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就来唠唠我自个儿用那个“中菌肥料”的事儿。
为啥想起用这玩意儿?
主要是,我那园子里的土,一年不如一年。尤其是靠墙那块儿,浇完水没两天,地皮就干得邦邦硬,裂得跟蜘蛛网似的。种啥啥不精神,蔫唧的。以前也瞎买过一些复合肥啥的,撒下去好像有点用,但感觉土没变反而越来越“死”。
后来听人说,现在有种带“菌”的肥料,说是里头的啥有益菌能帮着松快土,让土疙瘩变得有团粒,透气性、保水性都能好点。听着挺玄乎,但想想我那破地,死马当活马医呗,就寻思着试试。
上手捣鼓过程
我去农资店转悠,还真有卖这种叫“中菌”啥的肥料。牌子挺多,我也搞不懂,就挑个看着包装还行的,买一小袋回来。
打开瞅瞅,就是些灰不溜秋的小颗粒,闻着有点土腥味,不难闻。说明书写得也不复杂,大概意思就是可以撒施或者拌土里用。
我是这么干的:
- 先把要改良的那块地稍微刨松点,不用太深。
- 然后就把那中菌肥,估摸着量,均匀地撒在土表面。我也没个准数,就感觉差不多就行。
- 撒完之后,用小耙子搂搂,让肥料和表层的土稍微混匀点。
- 浇一遍透水。想着得给那些“菌”点水喝,好让它们开始干活。
之后隔三差五的,我又补着用过一两次,主要是在浇水前撒一点,然后随着水渗下去。
用一段时候的感觉
刚开始几天没啥特别感觉。地该干还是干,菜该蔫还是蔫。
但是,大概过个把月,好像真有点不一样:
- 是那地皮,浇水之后没以前那么容易结硬壳,感觉松散一些。用手抠抠,能感觉到小土坷垃多,不是之前那种死硬的一整块。
- 再就是保水性,好像是强点。以前那块地,太阳一晒,很快就干白。现在感觉能多湿润个一两天。水好像更能渗下去,不像以前浇水时,水哗哗地往旁边流。
- 地里那几棵半死不活的小青菜,叶子颜色好像也绿那么一点点,看着精神头足些。这也可能是天气暖和的原因,不好全赖给肥料。
人家说的那种啥改善土壤结构,减少水分蒸发,抑制返盐啥的,咱也看不懂那么深奥的。但就我这直观感受,土确实是松快些,浇水省心点。
总的来说
这中菌肥料,我觉得,不能指望它有啥立竿见影的奇效,用马上就变黑土地那是不可能的。但它确实对改良土壤有点帮助,是个慢功夫活儿。得持续用,让那些小细菌慢慢在土里安家、干活。
对我那块老大难的地来说,算是有改善。以后估计还会继续用用看,毕竟让土变好才是根本嘛比单纯用那些化学肥料,感觉对土地更友好点。就这么个实践过程,分享给大家参考参考。
发表评论