刚开始在徐州这边拾掇那块小菜地的时候,对肥料这块儿真没啥概念。土看着也一般,种下去的东西长得蔫蔫的,感觉没啥劲儿。
起初,就是瞎弄。家里攒点厨余垃圾,学着人家堆堆,感觉也沤得差不多,就往地里撒。效果嘛有点,但不多,该长不好的还是那样。看别人家地里绿油油的,心里着急。
乱用肥的阶段
后来听人说鸡粪劲儿大。正好附近有养鸡的,我就跑去弄点回来。也没多想,直接就撒到菜根旁边。好家伙,没过两天,好几棵小苗直接烧死,叶子都黄。那叫一个心疼,这才知道,新鲜粪肥不能直接用,得沤熟才行。
那段时间真是有点像没头苍蝇,到处打听用啥肥。有人说用化肥,见效快。我就跑去农资店看看,花花绿绿的包装,啥氮肥、磷肥、钾肥的,看着头晕。就随便买一袋复合肥,想着这个省事,啥都有。
摸索着前进
用化肥,确实长得快些,特别是叶子菜,绿得很快。但是,总感觉味道差点意思,而且用多,那土好像有点板结。我就琢磨着,不能光靠这个。
我就开始搭配着用。先用沤熟的鸡粪或者自己堆的肥打底,这个当基础。然后看种的是
- 种叶子菜,像青菜、菠菜这些,我就在它们长个儿的时候,稍微追施一点点氮肥含量高点的水溶肥,或者就是多用点沤熟的粪尿水。
- 种瓜果蔬菜,比如番茄、辣椒、黄瓜,等它们开始开花结果的时候,光用粪肥就不太够。我就会用点草木灰,或者买那种磷钾肥含量高一点的肥,少少地在根部周围埋一点,或者兑水浇。这样结的果子确实多点,也壮实点。
我还发现,不能一次用太多。宁可少用点,分几次,也别一次性下猛料。水溶肥也是,兑水的时候稀一点,勤快点浇,比一次弄很浓要安全得多。
现在的做法
现在我基本上就是这样干:
基础是农家肥。鸡粪、羊粪、自己沤的堆肥,这是主力,每年翻地的时候就埋进去改良土壤,这个对地力长远看划算。
追肥看情况。根据种的菜不一样,还有菜的长势,再决定要不要追肥,追什么肥。叶子菜需要氮肥多点,结果的需要磷钾肥多点。苗期就用点生根的,后期就用点壮果的。
化肥是辅助。有时候农家肥不够,或者想让菜快点长,就少量用点化肥补充一下。但绝对不大把大把撒,怕烧苗,也怕影响口感和土地。
反正就是这么一路试过来的,交不少“学费”,烧死过苗,也肥效不足过。现在算是摸到点门道,至少在徐州我这块小地方,种出来的菜自己吃是足够,看着也挺像那么回事。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