氨基酸与氢离子
#大有学问#很多人会好奇地球上第一个生物是怎么来的,目前比较主流的假说认为是:海底热泉口假说。
海洋热泉口是一个非常不适宜生物生存的地方,这里的温度不仅高达300-400℃,而且这里弥漫着强酸强碱。然而科学家再一次探索海洋的活动中发现,海底热泉口不仅没有荒芜,反而生机勃勃。
通过研究发现,由于这里的温度异常高,导致水以超临界水存在。而且这里的岩石等蓬松多孔,且小孔的大小刚好符合单细胞大小。因此科学家们推测,地球上最早的生命来自于海底热泉口。
米勒通过米勒实验证明了早期地球环境能够诞生有机物,比如:氨基酸。这些氨基酸进入到海底热泉口的小孔中时,在极为偶然的条件下能够组成一个原始生命,并依靠这里的氢离子定向移动提供能量。
虽然这个生命可能延续不了太久,但由于这里的小孔足够多,且能量足够多,所以原始生命在这里完成一次次进化,最终形成了能够离开海底热泉口的生命,生命就这样开始进入到下一个新纪元。
基础医学选择题
2020年医疗卫生人才招聘备考敲响了战鼓,中公广西卫生人才网为大家准备了医学基础知识历年试题及答案解析,各位准备报考2020年医院招聘考试的小伙伴们赶快练习起来吧!更多备考资料及招聘信息欢迎持续关注中公广西卫生人才网!
1. 氯苯那敏又称之为()《药理学》
A.苯海拉明
B.扑尔敏
C.非那根
D.安其敏
2. 西咪替丁抑制胃酸分泌的机制是()《药理学》
A.阻断H1受体
B.激动H1受体
C.阻断H2受体
D.激动H2受体
3. 下列对哮喘仅有预防作用而无治疗作用的药物是()《药理学》
A.氨茶碱
B.地塞米松
C.色甘酸钠
D.沙丁胺醇
4. 蛋白质是由许多氨基酸通过肽键相连形成的高分子含氢化合物()《生化》【判断】
5. 氨基酸既含氢基又含羧基,是两性电解质()-《生化》【判断】
6. 酶是生物催化剂,都是具有生物活性的蛋白质()《生化》【判断】
1.【参考答案】B。中公解析:氯苯那敏又称扑尔敏,抗组胺类药。
2.【参考答案】C。中公解析:西咪替丁抑制胃酸分泌的机制是阻断H2受体。
3.【参考答案】C。中公解析:治疗首选沙丁胺醇,起到预防作用的是色甘酸钠。
4.【参考答案】×。中公解析:蛋白质是由许多氨基酸通过肽键相连形成的高分子含氮化合物。
5.【参考答案】√。中公解析:氨基酸既显酸性又显碱性,原因是氨基酸里面的羧基水解是氢离子显酸性,而氨基属于弱碱类的,在水解状态下显碱性,所用氨基酸既显酸性又显碱性,在遇到比它酸性强的化合物时它就属于碱,反之它是酸,所用氨基酸是两性化合物。
6.【参考答案】√。中公解析:酶,是一类由生物体产生的具有高效和专一催化功能的蛋白质。
更多医疗卫生考试资料及医疗招聘信息,请搜索中公广西卫生人才网!
医学基础知识历年试题(474),基础医学选择题
大阪大学发现只需浸入溶液即可形成稀土类团簇,有望用作高功能材料
大阪大学研究生院理学研究科的今野巧教授等人组成的研究团队,开发出了只需在室温下浸入溶液中即可合成稀土类氢氧化物团簇的简单方法。这种团簇有望作为分解残留农药的固体催化剂和实现极低温的磁性冷冻材料等高功能材料使用。
近来的研究发现,分子中聚集了大量稀土类离子的团簇的用途非常广泛,比如磁性、发光和催化等。不过,由于这类离子的几何结构容易发生变化,因此必须利用专门设计的有机物来控制氢离子浓度(pH)、反应比和反应温度,在此基础上合成溶液。
此次的研究团队利用晶体中离子具有极高运动性的“离子导体晶体”,将离子导体晶体浸入醋酸镥(Lu)溶液中。观察发现,有4个以上的镥离子进入晶体中,新形成了骰子状络合物。
稀土类氢氧化物团簇的合成示意图。溶液中的稀土类离子(Ln)进入晶体内,形成新的络合物结构(大阪大学供图)
利用的晶体是今野教授等人2018年开发的 “水和钾超离子导体晶体”,由氨基酸L-半胱氨酸、金属铑和锌的离子、钾离子及水分子构成。钾离子具有很高的离子导电率,此次将钾离子置换成了镥离子等。
发生反应之前的离子导体晶体为水溶性,发生反应后则变成了不溶性高分子。在骰子状络合物的立方体顶点,镥离子和氢氧根离子以4个为一组交替排列。无需调整镥离子与离子导体晶体的反应比,发生反应之前和之后,离子导体晶体的骨架也没有变化。
水和钾超离子导体晶体的结构。黄色部分表示离子导电路径。(大阪大学供图)
研究团队还合成了其他稀土类离子。利用高亮度光科学研究中心的大型同步辐射设施“SPring-8”对粉末进行X射线衍射发现,除了镥之外,离子半径比较小的钆(Gd)、铽(Tb)、镝(Dy)、钬(Ho)、铒(Er)、铥(Tm)和镱(Yb)这7种元素也形成了骰子结构。
研究确认,这些晶体可作为促进杀虫剂和除草剂的成分——磷酸酯类分解的固体催化剂使用,此外,随着磁场发生变化,钆晶体的绝对温度从2.6度降至1.8度,可作为雌性冷冻材料使用。
合成的8种稀土类氢氧化物团簇的结构(大阪大学供图)
络合物化学领域广泛研究了名为“合成后修饰”的方法,即针对预先合成的晶体实施化学反应,在保持晶体状态的同时将其转化为新化合物。研究团队认为,此次的晶体内合成法将成为通过合成后修饰制作高功能稀土类团簇材料的新选择。
【论文信息】
题目:Single‐Crystal‐to‐Single‐Crystal Installation of Ln4(OH)4 Cubanes in an Anionic Metallosupramolecular Framework
期刊:Angewandte Chemie International Edition
DOI:10.1002/anie.202008296
主题测试文章,只做测试使用。发布者:氨基酸肥料,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s://www.028aohe.com/2798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