熊蜂授粉(熊蜂授粉西红柿优点)

用熊蜂给番茄授粉可替代人工授粉,具体如何操作呢?

人工蘸花弊端较多,又不容易克服。所以,在番茄种植中,熊蜂授粉在大规模种植中,更为成熟和普遍,成本也较低。通过昆虫在花朵采蜜的时候,碰落的花粉,粘在花柱上,就可以完成授粉过程。即使一阵风的轻抚,也可以完成花朵授粉的过程。这就是自花授粉的好处,番茄一朵花里只有一个柱头(雌蕊),但可以同时接受很多粒花粉,产生上百粒种子,人工授粉的效率很高。所以蕃茄不需要像袁隆平那样的人发现不育系。

大棚栽培的番茄需要进行人工授粉,促进座果以提高产量和品质。一般有这么几种方法:开花初期使用2.4—D或者防落素等蘸花柄来提高授粉和座果率;棚内放入雄蜂授粉熊蜂与我们常见的蜜蜂作比较,其授粉能力更强。熊蜂有较长的吻,对一些深冠管花朵的授粉特别有效。熊蜂具有旺盛的采集力,能抵抗恶劣的环境,对低温、低光密度适应力强。

授粉适宜湿度为相对湿度50%~90%,湿度过高以及低光照会影响花的发育与花粉活力,也会影响授粉效果,因此,熊蜂授粉过程中要注意通风。在熊蜂的授粉期间不能使用农药蜂箱内配备3个月的食物,放入温室后,无需任何管理。果菜开花期,将蜂箱放置在温室大棚内高于作物顶部的位置,每箱蜂80~100头,授粉面积可达1.5~2亩地。

都说雄蜂和蜜蜂是远亲,同样都是采集花蜜的能手,但它们的生活习性和生理结构却有着很大的差别,这些差别正是雄蜂在大棚中授粉的优势。用熊蜂给温室蔬菜授粉,不但可以提高产量,而且可以改善果菜品质,养活畸形果菜的比率,解决运用化学授粉所带来的激素污染等问题。

温室大棚番茄为什么使用熊蜂授粉?有哪些准备工作?

番茄属自花授粉作物,在露天种植的情况下可以通过风、昆虫等自行完成授粉过程。但温室大棚种植由于其种植环境封闭、缺乏自然授粉所需要的昆虫、风力等因素,不能很好的完成授粉。所以只能借助人工授粉,人工授粉虽然解决了坐果问题,但是如果操作不当也容易引起空洞果和畸形果等问题,并且人工成本也是一笔不小的支出。那么有没有一种两全其美的办法?答案是肯定的,那就是番茄授粉请熊蜂来帮忙,种番茄不但省工还好吃卖相好。

为什么要使用熊蜂授粉而不是蜜蜂?

熊蜂授粉能弥补人工授粉所带来的空洞果、畸形果、人工成本高等缺点。那么为什么使用的是熊蜂授粉而不是蜜蜂?

首先番茄植株有特殊的气味,蜜蜂不喜欢,再者番茄花里没有蜜腺,而蜜蜂访花是为了采蜜,授粉传粉只是无意而为之,对于没有蜜腺的花,蜜蜂当然也不愿意去访花了。熊蜂是蜜蜂的近亲,具有十分旺盛的采集花粉的能力,对恶劣的环境如低温、寡照、高湿等比蜜蜂具有更好的适应能力。另外,熊蜂适合给番茄花授粉主要有以下几个原因:

熊蜂访花不是为了采蜜,而是为了获取花粉,因此它愿意访没有蜜腺的番茄花。

熊蜂对番茄花散发出的气味不敏感,不影响熊蜂访花。

熊蜂的飞行肌肉在扇动翅膀的时候能产生高频振动,使花粉释放散发出来,一部分落在雄蕊的柱头上,这就是声震授粉。另一部分通过小孔落在了自己的身上,完成了采粉任务。

熊蜂的口器比较长,达到了9~17毫米,几乎是蜜蜂的2倍,这样对于番茄、茄子、辣椒等花管较深的蔬菜熊蜂的授粉效果更好。

熊蜂和蜜蜂

使用熊蜂授粉需要哪些准备工作?

为了使熊蜂能够更好地完成授粉工作,需要在使用熊蜂授粉前进行一些准备工作,主要有:

安装防虫网:在引入熊蜂前需要在大棚的风口安装防虫网,这样可以避免熊蜂飞出大棚,造成不必要的损失。

大棚里的温度和湿度控制:熊蜂适宜的温度是8~32摄氏度,这个温度指的是蜂箱周围的温度,大棚里的湿度也不能过高,最好不要超过80%的湿度。一方面有利于花粉的散落,同时也有利于熊蜂积极访花。

检查药剂使用的情况:熊蜂对农药比较敏感,在引入熊蜂之前,一定要检查在之前使用过什么类型的农药,一定要在相应的农药间隔期过后再引入熊蜂。防病害的农药一般对熊蜂影响不大,除了代森锌在施药间隔14天以后才能放蜂外,其余绝大部分的杀菌剂的间隔期只需要一天。而像哈茨木霉菌这类农药无需间隔天数。用完以后马上就可以放蜂。如果以前用过防虫的药,我们一定要特别注意间隔期,像吡蚜酮、噻嗪酮没有间隔期,用完马上就可以放熊蜂;如果是苦参碱、印楝素、多杀霉素、抗蚜威、螺虫乙酯用完一天以后再引入熊蜂;如果是溴氰菊酯、阿维菌素、啶虫脒、茚虫威则用完要等三天以后才可以放入熊蜂;而如果是吡虫啉、高效氯氰菊酯、除虫脲,由于间隔期太长,需要30天的间隔期,建议就不使用引入熊蜂授粉。

熊蜂授粉

什么时间引入熊蜂进行授粉?

