列举三种氨基酸的定量分析方法,说明其工作原理。
就给你找到两种,将就着看吧..你找到了另一种,再告诉我一下
1、化学分析法——甲醛滴定法
甲醛滴定法用于氨基氮的测定, 可以测出样品中总氨基酸的含量,其原理是在中性或弱碱性水溶液中,氨基酸的α—氨基与醛类反应生Schiff碱:α—氨基酸与甲醛反应生成亚甲基亚氨基衍生物
2、分光光度法——茚三酮法
茚三酮是一种能使氨基酸生成在可见光区有吸收的衍生试剂。该方法的基本原理是经阳离子交换柱分离出的氨基酸与茚三酮混合,经加热反应后,一级胺与之生成蓝紫色化合物,二级胺与之生成黄色化合物。两种衍生物使用双通道紫外检测器同步检测,检测波长分别为570nm 和436nm。
氨基酸的定性鉴定原理
实验原理:
纸层析法(paper chromatography)是生物化学上分离、鉴定氨基酸混合物的常用技术,可用于蛋白质的氨基酸成分的定性鉴定和定量测定。
纸层析法又称纸色谱法,是用滤纸为支持物,所用展层溶剂大多由水和有机溶剂组成,滤纸纤维与水的亲和力强,与有机溶剂的亲和力弱,因此在展层时,纸纤维上吸附的水分是固定相,有机溶剂是流动相。溶剂由下向上移动的,称上行法;由上向下移动的,称下行法。将样品点在滤纸上(此点称为原点),进行展层,样品中的各种氨基酸在两相溶剂中不断进行分配。
由于它们的分配系数不同,不同氨基酸随流动相移动的速率就不同,于是就将这些氨基酸分离开来,形成距原点距离不等的层析点。
引申:
氨基酸的定性鉴别:紫外吸收光谱法
精密称取酪氨酸、色氨酸、苯内氨酸各适量,分别用水制成1ml含20μg(色氨酸)、40μg(酪氨酸)、200μg(苯丙氨酸),在波长230~300nm测定各氨基酸的吸收光谱。 在20种天然氨基酸中,只有酪氨酸、色氨酸和苯内氨酸,在紫外区最大吸收,酪氨酸的最大吸收峰的波长275nm处,色氨酸的最大吸收峰在波长280nm处,同时在波长288nm处有一个肩峰,苯丙氨酸最大的吸收峰在波长258nm处,同时在257nm和264nm处有两个较小的吸收峰。由此可见,这三种氨基酸可以通过紫外吸收光谱加以鉴别。
层析法分离氨基酸的原理是?详细说明,谢谢
二、原理
纸层析法是用滤纸作为惰性支持物的分
配层析法,其中滤纸纤维上吸附的水是固定相
水是固定相,
配层析法,其中滤纸纤维上吸附的水是固定相,
展层用的有机溶剂是流动相
在层析时,
有机溶剂是流动相。
展层用的有机溶剂是流动相。在层析时,
将样品点在距滤纸一端约2~
的某一处,
将样品点在距滤纸一端约
~3cm的某一处,
的某一处
该点称为原点;
该点称为原点;然后在密闭容器中层析溶剂
沿滤纸的一个方向进行展层,
沿滤纸的一个方向进行展层,这样混合氨基
酸在两相中不断分配。由于分配系数(
酸在两相中不断分配。由于分配系数(Kd)
不同,结果它们分布在滤纸的不同位置上。
不同,结果它们分布在滤纸的不同位置上。
物质被分离后在纸层析图谱上的位置,
物质被分离后在纸层析图谱上的位置,可用
比移值(
来表示。
比移值(Rf)来表示。
所谓R
是指在纸层析中,
所谓
f,是指在纸层析中,从原点至氨基酸
停留点(又称为层析点)中心的距离(
)
停留点(又称为层析点)中心的距离(X)与
原点至溶剂前沿的距离(
)的比值。
原点至溶剂前沿的距离(Y)的比值。如图
原点到层析点中心的距离
X
Rf
=
=
Y
原点到溶剂前沿的距离
在一定条件下(如温度、展层剂的组成、
在一定条件下(如温度、展层剂的组成、
层析纸质量等不变),某种物质的R
),某种物质的
层析纸质量等不变),某种物质的
f
值是常
因此可作为定性依据。
数,因此可作为定性依据。
由于氨基酸无色,
由于氨基酸无色,可利用茚三酮反应使
氨基酸层析斑点显色,从而作定性分析。
氨基酸层析斑点显色,从而作定性分析。本
实验利用纸层析法分离氨基酸。
实验利用纸层析法分离氨基酸。
复合氨基酸是什么做的
最常见的复合氨基酸主要成份:含甘氨酸、丙氨酸、亮氨酸、异亮氨酸、缬氨酸、胱氨酸、半胱氨酸、甲硫氨酸、苏氨酸、丝氨酸、苯丙氨酸、酪氨酸、色氨酸、脯氨酸、羟脯氨酸、谷氨酸、天门冬氨酸等18种氨基酸 。复合氨基酸有多种类型,原料主要分有植物型和动物型。植物型复合氨基酸以天然高蛋白植物为原料,采用先进的生化工程技术,从植物中提取,分离多种氨基酸精制而成。动物型是以各种高蛋白动物体为原料,经微生物发酵、酸碱水解处理后,喷雾干燥加工而成。[1]
