氟啶胺和叶面肥如何混用?
氟啶胺不和叶面肥混用。
氟啶胺,是一种有机化合物,为淡黄色晶体。
为吡啶胺衍生物,是二硝基苯胺类杀菌剂。无治疗效果和内吸活性,是广谱高效的保护性杀菌剂。对交链孢属、疫霉属、单轴霉属、核盘菌属和黑星菌属非常有效。对于抗苯并咪唑和二羧酰亚胺类杀菌剂的灰葡萄孢也有良好的效果,对由根霉菌引起的水稻猝倒病也有很好的效果。本品极耐雨水冲刷,残效期长。此外兼有控制植食性螨类的作用。
由于β-三氟甲基氨吡啶部分起着输送化合物到致病菌的活性点的独特作用,能抑制感染过程中病原体孢子的萌发、渗透、菌丝的生长和孢子的形成。
氟啶胺,是线粒体氧化磷酸化解偶联剂,与现有药剂无交互抗性。通过作用于ATP合成酶,在呼吸链的尾端解除氧化与磷酸化的关联,最大程度消耗电子传递积累的电化学势能,杀菌速度与活性领先于同类化合物。
氟啶胺在ATP合成酶上有多个作用位点,由多基因控制,抗性风险极低,是非常具有未来性的特色化合物。
氟啶胺的特点
1、氟啶胺是目前广谱性杀菌剂中活性较高的化合物
通过作用于线粒体内呼吸链尾端的ATP合成酶的多个特异性位点,活性超过同类化合物中单位点抑制作用,触杀效果突出。以灰霉病为例,氟啶胺对灰霉病菌的抑菌活性是当前主流成分的438至3866倍。
2、具有治疗、铲除和保护效果
氟啶胺基本无内吸性,因此国外将其定位成保护性杀菌剂,但田间试验结果表明,氟啶胺不仅保护效果突出,病害发生后期仍有一定治疗效果。通过同位素追踪等试验方法观察叶片喷施氟啶胺后药剂的移动,发现氟啶胺有较强的渗透性,有效成分可穿过叶片表皮细胞,进入外层栅栏组织和海绵组织,形成药效集中的保护层。
与内吸性较强的化合物相比,氟啶胺的药效利用率更高。例如内吸性较强的甲霜灵与烯酰吗啉等,叶片喷雾后可内吸进入导管与筛管,随水分和有机物被运输到植株的其它部位,虽然有较好的治疗效果,但药效稀释快,持效期短,且在低浓度药剂的刺激下,病原菌更容易产生抗药性。因此,氟啶胺通过在叶片外层富集,形成保护层,不仅减缓了药效的稀释分解,同时持效期更长(10至14天),且耐雨水冲刷。
氟啶胺具有强烈的触杀效果,已被列为救灾性药剂。通过阻断孢子的产生、萌发、侵染与菌丝的生长,对病菌各个生长阶段发挥药效。病害预防效果显著高于常规保护性杀菌剂,同时抑制已侵入菌丝的突破,有效防止病斑的扩展。
3、杀菌谱广,地上喷雾、土壤处理兼备
氟啶胺的杀菌谱很广,对高等真菌与低等真菌都有较好的效果,可有效防止霜霉疫病、灰霉病、菌核病、根肿病、猝倒病及果树上的疮痂病、黑星病等病害。其中,对疫病、根肿病和灰霉病有很好的防治效果。
氟啶胺具有非常好的土壤稳定性,遇土后仍能保持较高活性,且半衰期较长,适合各种形式的土壤处理。在我国西南根肿病区域推广喷灌或灌根发挥了突出的防治效果,对其它根部病害(如菌核病、马铃薯块茎腐病等)也有较好效果。因此,氟啶胺是理想的地上喷雾与土壤处理兼备的广谱性杀菌剂。
4、具有杀螨作用
防治机理在于阻断螨类的能量合成,对红蜘蛛的成虫和卵都有防效。可用于柑橘苹果等果树红蜘蛛的防治。药剂渗透性,触杀效果较强,无内吸传导作用,红蜘蛛抗性较低。
兑水2000倍。
氟啶胺和氨基酸水溶肥可以复配吗?
这是完全可以的,这两种东西搭配在一起是完全可以的,因为他们都还有氮肥,是非常好的肥料。
氟啶胺和速克灵可以混配吗?
是可以混配的,效果并不冲突,一起使用效果很好,如果需要的话可以使用,没有问题的
氟啶胺在柑橘上使用可以配代森锰锌一起打药吗?
可以的,但是效果不佳,氟啶胺对柑橘树脂病和砂皮病都没有很好的防治效果。
柑橘树脂病会出现流胶现象,还会出现砂皮现象即砂皮病。树脂病,先用利刀将胶状物刮除干净后,再用辛菌胺乙酸盐加萘乙酸,或甲基硫菌灵加吲哚乙酸,或多菌灵加吲哚丁酸等涂抹树干伤口,每5~6天一次,连续2~3次,即可控制发病,并使患病植株恢复正常生长。
砂皮病,用1000倍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或500倍50%甲基硫菌灵可湿性粉剂,或700倍30%氧氯化铜悬浮剂,或300倍14%胶氨铜水剂,或2000倍50%苯菌灵可湿性粉剂,600倍80%代森锌可湿性粉剂,或1500倍10%苯醚甲环唑水溶液,或800倍80%代森锰锌等喷雾进行防治效果很好,后期使用“沃叶套餐水溶肥”效果更好一些。
主题测试文章,只做测试使用。发布者:氨基酸肥料,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s://www.028aohe.com/3721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