熊蜂放入温室后进行访花,花粉和花蕊接触,形成果实,熊蜂起到了一个媒介的作用。引入熊蜂的时间是在第一穗花的第一朵和第二朵开放的时候,或者当有25%的番茄植株开花之后就可以引入熊蜂。这样的一个开花数量能给熊蜂提供足量的花粉,一般情况下,一亩地的番茄温室大棚只需要一箱熊蜂就可以。一箱熊蜂的数量通常有40~60只工蜂。

引入熊蜂授粉的时间

熊蜂的蜂箱如何放置?

熊蜂进入温室,找一个泡沫箱子,起到保温防潮的作用,将熊蜂箱置入泡沫箱内,保证泡沫箱四周留有一定的空间,形成空气流通,用木棍支撑泡沫箱的顶盖保证有留口,使得熊蜂的出动、访花、回巢有足够的出入口。惯用的做法是将熊蜂箱放在棚室后坡距离地面1.5~2米中中间的位置,保证熊蜂出动的时候两边的花都能够采到,另外蜂口的开口朝向东南方向。

在熊蜂进入棚室进行授粉工作之前,先让熊蜂在棚室休息2~3天的时间,以利于适应棚室的环境。然后在打开出蜂口让熊蜂进行授粉工作。

蜂箱放置的位置

如何判断授粉情况?

熊蜂访花后会在雄蕊上留下痕迹,也就是我们说的吻痕,刚开始吻痕很轻,不容易分辨,随着时间的延长,吻痕颜色变深,在访花大概4个小时之后,吻痕就会清晰的出现,这是识别熊蜂授粉的主要标记。一般情况下,盛开的花朵里面如果10朵里面如果有8朵或者8朵以上有吻痕,授粉就是充足的。因为熊蜂授粉比较均匀,所以查看的时候随即抽查即可。

一箱熊蜂可以使用一个月左右的时间,熊蜂授粉之后,果实的发育有两个非常典型的特征:

番茄花会长在番茄果实底部的尖上面,这是番茄果实最底层的一个位置,而使用激素(植物调节剂)授粉的花会贴在果实的边上,这是一个非常明显的区别。番茄花所在的位置是西红柿最容易得灰霉病的部位,熊蜂授粉的花在番茄底尖上,很容易掉落,避免了灰霉病的扩散。

熊蜂授粉之后,果实生长的很周正,果面光洁,切开成熟的番茄,汁液饱满、种子数量较多,从而使得番茄具有更醇厚的番茄味道。

熊蜂在温室内待多久,根据自身的实际留穗的情况来确定,如果留4穗,7天一穗,就让熊蜂在温室待28天,以此类推。

熊蜂授粉过程留下的吻痕

熊蜂授粉期间需要注意的事项

控制氮肥的施入:在熊蜂授粉期间,氮肥不宜施肥太多。施入的氮肥太多,番茄植株就会生长过旺,花粉就会减少,熊蜂就会不积极访花或不去访花。

补充蜂群:熊蜂在使用一个月以后,授粉能力就开始下降,如果是长季节栽培,一定要补充一箱熊蜂,如果十朵花里面有不到五朵花上面有吻痕,那就说明需要补充一下蜂群。

熊蜂的饲喂:一般情况下,蜂箱自带糖水在里面,在适应期能够保证熊蜂的食用;在授粉期间不需要再额外给蜂群补充食物。

防止蜇人:熊蜂是一种脾气比较温和的昆虫,一般情况下不会主动攻击人,要注意避免强烈震动或是敲击蜂箱,不要穿蓝色、黄色的衣服,不要有烟味、酒味,不要使用刺鼻的香水等化妆品,以免引起熊蜂的攻击。

病虫害防治:在熊蜂授粉期间,要及时通风,加大放风口,以降低棚内湿度,减少病害发生。从而减少杀菌剂的使用;使用熊蜂期间要尽量避免使用杀虫剂,最好使用释放天敌昆虫进行防治。如用丽蚜小蜂进行防治粉虱、用瓢虫防治蚜虫等。如果病虫害比较严重,需要施药,要注意选择一些专杀型的农药,不要选择广谱性、残效期比较长的农药。考虑到番茄授粉的有效期和熊蜂的活力,最好选择施药间隔期不超过3天的农药。

熊蜂授粉在温室大棚种植的茄果类、以及没有单性结实的瓜类作物上都可以进行使用。在环境条件适应的情况下,用熊蜂授粉产量可以提高20%左右,而且还可以减少灰霉病等病害的发生,熊蜂授粉使用的局限性在于当温室大棚温度低于12℃的情况下,需要人工进行辅助授粉,避免产量降低。

熊蜂授粉(熊蜂授粉西红柿优点)

大棚种植,怎么做到花粉传播?

授粉是植物开花结实的一项必要的过程,在大田或者露地栽培过程中,一般都是通过自然授粉的方式利用风、雨、鸟、虫等方式进行授粉,可是在温室大棚作物的种植过程中,这些媒介都相对较少,所以在除了自然授粉的条件下,就需要别的方式进行授粉。

今天咱们就来聊一聊大棚种植,花粉是如何传播的!

