氨基酸解救
#谣零零计划#解酒无良方
医学上,醉酒被称为酒精性中毒。酩酊大醉后,很多人言之凿凿地告诉你解除醉酒或宿醉的独门妙计:喝浓茶、服用保肝药、吃 香蕉或多喝水,其中-些,你肯定尝试过。不知你有没有想过,这些 招数真的有效吗?
很不幸,没有科学证据表明这些方法有用,有些甚至是有损健 康的。解铃还需系铃人!事实上,醉酒从根本上说是饮酒所致,要想 杜绝醉酒,那就远离酒瓶,或者少喝为妙。一味求助各种并不靠谱 的解酒秘方,实在有点舍本逐末的意味。说得狠一点,那是自作自受。
早在2005年,英国和荷兰的科学家就通过实验验证过常见的解酒方法。这些办法包括3种药物、4种食疗方法等。结果显示,人们 常用的解酒方法对缓解醉酒后某些症状(如恶心、头痛)有一定作 用,但不能解除醉酒状态。换言之,它们只能起到一定的安慰作用, 要起到切实的解酒作用,几乎是不可能的。
目前,打着解酒名号的药物有很多。结婚喜宴上的新郎、夜店 的常客都可能使用过。恼人的是,医学上并无真正意义上的解酒 药,吹得神乎其神的药效,其实是给饮酒者心理暗示一吃了解酒 药不容易酒醉?,即便多喝三五杯也会感觉良好,不少打着解酒旗号 的保健品?若仔细看成分说明,大多是L-谷氨酸与维生素C。事实 上,这些本来就存在于日常的食物之中。如果你相信它们有效的 话,还不如多吃两口菜呢。
有些解酒药的使用说明中会有”本药品药效强劲,服用时请同时饮用两大杯水,睡前再饮一杯”之类的话。实际上,这些药品的 “神效”已不重要,重点在于你喝了很多水,被人体吸收后,扩充了 血管容量,从而降低血液里的酒精浓度,一定程度上缓解了醉酒后 的口干和胃部不适症状。有些人还会在饮酒前服用达喜等胃药,它 们也只能对饮酒产生的胃黏膜烧灼感有一定缓解作用。
标榜具有解酒功效的药物,多半只起到安慰剂的作用。解酒药多含氨基酸、维生素和各种活性酶,顶多有缓解头痛’,恶心的作用, 但绝不会使你酒量倍增,千杯不醉。当你酒醉瘫软.心中茫然时,最好的药物是时间,身体需要时间来代谢淸除超量的酒精。
I
解酒药饭前吃有用吗
据江苏公共·新闻频道《新闻空间站》报道,春节将至,饭局增多,解酒药又成了不少人的必备品。那么,这些解酒药真的能解酒吗?

记者走访多家药店看到,不少药店都有”解酒药”出售。其中既有标注以葛根、枸杞等中药为主的产品,也有以蛋白粉、氨基酸等为成分的”解酒药”,价格从三十元到上百元不等。

记者发现,所谓的”解酒药”都是摆放在保健品专区,有蓝色小伞标识,说明书也多以”护肝解毒、加速解酒”为其主要功效。蓝色小伞为国食健字标识,即属于保健食品,而并非药品。对于解酒药的功效,不少使用过的市民也是褒贬不一。

医生表示,人体主要通过肝脏、皮肤和呼吸系统三大途径代谢酒精,其中只有肝脏能够分泌出分解酒精的消化酶,使之排出体外。解酒药只能通过添加的激素、利尿剂,促进人体新陈代谢,达到解酒效果。
医生提醒,目前医学上还没有真正意义上的”解酒药”,为了减轻肝脏负担,大家尽量不要空腹饮酒或将酒加热饮用,饮酒前可喝少量的牛奶或酸奶,保护作胃黏膜和肝脏。一旦醉酒,最好的方法就是多喝点温开水或矿泉水,这样可以加速酒精排出体外,缓解症状。
(本条新闻版权归江苏省广播电视总台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
春节将至饭局增多 解酒药真的有效果吗?,解酒药饭前吃有用吗
解密市面上的解酒神药-酒精肝系列之六
门诊有个酒精肝老病人跑来,拿着一包药粉问我,医生这个药粉不知道是啥,外头药店推荐买的,说是吃了以后酒量会大增,喝酒不伤身,帮我看看。我一看,又是葛根粉做的,可能还添加一些西药成分。
临床上用来处理急性酒精中毒主要是静脉用药,输注葡萄糖,盐水,B族维生素,使用纳洛酮催醒。这些就是临床上的解酒药物。
而在市面上售卖的多种解酒药物号称能增加酒量,喝酒不伤身,应该不外乎以下几种
1.加快酒精的代谢
肝脏是酒精代谢的最主要器官,解酒离不开肝脏中乙醇脱氢酶和乙醛脱氢酶,前者把酒精转化成乙醛,后者把有毒的乙醛转化为无毒的乙酸,乙酸能被人体迅速转化为能量,最后分解为水和二氧化碳。
其中乙醛是导致醉酒甚至酒精中毒的“真凶”,缺乏乙醛脱氢酶的人群,喝酒后容易“上脸”,并可引起头痛、呕吐等不适症状。
最著名的解酒药:葛根,主要通过延迟胃排空时间,降低血液酒精中的峰值,推迟达峰时间,但不影响酒精的代谢,也不能降低血液中酒精的总量,绝对不可能“彻底解决酒精残留问题”。
目前,解酒药的成分多为兴奋剂、维生素与氨基酸等,提供的只是安慰和缓解头痛的作用,没有办法增多乙醛脱氢酶,因而不能帮助解酒,更谈不上护肝。
2.加速酒精的排泄
酒精通过胃肠道吸收后,90%通过肝脏代谢,仅有2~10%经呼吸道、尿液、汗腺以原形排出。
部分“解酒药”含玉米须、茯苓等利尿成分,体内的酒精、乙醛会在尚未被分解为二氧化碳和水时,过早地进入肾脏,使酒精毒素在肾脏大量堆积,明显增加肾脏的负担。
更甚者,部分“解酒药”中会加入利尿剂,除增加肾脏损害外,还会造成人体水液流失、营养物质流失,破坏人体内环境的平衡等,正如利用利尿剂减肥,其副作用极其严重。
3.降低自制力
大部分人具有自制力,在饮酒过程中感到头痛、眩晕、瞌睡、胃部不适等症状时,往往能自行终止。
部分“解酒药”添加止眩物质,如维生素B6,以及添加具有兴奋作用的物质,如牛磺酸,使饮酒者长时间保持“清醒”的状态,降低人体的感知能力,造成未醉的假象,最终致饮酒过量。
4.掩盖胃部不适症状
呕吐往往是饮酒者自我判断是否醉酒的重要依据,但由于“解酒药”中添加了健胃止呕的成分,使胃部表现不明显,同样易造成过量饮酒。
这类“解酒药”中添加的成分多为蛋白质、淀粉、维生素等,本身对人体没有损伤性,但由于事实上造成了饮酒量的增加。
以上是常见的几类解酒药物的作用机理,理论上对于减少酒精对身体的损伤没啥用处,不吃也罢。#头条# #头条健康学院# #今日头条# @头条号 @微头条 @头条健康 @超级医生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