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今天跟大家唠唠我最近搞的“唔尔利肥料”的那些事儿,绝对是干货满满的实践记录!
话说前阵子,我寻思着家里的菜地,总是产量上不去,化肥是没少用,但是感觉效果就是差那么点意思。后来在网上瞎逛,看到“唔尔利肥料”,说是能改良土壤,提高产量,还能减少化肥的使用,听着挺玄乎,但又有点心动。刚好最近比较闲,就想着自己动手试试。
说干就干!1,得找材料。这“唔尔利肥料”的主要成分是有机物,我把家里烂菜叶子、果皮、剩饭剩菜啥的都收集起来,还特意去附近的菜市场,跟那些卖菜的大爷大妈们混熟,他们每天都有不少不要的菜叶子,我给他们拿走,他们还挺高兴的。
然后,就是堆肥。我找个大塑料桶,在底部钻几个孔,方便排水。先把一些干树枝、秸秆铺在桶底,再把收集来的有机物一层层地放进去,每放一层就撒点土,保持一定的湿度。记住,别放油腻的东西,也别放肉类,不然容易生虫子,味道也难闻。
接着,就是发酵。这个过程比较关键,得经常翻堆,保证空气流通。我大概每隔两三天就翻一次,翻的时候顺便检查一下湿度,太干就稍微洒点水,太湿就加点干土。这个过程持续大概一个多月,期间的味道嘛确实有点上头,不过为好肥料,忍!
3,就是使用。发酵好的“唔尔利肥料”看起来黑乎乎的,有点像泥土。我把它掺到菜地的土壤里,比例大概是1:5,就是一份肥料,五份土。然后就可以种菜。我种些小白菜、生菜,还有一些番茄和辣椒。
结果嘛那叫一个喜人!用“唔尔利肥料”种出来的菜,长得特别旺盛,叶子绿油油的,个头也比以前大不少。而且吃起来味道也更好,感觉更有蔬菜的那个“菜味”。番茄和辣椒也结不少,颜色鲜艳,口感也最重要的是,自从用“唔尔利肥料”,我明显感觉菜地的土壤变得更松软,排水性也更好。以前下完雨,菜地里总是积水,现在基本不会。
- 总结一下我的经验:
- 材料一定要收集到位,尽量多样化,这样营养更均衡。
- 堆肥过程中要注意湿度和通风,这是发酵的关键。
- 使用的时候要掌握好比例,不要贪多。
这回自己动手做“唔尔利肥料”的尝试,我是相当满意的。不仅省买肥料的钱,还提高蔬菜的产量和品质,更重要的是,我感觉自己为环保事业做一点贡献,心里美滋滋的!以后我会继续坚持下去,让我的菜地越来越肥沃,种出更多更好吃的蔬菜!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