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逻辑思维呢?
1、逻辑思维是以抽象的概念、判断和推理作为思维的基本形式,以分析、综合、比较、抽象、概括和具体化作为思维的基本过程,从而揭露事物的本质特征和规律性联系。抽象思维既不同于以动作为支柱的动作思维,也不同于以表象为凭借的形象思维,它已摆脱了对感性材料的依赖。
2、逻辑思维是人们在认识过程中借助于概念、判断、推理反映现实的过程。它与形象思维不同,是用科学的抽象概念、范畴揭示事物的本质,表达认识现实的结果。
3、逻辑思维是遵循逻辑规律的,这主要是形式逻辑的同一律、矛盾律、排中律、辩证逻辑的对立统一、质量互变、否定之否定等规律,违背这些规律,思维就会发生偷换概念,偷换论题、自相矛盾、形而上学等逻辑错误,认识就是混乱和错误的。
4、逻辑思维是分析性的,按部就班。做逻辑思维时,每一步必须准确无误,否则无法得出正确的结论。我们所说的逻辑思维主要指遵循传统形式逻辑规则的思维方式。常称它为“抽象思维”或“闭上眼睛的思维”。
5、在实践活动中的基础上,以实际经验为依据形成概念,进行判断和推理,如工人、农民运用生产经验解决生产中的问题,多属于这种类型。
思维与逻辑的关系
思维是人脑对客观事物能动的、间接的和概括的反映。因主体而异、因客体而别、因环境而变,每个人的思维方式和习惯以及通过思维所得到的对问题和事物的理解与认识之结果常常是不一样的。对于思维本身来说,最基本的就是要想事,要考虑问题。思维既需要借助语言来进行,其结果也需要借助语言来传播和交流,其中语言的呈现形式可以是文字的也可以是非文字的,所以柏拉图的名言:“思维是灵魂的自我对话”让我们感受到了值得品味的话语之魅力。而逻辑一词则是导源于希腊语logos的音译,强调的是理性的、规律性的和符合道理的内涵。如果思维的过程不讲逻辑,思维的结果必然犹如垃圾,于人的社会存在和发展也就毫无益处。
创新创业当然需要有符合逻辑的思维。不假思索、下意识地做事,那是在撞大运,不可能永远有效地支撑人的有目的的事业追求。当然,也必须明白与理解这样的客观现实:想事和做事是两个不同层面的东西。即便进行了符合逻辑的思维和获取了值得遵循的思维结果也未必有尽如人意的实践及行动效果。但这绝不应成为不想事、瞎想事、乱想事的借口和挡箭牌。不妨议论一下彩票的购买:与之相关的思考,如果有的话,也无所谓符不符合逻辑,因为理性的参与者都知道中彩的可能性极低,偶尔买之纯属“娱乐”,但对沉迷者来说,则反映出他们一定是在心理上出了问题。然而在考虑新的业态之发展时,由于涉及新事物造成失败的可能性很大,尽管失败的结果可以看成是虽败犹荣而被理解和宽容,但创新创业不等于冒险、不等于失去理性,所以社会不宜鼓励急功近利、不宜鼓励急躁和不进行冷静、客观及符合逻辑的思考。需要把“想”这个层面的事情首先做好,其中肯定有挑战,但也有理可循。
从最主要的方式上看,想事可以大致分为,归纳思维和演绎思维。前者是指通过对一个个具体事例的观察和分析而推导和提炼出一般规律和共通结论的思维方式,其本质特征是“从个别到一般”;后者是指把已经掌握和得到共识的一般规律应用于具体问题的分析过程,是从一般原理、原则推及到个别具体事例的思维方式,其本质特征是“从一般到个别”。在思考复杂的事物(事务)时,简单、孤立地使用它们往往是不够的,需要倡导系统思维来综合地考虑问题。就是说在考虑和分析一个复杂问题时,对问题的某个方面或环节需要用归纳方式,对该问题的另外方面或环节则要用演绎方式,由于问题的复杂性,还完全可能出现演绎套归纳,归纳套演绎的状况,甚至还要动用更为多样性的其他方式。
思维作为一个过程,必然要有输入和输出。要进行符合逻辑的思维,获取有意义有价值的认识结果,就必须坚持“实事求是”和“最讲认真”的态度。具体说来,输入信息要真实、要客观,论证分析要严谨、要少漏洞和“跳跃”、要经得住检验。做不到这些,输出的结果就可能很荒唐,自己出丑是丢人,贻害社会就是罪过了。最近出现的设立生育基金和收取丁克家庭税费的社会管理之建议,似乎说明相关专家在思维过程中的什么地方出了问题。在国力谁强的比较上,更有专家依照历史人物几十年前的断言和我们目前依然存在于地球上的现实来做出和社会整体感觉完全相左的结论。这些都充分说明,真正做到理性思维、得到符合逻辑的思维结果,其本身就有很大的挑战,甚至一些专家学者,包括名牌大学的教授都需要扪心自问、洁身自好。
现在,中国的经济由大幅度增长转向阶梯式发展,本身不是坏事,这让我们能够有时间更从容地思考问题。尽管我们的发展环境受到了很大的挑战,不急、不躁、不乱地想事和做事仍是最重要的。我们需要重温陈云同志的感言:“不唯上、不唯书、只唯实”。陈云同志自己解释说,不唯上,并不是上面的话不要听。不唯书,也不是说文件、书不要读。只唯实,就是只有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地研究处理问题,这是最靠得住的。
纵有风吹浪打,我自岿然不动,成事在干,谋事在先。
刘卓军——中国科学院研究员
中关村杂志——新经济·新科技·新文化
关注我们请长按下方二维码
请关注近期:
2018年12月刊
逻辑和思维的区别?