第一种方法:人工辅助授粉

所谓人工辅助授粉就是将雄蕊上的花粉通过毛笔或者棉签蘸到雌蕊上,这种雌蕊上就会沾染花粉完成授粉过程。这种方式的优点是能够保证精准授粉,但是缺点也很明显,就是太费时费力,不适合大面积使用。

第二种方法:花粉振荡器

利用花粉振荡器(或者电动牙刷等可快速小幅震荡的物件)在雄蕊下部震荡花朵,让雄蕊中的花粉散落下来落在雌蕊之上,增大授粉的概率。花粉振荡器虽然较人工授粉快一些,而且不容易对植株产生伤害,但是一株一株的震荡同样也比较费力。

第三种方法:激素授粉

这种方式是目前大棚种植中经常用到的一种方法,利用2,4-D药液刺激植株达到授粉作用,主要的操作方式有:喷花、蘸花、点花等三种,其中在大面积种植中比较常用的为喷花。这种授粉的方式虽然速度快,授粉效率也不错,但是对药剂的浓度和操作技术有一定的要求,一旦浓度过高或者操作方式不当,不仅导致作物结实率下降,还容易出现畸形果、畸形叶的情况。

第四种方法:熊蜂授粉

熊蜂授粉其实就是自然授粉方式中的虫媒授粉,只不过是人工将媒介释放到温室之中。熊蜂是授粉虫媒中的一种效率极好的昆虫,熊蜂授粉操作非常简单,只需将熊蜂放入温室即可,无需其他的劳动力。而且研究表明熊蜂授粉的效率震动棒增产35.9%,比用激素增产51.3%。

不过熊蜂授粉虽然效率高,但是却成本比较高,这也是该方式不被大棚种植户广泛使用的原因。

以上就是大棚种植过程中常见的一些花粉传播的方式,希望能帮到大家。

除了蜜蜂以外还有哪些重要的授粉昆虫?各有什么特点?

(1)大蜜蜂Apis dorsata Fabr.又称排蜂,是分布于我国云南南部、广西南部、海南岛和台湾的一种大型野生蜜蜂。

大蜜蜂体大、吻长、飞行速度快,是热带地区的一种宝贵的授粉蜜蜂资源。印度已成功地将其箱养,可以转地。大蜜蜂可以为多种植物授粉,尤其是对砂仁授粉效果特别显著。

(2)小蜜蜂Apis florea Fabr.主要分布于云南中部以南地区、广西西南部以及东南亚地区。

小蜜蜂属于社会性小型蜜蜂,数量多,体积小而灵活,可以深入花管为植物授粉。据报道,小蜜蜂可在短期内进行人工饲养,但当外界蜜源缺乏时,常弃巢飞逃。可以进一步研究进行人工驯化,利用其为作物和果树授粉。

(3)无刺蜂Trigona和麦蜂Melipona 蜜蜂总科中许多无刺蜂和麦蜂是社会性昆虫。一些种群中可以由8000只个体组成;而另一些种群则由少于100只个体的蜂组成。无刺蜂属和麦蜂属是两个很重要的属,它们广泛分布于世界上热带和亚热带地区,可以为多种作物授粉,可以长时间生产蜂蜜和蜂蜡,是很有开发潜力的授粉蜂种。

雌蜂具有弱的或发育不全的螫针,但不会造成疼痛,因而称为“无刺蜂”。一些蜂种上颚发育强壮,足以咬人一口或拉毛发。另一些种则可以从口器中发射腐蚀性液体,若接触到皮肤会引起强烈的疼痛。然而,多数种并不招人讨厌,人们可以安全、容易地控制它们。

人类饲养无刺蜂已有几个世纪。最初,蜂群是被养在瓠果、树干或相似的巢穴中,后来改进了巢箱,以便于管理和转运。巢箱的体积是0.3米3,足够容纳3000~5000只蜂。如果需要的话,还可以增大巢箱空间以容纳较大的蜂团。

无刺蜂为农作物授粉有如下几方面的优点:

①无刺蜂不蜇人,因而不会伤及附近的人或动物。

②无刺蜂1年中可采集到数量可观的花蜜和花粉,因而肯定采集和访问许多花朵。

③可以像蜜蜂那样被人们饲养于蜂箱内。

④蜂巢小,易于管理,相对便宜。

⑤蜂群不会成为无王群。

无刺蜂的缺点是:

①不能适应寒冷的天气,因而仅限于热带及亚热带地区。

②副产品的数量比蜜蜂少得多。

(4)切叶蜂Megachile 切叶蜂的种类较多,其中分布广、数量多,效果好的有苜蓿切叶蜂(Megachile rotundata Fabr.)、淡翅切叶蜂(Megachile remota Smith)、北方切叶蜂(Megachile manchuriana Yasumatsu)等。

切叶蜂营独栖生活,每年繁殖1~2代。寡食性或多食性,采访苜蓿、草木樨、白三叶草、红三叶草等多种豆科牧草,也常见采访薄荷、益母草、野坝子、香茶菜等唇形科植物,采访速度快,每分钟约11~15朵花。雌蜂能将花朵打开,用“腹毛刷”采集花粉。当切叶蜂钻进花朵采集花蜜时,花内的柱头很容易接触到切叶蜂腹下的腹毛刷,从而接受很多的花粉,完成授粉。

切叶蜂以切割苜蓿叶排成圆形小室建巢,蜂巢位于中空的管内或地面上的小孔内。切叶蜂将叶子切割成椭圆形小片,以花粉和花蜜的混合物将巢房填充至半满,然后将一粒卵产在食物上面,巢房以一片圆形的叶子封口。另一个巢房马上就在第1个巢房之上建造,这一过程一直持续到管子内几乎充满巢房为止。若有充足的花蜜和花粉供应,切叶蜂将在另一支管子中开始筑巢工作。

雄蜂早于雌蜂5天羽化,雌蜂一羽化就交配,尽管雄蜂可交配多次,但雌蜂只交配一次。据报道,每公顷苜蓿地可用大约4000只雌蜂在3个星期内完成授粉工作。

雌蜂有一个螫针,但很少用它,螫人时只会引起一点儿疼痛,这就为人工饲养带来了方便。国内外科研人员已成功地研制出一套切叶蜂的繁殖设备及管理技术,并在生产实践中开始应用。