用途
1、 可为植物提供更全面的营养,可做叶面肥、浓缩肥、液态肥原料;
2、 能补充鱼粉加工过程中流失的最有效的20%营养成份,或补充非全鱼加工的鱼粉营养不全面的氨基酸,含有动物所必需的多种营养全面的氨基酸有效成份,能补充各种必需氨基酸,特别是弥补常规饲料原料及植物饲料中容易缺乏的必需氨基酸,利用平衡的“木桶效应”原理,对其它营养成份起增效作用;
3、 含有的多种营养成份经微生物发酵后呈离子状态完全溶于水,利于水产动物吸收利用,能代替鱼粉补充营养适合水产动物采食,快速生长,特种水产代替鱼粉节省成本见效显著;
4、 经特殊工艺喷雾干燥后,体积大重量轻,重量只有普通饲料的一半,特别适合生产膨化水产饲料,鱼虾、海水鱼开口料;
5、 富含胱氨酸、酪氨酸、丝氨酸能促进畜禽皮毛生长,肉猪皮肤红润,毛色发亮,黄鸡能增加毛色鲜艳度、鸡冠鸡脚颜色;
6、 增香增鲜,促进动物食欲,本品谷氨酸含量高,具有调节口感,促进动物食欲之功效,水产饲料能代替甜菜碱增加饲料的适口性;
7、 添加于发酵豆粕、发酵饲料中,有利于平衡微生物营养需求,促进微生物的生长繁殖,发酵更快更好更透彻;
8、 具有一定的粘合能力,有保护饲料营养散失和增强颗粒饲料定型的作用。
氨基酸的生产方法有哪几种?各有何优缺点?
(一)微生物发酵法
大部分氨基酸是用玉米淀粉做的葡萄糖做碳源,补加各种无机盐及氮源,通过生产菌种进行新陈代谢,得到所需的产物,再进行提纯、烘干、包装。
合成各种碳水化合物构成细胞壁的结构物质或成为细胞内的贮存物质,利用有机酸或无机酸等合成脂类,构成细胞膜,吸收氮素与有机酸合成氨基酸。饲料添加剂原料的微生物工程生产过程当中,通过人工控制合成代谢的某一过程,从而导致某种中间产物的大量积累,达到规模化生产的目的。如:赖氨酸、维生素C、有机酸的生产等。微生物发酵工程法生产抗生素、生长激素、某些色素等都属于微生物的次生代谢产物。
微生物在适宜的条件下,不断从周围环境中吸收营养物质转化为构成细胞物质的组分和结构,使个体细胞质量增加和体积增加,称为生长。根据细菌生长繁殖速度的不同可分为四个时期。
微生物发酵的全部生产过程大致可以分为四个阶段,即:菌种阶段、种子扩大培养阶段、发酵阶段和提炼阶段(如图)。
(二)氨基酸的生产流程(工艺)
氨基酸发酵法制造工艺。 图氨基酸发酵生产法 :
1,纯粹分离,2,种母培养,3,蒸汽,4,空气压缩机,5,蒸煮杀菌,6,种母培养,7,pH调节剂,8,发酵罐,9,灭菌器,10,培养基,11,配制槽,12,离心分离机 ,13,离子交换柱,14,结晶槽,15,晶体分离器,16,干燥器,17,氨基酸成品。
氨基酸原理
蛋白质是人体生命的物质基础,氨基酸是合成蛋白质的基本单位。氨基酸分必需氨基酸和非必需氨基酸,必需氨基酸是人体自身不能合成,必须由体外提供的氨基酸。必需氨基酸共有8种,即赖氨酸、色氨酸、苯丙氨酸、蛋氨酸、苏氨酸、亮氨酸、异亮氨酸及缬氨酸。必需氨基酸缺乏将导致体内蛋白质合成障碍。通常情况下,蛋白质需要2-4个小时才能够被消化。但如果将蛋白质分裂为微肽(由2-3个氨基酸构成)和单个的自由氨基酸,则在30-60分钟内就能被人体吸收。因此氨基酸非常容易被人体消化吸收而不给人体增加负担。这也是氨基酸的最大优势。也因此它能满足那些高效率运动员的特殊营养需要。
注意事项:
服用氨基酸的剂量不能太高,如果一种氨基酸每天剂量超过6g,就要考虑是否会中毒,影响神经系统,尤其是天门冬氨酸、谷氨酸、胱氨酸、丝氨酸与色氨酸。胱氨酸若每日剂量超过1g,便会中毒。儿童服用尤其要注意。
功效应用:
1、改善孕产妇的营养失调及儿童的营养缺乏
2、全面改善人体免疫力状况,用于病后体弱者及各种疾病所致的蛋白质缺乏症
3、防治急慢性肝炎引起的肝功能异常
4、促进外伤、烧伤、骨折及术后伤口愈合
5、促进智力开发,增强记忆力
主题测试文章,只做测试使用。发布者:氨基酸肥料,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s://www.028aohe.com/4349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