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儿个得空,看着院子里那几棵蔫头耷脑的菜,估摸着是缺肥。咱种地,不能光指望老天爷,还得自己下点功夫不是?特别是这蔬菜,要想长得水灵,那肥料可少不。
准备家伙事儿
我这人不喜欢用那些化学玩意儿,总觉得吃着不放心。我还是喜欢用老祖宗传下来的法子,用点农家肥。正好前阵子弄些羊粪,让它自个儿在那沤着,现在差不多,没啥大臭味,颜色也深,摸着还有点松散,这就算是发酵好。这玩意儿养分全,还不容易烧根,肥效也长。
除羊粪,有时候我也用点自己沤的饼肥,比如豆饼水,不过那个得稀释很多才行,劲儿太大。今天就主要用这发酵好的羊粪。
工具也简单,一个小铲子,一个小桶,装上肥料,这就齐活。
开始“夹”肥料
为啥叫“夹”肥料?因为咱不是撒在地表,也不是挖个大坑把肥全怼进去。我是这么干的:
- 找位置:看准蔬菜,不能离根太近,太近容易烧苗,特别是这种干肥。得离开主根大概一巴掌宽的距离,绕着菜的周围来。
- 刨小沟:用小铲子,在选好的位置上,轻轻地刨一条浅浅的小沟,或者挖几个小洞也行,深度也就几厘米,不用太深。目的就是把肥料送到根系能慢慢吸收到的地方。
- 放肥料:把桶里的羊粪,均匀地撒到这个小沟或者小洞里。量不能大,薄薄一层就行,特别是小苗,更得少放。咱这是喂饭,不是灌药,得悠着点。
- 盖土:把肥料放好后,再把刚才刨出来的土给它盖回去,轻轻拍实。这样肥料就在土里,不容易流失,也不会招虫子。
这个过程,就像是把好吃的“夹”到菜的嘴边,让它自个儿慢慢吃,所以叫“夹”肥料,我觉得挺形象的。
为啥这么干?
好处挺多:
- 安全:肥料不直接接触根,特别是没完全腐熟或者劲儿大的肥,这样能避免烧根。
- 有效:肥料就在根系附近,吸收起来方便,效果快。不像撒在地表,容易被雨水冲走,或者晒干浪费掉。
- 省肥:用量少,精准投喂,不浪费。
像种黄瓜、西红柿、辣椒这些结果的菜,在它们开花结果前这么“夹”一次肥,能让它们后面有劲儿结果子。要是种小白菜、生菜这些吃叶子的,用点能催叶子长的肥(比如氮肥多点的,像发酵好的鸡粪有时候也用点,但一定得少),叶子就长得又肥又绿。
干完收工
给几棵菜都这么“夹”一圈肥,再稍微浇点水,帮助肥料渗透下去,让根系更容易吸收到。看着这些弄好的菜地,心里挺踏实。
这活儿不难,就是得耐心点。过几天再来看,保管这些菜能缓过劲儿来,长得精神抖擞。种地嘛就是这样,一点点伺候,看着它们长起来,那感觉,不赖!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