一只雌蜂在其生活周期内可以生存两个月并能产30~40粒卵。从巢房中孵化出的成蜂有2/3是雄蜂。卵在2~3天孵化,并且幼虫是在巢房中吃食物,继续发育,在产卵后23~25天羽化为成虫。国内外科研人员已经成功地研制出一套切叶蜂繁殖设备及管理技术,并在生产上广泛应用。

研究人员发现,以松木为材料,孔径为7毫米的蜂巢板组装的蜂箱最好,在这种蜂箱中,可以比较经济地繁殖出雌蜂比例高、个体大、授粉能力较强的蜂。蜂茧在5℃冰箱中贮存越冬,翌年初夏取出,在29~30℃的孵蜂箱中孵育,在苜蓿留种地的初花期释放于田间。每667.7米2用蜂1500~3000只都可以提高苜蓿的异花授粉率,种子增产50%~100%。

切叶蜂喜欢阳光充足、温暖、少雨而有灌溉条件的地区。在这种环境中,蜂的飞行、授粉时间长,对于授粉和蜂的繁殖都极为有利。而低温或高温、多雨对其不利,狂风暴雨会造成灾害。

切叶蜂用来为农作物授粉有许多优点,尤其是在为苜蓿授粉上表现出色。操作者可以放心、安全地管理切叶蜂,而不必担心被蜇。切叶蜂繁殖速度很快,采集范围仅限于所在的场所,在未发育期可被方便而经济地运输,而且,不需要像对蜜蜂那样进行持续的护理。切叶蜂可以被运到所需要的任何地方去授粉。由于其卓越的授粉功能和便于管理与运输的特点,正越来越受到各国政府的重视,正在形成一个新的昆虫产业。

当然,切叶蜂也有它自身的局限性,它除了为苜蓿授粉以外几乎没有什么别的经济价值。

(4)彩带蜂Nomia 最典型的代表是黑彩带蜂(Nomia me-landeri)。它是苜蓿的高效授粉昆虫,多数在具有淤泥的或具有细砂黏土的盐碱土壤上筑巢。

黑彩带蜂个体和蜜蜂差不多大,体色为黑色,带有彩虹的铜绿色条纹环绕着腹部,雄蜂的触角比雌蜂触角大得多。巢穴通常是由像一支铅笔大小的垂直通道构成,其表面可向下扩展25厘米深,但通常只有7.6~12.7厘米深。通常,一片巢脾状的蜂巢上可以排列15~20个巢房,每一个巢房呈卵圆形的洞,比主通道口略大,约1.27厘米长。首先,用土壤做巢房的内壁,然后,彩带蜂以中唇舌向巢房壁分泌一层防水的透明液体。每个巢房都被提供一个1.5~2毫米的卵圆形花粉球,这些花粉球是由8~10个彩带蜂花粉团与花蜜相混合而制成的。

成年蜂一般在6月底至7月底羽化,这主要取决于地点和季节。雄蜂比雌蜂早出现几天。在羽化前,每一个彩带蜂都被限制在它自己出生的巢房里。卵期3天,正在生长的幼虫期8天,完全发育的休眠期幼虫10个月,蛹期2个月,硬化、成熟期的成虫若干天。在近一个月的成虫活动期中,雌性负责建造、供应食物,并在巢房中产卵。

三叶苜蓿的花蜜和花粉构成了大多数黑彩带蜂的基本食物来源。它们也访问其他种类的植物,例如苜蓿、薄荷、洋葱、甜苜蓿、盐香柏、俄国蓟等。

近年来,科学家们研究出一种可靠的办法用来准备和贮存黑彩带蜂的筑巢点或“蜂床”。这样的蜂床现在可以成功地在以前没有出现过黑彩带蜂的地方进行准备和贮存。

黑彩带蜂可有效地为苜蓿授粉,并能提高种子作物的产量。据报道,278.7米2的蜂床可为80公顷的作物提供授粉,而且,黑彩带蜂的租金也比蜜蜂经济得多。据资料显示,一个278.7米2的蜂床在1970年的造价为600美元。

但是,黑彩带蜂也有很强的局限性。例如,黑彩带蜂的应用仅限于雨量大的地区,特别是在活动季节靠不住。由于蜂床不能被运输,因此,被授粉的作物必须种在蜂床的附近。蜂床必须在它所需授粉服务之前的好几个月开始计划和建设。此外,蜂床极易由于洪水、捕食者、寄生者、疾病、杀虫剂和其他农业措施的影响而很快地失去。

(5)熊蜂Bombus 熊蜂是蜜蜂科熊蜂属的社会性昆虫,广泛分布于北半球,一些种甚至在北极圈北部生存。在北温带地区最为集中,熊蜂属全世界有300余种,在欧洲及亚洲约有170个种,在我国约有80个种。

熊蜂群是由一只蜂王,若干只雄蜂及数十只性发育不全的雌蜂构成的。通常,每一个熊蜂群相对较小。像Bombus terrestris是一种大型的在地下建巢的熊蜂,每群大约有400只左右的工蜂。但大多数种每群只有几十只熊蜂,较小的熊蜂群每群只有20~30只工蜂。

蜂王是受精的越冬雌蜂,与第一批春夏之交的工蜂,在大小上有极大的差异,而与以后出巢的工蜂在外形上几乎没有什么区别。各种熊蜂都有大型蜂王和小型蜂王,在体重上相差1~4倍以上。熊蜂王寿命包括越冬期在内平均为1年,活动时期为3~5个月。熊蜂群内主要有一批熊蜂王在夏末出现。每一个熊蜂群都是先产生几代性发育不全的雌蜂即工蜂后,性发育完全的熊蜂才孵化。首先是雄蜂孵化,继而是性发育完全的雌蜂——处女王孵化,之后,经过交配,在来春开始新蜂群之前,它们将冬眠越冬。

