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栽培品种?
(一)白榄
主要品种有:檀香、惠圆、霞溪本、公本、自来圆、刘族本、长营、茶榄、猪腰榄、汕头白榄等(表2-4)。
表2-4 白榄的主要品种
品种名称 主产地 果实主要特性特征 主要用途 檀 香 福建闽清、闽候 肉质酥脆、果实较小、重7~9g、品质上等、最晚熟 宜生食 惠 圆 福建闽候、闽清 果肉厚、果实大、重18~20g、品质优、中熟种 宜加工 霞溪本 福建莆田市 果肉狭长呈棱形、果重6~8g、品质较优,十月前后成 熟 生食加工兼用 公 本 福建莆田、仙游 果肉脆、果实小、果重6~8g、卵圆形,品质好 宜生食 自来圆 福建闽候、闽清、福州郊区 果较大,重16~18g,椭圆形,品质较好 适于加工 刘族本 福建莆田市 果实较小,重7~8g,肉质较粗 加工、生食兼用 长 营 福建闽候、闽清、福州郊区 果狭长,形似长棱,果肉较粗 生食、加工兼用 茶榄 广东省广州市郊 肉质细致,爽脆,纤维少,品质好,10~11月成熟 主供鲜食 猪腰榄 广东省广州市郊 果实狭长,肉质细致,10~11月成熟 鲜食 汕头白榄 广东省汕头市 果肉细致,果卵圆形 加工、生食兼用。
(二)乌榄
主要品种有:西山榄、油榄、早榄(立秋鸟榄)、黄肉榄、秧地头、鹅膏等,详见表2-5。
表2-5 乌榄的主要品种
品种名称 主产区 果实主要特性特征 主要用途 西山榄 广东增城市 果大,紫黑色,肉质软滑,味佳有香气,霜降前后成熟 提取种仁 油 榄 广东增城市 果基尖,有六条沟纹,仁大含油量高,肉厚甘香,品质优,寒 露前后成熟 提取榄油 立秋乌榄 广东增城市一带 果顶较尖,有三条沟纹,果身歪斜,广东最早熟品种,立秋可 采收 加工 黄肉榄 广东增城市 果身微歪斜,果顶钝尖,有三条沟纹,品质优,肉厚,质优有 香气,秋分至霜降成熟 加工 秧地头 广东增城市等地 果较大,果实横切面呈三角形,肉质较粗,含油分高,9月下旬 成熟 提取榄油 鹅 膏 广东增城市等地 果大而端正,肉厚有鹅油香味,立秋至秋分成熟 加工。
什么是栽培种?
具有经济价值,遗传性状稳定,生产上广泛栽植的作物种类。无论栽培种,半栽培种或野生种,都是基于植物分类学的种(species)),根据人类驯化和利用的不同程度,人为区分的类别。一般与其原始野生种相比、有较明显的栽培性状,但在概念上是相对的,彼此间没有明确的区分界限。栽培种当中也有不作为生产栽培的变种或类型,如苹果(Malus pumila Mill.)中的道生苹果(M.pumila var.praecox Pall.)并不一定作生产栽培。反之,野生种也有在生产上得到广泛利用作为砧木的,如山荆子(M.baccata Borkh.),但习惯上仍称为野生种。因此,果树植物的所谓栽培种,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其果实食用经济价值的大小。栽培种与半栽培种之间则更不易区分。半栽培种指介于野生种与栽培种之间的中间类型,由野生种驯化或野生种与栽培种杂交而形成,兼具有野生种与栽培种的部分特征,变异类型较多。其经济性状、特别是果实的品质,往往尚未完全符合人类栽培的要求,栽培价值低于栽培种,多半经营粗放,很少进行大规模栽培。生产中半栽培种作为砧木被广泛利用。半栽培种与栽培品种的嫁接亲和力常比野生种与栽培品种的嫁接亲和力要强。同时,半栽培种也有较强的抗逆性和适应性。利用半栽培种自然杂交种子的实生苗为砧木,其个体间往往有变异,使嫁接苗个体间也产生不同程度的差异。因此,在利用半栽培种为砧木时,不仅要选择树种,而且要注意选用其中最适宜而稳定的类型。由于半栽培种具有比栽培种更强的抗逆性和适应性,而且与栽培种杂交时亲和力也强,有时也利用半栽培种为基因源作为杂交亲本,培育具有某种抗性或适应性的新品种。
栽培种与栽培品种不同。栽培种在植物分类学上有着作为一个种的分类依据,而栽培品种是人类按照自身的需要,经过选择培育而得到的群体。在一个栽培种当中,可以包括许多栽培品种,例如苹果属的栽培种苹果在人类长期栽培过程中,培育出很多栽培品种如金冠(Golden Delicious)、红星(Starking)等。生产上栽培的大多数果树都包括在栽培种当中。
什么是三级种(栽培种)?
