讲讲我捣鼓肥料这事儿,真是一把辛酸泪,但也确实挺“爽”的。
纯粹是看着家里的花花草草有点蔫,寻思着得上点肥。去市场,好家伙,那阵仗,花花绿绿的袋子堆成山,名字起得一个比一个玄乎,“强力生根”、“爆花王”、“全能营养液”,看得我眼都花。
导购围着你嗡嗡嗡,这个说高科技,那个说进口货,价钱也是乱七八糟。耳朵根子软,差点就掏钱买那个最贵的“太空营养素”。
还好当时忍住,回家琢磨半天。你说这玩意儿,跟买吃的差不多,总得看看是啥做的?我就开始留意那些包装袋。
后来发现,诀窍挺简单。别管他吹得多牛,先看袋子后面那堆小字。
啥厂子出的?地址有没有?最重要的是,氮磷钾这些玩意儿含量多少,清清楚楚写明白没有?还有生产许可证号,标准代号这些,正规厂子一般不敢乱来。
我就按这个路子,找个看起来实在点的牌子,含量标得清楚,厂名厂址都有,价格也适中。没选那些名字最响亮、包装最花哨的。
买回来,就动手干活。按照说明,该稀释的稀释,该埋的埋。我记得那天天气不错,把土松松,把肥料小心撒下去,再盖上土,浇上水。整个过程不急不躁,弄完之后拍拍手上的土,看着弄好的盆栽,心里头确实有种踏实感,挺舒服的。
这可能就是“爽”的点,不是说那肥料本身多神奇,而是自己动手、搞明白之后那种掌控感。
过段时间,效果还真出来。那几盆本来没啥精神的植物,叶子绿不少,也挺拔,看着就有劲儿。成就感是实打实的。
所以说,捣鼓这些东西,不能光听别人忽悠。什么新概念、高科技,听听就价格高的也不一定就好使。关键还得自己看,看那些实实在在的东西。
看包装,看成分,看厂家,这比啥都强。自己弄明白,用起来心里有底,效果出来,那才叫真的爽。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