当交配过的年轻蜂王从冬眠中苏醒后,蜂群的生命周期就开始了。起初,蜂群可能较弱而无生气,可以看到蜂王在寻找春天的花蜜前在阳光下取暖,它是新蜂群的基础。当蜂王从冬眠中苏醒,她的卵巢管小而呈流线型。但经过饲喂3周后,卵巢开始增大并产下第一粒卵。接着,出现性发育不全而且身体较小的工蜂,蜂巢开始变大,这些工蜂除了不能帮助蜂王产卵以外,承担着蜂群的全部工作,蜂群的生活开始出现。夏季,蜂群的生活变得更加复杂,到了秋季,雄蜂和性成熟的雌蜂发育并交配。交配了的雌蜂放弃蜂巢而去独居,雄蜂及发育不全的雌蜂则死亡。

熊蜂以植物的花粉和花蜜为食,全身长满毛绒绒的长毛,并有采集花粉的专门器官,能携带大量花粉穿梭飞行于花间,帮助植物传授花粉。它的喙很长,能吸取到窄而深的花冠底部的花蜜,这是一般昆虫难以做到的。一只熊蜂一天能采访2000~3000朵花,采集范围可达数千米。

经过认真仔细的研究,科学家们发现,熊蜂具有数种使其成为重要授粉昆虫的特性,例如,长吻以及它们旺盛的采集力和对低光密度的适应力。蜜蜂与熊蜂之间的一个重要差异,是蜜蜂的工蜂之间可以相互交流温室外可选择的蜜源信息,当对蜜蜂有吸引力的食物源——某种作物开花时,蜜蜂可能大量地离开温室而不采集温室内的作物。熊蜂却没有像蜜蜂这样发达的信息交流系统。因此,大多数熊蜂仍留在温室内或返回温室,同时,熊蜂对零星花朵的采集力也很强。

鉴于熊蜂的这些特性,西方发达国家的一些科研单位开始研究周年繁育熊蜂的方法,并已取得成功,现已进行工厂化生产。用于为红三叶草、苜蓿、果树、棉花等作物授粉,效果十分理想。尤其是利用熊蜂为温室内蜜蜂不爱采集的番茄授粉,效果更为理想,很受菜农欢迎。因此,西方许多国家温室内作物大多利用熊蜂授粉。利用熊蜂授粉,操作十分简单。通常,只需要将80只左右的熊蜂群饲养于一只15厘米×12厘米×12厘米的巢箱内即可达到授粉目的。

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随着科学技术的日益发展,薄膜温室技术在广大农村普及率很高。据统计,我国保护地面积有66.6多万公顷,而且,许多农作物都需要异花授粉才能成熟,尤其是当严冬来临之际,温室内几乎没有自然界的授粉昆虫,授粉的迫切性十分突出。玻璃或塑料温室种植果菜类蔬菜,形式上是与外界隔离的,四周设有防虫网,特别是冬春季节,缺乏自然授粉昆虫使虫媒植物为主的温室作物授粉受到严重影响,坐果率很低。为帮助授粉,各地采用的方法往往是激素点花、竹竿击打主茎、电动授粉器振动以及鼓风机吹风等手段辅助授粉,这些做法虽有一定效果,但都存在不同的弊端,如激素点花易导致果实畸形、品质差,费工费事,劳动强度大;有时还会产生药害,果实上激素残留影响食用者健康;竹竿击打及鼓风机吹风相对较省工,然而效果不甚明显,用电动授粉器增产效果最多不超过15%,需每天操作,且容易造成植物伤痕,引发病害感染。为弥补设施农业授粉缺陷,目前世界农业发达国家均采用工厂化繁育的熊蜂为果菜作物授粉,完全克服了传统授粉所带来的弊端。利用熊蜂为温室内果菜授粉有下列几方面优点:(1)增加产量。熊蜂对番茄花粉的特殊颜色及挥发气味特别敏感,会在最佳授粉期去“亲吻”每一朵花,达到最佳授粉效果。实践证明,通过熊蜂授粉可提高产量15%~35%,比任何其他授粉方法都增产明显。(2)提高品质。由于熊蜂会在花粉数量最多,活力最强时授粉,使大量的花粉落到柱头上并发育受精而形成更多的胚珠,从而形成更多的种子。种子越多,果肉越厚、果实越大、质地越坚实、产量品质也就提高。(3)省时省力。授粉工作由熊蜂完成,不需一点劳力。蜂箱由天然材料专门设计制造的,适合熊蜂的生存,配备1~2个月的食物,一旦放入,就无需任何管理。(4)减少果菜类蔬菜的污染。放蜂后会减少有毒农药的使用,而增加对低毒高效的安全性农药的使用,以及有意识地偏重于生物防治。特别是杜绝了植物生长激素的食用和在果菜类蔬菜上残留的可能,有利于消费者的健康。

一只熊蜂1分钟可访问17朵花,柱头变棕色为授粉,未变色为没有授粉。实验资料表明:用熊蜂为番茄授粉,坐果率可达98.16%(震动棒坐果率为90.16%,蜜蜂授粉坐果率为75.89%,对照为60.87%),产量增加30%~35%。熊蜂为茄子授粉单个果重达140.85克(震动棒为98.58克,蜜蜂为90.30克,对照为75.54克),熊蜂授粉比震动棒增产35.9%,比用激素增产51.3%。

