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蕉和芭蕉的区别
一、外形
香蕉外形弯曲像月牙,果皮有5~6个棱;芭蕉的两端较细,中间略粗,一面略平一面略弯,呈“圆缺状”,果皮只有3个棱;香蕉香甜细软,芭蕉的味道甜但回味带酸。
1、香蕉
2、芭蕉
二、生长环境
香蕉喜湿热气候,在土层深、土质疏松、排水良好的地里生长旺盛;香蕉要求高温多湿,生长温度为20~35℃,最适宜为24~32℃,最低不宜低于15.5℃。香蕉怕低温、忌霜雪,耐寒性比大蕉、粉蕉弱。
芭蕉是多年生的草本植物,叶子大而宽,性喜温暖耐寒力弱,茎分生能力强,耐半荫,适应性较强,生长较快。芭蕉在土层深厚、疏松肥沃和排水良好的土壤中生长较好。不耐寒,冬季须保持4℃以上的温度,但也能耐短时间的0℃低温。
耐半阴,过于荫蔽则植株生长不良,难以开花。
扩展资料:
香蕉品种分类
1、齐尾
齐尾属高干型香牙蕉,主要分布在广东高州市,为高州市的优良品种。
植株假干高300~360厘米,茎周65~80厘米,茎干上下较均匀,皮色淡绿;叶片较直立向上伸长,叶片窄长,叶柄较细长、叶鞘距疏、叶片密集成束尤其在抽蕾前后甚明显,故名齐尾;正造果穗较长大,一般情况下果穗梳数及果数与高脚顿地雷相似。
平均果穗梳数为8~10梳,果指长18~22厘米,单果重130~140克,可溶性固形物19%~20%,品质中上;在正常的情况下单株产量可达25~30千克,最高可达50千克。
该品种产量高,果指长,是出口及适于北运的品种之一,但抗风力较差、抗寒和抗病能力差,要求水肥条件较高。
该品种有高脚齐尾和矮脚齐尾两个品系。
2、仙人蕉
仙人蕉属高干型香牙蕉,是从台湾省北蕉的突变中选育出来的,其综合性状极似北蕉,为台湾省的主栽品种。
植株瘦高,假茎高270~320厘米,叶片较北蕉稍长而宽、色较淡绿;果实含糖量高但品质较北蕉稍差,因果皮较厚。
果实较耐贮运;株产优于北蕉;对束顶病的抵抗力强,适于较瘦瘠的山地粗放栽培,但生育期比北蕉长15~30天,抗风能力也较差。
此外,油蕉、云南高脚蕉、广西高型香蕉、波约(也称台湾青皮)、巴西蕉等均属高干型香牙蕉。
3、威廉斯
属中干型香牙蕉,从澳大利亚引入。
植株假于高250~280厘米、周长47~58厘米;叶片较长达175~193厘米,叶片稍直立生长;果穗长65~80厘米,梳形较好,果指排列紧密、果指直,梳数也较多为8~10梳。
果数稍少;果指较长。
果指为19~23厘米,品质中等。
该品种果形商品性状好,但抗风力较差,也较易感叶斑病。
在中国各产区性状表现不一,反映也不同。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芭蕉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香蕉
芭蕉和香蕉的区别是什么?
外观区别:香蕉的形状通常都好似月牙的形状,而且果子的长度较短,表皮上会显示出棱角,通常是五六个棱。芭蕉相对于香蕉来说果子比较长,通常果子的两端窄中间宽,显得比较肥大,它的尾部比较弯曲,另一端则是比较直。芭蕉表皮上的棱也不想香蕉那样多。
香蕉没有熟透之前表皮颜色一般比较青,熟透以后的颜色为黄色,而且表皮上会有一些褐色的斑,果肉一般也会带有一点点黄色的感觉,切成两段后你会发现香蕉很圆。芭蕉的外皮比较暗淡,熟透后表面很光泽,它的果肉看起来比较白,而且果肉的形状也比较宽扁。
芭蕉注意事项
1、芭蕉与芋头不能一起吃,一起食用是使胃会出现胃不适,感觉胀痛。
2、芭蕉与红薯不能一起吃,同食是会产生不良的化学反应的,是会引起身体不适的。
3、土豆与芭蕉不能一起吃,同食会产生不良生化反应,导致我们面部生斑。
4、酸牛奶与芭蕉不能一起吃,同食会发芭不良生化反应,产生致癌物。
5、芭蕉和阿司匹林不能一起吃。阿司匹林与含糖多的食品,如椰子、甜石榴、桃、葡萄、芭6、蕉等同食,容易形成复合体,从而减少初期药物的吸收速率。
香蕉和芭蕉有什么区别?
