_蛄的读音
蛄的汉语拼音读音为[gū]。
蛄的组词有:蝼蛄、蝲蝲蛄、蟪蛄、蝲蛄、喇喇蛄、惠蛄、拉拉蛄。
蝼蛄(学名:Gryllotalpa)是多种地栖性节肢动物门昆虫纲直翅目蝼蛄科昆虫的总称,俗名耕狗、拉拉蛄等。
蝼蛄主要分布在中国北方各地,此类昆虫身体梭形,前足为特殊的开掘足,雌性缺产卵器,雄性外生殖结构简单,雌雄可通过翅脉识别(雄性覆翅具发声结构)。
蝲蛄[là gǔ]又称“大头虾”,在动物分类学中,它属于节肢动物门、软甲纲、正螯虾科(蝲蛄科)。它的模样与生活在海洋里的龙虾十分相似,所以有“淡水龙虾”之称。
蛄怎么读音是什么
蛄
偏旁:虫
拼音:[gū]
释义:
1.〔蝼~〕见“蝼”。2. 〔蟪~〕见“蟪”。
蛄这个字怎么读?
蛄
拼 音
gū
部 首 虫
笔 画 11
五 行 木
五 笔 JDG
生词本
基本释义 详细释义
1.〔蝼~〕见“蝼”。
2.〔蟪~〕见“蟪”。
蛄怎么读 怎么读蛄
1、蛄,[gū] 成虫体长30~35mm,灰褐色,腹部色较浅,全身密布细毛,头圆锥形,触角丝状,分布于全国各地。蛄食性杂,咬食植物根茎,果实,比如马铃薯,黄薯等等为农业害虫。
2、种名:蝼蛄 Gryllotalpa sp.俗称:拉拉蛄、土狗子、蜊蛄,属直翅目,蝼蛄科。全世界约40 多种,我国有6种,为害虫的有2种,即:华北蝼蛄、东方蝼蛄,其次,普通蝼蛄,台湾蝼蛄。
蛄怎么读
拼音:gū 注音:ㄍㄨ 偏旁部首:虫 部外笔画:5 总笔画数:11
详细解释
蛄 gū
〈名〉
蝼蛄 [mole cricket]
蛄,蝼蛄也。——《说文·虫部》
嘹嘹湿蛄声,咽源惊溅起。——唐· 李贺《昌谷诗》
另见 gǔ
《康熙字典》
《申集中》《虫字部》 ·蛄 ·康熙笔画:11 ·部外笔画:5
《唐韵》古胡切《韵会》《正韵》攻乎切,����音孤。《说文》蝼蛄也。《扬子·方言》蝼螲谓之蝼蛄。《本草》一名天蝼,一名仙蛄。穴土而居,有短翅,四足。雄者善鸣而飞,雌者腹大羽小,不善飞翔,吸风食土,喜就灯光。《尔雅疏》鼫鼠,蔡邕以为蝼蛄。 又《玉篇》蟪蛄也。《扬子·方言》蛥蚗,楚谓之蟪蛄。《庄子·逍遥游》蟪蛄不知春秋。《注》春生者夏死,夏生者秋死,故不知春秋。 又《扬子·方言》蛄䗐谓之强䖹。
说文解字
《卷十三》《虫部》 ·蛄
蝼蛄也。从虫古声。古乎切
蛄的组词
在日常学习中,我们会接触不少的词语知识,每个汉字都可以进行组词,下面我为大家整理了蛄的组词,欢迎分享,希望对大家有帮助。
一、蛄组词
【精选组词列表】:蝼蛄、蟪蛄、惠蛄、蟪蛄不知春秋
二、蛄的拼音、蛄的组词及词对应的注释和蛄的繁体字和蛄的QQ繁体字
【蛄的拼音】:gū
【蛄的组词及词对应的注释】:
1、蝼蛄造句:杀虫剂乙酰甲胺磷在高浓度和推荐浓度下对蝼蛄斯氏线虫、长尾斯氏线虫和小卷蛾斯氏线虫的致死率分别为21%和9.5%,13%和5.5%,5.5%和2%;
解释:(lóugū)昆虫,背部茶褐色,腹面灰黄色。前脚大,呈铲状,适于掘土,有尾须。生活在泥土中,昼伏夜出,吃农作物嫩茎。有的地区叫土狗子。
【蛄繁体字和QQ繁体字】:蛄→繁体字为:蛄→QQ繁体字为:蛄
三、蛄字的含义及相关资料
【蛄字的’含义】:(名)蝼蛄;昆虫;背部茶褐色;腹面灰黄色。前足发达;呈铲状;适于掘土;有尾须。生活在泥土中;昼伏夜出;吃农作物嫩茎。
【蛄字的相关资料】:蝼蛄也。从虫古声。古乎切
四、蛄组词的发散思维组词法 (分别以蛄字开头、蛄字在中间和蛄字在结尾的组词)
『蛄』字在中间的词语
蟪蛄不知春秋
『蛄』字在结尾的词语
惠蛄,蟪蛄,蝲蛄,蝲蝲蛄,蝼蛄
主题测试文章,只做测试使用。发布者:氨基酸肥料,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s://www.028aohe.com/4126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