综上所述,在我国农业现代化进程中,熊蜂授粉将成为设施农业不可缺少的配套技术,也将是我国生态农业和可持续发展农业的重要组成部分,理应得到足够的重视和扶持。

中国农业科学院蜜蜂研究所科研人员已掌握其周年繁育技术,不久将实现工厂化生产,批量供应农场、农户用于为温室作物授粉,市场潜力很大。

需要指出的是,熊蜂周年繁育技术是一项技术含量很高的工作,不但对环境条件诸如温度、湿度、饲料等有严格的要求,而且还要注意防治可能发生的病虫害。由于熊蜂是在人工繁育的条件下,多为在某一固定场所的集约化饲养,一旦传染病虫害,将会迅速蔓延,给熊蜂群造成毁灭性的危害。因此,定期对饲养场所、饲料、巢箱、饲喂器等用具进行严格消毒,是保证熊蜂群健康成长的必要条件。

(7)壁蜂Osmia 壁蜂是多种落叶果树的优良传粉昆虫。全世界约有70余种。它们都属于蜜蜂总科Apodea切叶蜂科Megachilidae壁蜂属Osmia。为野生独栖性昆虫。壁蜂具有耐低温、采集速度快、不需要人工饲喂、便于管理的特点,被广泛用于为果树授粉。

壁蜂大部分种类行独栖生活,但也有群体活动筑巢的习性。我国现已发现并研究应用较多的壁蜂种类主要有:角额壁蜂Os-mia corn ifrons Radoszkowski、凹唇壁蜂Osmia excavata Alfken、叉壁蜂Osmia pedicornis Cockerell、紫壁蜂Osmia jacoti Co-ckerell和壮壁蜂Osmia taurus Smith五种,其中,以凹唇壁蜂种群数量大,授粉效果明显,目前已经成为我国北方果区的优势蜂种。

凹唇壁蜂一年一代,在人工驯养利用的条件下,均喜欢在芦苇管内营巢,幼虫和蛹及羽化后的成虫均在巢管内生长发育,在巢管内呆住的时间约300天,而羽化后经过滞育状态越冬后的成虫,一般在早春3月下旬破茧出房,采集花蜜、繁衍后代,在5月上旬,成蜂寿命结束。成蜂工作时间约60天。

壁蜂为果树授粉技术已在我国得到广泛应用,并取得明显的效果。现将壁蜂应用技术简述如下:

①蜂茧冷藏。在自然条件下,壁蜂破茧出巢活动时间比果树开花早,为了人工利用壁蜂授粉,必须使成蜂活动时间与各种果树花期相吻合,应在春季气温回升前,将越冬的壁蜂从巢管内剥出来,集中放在0~5℃的冰箱中冷藏。有壁蜂茧的巢管,在贮存期间常常隐藏着各种天敌危害,因此,12月至翌年1月需从巢管中取出蜂茧,清理天敌,可减轻为害。蜂茧小,便于存放。每个罐头瓶装500头左右,用纱布扎口,或以500头袋装放入冰箱内。待放蜂时从冰箱内取出释放。

②制做蜂巢。凹唇壁蜂喜在6~7毫米内径的巢管营巢,以内径6.6毫米左右巢管为主。制作巢管时,按此规格将芦苇管锯成15~16厘米长的巢管,一端留节,一端开口。使管口磨平不留毛刺。分别用红、绿、黄、白4种广告色按20∶30∶7∶3涂抹管口,混合后每50支捆成一捆。也可制作纸管巢,内层是牛皮纸,外层是报纸,用6.5毫米直径的玻璃棒或竹棍手工卷成,要求管壁厚1毫米以上,管口涂色后50支扎一捆,一端用胶水和纸封严实,再粘一层厚纸片。用25厘米×15厘米×20厘米的纸箱,以25厘米×15厘米一面为开口,箱内放6~8捆巢管,分为两层,在两层巢捆间及巢管顶部各放一硬纸板以固定巢捆。即可成为放到田间的蜂巢。

③田间设巢。刚开始放蜂的果园,每隔30~40米设一巢箱,蜂巢密集使早春成蜂破茧出巢后在果园中有巢可寻,减少成蜂出巢后因巢箱少而飞失,可以多回收壁蜂。壁蜂数量增多以后,可以40~50米设一巢箱。蜂巢可以用木棍支架,巢箱底部距地面40~50厘米,上部设棚盖防雨。也可用砖砌成固定蜂巢。设巢地点应避风向阳,巢前开阔,无遮蔽,以利壁蜂活动。蜂巢开口向东南或南,壁蜂定居营巢较多。

④提早种植开花植物。单一树种果园放蜂,必须在上1年秋季在果园中种植越冬油菜或薹菜,可在4月上旬开花。也可以在当年春季栽种打籽的白菜。种植开花植物应在放蜂园中每个蜂巢旁1米处。主要目的是在苹果开花前为早出巢的壁蜂提供粉源蜜源。

⑤调节果树花前喷药时间。山东威海苹果花前需要打一次杀虫剂。为避免杀虫剂的残效影响壁蜂,需要把用药时间定在果树开花前17~20天,即4月5日前用药,4月15日左右释放蜂茧,4月22日左右苹果开花。试验证明,这一段时间用药也可有效防治叶螨、瘤蚜等各类早春害虫。

⑥释放时间。蜂茧释放在田间后,成蜂咬破茧壳,陆续出茧,7~10天才能出齐,因此,需要果树开花前7~10天放出蜂茧,才能使壁蜂活动与果树花期吻合,达到壁蜂为果树授粉目的。如果提前使冰箱温度由0~5℃升高到8~10℃,经过2~3天后再放到田间,可缩短壁蜂出茧时间。万一成蜂在释放前已全部破茧出蜂,应在果树初花时释放,释放时间在晚上8~10时释放,可减少壁蜂因受惊动而飞失。切不可在果树开花后再放出蜂茧。这样,待壁蜂破茧出齐后,果树开花盛期已过,则不能发挥授粉作用,也减少壁蜂繁殖数量。