母种
经各种方法选育得到的具有结实性的菌丝体纯培养物及其继代培养物,也称一级种。
原种
由母种移植、扩大培养而成的菌丝体纯培养物,也称二级种。
栽培种
由原种移植、扩大培养而成的菌丝体纯培养物,也称三级种。栽培种只能用于栽培,不可再次扩大繁殖菌种。
什么叫母种、原种、栽培种?
答:食用菌菌种一般分母种、原种和栽培种。 母种是直接从子实体(组织或抱子)、菇木(耳木)分离得到的菌种。培养基常采用营养丰富、较易吸收的马铃薯琼脂培养基(又称PDA培养基,其成份:去皮马铃薯劝o克,荀萄糖20克,琼脂18一20克,水1000毫升)。为了便于保藏、运输和防止杂菌污染,一般采用试管里培养,故又称“试管菌种”。 原种是将培养好的母种接种到木屑、麦草等培养基中得到的菌种。一般一支母种可接原种3~5瓶。常用的培养基有木腐菌和草腐菌两种。木腐菌(如银耳、香菇、灵芝等)培养基:木屑78肠、米糠20肠、石膏1肠、食糖1呱。草腐菌培养基:类草经发酵堆制的是蘑菇菌种培养基,新鲜稻草加1务硫酸按是草菇菌种培养基。 由于原种的数量有限,为了适应大批生产的需要,必须将原种再行扩大培养,其所得的菌种称栽培种。一般一瓶原种可接栽培种50一BO瓶,培养基与原种培养基基本相同,只是有的菌类栽培种培养基取材可更广些。如银耳栽培种常采用小枝条或小木块作材料,香菇栽培种有的用甘蔗渣、玉米芯矛代替木屑,蘑菇哎栽培种有的用河泥浆与类作原料。成一20一
主要栽培种和品种有什么不同?
我国栽培种主要是番荔枝,刺番荔枝和牛心番荔枝只有零星栽培,阿蒂莫耶番荔枝和毛叶番荔枝于近年引入,正在发展中。
1.番荔枝(A.squamosa L.)
又称普通番荔枝。我国栽培面积较大的是台湾省,其次是广东省澄海、东莞、中山、珠海等市,福建、海南、广西、云南诸省(区)只有小面积栽培,四川及贵州南部也引种成功。台湾分粗鳞种和细鳞种。广东多实生繁殖,没有经鉴定的无性系品种。每年8~9月果熟,单果重约150g,每果约含种子45粒,可食部分约占50%,果肉乳白色,甚甜,有香味,主供鲜食。据南亚热带作物研究所分析,果肉含Brix糖度18°,总糖15.3%,酸0.25%,维生素C13.6mg/100g。
2.毛叶番荔枝(A.cherimola Mill.)
又称秘鲁番荔枝、高山番荔枝,英名Cherimoya。台湾、广东、云南等地均已引入。有指印型、光皮型、瘤粒型、乳头型和鳞脐型等。国外的品种较多。台湾省已引进的品种有Bay、Booth、Chaffey、Deliciosa、EI Bumpo、Honeyhart、Mariella、Ott、Pierce、Spain、Villapark和White等。果肉芳香柔软,有蛋奶似的风味。主供鲜食。果肉含可溶性固形物33.8%、糖分18.4%、酸0.06%、蛋白质1.8%、灰分0.66%、粗纤维4.3%(中村三八夫,1943)。
3.阿蒂莫耶番荔枝(A.atemoya Hort)
英名Atemoya。台湾、广东、海南、福建、广西及云南诸省(区)均已引入,正在试种推广之中。国外品种较多,广东省已引入的有African Pride、Bullock Heart、Geffner、Pink’s Mammoth、Poxton、Spain Cherimoya,Super Pride等。经引种观察,以African Pride(非洲骄傲,下称AP)表现较好。每年9~10月果熟,用产期调节法可把果期延长至翌年3月。AP的果肉白色柔软而芳香,浓甜,南亚所测定,含Brix糖度25%,全糖18.3%,酸0.37%,维生素C40mg/100g。
4.刺果番荔枝(A.muricata L.)
英名Soursop。台湾、广东、海南已引入。果实长卵形或纺锤形,果皮表面密布肉质刺状突起,果大,重者可达4kg。果肉淡黄色或白色,味淡而略带酸,香气浓郁。果肉含可溶性固形物15%~21%,全糖10%~12%,全酸0.7%~1.3%,碳水化合物16%~18%,蛋白质0.7%~1.7%,脂肪0.3%~0.8%。果可供鲜食,更适于制果酱、果露、饮料等。该种耐寒力低,仅适海南省等无霜地区栽种。
主题测试文章,只做测试使用。发布者:氨基酸肥料,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s://www.028aohe.com/4384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