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莲的功效与作用及禁忌
川莲主要的作用是清热去火,比如胃,,即是胃热。对于嗜酒,嗜食辛辣,过食膏粱厚味等饮食不当引起的火气,通常是由湿热,食滞两方面原因造成,可以用到川莲来降火!
热燥湿,泻火解毒、用于湿热痞满、呕吐吞酸、泻痢、黄疸、高热神昏、心火亢盛、心烦不寐、血热吐衄、目赤、牙痛、消渴、痈肿疔疮;外治湿疹、湿疮、耳道流脓,酒黄连善清上焦火热。用于目赤、口疮、姜黄连清胃和胃止呕。用于寒热互结、湿热中阻、痞满呕吐、萸黄连舒肝和胃止呕。用于肝胃不和,呕吐吞酸。
川莲”是毛莨科黄连属中的一个种,学名Coptis
chinensis
Franch.。多年生常绿草本植物。根茎连珠而色黄,故名黄连。别名味连、川连、鸡爪连的。
川莲”是毛莨科黄连属中的一个种,学名Coptis
chinensis
Franch.。多年生常绿草本植物。根茎连珠而色黄,故名黄连。别名味连、川连、鸡爪连。以根茎入药,为中国特产。主产中国四川省东部、湖北省西部、云南省北部及陕西省秦岭以南的高山地区。
川莲主要的作用是清热去火,比如胃,,即是胃热。对于嗜酒,嗜食辛辣,过食膏粱厚味等饮食不当引起的火气,通常是由湿热,食滞两方面原因造成,可以用到川莲来降火!
川莲主要的作用是清热去火,比如胃,,即是胃热。对于嗜酒,嗜食辛辣,过食膏粱厚味等饮食不当引起的火气,通常是由湿热,食滞两方面原因造成,可以用到川莲来降火!
热燥湿,泻火解毒、用于湿热痞满、呕吐吞酸、泻痢、黄疸、高热神昏、心火亢盛、心烦不寐、血热吐衄、目赤、牙痛、消渴、痈肿疔疮;外治湿疹、湿疮、耳道流脓,酒黄连善清上焦火热。用于目赤、口疮、姜黄连清胃和胃止呕。用于寒热互结、湿热中阻、痞满呕吐、萸黄连舒肝和胃止呕。用于肝胃不和,呕吐吞酸。
滋养补虚,止遗涩精:川莲中所含的棉子糖,是老少皆宜的滋补品,对于久病,产后或老年体虚者,更是常用营养佳品。川莲碱有平抑性欲的作用,对于青年人梦多,遗精频繁或滑精者,服食莲子有良好的止遗涩精作用。
防癌抗癌:川莲善于补五脏不足,通利十二经脉气血,使气血畅而不腐,川莲所含氧化黄心树宁碱对鼻咽癌有抑制作用,这一切,构成了莲子的防癌抗癌的营养保健功能。
清心除热,主治因温病所致的高热,烦躁不安,神昏谵语等症,可配伍玄参、麦冬、竹叶卷心等服用。
明显的降血压作用,且降低舒张压的作用明显大于收缩压,可能与其直接扩张血管平滑肌有关;
止血,主治因血热所致的出血,如鼻衄、吐血及妇女崩漏等症,常配伍生地、茅根、犀角等服用。
强心安神:川莲芯所含生物碱具有显著的强心作用,莲芯碱则有较强抗钙及抗心律不齐的作用。
能明显抑制血小板的聚集,减少血栓的形成,并具有抗脂质过氧化及清除自由基的作用。这就难怪,川莲对心血管系统具有较强的活性,而且擅长清心泻火,除烦消暑,尤其适合心脑血管病患者于夏季食用。
涩精,主治因肾虚所致的滑泄遗精等症,配伍桑螵蛸、沙苑子、金樱子等服用。
川莲的禁忌
一般人群均可食用,无副作用
适宜体质虚弱,心慌,遗精者,失眠多梦食用;适宜慢性腹泻,脾气虚之人食用;适宜癌症及化疗后的病人以及脾肾亏白带过多的妇女服用。
川莲不适合长期服用,会对偏寒性体质的人产生不好的影响,不利于健康。平素大便干结难解,或腹部胀满之人忌食.
