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出质谱图判断由哪些氨基酸组成,判断哪个位置发生了修饰
在质谱图中,横坐标表示离子的质荷比(m/z)值,从左到右质荷比的值增大,对于带有单电荷的离子,横坐标表示的数值即为离子的质量;纵坐标表示离子流的强度,通常用相对强度来表示,即把最强的离子流强度定为100%,其它离子流的强度以其百分数表示,有时也以所有被记录离子的总离子流强度作为100%,各种离子以其所占的百分数来表示.
要看懂质谱图最先看分子离子峰.怎么判断分子离子峰?一般是最大的明显可见碎片.如果有已经结构就好办,如果没有,一般判断出分子离子峰之后,要进行确认.确认的办法是看最大的碎片和第二大的碎片的差值是否合理.多数减15,也有减18或43,这样看具体情况.如果有这样的碎片就认为是分子离子峰的可能性很大.然后再看基峰.基峰是质谱图二维结构中的纵向看法.从基峰来判断物质最为稳定的碎片是不是和你想象的相同,以此为基础增减碎片来判断其它的可能结构.
质谱法测定氨基酸的原理?详细步骤,不胜感激!!!!
用液质联用仪做可以得到氨基酸的M+H峰,可以得到氨基酸的确认
氨基酸质谱检测用正离子模式还是负离子
选择正负离子模式主要是根据化合物的性质,也就是看结构;而流动相环境影响分析的灵敏度。
比如含羧基,磺酸基的物质,一般肯定可以使用负离子模式,因为在一般情况下可以电离为R-COO-,和R-SO3-;在酸性的流动相中,如pH3以下,羧酸根可能就不好电离成负离子了,这时负离子监测的灵敏度下降,而磺酸根酸性较大,仍然可以电离。
而含氮的化合物碱性化合物,包括季氮化合物,一般采用正离子模式,R-NH3+,R2-NH2+,R3-NH+,R4-N+;这些化合物一般容易加和氢离子形成正电荷的离子;同样跟他们的碱性有关,季氮化合物是强碱,一般情况都可以正离子监测的;
两性化合物如氨基酸,有个等电点pH的,根据流动相pH不同选择模式。
一般酸性化合物流动相选pH大于pKa2.0以上,采用负离子模式;反之碱性化合物流动相选pH小于pKa2.0,采用正离子模式
我遇到的情况一般是正离子模式应用更多,一方面流动相由于色谱柱的性质一般偏向酸性(pH2-8),另一方面,普遍采用的ESI离子源是一种超软电离的离子源,在酸性条件下大部分极性较大的化合物都可以加和氢离子,形成正电离子,如没有氮的黄酮类,脂类,糖类等。
且负离子模式相应一般比正离子模式小一个数量级。
在优化质谱条件的时候正负离子都试试哈,看看相应值!~还有,看看样品的基质是否有干扰,看看基线高度和性噪比!
主题测试文章,只做测试使用。发布者:氨基酸肥料,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s://www.028aohe.com/3960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