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今天就来唠唠我捣鼓这个液体肥料生产设备的经历。一开始真没想自己搞这么一套东西,主要是外面买的成品肥,价格一年比一年高,而且有时候感觉效果也就那样,不太稳定。自己地里情况自己最清楚,就想着能不能自己配,更对路一些。
摸索阶段
最开始两眼一抹黑,就在网上瞎转悠,看人家都是怎么弄的。发现这玩意儿还挺有讲究,不是简单搅和搅和就行。有什么自动计量的、搅拌的、沉淀过滤的、还得灌装。看着那些介绍,什么“水肥一体化”、“微生物发酵”,感觉挺高大上的。也看到一些牌子,像什么宣通之类的,看着挺专业,搞“活性水”啥的,但咱这小规模,感觉用不上那么复杂的全自动生产线。
我就琢磨着,得找个适合自己的。全自动的太贵,咱也玩不转。纯手动的,以前也试过,累死累活不说,那效果真是一言难尽,要么化不开,要么比例不对。决定,弄个半自动的,自己辛苦点,但能保证基本的混合和过滤就行。
动手搞设备
然后就开始找具体的设备。需要啥?
- 储料罐:这个得有,原料得有地方放。
- 搅拌罐:核心玩意儿,得能把固体液体充分混合溶解。找个带搅拌电机的。
- 泵:用来输送液体,从搅拌罐抽出来。
- 过滤装置:这个很重要,防止没溶解的渣子堵喷头。一开始想简单点,后来发现不行,还是得弄个像样点的过滤器。
- 灌装设备:没上自动灌装线,就弄个简单的阀门和管子,手动控制灌到桶里。
设备东拼西凑地找齐,大部分都是找那种做化工设备或者农业机械的小厂问的,价格相对实在点。货拉回来那天,看着一堆铁疙瘩,还真有点懵。没啥详细的安装图纸,就凭着卖家的几句指点和自己的理解,开始接管子、拧螺丝、接电线。折腾两三天,总算是把架子搭起来,看着有点模样。
调试与使用
真正的挑战才刚开始。第一次试运行,水倒是能抽动,但一开始加料进去搅拌,问题就来。有些粉料容易沉底,搅拌力度不够就化不开。试着调整搅拌时间,加料顺序,先加水再加料,还是先加料再兑水,都试过。有时候为溶解快,水温也得注意点。
最头疼的是过滤。有些原料杂质多,或者反应后有沉淀,过滤器堵得那叫一个快。隔三差五就得拆开来清洗滤网,特别麻烦。后来换个过滤精度稍微低一点,但通量大点的,堵的频率才降下来。算是找到一个平衡点。
还有就是配比。完全靠自己摸索,记录每次用的原料量、水的比例、搅拌时间、出来的肥效怎么样。在地里小范围试验,看看效果,不好就调整。这个过程挺漫长的,急不来。
现在的状态
现在这套设备用有一段时间,总算是顺手。基本上就是:按照配方把各种原料称按顺序加到搅拌罐里,加水,开搅拌,定时。搅拌均匀后,静置一小会儿,让大颗粒沉一下。然后开泵,通过过滤器,把液体抽到成品储罐或者直接灌装到小桶里。整个流程下来,虽然比不上全自动那么省心,但比起纯手动,效率高多,而且肥料质量也稳定不少。
最大的好处是成本降下来,用同样的钱,能弄出更多肥料,而且还能根据不同作物、不同时期的需要,灵活调整配方。虽然前期投入设备钱和不少精力去调试,但长远看,这折腾是值得的。现在看着自己配出来的肥料浇到地里,庄稼长得也挺心里那叫一个踏实。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