思维是人脑借助于语言对事物的概括和间接的反应过程。思维是对新输入信息与脑内储存知识经验进行一系列复杂的心智操作过程。思维是探索与发现事物的内部本质联系和规律性,是认识过程的高级阶段。根据思维活动凭借物的不同,可将思维分为动作思维、形象思维和抽象思维。抽象思维以词为中介来反映现实,是借助于语词符号来思考的,是一种以概念、判断和推理的形式进行的思维。
抽象是指从具体事物抽出、概括出它们共同的方面、本质属性与关系等,而将个别的、非本质的方面、属性与关系舍弃的思维过程。抽象思维作为一种重要的思维类型,具有普遍性、间接性和超脱性的特点。它是一种思维活动,提取事物最基本的特征,形成概念,并运用概念进行推理和判断。抽象思维凭借科学的抽象概念对事物的本质和客观世界发展的深远过程进行反映,使人们通过认识活动获得远远超出靠感觉器官直接感知的知识。抽象思维是反映客观事物的一种方式。
逻辑指的是思维的规律和规则。可以分三个层次理解(1)指个体思维的规律,例如:讲话逻辑混乱。(2)客观的规律性,例如:事物发展的逻辑。(3)有时与逻辑学通用,哲学的一个分支,研究思维的形式和规律的学说。简单说逻辑就是人对事物的描述。逻辑思维是人们在认识事物的过程中借助于概念、判断、推理等思维形式能动地反映客观现实的理性认识过程。它是作为对认识者的思维及其结构以及起作用的规律的分析而产生和发展起来的。逻辑思维是人们应用多种思维形式经过主观分析而形成的一种确定的、有条理、有根据的思维活动。逻辑思维简单说就是人们对事件物品进行陈述的根据。
逻辑与思维是什么关系,是一般与特殊不一样吗
一般与特殊在某种情况下可以是对立的。
而逻辑与思维只能是被包含的关系。
什么是逻辑思维
逻辑思维,人们在认识过程中借助于概念、判断、推理等思维形式能动地反映客观现实的理性认识过程,又称理论思维。它是作为对认识着的思维及其结构以及起作用的规律的分析而产生和发展起来的。只有经过逻辑思维,人们才能达到对具体对象本质规定的把握,进而认识客观世界。它是人的认识的高级阶段,即理性认识阶段。
逻辑思维是一种确定的,而不是模棱两可的;前后一贯的,而不是自相矛盾的;有条理、有根据的思维;在逻辑思维中,要用到概念、判断、推理等思维形式和比较、分析、综合、抽象、概括等方法,而掌握和运用这些思维形式和方法的程度,也就是逻辑思维的能力。
逻辑思维的特点是以抽象的概念、判断和推理作为思维的基本形式,以分析、综合、比较、抽象、概括和具体化作为思维的基本过程,从而揭露事物的本质特征和规律性联系。抽象思维既不同于以动作为支柱的动作思维,也不同于以表象为凭借的形象思维,它已摆脱了对感性材料的依赖。
抽象思维一般有经验型与理论型两种类型。
前者是在实践活动中的基础上,以实际经验为依据形成概念,进行判断和推理,如工人、农民运用生产经验解决生产中的问题,多属于这种类型。
后者是以理论为依据,运用科学的概念、原理、定律、公式等进行判断和推理。科学家和理论工作者的思维多属于这种类型。经验型的思维由于常常局限于狭隘的经验,因而其抽象水平较低。
思维和逻辑的关系
1、思维是理性认识的过程;
2、逻辑学是研究思维规律的科学。
相关知识:
逻辑一词是严复从英文“Logic”一词音译过来的。在汉语中逻辑有四种含义:
1、事物发展的客观规律性。“捣乱,失败,再捣乱,再失败,直至灭亡,这就是帝国主义和世界上的一切反动派对待人民事业的逻辑,……斗争,失败,再斗争,直至胜利,这就是人民的逻辑。”
2、指某种观点和主张。“你有你的逻辑,我有我的逻辑。”
3、思维的形式和规律性。“张三的讲话逻辑性太差。”“李四的文章逻辑性很强。”
4、研究思维的科学——逻辑学。逻辑学是关于思维形式及其规律的科学。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编制的学科分类中,逻辑学被列为7大基础学科的第2位;英国大百科全书把逻辑学列为五大学科的首位。逻辑学包括形式逻辑、辩证逻辑和数理逻辑等等。《逻辑学辞典》P701~702
主题测试文章,只做测试使用。发布者:氨基酸肥料,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s://www.028aohe.com/3768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