失眠患者应该培养起较好的生活习惯,如晚饭后多散步,平常多运动等等,这些对于睡眠的恢复均有很好的帮助。从临床应用上看,
川莲适用于轻度失眠人群,如不见效,可适当使用安定控制,但长期服用安定对身体有较大伤害。
展开
川黄连的功效与作用
黄莲,性寒,味苦,是常见的中草药,那么,黄莲有什么功效?黄莲的作用是什么?接下来我带大家了解一下吧。
黄连的功效介绍
【中药名】黄连 huanglian
【别名】黄莲、王连、味连、川连、鸡爪连。
【英文名】Coptidis Rhizoma。
【来源】毛茛科植物黄连Coptis chinensis Franch.的根茎。
【植物形态】多年生草本。根状茎黄色,常分枝。叶全部基生,叶片坚纸质,3全裂,中央裂片有细柄,卵状菱形,羽状深裂,边缘有锐锯齿,侧生裂片不等地2深裂。花葶1~2;花序顶生,花3~8,总苞片通常3,披针形,羽状深裂,小苞片圆形,稍小;萼片5,黄绿色,窄卵形;花瓣线状,披针形,中央有蜜槽;雄蕊多数,外轮雄蕊比花瓣略短或近等长;心皮8~ 12,离生,有短柄。瞢葖果6~12,具细柄。花期2~4月,果期3~6月。
【产地分布】生于山地凉湿荫蔽之处,野生于海拔1000~1900米的山谷荫蔽密林中。栽培也在高海拔凉爽的山区。栽培于四川。
【采收加工】秋季采挖,除去须根及泥沙,干燥,除去残留须根。
【药材性状】多集聚成簇,常弯曲,形如鸡爪,单枝根茎长3~6厘米,直径0.3~0.8厘米。表面灰黄色或黄褐色,粗糙,有不规则结节状隆起、须根及须根残基,有的节间左面光滑如茎秆,习称“过桥”。上部多残留褐色鳞叶,顶端常留有残余的茎或叶柄。质硬,断面不整齐,皮部橙红色或暗棕色,木部鲜黄色或橙黄色,呈放射状排列,髓部有的中空。气微,味极苦。
【性味归经】性寒,味苦。归心经、脾经、胃经、肝经、胆经、大肠经。
【功效与作用】清热燥湿、泻火解毒。属清热药下属分类的清热燥湿药。
【临床应用】用量2~5克,煎服。用治湿热痞满、呕吐吞酸、泻痢、黄疸、高热神昏、心火亢盛、血热吐衄、目赤、牙痛、消渴、痈肿疔疮。外用适量,治湿疹、湿疮、耳道流脓。
【主要成分】含小檗碱,并含黄连碱、甲基黄连碱、掌叶防己碱、药根碱等。用核磁共振氢谱法可鉴别黄连的真伪。小檗碱为黄连中主要有效成分。动物试验表明,小檗碱有抗菌、抗病毒及原虫、利胆、抗腹泻、抗炎和抗脑缺血作用。
【使用禁忌】胃虚呕恶,脾虚泄泻,五更肾泻者,均慎服。
黄连的药理作用
1、抗菌作用
2、抗真菌作用
3、抗病毒作用
4、抗阿米巴作用
5、抗炎、抗腹泻作用
6、对心血管作用
7、解热作用
8、降血糖作用
9、降血脂作用
10、抗氧化作用
11、对血液系统的影响
12、抗溃疡作用
黄连的鉴别 方法
根茎多簇状分枝,弯曲巨抱,形似倒鸡爪状,习称鸡爪黄连;单枝类圆柱形,长3~6cm,直径2~8mm。表面灰黄色或黄棕色,外皮剥落处显红棕色,粗糙,有不规则结节状隆起、须根及须根残基,有的节间表面平滑如茎杆,习称过桥;上部多残留褐色鳞叶,顶端常留有残余的茎或叶柄。质坚硬,折断面不整齐,皮部橙红色或暗棕色,木部鲜黄色或橙黄色,髓部红棕色,有时中空。气微,味极苦。