⑦释放数量。释放壁蜂数量应视果园情况而定。坐果率不高的果园及结果小年,每666.7米2(15亩=1公顷)平均放100头蜂茧,放蜂目的主要是提高坐果率。初果期的幼龄果园和历年坐果较高的果园或结果大年的果园,每666.7米2放蜂量60头左右。主要目的是提高果品质量。

⑧蜂茧释放方法。按照已有蜂茧数量决定放蜂面积,再依据放蜂范围内的蜂巢数,求出每个蜂巢内应放的蜂茧数。蜂茧释放的方法有两种:第一,蜂茧集中放在纸盒内,在纸盒的一侧穿3~4个6.5毫米的小孔,供成蜂破茧后爬出。纸盒内蜂茧平摊一层,不可过满过挤,蜂茧盒放在巢管顶部;第二,单茧释放,把蜂茧放在管口内,每管放1个,茧突朝外,以此法释放蜂茧,成蜂归巢率较高。

⑨成蜂活动期蜂巢管理。主要是防止雨水淋湿和防治天敌为害。雨水淋湿巢管后,巢管受潮,花粉团霉变,幼蜂死亡。天敌有蚂蚁、蜥蜴和鸟类。蚂蚁类可用毒饵诱杀。毒饵配制方法是:花生饼或麦麸250克炒香、猪油渣100克、糖100克、敌百虫25克,加水少许,使毒饵湿润,均匀混合。在每一蜂巢旁施毒饵约20克,上盖碎瓦防止雨水淋湿和壁蜂接触,而蚂蚁则通过缝隙将毒饵搬运回巢穴,可以达到倾巢而亡。在蜂巢的支架上涂凡士林或机油,防止蚂蚁爬到蜂巢内为害花粉团及幼蜂。捕食壁蜂的蜘蛛,有结网蜘蛛和跳蛛两类,应注意人工捕捉蜘蛛,并清除蜘蛛网。另外,巢箱内缝隙空间不宜过大,以防蜘蛛结网躲藏。对蜥蜴进行人工捕捉。对鸟类危害严重地区,蜂巢前可设鸟网。

在成蜂活动期间,不得随意翻动蜂巢内巢管,否则,壁蜂找不到已定居营巢的巢管,影响繁殖,也影响壁蜂访花营巢活动。

⑩巢管清理及贮藏。成蜂活动结束后,5月底6月初从田间取回巢管。回收过早,会使巢管内花粉团变形,影响幼蜂取食和卵的孵化。回收过晚,又会增加雨水淋湿和天敌为害的机会。一般在成蜂活动结束7~10天内回收巢管为宜。收回巢管后,剔出空巢管,另外保存。把壁蜂营巢封口的巢管放入纱布袋内,对有蜂而没有封口的巢管,易受各种天敌为害,可用棉花球塞管孔,同时将内藏的蜘蛛、蚂蚁及仓库害虫(印度谷蛾、麦蛾)逐出巢管,将这些巢管也放入纱布袋内。吊在通风清洁的房内。在农村切勿把装有壁蜂的纱布袋放在堆放粮食杂物的房间内,以防谷盗、粉螨及鳞翅目幼虫为害壁蜂。

总之,凹唇壁蜂与其他壁蜂种类相同,均1年发生1代。卵、幼虫、蛹及滞育成虫在巢管内生活300多天无需人工饲养。与其他壁蜂相比,表现出抗低温能力强,营巢时的起飞温度最低,气温达12~13℃时即开始访花营巢,在正常的天气条件下,日工作时间12小时。此蜂访花速度最快,每分钟访花10~16朵,日访花达4508.6朵,访花1次的花朵坐果率为68.8%。依据前田(1981)推算角额壁蜂的授粉能力方法,凹唇壁蜂访花后的日结果数为3180个果,其个体授粉能力为蜜蜂的103.6倍。是壁蜂种类中授粉能力最强的一种。因此,它是我国北方多种落叶果树的优良传粉昆虫。实验表明,此蜂适应性强,只要在释放前制作好巢管,每年果树开花前依据壁蜂的破茧出巢速度,适时在果园中设巢和放蜂,使壁蜂活动与果树花期吻合,即能达到壁蜂授粉,提高坐果率的目的。由于壁蜂具有特殊的形态特征及访花行为,使花朵授粉充分,坐果较多。应适当进行人工疏果,使果实在合理负载条件下生长,能提高果品的重量和正果率。果树谢花后7~10天收回果园中的巢管,清理出有蜂的巢管,集中装袋保藏,以备来年果树开花时释放,继续为果树授粉。技术简便,深受果农欢迎。

(8)木蜂 X ylocop a 木蜂属于蜜蜂总科木蜂科,我 国已经发现21种,其中有 18 种分布于云南。较为常见的是黄胸木蜂(X ylocopa appendiculata Sm ith)。体 长 17~ 19 毫 米;后 足 扁 而平,形成花粉筐;营巢于木头、竹筒里,只有一个孔道;耐寒性很强,外界气温 15℃时,仍能到处采集花粉。体大舌长,能携带大量花粉,授粉效果较好。据研究,木蜂能为菜豆、白芸豆、瓜类、果树、蔬菜、牧草等 67种作物授粉。但木蜂尚未被人类成功驯化。

(9)无垫蜂Amegilla 常见种类是绿条无垫蜂(Amegilla zonata L.)体长约13~14毫米,腹部背板上有鲜艳的绿色绒毛带,吻很长,可7~8毫米。生活能力强,动作灵活、敏捷,采访一朵花只需2~3秒钟,授粉效果很好。可为南瓜、向日葵、木槿、红三叶草、砂仁、油菜、甘蓝、荞麦、菜豆等46种植物授粉,有待于进一步研究、驯化。