香蕉和芭蕉的区别:
一、外形不同
香蕉的个头比芭蕉大,香蕉柄要比芭蕉短,果实弯曲的幅度也更明显,果皮上有5-6个棱。芭蕉的个头小,尾巴处和顶端相对细,而中间的部分粗,果柄长,果实弯曲幅度小,果皮上通常有3个棱。
二、颜色不同
香蕉在未成熟前为青绿色,生长成熟后为黄色,果皮上有褐色斑点,保存时间太久的话,果皮上会有黑色斑点,果肉横断面为近圆形,黄白色。芭蕉成熟后无斑点,颜色偏灰黄色,果肉为乳白色,横断面是扁圆形。
三、味道不同
香蕉的香味十分浓郁,味道甜,吃起来的口感软糯。芭蕉虽然也甜,但仔细品尝会带有一丝酸味,口感十分绵密。
四、营养不同
香蕉具有润肠通便的作用,高血压人群也能食用,果实含有钾离子,能降低血压,还能瘦身,因此深受减肥人士的喜爱。芭蕉中含有的微量元素要比香蕉高,还富含膳食纤维,含有大量碳水化合物,减肥人士不宜多吃。
【挑选技巧】
第一个:看香蕉外观
在挑选香蕉的时候,首先要看的就是香蕉的外观,看香蕉外观时,先看香蕉上面的棱角,因为香蕉在树上生长的时候,果肉会把果皮撑起来,成熟度比较高的香蕉,它的棱角很圆滑,看起来没有特别明显的棱角;而那种成熟度不高的香蕉,棱角很明显;接着再看香蕉的弯曲程度,越弯曲的香蕉口感越好。
因为香蕉都是对着太阳的方向生长的,在生长的时候会向着太阳弯曲向上生长,所以生长出来就会比较弯曲。越弯曲的香蕉说明受到太阳光照更强烈,生长的自然就很好。而有些经过催熟的香蕉,它的外观虽然很鲜艳,但是身躯不是很弯曲,口感也不好。
第二个:看香蕉皮
看完香蕉的外观之后,再仔细看一下香蕉的外皮,成熟度比较高的香蕉,它的外皮是薄且柔软的,因为自然生长成熟的香蕉在不同的生长阶段,它的外皮不止有颜色的变化,还有厚薄的变化,成熟度越高的香蕉,皮越薄,并且越柔软。
接着再看一下香蕉上的斑点,香蕉上的斑点有几种,有一种是磕碰出来的,有一种是冻伤或者存放久了形成的,还有一种是自然生长出来的,自然生长出来的黑斑叫做“梅花斑”,有梅花斑的香蕉软糯香甜,口感非常好;只不过有梅花斑的香蕉买回家就要吃,不能存放太久。
三个:观察香蕉根蒂
每一串香蕉上都会有根蒂,我们可以通过观察这个根蒂,来辨别香蕉的新鲜程度。一般来说,新鲜的香蕉,它的根蒂是黄色或者青绿色的;而那种根蒂颜色呈黑色的,或者发黑的就是不新鲜的香蕉。
芭蕉和香蕉的区别
1、品种不同:芭蕉是芭蕉科芭蕉种植物,而香蕉是芭蕉科香蕉种植物。2、果实不同:芭蕉的果实短小,成熟前为灰黄色,表面干净无斑点,而香蕉成熟前为青色,表面带有褐色斑点。3、原产地不同:芭蕉原产于琉球群岛,香蕉原产于中国。
芭蕉和香蕉有哪些不同
1、品种不同
芭蕉是芭蕉科芭蕉种多年生草本植物,可以长到四米的高度,叶片呈现长圆形,颜色鲜绿,而香蕉是芭蕉科香蕉种丛生植物,植株高度在2米到4米之间,花序顶生,苞片为红褐色。
2、果实不同
芭蕉成熟前果实为灰黄色,成熟后为黄色,表面光滑洁净,没有黑色斑点,且果肉为乳白色,而香蕉未成熟时为青绿色,成熟后为黄色,果皮上分布有褐色的斑点,果肉为黄白色。
3、原产地不同
芭蕉原产于琉球群岛,目前在我国海南、广东、广西、江苏、上海、甘肃、陕西等地均有栽种,而香蕉原产于我国,现今全世界栽培香蕉的国家有130个,其中美洲、亚洲地区的产量较多。
芭蕉和香蕉的区别是什么?