黄连的药方选录
《局方》三黄丸:治丈夫、妇人三焦积热。上焦有热攻冲眼目赤肿头项肿痛口舌生疮;中焦有热心膈烦躁不美饮食;下焦有热小便赤涩大便秘结五脏俱热即生疽疖疮痍及五般痔疾粪门肿痛或下鲜血:黄连(去须、芦)、黄芩(去芦)、大黄(煨)各十两。上为细末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三十丸用熟水吞。如脏腑壅实加服丸数。小儿积热亦宜服之。
《伤寒论》黄连汤:治伤寒,胸中有热,胃中有邪气,腹中痛欲呕吐者:黄连150克,甘草150克(炙),干姜150克,桂枝150克(去皮)人参100克,半夏250克(洗)大枣十二枚(擘)。上七味以水一斗,煮取六升,去滓。温服昼三夜二。
《直指方》黄连安神丸:治心烦懊依反复,心乱,怔仲,上热胸中气乱。心下痞闷。食入反出:朱砂20克,黄连25克生甘草12.5克。为细末,汤浸,蒸饼丸如黍米大。每服一十九食后时时津唾咽下。
《局方》泻心汤:治心经实热:黄连35克。水一盏半煎一盏食远温服小儿减之。
《本草经集注》:恶菊花、芜花、玄参、白鲜;畏款冬。
《蜀本草》:畏牛膝。
《纲目》:黄连大苦 大寒 ,用之降火燥湿,中病即当止,岂可久服,使肃杀之令常行,而伐其生发冲和之气乎?
《本草正》:黄连善泻心脾实火,虚热妄用,必致格阳,故寇宗荧日:虚而冷者,慎勿轻用;王海藏日:夏月久血痢不用黄连,阴在内也。
中药川连的作用
正川连就是四川出产的黄连。别名有:黄连、川连、姜连、川黄连、姜黄连、姜川连、姜制黄连、萸连、萸黄连、炒黄连、吴萸黄连、酒连、酒黄连、酒饮连、猪胆汁炒黄连、盐炒黄连、黄连炭、姜汁炒川连、尾连等。
功能主治:清热燥湿,泻火解毒。用于湿热痞满,呕吐吞酸,泻痢,黄疸,高热神昏,心火亢盛,心烦不寐,血热吐衄,目赤,牙痛,消渴,痈肿疔疮;外治湿疹,湿疮,耳道流脓。酒黄连善清上焦火热。用于目赤,口疮。姜黄连清胃和胃止呕。用于寒热互结,湿热中阻,痞满呕吐。萸黄连舒肝和胃止呕。用于肝胃不和,呕吐吞酸。
应用:1.用于湿热内蕴、肠胃湿热、呕吐、泻痢等症。配黄芩、大黄等,能治湿热内蕴之证。对湿热留恋肠胃,常配合半夏、竹茹;配木香、黄芩、葛根等以治泻痢。
2.用于温病高热、口渴烦躁、血热妄行、以及热毒疮疡等。治温病高热、心火亢盛,配伍栀子、连翘等;对于血热妄行,可配伍黄芩、大黄等同用;对热毒疮疡,可配伍赤芍、牡丹皮等药同用。此外,黄连还可用于胃火炽盛的中消证,可配合天花粉、知母、生地等同用;涂口,可治口舌生疮。
用法用量:煎服,2~5g。外用适量。
注意事项:本品大苦大寒,过服久服易伤脾胃,脾胃虚寒者忌用。苦燥伤津,阴虚津伤者慎用。
黄连的作用与功效
黄连又称味连,川连,鸡爪连,是属于多年生的草本植物,其根若鸡爪,是入药的主要成分,味道极苦,有“哑巴吃黄连,有苦说不出”的俗语,那么黄连的功效与作用都有哪些呢?
