可以重复一次。一般十分钟左右就会减轻。
3.中药喉症丸研碎,水调敷于患处。
4.有发烧,关节肿痛等全身症状,应到医院治疗。
5.被蜇后可用棒棍挑破其身体,会发现一绿(或青)和黑的经脉。将其中绿(或者青)的一条取出捣碎,敷在被蛰处立马有奇效。千万别动黑色那条,这是他毒液所在处。
扩展资料
洋辣子,褐边绿刺蛾,属鳞翅目刺蛾科。别名绿刺蛾、青刺蛾、黄缘绿刺蛾、四点刺蛾、曲纹绿刺蛾等,俗称痒辣子。分布地域广泛,几乎遍及全国。
生活习性
喜阴、对强光、热、水有本能的抗拒性,通常为群居。
成虫体长15至16毫米,翅展36至40毫米,体绿色;复眼黑褐色。头胸背绿色,胸背中央有1条棕色纵线,腹部灰黄色。
下唇须棕色。前翅绿色,基部有1暗褐色大斑,外缘为灰黄色宽带,带上散有暗褐色小点和细横线,带内缘内侧有暗褐色波状细线。翅背面灰绿色。
参考资料
洋辣子_百度百科
枣树上一种毛虫,有毒刺能蛰人,学名叫什么
学名是刺蛾。
刺蛾是鳞翅目刺蛾科昆虫的通称,大约有500种。分布全球,多数在热带。幼虫肥短,蛞蝓状。无腹足,代以吸盘。行动时不是爬行而是滑行。
有的幼虫体色鲜艳,附肢上密布褐色刺毛,像乱蓬蓬的头发,结茧时附肢伸出茧外,用以保护和伪装。受惊扰时会用有毒刺毛螫人,并引起皮疹。以植物为食。
在卵圆形的茧中化蛹,茧附着在叶间。刺蛾幼虫多被称为荆条虎,在东北称为洋辣子(方言),作茧称为洋辣罐(方言)。山东东部方言称为瘄子毛,八街毛子,触子毛,巴夹子(泰安)。
扩展资料:
生活习性
北方年生1代,长江下游地区2代,少数3代。均以老熟幼虫在树下3—6cm土层内结茧以前蛹越冬。1代区5月中旬开始化蛹,6月上旬开始羽化、产卵,发生期不整齐,6月中旬一8月上旬均可见初孵幼虫,8月为害最重,8月下旬开始陆续老熟入土结茧越冬。
毒性
刺毛虫皮炎是由于刺毛虫的毒毛刺伤皮肤后由毒毛释出的毒液所引起的急性皮炎。在刺毛虫生长较多的地方,死去的刺毛虫刚毛在一定时间内仍具有毒性,会随风飘散到人身上,所以没接触过刺毛虫的人也会突然出现刺毛虫皮炎。
一般刺毛虫茧以面、颈项部多见。损害常表现为水肿性红斑、风团或大片水肿,间有水疱或大疱,多单发或为一小片。自觉剧烈的痛,后期常伴瘙痒。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刺蛾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刺毛虫
主题测试文章,只做测试使用。发布者:氨基酸肥料,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s://www.028aohe.com/4991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