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补液怎么计算?
中等脱水一般按100ml/kg计算,那么是8kg×100=800ml,等渗性脱水,那么是0.9%盐水400ml,5%糖水400ml,(10%糖水是高糖,一般不用、但用可以也是400),这是一日量,先补400ml,再观察,总的讲缺多少补多少,补到小孩有尿为止,如果没有尿,证明还有缺水的现象,补5%的苏打水一般要看二氧化氮结合力来定,中等脱水一般用1—2ml/kg,计算,为安全起见,你给孩子补8ml、加入100ml糖水中滴。一般来讲,只要小孩有尿,不需要补苏打水,因为肾脏通过排尿自己能调节酸碱平衡,
补液量计算公式是什么?
根据体重调整(2ml/kg.h)即(48ml/kg.日)一般为2500-3000ml。根据体温,大于37摄氏度,每升高一度,多补3-5ml/kg。
第一个24小时的补液量计算公式,等于体重与烧伤面积乘积乘1.5ml再加2000ml,如果小儿应乘1.8ml,婴儿乘2.0ml。晶体与胶体溶液的比值大约1:0.5,第一个8小时应输入液体总量的二分之一。晶体为50乘60乘1.0等于3000ml。胶体为50乘60乘0.5等于1500ml,水分为2000ml。第二个24小时水不变,晶体,胶体减半。
补液量注意事项
一般要选用等张溶液,比如生理盐水,5%的葡萄糖等等来进行补液。补液量的计算,全天的尿量加上不显性失水,大约六百到八百毫升,然后减去内生水三百毫升,再加上额外水分的丧失量就是补液量。
补液的速度,根据患者病情不同来分别对待。对于休克的患者补液的速度要快,每小时一百毫升左右。但是对于心功能不全以及老年患者,补液的速度要慢。
以上内容参考 百度百科-补液量计算公式
补液公式是什么?
补充累积损失量:轻度脱水50ml/kg,中度50~100ml/kg,重度100~120/kg。重度脱水或有周围循环衰竭者应首先静脉推注或快速滴入2:1等张含钠液20ml/kg,总量不超过300ml, 30~60分钟内静脉输入。
补充继续损失量:是补液后继续丢失的液体量。一般用1/3~1/2张含钠液。
供给生理需要量:供给基础代谢需要的水60~80ml/kg,在实际补液过程中,补液量为以上三部分合计,一般轻度脱水约90~120ml/kg,中度脱水约120~150ml/kg,重度脱水约150~180ml/kg。
补液禁忌
出现高渗性缺水之后,需要积极的补液。一般选择的补液方法,是根据缺水的轻重程度所占百分比,进行积极的补液。在进行补液的时候,需要使用到相应的公式计算。
在补液的时候,还应当坚持注意事项。比如症状较为轻微时,选择补低肾炎溶液,症状较为严重时,需要补充多个不同的液体,避免出现酸中毒的情况。如果患者有缺钾的情况,还需要及时的给予补钾治疗。
以上内容参考 百度百科-补液量计算公式
第一个24小时补液量计算公式是什么?
1、按体重减轻估计补液量
生理盐水补液量(L)=正常血钠浓度(142mmol/L)×体重减轻量(kg)/每升生理盐水NaCL含量(154mmol)
2、按血细胞压积估计补液量
补液量(L)=[实际红细胞压积-正常红细胞压积×体重(kg)×0.2]/正常红细胞压积。
正常红细胞压积男性为48%,女性42%。
细胞外液量为体重×0.2。
扩展资料:
补液质
1、糖:一般指葡萄糖,250-300g (5% 葡萄糖注射液 规格 100ml:5g, 250ml:12.5g, 500ml:25g ;10%葡萄糖注射液 规格 100ml:10g, 250ml:25g, 500ml:50g )
2、盐:一般指氯化钠,4-5g (0.9%氯化钠注射液:取0.9克氯化钠,溶解在少量蒸馏水中,稀释到100毫升。 0.9% 氯化钠注射液 规格 100ml:0.9g, 250ml:2.25g, 500ml:4.5g )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补液量
第一个24小时补液公式是什么?
