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起这土壤和肥料,可真是我这几年捣鼓园子的一大块心病,也是慢慢摸索出来点门道的地方。刚开始那会儿,院子里那片地,真是让人头疼。
起初那块地,真是愁人
刚接手的时候,那土,板结得跟石头似的。别说种菜,就是下场雨,水都渗不下去多少,全在表面汪着。用锄头刨都费劲,挖出来的土疙瘩,梆梆硬。种啥啥不行,小苗下去没几天就蔫,根都扎不深。看着别人家菜园子绿油油的,我这心里真不是滋味,寻思着这土肯定得下大功夫改改。
动手!先从“松土”开始
第一步,我下的笨功夫就是深翻。找个周末,借把大铁锹,真是撸起袖子加油干。把整个菜地的土都给翻一遍,至少得有三十公分深。那叫一个累,汗流浃背的,但看着土块被翻起来,心里觉得这事有谱。目的就是把下面那层死硬的犁底层给打破,让土能透气,让植物的根将来能往下长。
给土壤“加餐”,改良是关键
光松土还不行,那土本身太“瘦”,没营养。接下来我就开始琢磨着怎么给它“喂”点好东西。
- 我收集好多落叶,还有平时厨房里的烂菜叶子、果皮啥的,找个角落堆起来,让它慢慢沤着,这就是最简单的堆肥。虽然味道不咋地,但沤好是真好用。
- 还托人从乡下弄些发酵好的农家肥,主要是牛粪,那玩意儿肥力足,还能改善土壤结构。记得刚拉来的时候,味道也是挺冲的。
- 把这些堆肥、农家肥,还有一些草木灰啥的,趁着翻地的时候,就一股脑全混进土里。反复用锄头耙几遍,让它们跟原来的土充分混合均匀。这过程也不轻松,但想着是为土也就咬牙坚持。
这么一折腾,感觉土的颜色都深点,也没那么硬,抓一把在手里,能感觉到松散一些。
加料,还得会用“肥料”
土壤底子打好,种上菜之后,也不能完全不管。毕竟蔬菜长得快,消耗养分也多。光靠土本身的肥力有时候还是慢点,或者说不够劲儿。
这时候就得适当追点肥。我一般不怎么用化学肥料,怕掌握不好量烧苗,也觉得不太“自然”。
- 主要还是用自己沤的肥水,比如淘米水、豆渣水发酵一下,稀释再浇。
- 或者在蔬菜生长的关键期,比如结果、膨大的时候,会用点买来的有机颗粒肥,撒在根部周围,然后浇透水。这种肥效释放慢一些,比较温和。
- 有时候看叶子有点发黄,也会用点那种通用的叶面肥,兑水喷喷叶子,见效快。
关键是看菜下肥,不能一股脑瞎用。看它缺再补少量多次比较稳妥。
现在的体会
经过这么几年的折腾和维护,现在我那片地的土,是真不一样。松软、颜色深、蚯蚓也多。下雨浇水,很快就渗下去。种下去的菜,长得也壮实多,病虫害都少些。虽然每年还得继续加点有机肥进去养着地,但看着那片生机勃勃的菜园子,心里头是真踏实,觉得之前的辛苦都没白费。这伺候土地跟伺候人也差不多,你对它它就给你好收成。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