(10)地蜂Andrena 常见的种类有黑地蜂(Andrena car-bonaria Fabr.)、白带地蜂(Andrena albotascita Thoms)等。体长7~10毫米,全身密被绒毛,雌蜂后足转节具有毛刷,为采粉器官。据观察,地蜂可为苜蓿、向日葵、桃、紫薇、山梅等16种植物授粉,并且授粉效果较好。值得一提的是,有几种地蜂在长期协同进化中适应了油茶的生化特点和物候特点,能够在油茶林中大量繁殖,如油茶地蜂每平方米有200多只,可有效地为油茶授粉而不用担心授粉中毒问题。

可以设想,若能成功地将地蜂进行人工饲养并在生产中加以应用,必将产生明显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其应用前景乐观,有待于进一步深入研究。

熊蜂授粉每亩地需多少只

在花期将授粉蜂的蜂箱搬入大棚,冬季可悬挂在棚顶下方,夏季垫高约60公分置于阴凉处。蜂箱有两个开口,一个是可进可出的开口A,另一个是只进不出的开口B。正常作业时,可封住B,打开A,允许熊蜂自由进出。当需要喷药时,可挡住A,打开B,使室内熊蜂全部回到蜂箱,免受药害。 使用熊蜂授粉一般在傍晚时将蜂箱带入棚内,1小时内,打开蜂箱两个口。熊蜂工作时会在花瓣上留下肉眼可见的棕色印记(称为“蜂吻”)。在番茄盛花期,一般每亩放50只–80只熊蜂,使用2个月后更新。熊蜂对高温敏感,夏季使用时在蜂箱顶部放置清水可帮助蜂群降低巢内温度。

一只熊蜂每分钟可以访问17朵花。

根据种植的植物不同,可以有不同的配比。

以草莓为例,每两亩一群熊蜂。熊蜂一群一般是80~100头。

饲养的时候可以在蜂箱内配备3个月的食物,放入温室后,无需任何管理。果菜开花期,将蜂箱放置在温室大棚内高于作物顶部的位置。

要想了解更多知识可以看下面这2个网页,非常详细:

主题测试文章,只做测试使用。发布者:氨基酸肥料,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s://www.028aohe.com/38245.html

(0)
氨基酸肥料氨基酸肥料
上一篇 2022年10月19日 上午1:06
下一篇 2022年10月19日 上午1:13

相关推荐

  • 水养植物(水养植物用什么水最合适最好)

    水养植物有哪些 你好! 水培植物有铜钱草、一叶莲和水葫芦等。 1、铜钱草 铜钱草我们可以把它理解为水生植物,单独的把根系露出来把叶片剪掉,把根剪成一段一段的扔到水里它自己就能够在水里去长根,并且长出芽子来露出水面。它是一种典型的水生植物可以采用水培的方法,也可以采用土培的方法,也可以采用半土半水的栽培方法。 2、一叶莲 一叶莲大家也不陌生最近几年比较火,单独…

    肥料资讯 2022年11月21日
    00
  • 如何制作肥料?自制肥料的简单方法,在家也能轻松做!

    今天跟大家唠唠嗑,说说我自制肥料的那些事儿。别看我平时大大咧咧的,养花种菜这方面,我可是下不少功夫,琢磨不少门道。前阵子又捣鼓点新玩意儿,今天就来跟大家分享分享,咋在家自己做肥料! 话说回来,一开始我也是直接买肥料,方便是真方便,但是总觉得少点后来看到邻居老王用厨余垃圾做的肥料,种出来的菜那叫一个绿油油,我就心动。琢磨着,咱也试试! 第一步:收集材料 这可是…

    肥料资讯 2025年4月8日
    00
  • 小麦收割(小麦收割季节是什么时候)

    全国小麦收割时间表 全国各地小麦最佳收割时间一览表: 1、2022河南小麦收割时间: 平顶山市、南阳市:5月中旬-5月底。 驻马店市:5月中旬开始(预测10天结束)。 许昌市、漯河市、信阳市:5月中旬开始(预测7天结束)。 焦作市、新乡市:约6月5号开始(预测7天结束)。 郑州市:约5月28日开始(预测7天结束)。 开封市:约5月28日开始(预测7天结束)。…

    肥料资讯 2023年1月8日
    00
  • 微生物菌剂培养基本填条件

         回答微生物菌剂培养需对培养基进行严格消毒,避免其它微生物的滋生;培养基需包含各种必须营养元素或营养化合物,保持营养全面;根据不同的微生物,需配置更适宜湿度、酸碱度的培养基,保持适合的温度,再接种菌种或孢子等。

    肥料资讯 2022年5月14日
    00
  • 6厘铁比重(6*6的角铁1米多么重)

    铁的比重是多少 铁的比重是7.87g/cm3。 铁(iron)是一种金属元素,原子序数26,铁单质化学式:Fe。纯铁是白色或者银白色的,有金属光泽。熔点1538℃、沸点2750℃,能溶于强酸和中强酸,不溶于水。铁有0价、+2价、+3价和+6价,其中+2价和+3价较常见,+6价少见。 铁在生活中分布较广,占地壳含量的4.75%,仅次于氧、硅、铝,位居地壳含量第…

    肥料资讯 2022年10月13日
    00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

联系我们

400-800-8888

在线咨询: QQ交谈

邮件:admin@example.com

工作时间:周一至周五,9:30-18:30,节假日休息

关注微信
自6.2开始主题新增页头通知功能,购买用户可免费升级到最新版体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