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南星与熟南星有什么区别
生熟唯一的区别是:生的有毒性,经过炮制过的熟南星毒性会降低,也还是会有毒性的。所以用药一定注意安全。
南星也就是天南星(Arisaema heterophyllum Blume),是一种带有药用价值的草本植物。
块茎扁球形,直径2-4厘米,顶部扁平,周围生根,常有若干侧生芽眼。鳞芽4-5,膜质。叶常单1,叶柄圆柱形,粉绿色,长30-50厘米,下部3/4鞘筒状,鞘端斜截形;叶片鸟足状分裂,裂片13-19,有时更少或更多。
倒披针形、长圆形、线状长圆形,基部楔形,先端骤狭渐尖,全缘,暗绿色,背面淡绿色,中裂片无柄或具长15毫米的短柄,长3-15厘米,宽0.7-5.8厘米,比侧裂片几短1/2;侧裂片长7.7-24.2(-31)厘米,宽(0.7-)2-6.5厘米,向外渐小,排列成蝎尾状,间距0.5-1.5,厘米。
花序柄长30-55厘米,从叶柄鞘筒内抽出。佛焰苞管部圆柱形,长3.2-8厘米,粗1-2.5厘米,粉绿色,内面绿白色,喉部截形,外缘稍外卷;檐部卵形或卵状披针形,宽2.5-8厘米,长4-9厘米,下弯几成盔状,背面深绿色、淡绿色至淡黄色,先端骤狭渐尖。肉穗花序两性和雄花序单性。
两性花序:下部雌花序长1-2.2厘米,上部雄花序长1.5-3.2厘来,此中雄花疏,大部分不育,有的退化为钻形中性花,稀为仅有钻形中性花的雌花序。单性雄花序长3-5厘米,粗3-5毫米,各种花序附属器基部粗5-11毫米,苍白色,向上细狭,长10-20厘米,至佛焰苞喉部以外之字形上升(稀下弯)。
雌花球形,花柱明显,柱头小,胚珠3-4,直立于基底胎座上。雄花具柄,花药2-4,白色,顶孔横裂。
浆果黄红色、红色,圆柱形,长约5毫米,内有棒头状种子1枚,不育胚珠2-3枚,种子黄色,具红色斑点。花期4-5月,果期7-9月。
以上内容参考百度百科-南星
生天南星和生半夏是什么东东
这是两味中药,
天南星的功效是解毒消肿,祛风定惊,化痰散结。在临床上,天南星可以用于治疗中风后遗症,比如出现半身不遂、面神经麻痹以及常见的小儿惊风、破伤风、癫痫
半夏,为天南星科植物半夏的干燥块茎。夏、秋二季采挖,洗净,除去外皮和须根,晒干。东北、华北以及长江流域诸地均有分布。具有燥湿化痰,降逆止呕,消痞散结的功效。用于湿痰寒痰,咳喘痰多,痰饮眩悸,风痰眩晕,痰厥头痛,呕吐反胃,胸脘痞闷,梅核气;外治痈肿痰核。
中药里的,生南星和胆南星有什么区别
天南星这种药材我们都知道,其实一种药材有很多别名是非常正常的情况,天南星也不例外,它的别名就叫做制南星,很多朋友都以为胆南星其实就是天南星的别名,其实并非如此,胆南星本身是由天南星制作而成的药材,二者有本质区别,那么究竟胆南星和制南星的区别是什么呢?
胆南星为制南星粉与牛、羊胆汁的加工品,凉性。胆南星主要有清热化痰、息风定痉的功能。胆南星可清热化痰,息风定惊。用于痰热咳嗽,咯痰黄稠,中风痰迷,癫狂惊痫。为制制南星的细粉与牛、羊或猪胆汁经加工而成,或为生制南星细粉与牛、羊或猪胆汁经发酵加工而成,功用主治清火化痰,镇惊定痼。治中风痰迷,惊风癫痫,痰火喘嗽,头风眩晕。
胆南星是炮制后的制南星,制法是将生制南星放在清水内反复漂至无麻辣感后,磨成细粉。另以滤去杂汁、并入铜锅熬过的等量牛胆汁,与制南星粉末拌匀。待胆汁完全吸收,晒至半干后,入臼内打和,切成小块,日晒夜露至无腥味为度。
制南星性味苦、辛,温;有毒。归肺、肝、脾经。该物种为中国植物图谱数据库收录的有毒植物,其毒性为块茎有毒。主要功能燥湿化痰,祛风止痉,散结消肿。用于顽痰咳嗽,风痰眩晕,中风痰壅,口眼歪斜,半身不遂,癫痫,惊风,破伤风。
生用外治痈肿,蛇虫咬伤。制南星中毒,可致舌、喉发痒而灼热,肿大,严重的以致窒息,呼吸停止。轻者可服稀醋或鞣酸及浓茶、蛋清、甘草水、姜汤等解之。如呼吸困难则给氧气,必要时作气管切开。制南星系制南星科植物制南星、异叶制南星或东北制南星的干燥块茎,温性。
由此可见,制南星与胆南星功能虽然相近,但二者还是有很多区别的,所谓物尽其用,一些微小的不同,足以让他们站在不同的岗位,担负不同的使命。
主题测试文章,只做测试使用。发布者:氨基酸肥料,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s://www.028aohe.com/3740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