芭蕉和香蕉的区别是:
1、外观区别
首先是从外形上区别两者,香蕉的形状通常都好似月牙的形状,而且果子的长度较短,表皮上会显示出棱角,通常是五六个棱。
芭蕉的话,它相对于香蕉来说果子比较长,通常果子的两端窄中间宽,显得比较肥大,它的尾部比较弯曲,另一端则是比较直。芭蕉表皮上的棱也不想香蕉那样多,通过这几点可以将两者简单的区分开。
2、颜色区分
香蕉没有熟透之前表皮颜色一般比较青,熟透以后的颜色为黄色,而且表皮上会有一些褐色的斑,果肉一般也会带有一点点黄色的感觉,切成两段后你会发现香蕉很圆。芭蕉的外皮比较暗淡,熟透后表面很光泽,它的果肉看起来比较白,而且果肉的形状也比较宽扁。
3、味道区别
说道这两种水果,吃起来那个更好吃呢?总的来说,香蕉的口感比芭蕉要好的多,香蕉的为到闻起来很香,吃到嘴里也很甜,十分爽口。芭蕉的虽然吃起来也很甜,但是它的口味略带一点酸涩感。所以,买这两种水果的时候要选准好吃可口的香蕉哦、。
4、营养价值
从营养价值来说,其实芭蕉和香蕉都属于高钾食物,含有丰富的镁元素,有着预防疾病的营养价值。但是,香蕉相对来说,属性偏凉,而芭蕉的是偏温性,可以补充人体所需的纤维和水溶性质。
5、其他区别
香蕉树是一种比较喜欢湿热气候的植物,而芭蕉树则是喜欢温暖耐寒的环境,所以由于生长环境不同,香蕉是一种热性的水果,而芭蕉是一种寒性水果,它们的适宜人群是不同的。另外由于芭蕉种植的面积较少,而香蕉种植面积广,所谓物以稀为贵,所以芭蕉的价格要比香蕉贵。
香蕉与芭蕉的区别
芭蕉和香蕉区别如下:
1、从形状上区分香蕉和芭蕉
香蕉的果柄略短,而芭蕉的果柄比较长,但并没有明确的分辨界限。再者,是看所谓的果棱。香蕉果棱一般为4-5个,芭蕉果棱为3-5个,但成熟后果棱不明显,无法作为区别的标准。
2、从颜色上区分香蕉和芭蕉
香蕉未成熟时为青绿色,成熟后转为黄色,并带有褐色斑点,果肉呈黄白色,横断面近圆形。芭蕉果皮呈灰黄色,成熟后无斑点,果肉呈乳白色,横断面为扁圆形。
3、从植物特性上区分香蕉和芭蕉
香蕉是著名的热带和温暖亚热带水果,香蕉要求温暖湿润的气候条件,喜热畏寒怕风,因此,纬度较高的亚热带地区和温带地区均不能种植。而芭蕉性喜阴凉潮湿,适于房前屋后、田边地角、沟堤塘埂、溪岸河滩等土质肥沃的地方栽植。
4、从其树来上来区分香蕉和芭蕉
香蕉树较为“矮胖”,叶子宽阔,茎杆粗壮,叶子和茎杆颜色偏青绿色,被白霜。芭蕉树较为“瘦高”,叶子较狭,茎杆较细,叶子和茎杆偏黄绿色,无白霜。
5、口感
香蕉的口感比芭蕉要好的多,香蕉闻起来很香,吃到嘴里也很甜,十分爽口。芭蕉吃起来口味略带一点酸涩感,香气也比较弱。
主题测试文章,只做测试使用。发布者:氨基酸肥料,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s://www.028aohe.com/3460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