公式如下:
第一个24小时补液量公式:补液量(ml)=患者体重(kg)*患者烧伤面积(%)*1.5+每日生理需要量2000(ml),其中晶体与胶体的比值约为2比1。第二个24小时水不变为2000ml,晶,胶体减半。
补液公式计算的特点:
计算补液总量时,应对烧伤面积进行粗略估计,其中头颈部占体表面积(头3%,面部3%,颈部3%)9%,双上肢(双手5%,双前臂6%,双上臂7%)占18%,躯干占(前胸13%,后背+臀部共13%,会阴1%)27%,双下肢(双臂5%,双大腿21%,双小腿13%,双足7%)占46%。
新生儿补液量计算公式
小儿腹泻补液量计算公式(考生必背)
1.考点归属:
第3章第6节 小儿腹泻
2.关键点:
①补液总量包括累积损失量、继续损失量和生理需要量3个方面。
②注意区分轻度、中度和重度缺水的临床表现。
③注意区分补充累积损失量和补液总量。
3.计算公式:
(1)补充累积损失量:轻度脱水<50ml/kg,中度50~100ml/kg,重度100~120/kg。重度脱水或有周围循环衰竭者应首先静脉推注或快速滴入2:1等张含钠液20ml/kg,总量不超过300ml, 30~60分钟内静脉输入。
(2)补充继续损失量:是补液后继续丢失的液体量。一般用1/3~1/2张含钠液。
(3)供给生理需要量:供给基础代谢需要的水60~80ml/kg。
在实际补液过程中,补液量为以上三部分合计,一般轻度脱水约90~120ml/kg,中度脱水约120~150ml/kg,重度脱水约150~180ml/kg。
具体参照:
低渗性脱水以缺Na>缺水 血清Na130mmol/L 补2/3张液体
等渗性脱水 血清Na 130-150mmol/L之间 补1/2张液体
高渗性脱水 血清Na150mmol/L 补1/3张液体
以250ml,1/2张,3:2:1液举例
为糖:等渗0.9%Nacl :等渗1.4%NaHCO3,(钾为细胞内离子,不算张力,糖也不算张力)
1.用等渗液配法为:
5%或10%糖:250ml×1/2(即3/3+2+1)=125ml
0.9%Nacl:250ml×1/3=83ml
1.4%NaHCO3:250ml×1/6=41ml
三者混合就是3:2:1,250ml
算一下,350ml,4:2:1怎么配制?
2.临床上我们都用10%Nacl和5%NaHCO3 来配制,10%Nacl为11张,5%NaHCO3为3.5张,为了应用方便,10%Nacl简记为10张,5%NaHCO3简记为4张。
250ml,3:2:1的粗略配制:
先定总量:5%或10%糖250ml
内加10%Nacl:250×1/3×1/10=8.3ml
内加5%NaHCO3 :250×1/6×1/4=11ml
混合就是粗略的3:2:1液了。
注:按此简易算法,实际溶液总量为250+8.3+11=260ml,而且与精确的配制相比,Nacl略多,NaHCO3略少,但实际应用中,这种差异可以忽略,要追求精确的话,可适当减少10%Nacl或增加5%NaHCO3的量,但实际上都在1ml的范围内。用得多了,根本不必**记书本上配制比例
4.样例题
例1. 共用题干:患儿男,11个月,因呕吐、腹泻3天入院,大便10~15次/天,蛋花汤样,伴呕吐3~4次,4小时无尿,皮肤弹性差,肢端凉,大便镜检偶见白细胞。
题干:根据脱水程度,首选的治疗方案是
A. 口服补液
B. 血浆100ml静脉滴注
C. 2:1等张含钠液20ml/kg快速滴注
D. 1/3张含钠液60ml/kg快速滴注
E. 2/3张含钠液120ml/kg12小时滴注
标准答案:C
例2. 患儿,男,11个月,因呕吐、腹泻中度脱水,计算补充累积损失量为:
A.30-50ml/kg
B.50-70 ml/kg
C.50-100 ml/kg
D.100-120 ml/kg
E.120-150 ml/kg
例3. 共用题干:患儿,9个月,呕吐,腹泻3d,尿量略少,皮肤弹性稍差,口唇微干,眼窝轻度凹陷。血清钠浓度为140mmol/L。
题干:给该患儿补充积累损失量用ORS液,按体重计算入量应为
A. 20ml/kg
B. 30ml/kg
C. 40ml/kg
D. 50ml/kg
E. 60ml/kg
标准答案:D
例4. 共用题干:患儿男,9个月。2003年11月就诊,腹泻、呕吐2天,大便每天10余次,为水样便。便常规:少量脂肪滴。
题干:测得该患儿体重为10Kg,24小时补液总量为
A. 900ml~1200ml
B. 1200ml~1500ml
C. 1500ml~1800ml
D. 1800ml~2100ml
E. 2100ml~2500ml
标准答案:B
主题测试文章,只做测试使用。发布者:氨基酸肥料,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s://www.028aohe.com/2898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