功效概括
01
清热燥湿,泻火解毒。用于湿热痞满,呕吐吞酸,泻痢,黄疸,高热神昏,心火亢盛,心烦不寐,血热吐衄,目赤,牙痛,消渴,痈肿疔疮;外治湿疹,湿疮,耳道流脓。酒黄连善清上焦火热。用于目赤,口疮。姜黄连清胃和胃止呕。用于寒热互结,湿热中阻,痞满呕吐。萸黄连舒肝和胃止呕。用于肝胃不和,呕吐吞酸。
02
抗菌:抗菌谱较广,对痢疾杆菌的抗菌作用最强,优于磺胺。对金黄色葡萄菌球、肺炎双球菌、脑膜炎球菌、白喉杆菌、链球菌、人型结核杆菌也有较显著的抑菌 作用。此外,体外试验黄连素和黄连煎剂对钩端螺旋体也有较强的抗菌作用。
03
治疗湿热
黄连在中医里配以其他辅助药物既适用于湿热,也适用于火热,黄连苦寒,泻火解毒功效很强,凡是湿热阻滞,温病高热,烦躁不安等都可使用,治疗湿热常配以半夏,瓜萎,等,治疗火热常配以朱砂、地黄等。
04
抗病毒
对多种流感病毒、以及新城病毒有抑制作用。
05
抗原虫
黄连煎剂、黄连素在体外和体内均有抗阿米巴原虫的作用,故也可治疗阿米巴痢疾作用。
06
抗真菌
作用与黄芩相似,但黄连效力较强。
作用
01
治疗疟疾
在我国中医里黄连一直都是用来治疗疟疾等严重的腹泻,黄连中含有黄连素,在现在医学中黄连素也是一种非处方的腹泻药物,主要是黄连素具有抑菌抗菌作用,对痢疾杆菌,结核杆菌,肺炎球菌,伤寒杆菌以及白喉杆菌等都具有抑制作用,对痢疾杆菌的作用最强,是治疗细菌性胃肠炎、痢疾等消化道疾病的特效药。
02
治疗消化道炎症
胃炎,胃溃疡,肠胃炎,肠炎等消化道疾病一直都是属于很难治疗的疾病,很多药物对胃肠道都有刺激作用,在食用之后对炎症虽有治疗效果,但同时也有刺激促进作用,对药物的量的把控很难做到准确,黄连不一样,黄连在食用之后其主要成分黄连素是不会通过胃肠道黏膜进入血液的,其主要是在胃肠道中停留,由于苦涩作用会使黄连素在胃肠道中停留的时间增长,对消化道炎症的治疗效果明显。
03
用于治疗热病而致烦燥、精神恍惚、谵语、口干脉实(由于炎症高热引起)、则配黄芩、桅子等,方如黄连解毒汤。
04
降低血糖
黄连中的黄连素对血糖的调控与药物的计量和给药的方式有关,在治疗糖尿病患者时可适当的在静脉滴水中加少量的黄连素,能明显的姜烯血糖,但是需要注意黄连素静脉滴注的量不能过高,以免引起心脏系统的抑制,减缓心跳速度,严重者还可能出现横纹肌溶解症及乳酸中毒症。
05
治疗小儿消化不良
用于治疗小儿消化不良,口臭,嗳出腐败气味。取其健胃助消化,故生姜泻心汤半夏泻心汤都用黄连。
每天一味中药材~川连
功效与作用
清热泻火、抗菌、解毒
川连在生活中比较常见,经常被用来入药,主要集中栽培在四川一带,一般胃火比较大,肝火比较旺的人群就可以通过川连来调理去火。
1 、清热泻火:川连主要的作用是清热去火,比如胃热,对于嗜酒、嗜食辛辣、过食膏粱厚味等饮食不当引起的火气,通常是由湿热、食滞两方面原因造成,可以用川连来清热泻火。
2 、抗菌:川连中的小檗碱对痢疾杆菌等有一定的抗菌作用,可以治疗湿热泄泻痢疾。
3 、解毒:川连有一定的解毒功效,可用于治疗目赤肿痛、热毒疮疡、疔毒内攻、胃火上炎等。
适宜人群
体质虚弱、心慌、遗精患者
禁忌人群
中寒泄泻、经期女性、脾胃虚寒者
不宜同食
酒、虾等食物
主题测试文章,只做测试使用。发布者:氨基酸肥料,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s://www.028aohe.com/3693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